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伏生志 > 第113章 兖州风云.于禁归附

三国伏生志 第113章 兖州风云.于禁归附

作者:风吹瘦排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4 02:27:32 来源:小说旗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兖州风云·于禁归附

第一节 泰山诡雾

护民阵挥师兖州,行至泰山南麓时,斥候回报:“圣典残部联合济北相鲍信旧部,散布‘护民阵强征童男童女祭旗’的流言,兖州百姓惶惶不安。泰山太守于禁率五千精兵驻守山口,更有圣典咒术师在山间布下迷踪雾,已有探马迷失方向。”

陈果轻抚护心绳上的齿轮,目光扫过随行的黄忠、张绣:“于禁字文则,乃鲍信旧部,素以‘毅重严整’着称。当年鲍信为护兖州百姓战死于黄巾军之手,于禁必继承其志,只是被圣典蒙蔽了双眼。”柳如烟凝视山间翻涌的灰雾,指尖凝出冰晶:“这雾中带有咒术气息,需先破了迷阵。”

甘宁主动请命:“某带水鬼营从泰山后麓的汶水迂回,顺流而下可绕到敌军侧后。”张绣拍了拍腰间金枪:“神枪营擅长山地奔袭,愿与甘将军同行。”陈果摇头:“迷阵中视野不明,冒进危险。子龙(赵云),你率二十骑携硫磺火把先行探路,汉升(黄忠)带弓箭手在两侧高地戒备,待雾散后——”他看向始终沉默的贾诩,“还需文和先生的‘反间计’。”

第二节 阵前辨伪

泰山山口,于禁身披玄甲,手持熟铜刀,身后“于”字大旗在雾中若隐若现。见护民阵大军止步,他沉声道:“陈果,你等在宛城、新野招兵买马,如今又染指兖州,与袁绍、曹操之流何异?”

陈果策马出阵,高举从圣典刺客身上缴获的蛇形令箭:“于将军可知,此乃圣典残部调兵令?三日前,他们冒充护民阵士卒,在东平郡劫走三百孩童,妄图栽赃嫁祸!”话音未落,雾中突然冲出数十名百姓,跪地哭号:“护民阵杀人啦!”

柳如烟眼尖,见这些百姓袖口皆有咒文暗纹,立刻以冰戟划出屏障:“将军请看!他们被圣典咒术操控,若再靠近,恐伤无辜!”于禁麾下副将李典忽然低声道:“主公,这些百姓衣饰新旧不一,倒像是临时拼凑的。”

恰在此时,赵云率骑兵冲破雾障,手中提着两名圣典咒术师:“于将军,这二人正在雾中操控百姓!”咒术师身上搜出的密信,赫然写着“待护民阵与兖州军两败俱伤,圣典将血洗泰山郡”。于禁的脸色瞬间阴沉,熟铜刀重重劈在身旁巨石上,溅出火星。

第三节 破雾交心

“放箭!”圣典残部见阴谋败露,竟从雾中射出毒弩。黄忠早在高地埋伏,弓弦响处,利箭如暴雨般压制住敌方弓箭手。甘宁、张绣趁机从侧后杀出,链刀与金枪在雾中交织,砍断最后几处咒术幡旗。灰雾渐渐散去,露出泰山脚下被圣典烧毁的村落——焦尸旁散落着孩童的布偶,臂上皆有蛇形刺青。

于禁望着惨状,声音发颤:“鲍将军当年拼死守护兖州,竟被这些贼子践踏……”陈果趁机道:“于将军可还记得,鲍信临殁前曾言‘唯愿百姓免於兵戈’?如今圣典残部行的正是当年黄巾军之事,而护民阵——”他指向正在救治百姓的军医队,“每到一处,必先建粥棚、设医馆,哪怕战事紧急,也未动百姓一粒粮食。”

李典忽然指着护民阵粮车:“他们的粮草上盖着‘兖州义仓’的火印,分明是从圣典手中夺来的!”于禁这才注意到,粮车上的封条确是济北郡旧物——三日前他派人追查的劫粮案,原来真凶竟是圣典。

第四节 军规试心

“某虽信你等非奸邪,却不能背弃兖州百姓。”于禁忽然列阵,熟铜刀直指陈果,“若你等能在半日之内,证明护民阵军纪胜过我兖州军,某便归附;否则,纵使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护泰山周全。”

陈果慨然应诺,当众传令:“所有士卒不得踏入百姓宅院半步,违令者军法处置!即日起,护民阵粮草分一半给泰山百姓,伤病者无论军民,皆可到医馆救治。”柳如烟则亲自带领女兵,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搭建临时住所,甚至将自己的披风盖在瑟瑟发抖的孩童身上。

正午时分,一名护民阵士卒拾到百姓遗落的玉佩,立刻上交军正。于禁看在眼里,又暗中派亲卫假扮百姓试探,却见甘宁帮老汉挑水时,竟因碰倒水罐而自罚三箭——箭箭都射在离自己三寸的树干上,以示警戒。

“陈将军治军,果然令行禁止。”于禁长叹一声,解下象征兖州军权的豹皮护腕,“当年鲍将军曾说,能让百姓夜不闭户的军队,才是好军队。今日,某愿率泰山军归附护民阵,唯求——”他看向正在教孩童识字的柳如烟,“不再让兖州百姓为流言所困。”

第五节 暗流涌动

归附仪式上,贾诩忽然附耳对陈果道:“圣典残部余孽正往寿张方向逃窜,那里有黄巾军旧将管亥驻守,恐成大患。”陈果尚未答话,于禁已抱拳道:“寿张乃兖州要冲,某曾与管亥交手,此人虽勇却无谋,若以粮草为饵——”

“不如让我去会会他。”张绣轻抚金枪,“当年在北地,某曾听闻管亥‘力能扛鼎’,正好试试他的膂力。”黄忠却摇头:“对付此等莽夫,当以智取胜。某愿带五百老卒,扮作黄巾军旧部,混入寿张城……”

柳如烟忽然指着天边黑云:“且慢,泰山气象异变,怕是圣典在黄河沿岸设了水障,欲引洪水灌兖州!”陈果心头一紧,护心绳上的齿轮突然逆向转动——这是他感知到重大危机的征兆。

“兴霸(甘宁),你速带水鬼营排查黄河堤坝;文则(于禁),你领泰山军加固沿岸村寨;其余人随我直扑寿张,务必在洪水到来前击溃管亥,拿到圣典的控水咒符!”陈果话音未落,远处已传来百姓的惊呼:“河水涨了!河水决堤了!”

第六节 怒战洪峰

黄河支流汶水岸边,甘宁的水鬼营正在与圣典咒术师殊死搏斗。链刀劈开符桩的瞬间,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扑来。“快!用战船堵住缺口!”甘宁大吼着跳进漩涡,徒手搬动巨石加固堤坝,水鬼们紧随其后,用身体组成人墙。

寿张城下,管亥挥舞着两柄狼牙棒杀出城来,正撞见张绣的神枪营。“来得好!”张绣金枪连刺,专取对方下盘,管亥虽力大无穷,却因招式笨重渐渐落于下风。黄忠趁机率“假黄巾军”混入城中,在粮仓纵火,高呼:“护民阵开仓放粮!圣典要淹了寿张!”

陈果与柳如烟趁乱登上城头,见圣典大祭司正站在祭台施法,手中捧着刻满咒文的玉匣。“烟儿,冰棱破咒!”陈果战锤砸断祭台支柱,柳如烟的冰戟同时刺入玉匣,霜气与咒文碰撞,爆发出刺目蓝光。

“轰——”最后一道水障崩塌,却因堤坝已被甘宁加固,洪水只是漫过滩涂,并未冲进村寨。管亥见大势已去,扔下狼牙棒跪地:“某本想为弟兄们谋条生路,却不想被圣典利用……”陈果亲手扶起他:“若愿护民,你的狼牙棒可用来守护黄河百姓,而非助纣为虐。”

第七节 雨夜点兵

是夜,寿张县衙内,于禁正在清点新归附的兖州军。烛光下,他看着护心阵士卒与泰山军士卒互相包扎伤口,忽然对陈果道:“某曾以为,军法森严便是护民,今日才知,护民更要护其心。”

柳如烟推门而入,手中捧着刚抄录的《护民军规》:“文则将军治军严谨,不如将这军规与兖州军法融合,如何?”于禁接过一看,见首条便是“不扰民、不夺粮、不欺老弱”,点头道:“某愿为护民阵制军法,让天下人知,这是一支百姓可信赖的军队。”

窗外,暴雨渐歇,甘宁浑身湿透地闯进来,甩着湿漉漉的长发大笑:“黄河堤坝保住了!某还收了几个会水的兖州汉子,说要加入水鬼营!”张绣跟着进来,肩上扛着管亥的狼牙棒:“那莽夫正在教神枪营弟兄们练膂力,倒像换了个人。”

陈果望向墙上的天下地图,兖州已插上护民大旗,而青州、徐州仍笼罩在圣典的阴影中。护心绳上的齿轮终于恢复正转,却比以往转动得更快——因为每多一位如于禁、甘宁般的将领,护民阵的责任便更重一分。

“下一站,青州。”陈果握拳砸在地图上的北海郡,“孔融先生在那里办学堂、施仁政,却被圣典流言所困。我们不仅要破敌,更要让天下学子知道,护民阵的护心绳,护的是百姓的安生,更是读书人的初心。”

柳如烟忽然轻笑,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徐州”:“听说那里有位奇人,字元直,曾在新野见过我们的军旗。或许,下一位归附的,会是他?”

雨声渐歇,油灯芯爆出火花,将众人的身影投在窗纸上,交织成一片坚不可摧的壁垒。护民的征程从不停歇,正如黄河之水,虽经百转千回,却始终奔流向海,终将洗净所有的阴霾与谎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