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伏生志 > 第120章 荆州烽火.卧龙初醒

三国伏生志 第120章 荆州烽火.卧龙初醒

作者:风吹瘦排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4 02:27:32 来源:小说旗

第一百二十章 荆州烽火·卧龙初醒

第一节 荆襄危局

彭城的稻花还未飘香,荆州急报已至:圣典余孽联合刘表麾下外戚蔡瑁,在襄阳岘山秘筑“星辰祭坛”,欲以荆州百姓生辰八字为引,开启“时空裂隙”。斥候带血的密信里夹着半片竹简,刻着“小儿啼血,夜不敢寐”八个歪扭朱字——那是新野百姓冒死送来的警示。

陈果捏碎竹简时,护心绳上的齿轮突然卡住。柳如烟望着舆图上蜿蜒的汉江,冰戟轻点“隆中”二字:“徐元直曾言,此处有隐者号‘卧龙’,善观星象。或许...”话音未落,帐外忽然传来清越琴音,一名青衫客负手而入,正是曾在徐州见过的诸葛亮。

“亮夜观天象,见荆襄上空阴气凝结如蛛网。”诸葛亮抚动腰间玉珏,“刘表虽坐拥荆州七郡,却纵容蔡瑁盘剥百姓,圣典正是看中这‘民怨如潮’的契机。”陈果起身相迎:“先生可愿助护民阵破此危局?”诸葛亮却摇头:“亮欲先观护民阵如何‘护民’,再定去留。”

第二节 新野疑云

护民阵抵达新野时,正逢蔡瑁的“生辰纲”车队过境。十数辆大车蒙着黑布,却传出孩童的啜泣声。甘宁二话不说,链刀斩断车辕,眼前景象令众人变色——三十余名幼童被铁链锁在铜盆中,盆里盛满写满生辰八字的黄纸。“这是圣典‘星辰祭’的‘活祭灯’!”柳如烟冰戟击碎铜盆,冰棱划过幼童颈间的蛇形刺青,“与彭城‘冰甲军’的咒印如出一辙。”

忽有马蹄声从街角传来,一员老将策马横刀拦住去路。银须白袍的黄忠怒目圆睁:“何方狂徒,竟敢劫蔡瑁将军的辎重?”陈果却注意到老将腰间玉佩刻着“忠”字,正是当年陶谦帐下旧部:“黄老将军可还记得,徐州百姓曾为您立过‘拒粮碑’?”黄忠身躯一震,往事如潮——十年前他在徐州拒喝百姓敬献的米酒,如今那碑竟被护民阵拓片供在冀州祠堂。

第三节 岘山夜战

子时三刻,岘山祭坛腾起幽蓝鬼火。蔡瑁的“水寇军”踞守山口,战船在汉江上布下“铁索连环阵”,船头皆挂着百姓生辰八字的灯笼。柳如烟望着江面倒映的星象,忽然惊呼:“他们要借‘北斗七星阵’撕裂时空!元直,快让甘宁凿沉江心第三艘楼船——那是阵眼!”

黄忠的震天弓率先鸣响,三支穿云箭射落祭坛顶端的咒术师。陈果率铁骑从左翼杀出,却见蔡瑁亲率死士护着祭坛核心。“护民阵不过是群乌合之众!”蔡瑁的九环刀劈落,却被柳如烟的冰墙挡得粉碎,“刘表大人说了,百姓的命,不如士族的一句谶语!”

第四节 阵前释惑

激战正酣时,诸葛亮突然摇着羽扇登上山顶。他取出刘表暗中与圣典往来的密信,扬声喊道:“蔡瑁私铸‘阴兵钱’买通星象师,谎称‘荆州百姓命数犯冲’,不过是为了强占民田!”江面百姓闻言,纷纷砍断自家灯笼的绳索,投向蔡瑁战船。

黄忠的战马忽然人立而起,老将军瞪着蔡瑁船上悬挂的“刘”字旗:“某追随刘景升二十年,竟不知他已与魔鬼为伍!”陈果趁机抛出护民阵军旗:“黄老将军若愿转身,这旗子下没有士族庶民之分,只有该被守护的人。”黄忠望着被护民阵士卒救起的幼童,忽然将九环刀插在祭坛前,单膝触地:“黄忠愿为护民阵开道!”

第五节 草庐论道

破晓时分,护民阵进驻隆中。诸葛亮的草庐内,茶烟袅袅。陈果望着墙上未完成的《荆州民生图》,忽然道:“先生曾在徐州说,‘仁义需换写法’,如今可看清新的笔画?”诸葛亮指尖划过图上标注的“义仓”“水闸”,目光灼灼:“护民阵不空谈道德,却让百姓户户有粮、村村有医,此乃‘行仁’而非‘言仁’。”

柳如烟取出一卷《护民阵判例》:“这是许昌、冀州等地的‘百姓公审记录’,盗官粮者罚,救百姓者赏,律法面前无贵贱。”诸葛亮翻开扉页,见第一例便是甘宁为救渔户睡船舱的故事,忽然笑道:“亮曾作《梁父吟》叹‘二桃杀三士’,今见护民阵‘一饭聚千心’,方知真正的谋略,不在朝堂,而在田垄。”

第六节 襄阳立政

三日后,襄阳城门大开。黄忠身披护民阵的青甲,护送刘表至议事厅。往日养尊处优的荆州牧此刻形容枯槁,望着堂下百姓递来的“请命书”,颤抖着握住陈果的手:“备闻护民阵在彭城刻碑‘只书百姓姓’,某愿将荆州户籍交于贵军,只求...”他看向被柳如烟治好眼疾的幼童,“留我刘氏一脉,为百姓守仓。”

诸葛亮站在襄阳城头,望着护民阵士卒与百姓共修水利的场景,对陈果道:“亮有一策,可使荆州‘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师’,但需借护民阵的‘齿轮’一用。”陈果解下护心绳上的齿轮吊坠:“先生请用。这齿轮本就是百姓的‘水车骨’,该用来转动江河,而非困在绳上。”

黄昏时分,汉江上传来阵阵号子。甘宁的水军正在拆除蔡瑁的铁索,黄忠带着民壮加固堤坝,诸葛亮则在草庐前为孩童开蒙授课。柳如烟望着江畔新立的护民碑,碑上“黄”“诸葛”等姓氏旁,不知何时多了稚拙的“亮”字——那是今日第一个学会写“亮”的孩童所刻。

陈果轻抚护民碑,听着远处传来的“护民护民,天下归心”的歌谣,忽然对诸葛亮道:“先生可愿随我等去许昌?那里的百姓,也需要新的‘写法’。”诸葛亮望向天际渐散的阴云,羽扇轻挥:“亮观天象,知圣典下一个祭坛必在江东。孙策虽勇,却少治民之策...”他转身从案头取过《护民阵规》,“或许,该让江东百姓看看,何为‘护民之盾,而非扰民之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