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伏生志 > 第83章 官渡焚典.仲宣归书

三国伏生志 第83章 官渡焚典.仲宣归书

作者:风吹瘦排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4 02:27:32 来源:小说旗

第八十三章 官渡焚典·仲宣归书

第一节 烽烟焚典

官渡古战场的黄沙被咒雾染成铁灰色,十万具百姓模样的傀儡正围绕祭台缓缓转动,每人手中捧着的焦黑竹简上,“民”字都被烧出焦洞。祭台中央的焚书鼎吞吐着紫黑色火焰,鼎身刻满的“焚城”“灭典”咒文,正与王粲护书甲的残片产生共鸣——那具焦黑战魂被倒吊在鼎口,甲胄上的《诗经》残句每剥落一片,鼎中就腾起一团吞噬记忆的黑雾。

“圣典残部在抽取百姓的‘识字记忆’!”柳如烟的冰棱战戟冻住最近的傀儡,却见冰晶中浮现出孩童哭着忘记“人”字写法的画面,“他们要让焚城炉彻底苏醒,先烧掉天下人的‘知’!”

陈果握紧战锤,锤头“归”字与护心绳齿轮摩擦出火花:贾诩昨日连夜改良的“耕战共鸣模块”正在甲胄内侧发烫,“李典将军,用安民册定位这些傀儡的Familia!他们体内应该还藏着未被烧尽的‘护书执念’。”

李典的护民甲突然展开青铜书页,每片甲叶都投射出傀儡生前的影像:有人是颍川的书吏,有人是陈留的蒙童,甚至有位老妪曾在宛城学堂帮王粲抄书。“他们都是当年护书战的幸存者!”他典册剑划出“护”字光痕,傀儡身上的咒符应声崩裂,“王粲战魂在替他们承受焚典之苦!”

第二节 破阵护书

张辽的护民战旗突然化作千万书简虚影,旗面“护民”纹与祭台四周的“焚典”石柱产生对冲:“当年官渡之战,这些石柱本是曹操的粮囤,现在被圣典残部炼成咒柱。陈果,攻击柱基的‘仓’字纹——那是于禁堰甲的护粟印记!”

陈果跃起砸向石柱,战锤与于禁远程共鸣的堰甲之力相撞,柱基“仓”字轰然崩塌,黄沙中露出半片刻着《齐民要术》片段的残碑。“原来护粮与护书本就一体!”他护心绳突然亮起,父亲遗留的平安结与残碑“民”字共振,“柳如烟,用冰棱连接所有残碑!它们是当年护书人埋下的‘知识火种’。”

柳如烟的冰棱战戟如灵蛇游走,在沙面划出银蓝色轨迹,将十二座咒柱下的残碑连成北斗阵。当最后一道冰棱触碰王粲护书甲的残片时,焚书鼎突然发出哀鸣,鼎中黑雾竟浮现出“知存民不亡”五个焦字——正是王粲临终前刻在护心绳上的誓言。

“是仲宣先生的护书咒!”贾诩突然从袖中甩出改良后的《耕战十策》竹简,竹简末端的齿轮与护民阵机械烽燧联动,“当年他创‘护书三式’:一曰守典,二曰传知,三曰启民。现在第二式的‘传知共鸣’,就藏在这些傀儡的记忆里!”

第三节 战魂泣血

祭台顶端,圣典残部的咒术师首领冷笑挥手,焚书鼎骤然升温,王粲战魂的护书甲发出“滋滋”灼烧声,甲胄缝隙中漏出的不是血,而是泛着墨香的金色光粒——那是他用一生守护的典籍精魄。

“陈果,看他手中的竹简!”李典的典册剑突然指向战魂紧握的残页,“是《尚书》‘民本’篇残页,当年他在长安大火中用身体护住的就是这个!”

陈果猛然想起民册学堂的校训,护心绳齿轮声突然与王粲护心绳的残响同步。他冒险跃向焚书鼎,战锤“归”字与残页“民”字相触,刹那间,无数记忆碎片从鼎中迸发:王粲在断墙下教流民识字,用烧焦的木棍在地面写“人”字;在宛城学堂,他将最后半块麦饼分给学童,自己却抱着典籍昏倒……

“先生!”陈果抓住战魂即将崩解的手,护心绳上的平安结突然化作当年学童送的纸书签,“心域城的民册司,已经修复了您在长安救下的《诗经》残卷,现在每个学堂的孩子,都会背您写的《七哀诗》。”

王粲战魂的眼瞳闪过微光,焦黑甲胄上的“护书”符文竟开始逆转,将焚书鼎的火焰吸入甲内。“他们烧了我的身,却烧不了……”他声音如竹简碎裂,“烧不了百姓刻在心里的字。”

第四节 焚心之战

咒术师首领见势不妙,挥手召出十二具“焚典尸傀”——这些由名将战魂残念炼成的怪物,甲胄上刻满“焚书”“灭史”咒文,手中兵器正是当年焚烧典籍的火把变异而成。

“交给我们!”张绣突然率军从侧翼杀出,枪尖挑飞尸傀的火把,“当年在宛城,我见过这种咒术!他们怕水,更怕……”他望向贾诩,后者点头甩出浸透墨汁的耕战竹简,“更怕知识的力量!”

柳如烟心领神会,冰棱战戟划出巨大水幕,混合着贾诩泼出的墨汁,在沙面写出斗大的“知”字。尸傀触碰到水幕瞬间,火把“滋啦”熄灭,甲胄上的咒文被墨汁染成黑色,竟显露出底下被压制的“护书”残纹。

“原来他们本是护书人!”李典的典册剑突然点中尸傀眉心,唤醒其残念,“圣典残部用咒术扭曲了他们的记忆!”随着第一具尸傀跪地痛哭,其余尸傀纷纷崩解,露出里面刻着“护书”印记的护心绳。

陈果趁机将王粲战魂抱离焚书鼎,战锤与护书甲共振,平安结的绳纹竟在甲胄上织出心域城的轮廓:“先生看,那座亮着灯的建筑是民册司,每天都有流民来登记Familia;旁边的耕读学堂,孩子们白天种地,晚上读书——您的‘护农先护知’,我们做到了。”

第五节 典册归心

王粲战魂的护书甲突然发出清越鸣响,焦黑甲胄如蜕壳般剥落,露出底下泛着玉光的真容。他掌心的《尚书》残页自动补全,“民为邦本”四字闪着金光,与陈果战锤、柳如烟冰棱、李典护民甲的符文形成三角共鸣。

“原来护书,终究是为护民。”王粲轻抚甲胄上新生的“知民”纹,望向正在救治傀儡的贾诩,“当年我在荆州,曾梦见有人在焦土上建学堂,原来……”他目光落在柳如烟冰棱映出的临淮郡耕读学堂,“原来你们就是梦中人。”

咒术师首领见大势已去,妄图引爆焚城炉与众人同归于尽。贾诩突然甩出改良后的《护农典》,竹简化作三十六架机械耕犁,插入焚城炉基座:“当年你用百姓记忆炼咒,现在就让护民阵的‘耕读之力’,教你何为真正的根基!”

陈果与柳如烟同时发力,战锤和冰棱砸向焚城炉核心。护心绳齿轮声、护书甲的竹简声、护民甲的简册声、耕战简的齿轮声,四股力量汇集成“民”字光刃,将焚城炉劈成两半。炉中飞出的不是火焰,而是成百上千只纸鹤——那是被解救百姓的记忆所化,每只纸鹤翅膀上,都写着他们刚刚找回的姓名。

第六节 归心之后

官渡之战后的第七日,心域城的民册司迎来了特殊的客人——王粲亲自为每个流民登记Familia,他的护书甲在登记时会自动浮现该家族的迁徙史,笔尖落下的不是墨,而是金色的典籍光辉。

“仲宣先生,这是新刻的《护书典》。”陈果递上嵌着齿轮的青铜简书,“张合在书脊装了‘记忆共鸣器’,能连接所有学堂的识字声。”

王粲翻开简书,首页正是他当年未完成的《护书策》,如今被补全为“护书者,护民之识;护民者,护书之根”。他抬头望向城墙上巡逻的张绣旧部,他们的甲胄上新刻了“耕读”纹,腰间挂着《齐民要术》袖珍版:“当年我以为护书只需守着典籍,现在才懂,让百姓识字、让知识生根,才是最好的护书。”

柳如烟笑着指向远处的机械烽燧,燧台顶端不再是单纯的烽火,而是旋转的竹简模型:“以后每个烽燧,都会定期播放《劝农诗》和识字歌,就像您当年在宛城做的那样。”

贾诩突然抱着一箱改良农具走来,箱盖上刻着“耕战护民”四字:“仲宣,试试把你的护书咒融入农具?让犁头翻土时,能种下‘知’的种子。”

四位护民者的护心装备突然同时共鸣,陈果的战锤“归”字、柳如烟的冰棱“知”纹、王粲的护书甲“典”章、贾诩的耕战简“耕”符,在空中拼出“民安”二字。这光芒穿透官渡的黄沙,照亮了远处正在重建的流民村落,那里的百姓正用烧焦的木牌刻下自己的Familia,牌角系着从战场捡回的、陈果等人遗落的平安结。

当第一缕月光照在护书甲的“民为邦本”纹上,王粲忽然想起自己写的《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如今他终于明白,河清海晏的根基,不在高楼危榭,而在每个百姓能握笔写下自己的名字,能在烽燧下安心读书的灯火。

圣典残部的咒术塔内,首领盯着镜池中逐渐熄灭的焚城炉,手中的护书甲残片彻底碎成齑粉。但他不知道的是,残片粉末随风飘向心域城,最终落在民册司的典籍上,成为“护民阵”最坚韧的封印——因为真正的护民之力,从来不是来自战魂的甲胄或谋士的算筹,而是来自千万百姓心中,那簇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浇灭的、对知书达理、和平安稳生活的向往。

陈果和柳如烟站在官渡旧址的高台上,看着王粲与贾诩、李典、张辽等人并肩讨论护民新策。战锤和冰棱斜靠在身旁,护心绳的齿轮声与远处学堂传来的读书声,共同编织成一首无声的护民之歌。他们知道,下一场战斗或许就在明天,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百姓的姓名和记忆而战,护民阵的光芒,就永远不会熄灭。

这一夜,心域城的护民阵首次亮起七种不同的光芒:李典的典册光、张辽的战旗光、徐晃的粮光、于禁的粟光、乐进的田光、夏侯渊的苗光、王粲的书光,七种光芒在齿轮声中交融,最终汇聚成永恒的“民”字——那是护民者用热血和信念,在时空裂缝中写下的、最坚实的承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