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伏生志 > 第128章 荆襄水患.白衣渡江

三国伏生志 第128章 荆襄水患.白衣渡江

作者:风吹瘦排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4 02:27:32 来源:小说旗

第一百二十八章 荆襄水患·白衣渡江

第一节 战后余波

南中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护民阵的大营里已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议事声。孟获送来的青稞酒还带着陶罐的温热,诸葛亮却对着案几上崭新的舆图双眉紧蹙——荆州方向的朱砂标记旁,赫然画着三道加急的火焰符号。

“探子回报,襄阳城外的汉江水势突然暴涨,沿岸村落被淹者十之七八。”诸葛亮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河道,“更诡异的是,当地百姓传言,水患是因‘圣典’在鹿门山设坛祭江所致。”

“圣典余孽竟敢在荆州兴风作浪!”张飞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酒盏里的酒液飞溅,“俺老张这就去把他们的狗头拧下来当球踢!”

陈果按住张飞的肩膀,目光转向帐外随风摇曳的军旗。南中一战后,护民阵的旗号已在西南各族中传扬开来,此刻军旗上“护民”二字被夕阳染成金红,倒像是浸透了无数百姓的期望。“荆襄乃战略要地,若水患持续,百姓必遭涂炭。”他转头看向周瑜,“公瑾熟悉水战,你怎么看?”

周瑜轻摇羽扇,嘴角勾起一抹从容的笑:“圣典既以水为器,我等便以水为刃。不过——”他目光落在帐外的柳如烟身上,“烟姑娘的冰系术法若能在江上施展,怕是要叫那些贼子见识见识什么叫‘冰锁汉江’了。”

柳如烟轻抚冰戟上凝结的霜花,眼尾微挑:“正有此意。只是荆州如今由东吴驻守,听说吕蒙将军 recently 白衣渡江,夺了关羽的荆州……”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连忙用指尖拨弄发间的玉簪掩饰,“不知东吴对我们是敌是友?”

诸葛亮放下羽扇,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吕蒙虽为东吴大将,却素怀安民之心。我曾闻他在陆口整军时,禁止士兵扰民,甚至有军士取百姓斗笠遮雨,被他按军法处置。或许……”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陈果,“此人可堪大用。”

第二节 兵临襄阳

五日后,护民阵的船队悄然抵达汉江水畔。陈果站在船头,望着对岸被洪水泡得发胀的城墙,眉头深锁——襄阳城西门的吊桥已被淹至一半,城头隐约可见东吴军士来回奔走的身影,却不见半点圣典的踪迹。

“陈将军,前方发现东吴船队!”甘宁的水鬼营斥候突然跃上船舷,浑身湿漉漉的像条刚出水的鱼。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江心处驶来二十余艘楼船,船头立着一员银甲将领,腰间悬挂的不是寻常佩刀,却是两把寒气逼人的短戟。柳如烟瞳孔微缩:“那是……吕蒙的‘寒蝉戟’!”

“来得正好。”陈果按住剑柄,转头吩咐诸葛亮,“先生与孟获首领留守船队,我带翼德、云长和烟姑娘前去会会这位吕将军。”

战船犁开波浪之际,柳如烟忽然拽住陈果的衣袖,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吕蒙此人性情坚韧,当年孙权劝他读书,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若要招降,需以诚心换诚心。”

陈果微微颔首,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剑柄上的护民纹章——那是南中百姓用孔雀翎羽和红土为他刻下的印记。战船距离东吴船队只剩百步之遥时,他突然下令:“降下战旗,升起‘护民’幡!”

“陈将军疯了?”张飞瞪圆了眼睛,“咱们刚打了胜仗,怎么反倒示弱?”

“翼德莫急。”关羽按住三弟的肩膀,丹凤眼微眯,“你看那楼船上的军士,虽列阵以待,却无半点杀意。陈将军此举,怕是要以礼相待。”

第三节 白衣论心

吕蒙的楼船果然放缓了速度。当护民阵的战船靠近时,陈果清楚地看见对方船头站着的银甲将军——此人面容清瘦,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颔下短须被江风吹得微微扬起,腰间短戟的寒芒映得江水泛青。

“来者何人?为何擅闯东吴防区?”吕蒙的声音如江上的风,清冽中带着几分威严。

陈果摘下头盔,露出被汗水浸湿的额发,朗声道:“在下陈果,率护民阵前来协助贵军治理水患。听闻圣典余孽在鹿门山作祟,还望吕将军允我等登岸,共商破敌之策。”

吕蒙闻言,目光在陈果身后的张飞、关羽身上扫过,忽然轻笑一声:“护民阵?我倒是听说过你们在南中炸毁祭坛的壮举。不过——”他指尖轻叩短戟,“荆州乃东吴领土,岂容外人随意染指?”

柳如烟上前一步,冰戟在掌心转出半朵霜花:“吕将军可知,圣典祭江的本质是抽取地脉灵水?若任由他们继续下去,不出十日,汉江水脉便会枯竭,届时莫说荆州,连下游的柴桑都会干旱成灾。”

吕蒙眼神微变,显然对“地脉灵水”之说有所耳闻。就在此时,一名东吴士卒突然踉跄着从船舱冲出:“将军!襄阳城传来急报,城西的百姓撑不住了,他们……他们要冲开我们的防线去上游寻活路!”

“慌什么!”吕蒙转身喝止士卒,却在回头时与陈果目光相撞。陈果清楚地看见,这位铁血将军的眼底闪过一丝痛楚——那是见惯了战火却见不得百姓受苦的人才会有的眼神。

“吕将军,”陈果突然单膝跪地,“请借我三百战船,我愿率前锋直捣鹿门山祭坛。若我有半句虚言,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吕蒙猛地按住腰间短戟,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江风卷起他的白色披风,在夕阳下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良久,他忽然仰天大笑,伸手将陈果扶起:“好个护民阵!来人,给陈将军备马!我倒要看看,你们究竟是夸夸其谈的莽夫,还是真能救百姓于水火的义士!”

第四节 鹿门山之战

鹿门山的夜色格外诡谲。月光照在山腰的祭坛上,那些用青铜铸就的龟蛇图腾竟泛着妖异的红光,祭坛中央的巨型铜鼎里,咕嘟咕嘟地冒着黑色气泡,隐约有哀嚎声从鼎底传来。

“是百姓的哭喊声……”柳如烟握紧冰戟,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圣典用活人祭祀!”

陈果按住她的肩膀,示意众人隐蔽。前方密林中,数十名圣典教徒正围着篝火 chant,他们身上的黑袍绣着扭曲的水纹,腰间悬挂的不是刀剑,而是装满黑色粉末的皮囊——那是能引发山洪的“水引粉”。

“翼德,你带二十人从左翼包抄,专砍他们的皮囊;云长,你率三十人埋伏在祭坛后方,待我发出信号便点燃烽火;公覆老将军,烦请你的火船在江上待命,一旦祭坛起火,立刻封锁江面。”陈果迅速部署完毕,转头看向吕蒙,“吕将军,能否借你的‘寒蝉戟’一用?我要去会会祭坛主祭。”

吕蒙挑眉:“你可知这短戟从不离身?”话音未落,却已将双戟掷出,寒芒掠过陈果耳畔,钉入三丈外的一棵古松,“若能活着回来,便算你有资格持我这双戟!”

陈果握住戟柄,只觉一股冰寒之气顺着掌心直窜丹田——这双戟竟与柳如烟的冰戟同源,都是用极地玄冰锻造而成。他转头看向柳如烟,只见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然的笑意。

“小心。”她轻声说道,指尖已凝聚出一片冰晶。

第五节 寒蝉破阵

当陈果跃上祭坛时,主祭正好将一名少女推入铜鼎。那少女的 cries 戛然而止,鼎中黑水突然沸腾,化作一条狰狞的水龙腾空而起,龙首直扑陈果面门。

“雕虫小技!”陈果挥舞寒蝉戟,戟尖划出六道冰痕,竟将水龙生生劈成碎冰。祭坛教徒们惊呼着四散奔逃,唯有主祭不退反进,手中铜铃摇得山响:“汉人果然多管闲事!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水神之怒!”

话音未落,山体突然震动,无数股黑水从岩缝中涌出,在祭坛周围形成一道环形水墙。陈果这才惊觉,整个鹿门山竟被圣典改造成了一座巨型水阵,那些看似天然的溪流,实则都是操控水势的脉络。

“陈将军,小心地脉!”诸葛亮的声音突然从山下传来。陈果低头一看,只见脚下的青石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水纹阵图,此刻正泛着妖异的红光——圣典竟要以整座山的地脉为祭,引发更大的水患!

“烟姑娘,助我!”陈果大吼一声,寒蝉戟重重砸在阵图中央。柳如烟心领神会,冰戟凌空画出一个巨大的冰莲图案,冰晶顺着戟尖蔓延,瞬间将阵图冻结。主祭脸色大变,正要施法破解,却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已劈断了他的铜铃绳。

“贼子,受死!”张飞的蛇矛从后方刺来,主祭慌忙闪避,却被陈果一脚踹下祭坛。与此同时,江上燃起冲天火光,黄盖的火船如离弦之箭般撞向岸边,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剩余的教徒。

第六节 白衣归心

黎明时分,汉江水势终于退去。陈果站在襄阳城头,看着吕蒙亲自带领士兵分发粮食,听着百姓们感激的呼声,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陈将军果然信守承诺。”吕蒙走上城头,手中捧着两杯热酒,“此战之后,东吴上下皆服你护民之心。只是……”他目光看向远方的群山,“圣典一日不除,天下百姓便一日不得安宁。”

陈果接过酒杯,与吕蒙轻轻一碰:“吕将军可愿与我等共赴此程?护民阵缺的不是猛将,而是像您这样心怀百姓的帅才。”

吕蒙低头看着手中的寒蝉戟,戟身上还凝着未化的冰晶——那是昨夜柳如烟用冰系法术修补的痕迹。良久,他忽然将酒杯掷向城下,酒水在晨光中划出一道银弧:“当年孙仲谋劝我读书,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今日你陈果劝我护民,我吕蒙便说——‘士别三日,当与尔共护苍生’!”

城下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却见两位将军相视而笑,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柳如烟站在一旁,看着陈果腰间新挂的寒蝉戟,忽然想起昨夜他手持双戟破阵的模样——那身影,竟与记忆中某个模糊的轮廓渐渐重合。

“在想什么?”陈果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柳如烟摇摇头,指尖拂过冰戟上的霜花:“没什么。只是觉得,这天下……总会好起来的。”

陈果望向东方渐白的天空,想起诸葛亮昨夜说的话:“荆州之后,怕是要去江东了。听说那里有位叫陆逊的少年将军,善用奇门遁甲……”他握紧吕蒙刚送的虎符,嘴角扬起坚定的笑——不管前方还有多少圣典的阴谋,多少时空的危机,护民阵终究会走下去,为了那些在战火中挣扎的百姓,为了这乱世中从未熄灭的希望。

晨风吹过城头的“护民”大旗,猎猎作响。新的征程,又要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