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第164章 天贶暑热捷报来(三)

秦桧似乎并未察觉到御座之上那若有若无的压力,他再次躬身一揖,声音依旧清朗:

“陛下,臣以为,处置赵构,当以‘国法’为准绳,以‘利弊’为权衡,以‘长远’为考量。孙学士所言‘体面’,固然重要,然若为全区区体面,而纵容叛逆,使国法不行,则何以服天下之心?李将军所言‘斩首’,固然痛快,然赵构毕竟曾为亲王,陛下手足,若骤然加之极刑,难免不使宗室离心,亦恐为后世史家所诟病,言陛下不念骨肉之情。”

他这番话,先是将孙觌和李进的观点各打五十大板,看似公允,实则将自己摆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殿内群臣皆是微微一怔,不少人暗自点头。这年轻人,说话倒还有几分条理,只是……他究竟想说什么?

孙觌闻言,眉头微蹙,捋着胡须,不置可否。李进则是冷哼一声,显然对这种和稀泥的说法不以为然。

“那依秦校书之见,当如何是好?”赵桓的语气依旧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秦桧抬起头,目光与御座上的赵桓遥遥相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朗声道:“陛下,臣以为,赵构之罪,在于‘叛’与‘逆’。叛者,勾结外虏,分裂国家,此乃国贼,当以国法严惩,不容姑息!”

“逆者,”他话锋一转,“其身为宗室,不思为国分忧,反倒趁国难之际,另立山头,觊觎大宝,此乃家贼,亦当以祖宗家法处置,以儆效尤!”

“故而,”秦桧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臣请陛下,行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何为霹雳手段?何为菩萨心肠?”赵桓的语气中终于带上了一丝探究的意味。

秦桧胸有成竹,侃侃而谈:“陛下,赵构既已被擒,其河北伪朝已然土崩瓦解。然其党羽爪牙,尚有残余,流窜于河北、河东之地,若不彻底清剿,恐死灰复燃,为祸一方。”

“故,臣请陛下,立刻颁下诏书,昭告天下!”秦桧的声音铿锵有力,“其一,历数赵构勾结金人、分裂国家、荼毒百姓之十大罪状!将其罪行公之于众,使其声名狼藉,遗臭万年!断绝其在士林、在民间的任何声望与幻想!”

“其二,严令河北、河东各路州府,以及岳飞、韩世忠、种师中、折可求、马扩等诸路将帅,凡遇赵构伪朝余孽,无论官吏兵卒,胆敢顽抗者,格杀勿论!主动归降者,可酌情减免其罪,戴罪立功!凡包庇、藏匿伪朝人员者,以同谋论处,满门抄斩!”

“此,便是臣所谓的‘霹雳手段’!要以雷霆之势,彻底肃清伪朝流毒,安定河北人心,稳固我大宋北疆!”

秦桧这番话,杀气腾腾,其酷烈程度,甚至比李进主张的“斩首示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处置赵构一人,而是要将整个河北伪朝势力连根拔起!

李进闻言,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讶异和……赞赏。这文官小子,看着斯斯文文,没想到下手比他还狠!

孙觌等老臣则是听得心惊肉跳,暗自咋舌。这秦桧,年纪轻轻,手段竟如此酷烈,哪里还有半分儒者之风?

赵桓的目光在秦桧身上停留了片刻,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淡淡地问道:“那秦校书所谓的‘菩萨心肠’,又在何处?”

秦桧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官家会有此问,从容不迫地答道:“陛下,赵构本人,及其核心党羽如汪伯彦、黄潜善之流,罪无可恕。然,直接斩杀赵构,正如臣所虑,恐伤天家颜面,亦非陛下仁德之君所愿为。臣以为,对于赵构……”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却字字清晰:“可将其押解回京之后,先由三法司会审,将其罪状坐实,昭告天下。而后……陛下可下旨,将其废为庶人,赐名‘昏德公’或‘重昏侯’之类极具贬损之封号,幽禁于京师某偏僻冷宫,饮食供给,务使其‘生不如死’,使其日夜忏悔其罪,使其成为天下所有叛逆者之反面镜鉴!”

“至于其子嗣……”秦桧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若有,亦当一并圈禁,断其传承,使其永无翻身之日!如此,既全了陛下‘不杀手足’之名,又断绝了其所有复起之望,使其之存在,成为对所有心怀不轨者最严厉的警告!”

“而对于那些胁从伪朝的普通官吏兵卒,若非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者,在伪朝覆灭之后,可酌情给予自新之路。或令其戍边屯田,或令其充入苦役,戴罪立功。如此,既能彰显陛下宽仁,又能分化瓦解残余势力,使其不至于铤而走险,负隅顽抗。”

“此,便是臣所谓的‘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用以震慑奸邪,安定社稷。菩萨心肠,用以教化万民,收拢人心。恩威并施,方是治国安邦之大道也!”

秦桧一番话说完,躬身而立,神态谦恭,但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却闪烁着与他年龄和官阶不符的自信与……一种令人心悸的深沉。

整个垂拱殿内,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大臣都被秦桧这番“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的论调给震住了!

李进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竟然无从反驳。秦桧这番话,看似比他主张的直接斩首要“仁慈”一些,但细细品味,那“废为庶人,赐恶号,幽禁至死,断其子嗣”,其折磨程度,其诛心之烈,恐怕比直接一刀砍了还要令人绝望!而且,还将整个河北伪朝势力一网打尽,手段之狠,用心之深,令人不寒而栗!

孙觌等主张从轻的老臣,此刻也是面面相觑,哑口无言。秦桧这番话,将“国法”、“天理”、“人情”、“利弊”都说到了,他们还能说什么?说圈禁不够“体面”?人家这“生不如死”的圈禁,可比他们想的“偏僻府邸”要狠多了!

李纲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他看着阶下那个侃侃而谈的年轻官员,心中涌起一股复杂难明的感觉。此子……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心机,如此手段!其言辞看似公允,实则步步为营,将所有人的心理都算计在内!这样的人,若是用好了,确是国之利器。但若是……

他不敢再想下去。

御座之上,赵桓的面容依旧隐藏在珠帘之后,看不出喜怒。他静静地听着秦桧说完,没有立刻表态,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眸,久久地凝视着阶下那个青袍身影。

这个秦桧……果然不简单!

他提出的处置方案,不可谓不狠,不可谓不毒。既顾及了所谓的“皇家颜面”,又实质上将赵构彻底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永无翻身可能,同时还为朝廷在河北的进一步清剿行动提供了法理依据。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赵桓低声重复了一遍这八个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抬起眼,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百官,特别是那些宗室亲王和旧臣,他们的脸色大多有些发白,眼神中充满了惊惧和不安。

很好,震慑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秦校书所言,”赵桓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殿内的沉寂,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条理清晰,虑事周全。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殿内一片死寂。方才还因秦桧那番“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的惊人言论而心神震荡的群臣,此刻更是无人敢轻易接口。

秦桧之策,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酷烈异常,其诛心之意,尤甚于直接斩首。若官家当真采纳,那赵构的下场,比死还难受。而那些与赵构伪朝稍有牵连者,恐怕也要寝食难安了。

孙觌等主张“保全皇家体面”的老臣,此刻早已是面如土色,嘴唇翕动,却终究没敢再出言反驳。秦桧那番话,将“国法”、“利弊”、“长远”都占尽了,他们还能从何处辩起?

而李进等武将,虽然觉得秦桧之策比直接砍了赵构的脑袋更解气,但毕竟兹事体大,涉及皇室宗亲,也不敢贸然附议。

李纲眉头紧锁,他深知官家此刻看似询问众人意见,实则心中恐怕早有定夺。秦桧之策,虽然狠辣,却也确实直指要害,既能震慑天下,又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赵构未来可能带来的隐患,同时还避免了官家直接背上“弑弟”的恶名。只是……此等手段,是否过于酷烈,有伤天和?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赵桓缓缓开口:

“秦校书所言,虑事深远,条理分明。”他先是给予了肯定,随即语气一转,带着几分帝王的威严,“赵构勾结外虏,分裂国家,罪不容诛!此乃国贼!断不可因其宗室身份而姑息养奸,遗祸社稷!”

他目光扫过殿下众人,特别是那些面色各异的宗室亲王,声音陡然转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区区一叛逆亲王乎?!”

“朕意已决!”赵桓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如同惊堂木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传朕旨意!”

“其一!着三法司即刻会审赵构及其主要党羽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务必将其叛国通敌、荼毒百姓之罪行,一一核实清楚!昭告天下!使其罪行无可辩驳,遗臭万年!”

“其二!待罪状核实之后,赵构——废黜其所有王爵封号!贬为庶人!赐封号……‘昏悖庶人’!永世圈禁于玉津园冷宫,饮食供给,务使其‘衣食无忧’,日夜面壁思过,忏悔其辜负君恩、背叛国家之滔天大罪!其若有子嗣,一并圈禁,不得与外界有任何交通!断其传承,绝其念想!”

“其三!凡河北伪朝之胁从官员兵卒,若能主动归降,检举揭发伪朝罪行,并于后续平叛剿匪中立有功绩者,可酌情从宽处置,或编入行伍,戴罪立功。负隅顽抗,或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者,一经查实,杀无赦!其所侵占之田产财物,尽数抄没,一部分充实国库,一部分用于抚恤河北受难军民,以彰朝廷公义!”

“此事,就这么定了!”赵桓的目光如同两道冰冷的利剑,扫过殿下群臣,“中书门下即刻拟旨,交由三法司、宗人府、兵部、户部协同办理!不得有误!若有阳奉阴违,或暗中掣肘者,朕——绝不轻饶!”

这一连串雷霆万钧的旨意,如同最锋利的铡刀,彻底斩断了赵构未来任何一丝翻身的可能!也彻底震慑了殿内所有心怀异念之人!

废为庶人!赐恶号!永世圈禁!断其子嗣!

这比直接杀了,还要让人感到绝望和恐惧!

孙觌等老臣,此刻再也不敢多言半句,只是深深地低下头,额头几乎要触到冰冷的金砖。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官家,心志之坚,手段之狠,已远非他们所能揣度。

李进等武将则是精神大振,高声应诺:“陛下圣明!此举足以震慑天下宵小!彰显国法威严!”

李纲心中暗叹一声,虽然觉得手段过于酷烈,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最能快刀斩乱麻,稳定河北局势,并彻底消除赵构这个隐患的办法了。他出班躬身道:“臣领旨,必当督促各部,严谨办理,不负陛下所托。”

赵桓微微颔首,看着下方百官那或敬畏、或惊惧、或释然的表情,知道自己今日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

“诸位爱卿,若无其他要事,今日早朝……”他正准备宣布退朝。

就在此时!

殿外,一名身着绯色官袍的鸿胪寺官员,脚步匆匆,神色间带着几分激动和郑重,在殿门外高声通传,声音穿透了垂拱殿的肃静:

“启禀陛下!四方馆急报!大夏国派遣使臣,正使礼部尚书李仁爱、副使翊卫将军察哥一行,已于昨日抵达京畿郑州驿!今日清晨已过东水门,验明正身!现正在四方馆等候陛下宣召!其国书、贡品清单已由礼部验看,正要呈进宫中,请陛下御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