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71章 暗桩迷局

飞予长安 第71章 暗桩迷局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五更天的梆子声刚响过三声,刑部后院的青砖地上便响起急促的靴声。李偃飞握着半卷官谱,衣襟上还沾着未及拍落的槐花瓣——自地宫归来后,他已在档案室熬了两个通宵,眼下眼尾泛着青黑,却仍在廊下停步,借灯笼微光又扫了眼裴寂的履历。羊皮纸上的朱砂批注在晃动的光影里忽明忽暗,恍若这位已故大将军的一生都凝在那行小字里:\"武德三年领右威卫屯驻洛阳,同年冬母丧丁忧,却于孟津渡口查获私运兵器三百车。\"

\"大人可是在查证裴寂丁忧期间的行踪?\"沈予乔的声音从转角传来,竹纹裙裾掠过石灯笼时带起细微的风响。她腕间银铃轻颤,手中捧着个朱漆匣子,正是昨夜从周大柱尸身上取下的双面令牌。经过整夜浸洗,令牌边缘的牡丹纹已清晰如活,花瓣脉络间还嵌着半片枯黄的槐叶,与李偃飞衣襟上的那片竟出自同一棵树。

刑部值房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李偃飞将官谱往楠木桌上一摊,指尖划过裴寂历任官职:\"从归刑部典狱长到右威卫大将军,十年间连升七级,这在武职中堪称罕见。\"他抬头望向正用银针挑开令牌凹槽的沈予乔,烛火在她睫毛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更蹊跷的是,他卸任典狱长那年,恰好是周大柱入籍京兆府的时间。\"

银针突然\"当啷\"落地。沈予乔捏着从凹槽深处挑出的半片纸角,指尖微微发颤:\"是洛阳户籍牒文。\"她展开那片薄如蝉翼的残页,虽已霉烂大半,仍能辨出\"永徽四年\"的年号与\"偃师县\"的地名——正是裴家祖籍所在。更触目惊心的是牒文左下角的朱砂印,那半枚模糊的\"裴\"字官印,与令牌背面的暗纹竟严丝合缝。

\"周大柱根本不是劫犯。\"李偃飞猛地起身,腰间佩刀磕在桌沿发出清响,\"他是裴家从洛阳带出的死士,借着劫杀官银的由头,实则在替裴元庆转运右威卫的军费。\"想到三日前在护城河发现的那具浮尸,死者手腕内侧的牡丹刺青与周大柱如出一辙,他突然觉得后颈发寒——那些被当作普通水匪论处的尸体,恐怕都是裴家豢养的暗桩。

窗外传来更夫换班的梆子声,已是卯初时分。沈予乔忽然按住李偃飞欲翻官谱的手,目光落在他袖口沾染的银粉上:\"昨夜我用硝酸银擦拭令牌时,发现背面的'右威卫暗桩'五字用的是密蜡填刻,只有遇热才会显形。\"她从匣中取出令牌,就着烛火倾斜,只见漆红表面下竟浮出细密的小点,连成一串类似星图的轨迹,\"这是洛阳到长安的驿站路线,每个星点对应着一处驿馆——与周大柱劫银案中丢失的十七箱军费数目相同。\"

李偃飞的手指骤然收紧,在桌沿掐出青白指痕。他忽然想起半月前收到的那份加急军报,右威卫申报在虎牢关遇袭丢失的军费,正是十七箱。而裴元庆作为现任长安城防司令,却在案发后第三天才准许刑部介入调查,那时所有现场痕迹都已被暴雨冲刷殆尽。\"走!\"他突然扯过案头的皂隶腰牌,\"去城西驿馆,查永徽四年以来所有盖过裴家印的通关文牒。\"

城西驿馆的晨雾里飘着米粥的香气,驿丞揉着眼睛打开库房时,霉味混着尘土扑面而来。沈予乔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在积满灰尘的架上翻找,忽然听见李偃飞在底下低喝:\"找到了!\"只见他手中捧着半叠泛黄的文牒,每一张的验讫处都盖着半枚牡丹纹印——正是令牌正面的刑部典狱长官印。

\"永徽四年冬,裴寂丁忧期间,竟用刑部官印私放了三十七批货物。\"沈予乔看着文牒上的货物名称,从绸缎香料到铁器硫磺,品类庞杂得反常,尤其是运往洛阳的十二批铁器,数目恰好与周大柱劫案中\"丢失\"的兵器相符,\"丁忧期间本应守制,他却借着刑部典狱长的身份私运兵器,难怪后来能在孟津渡口查获私运——根本就是贼喊捉贼!\"

驿丞忽然在门口咳嗽两声,畏缩着递上个油纸包:\"两位大人,这是刚从周班头遗物里找到的。\"李偃飞打开一看,竟是半幅残破的洛阳地图,某处用朱砂画着醒目的牡丹纹,旁边注着\"裴氏义庄\"四字。沈予乔的指尖突然划过地图边缘的一行小字,那是用密语写成的日期,换算成公历正是三日前——周大柱死亡的当天。

长安城防司的朱漆大门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冷光。李偃飞握着令牌的手心里全是汗,腰间刑部腰牌的铜饰硌得掌心生疼。门房通报后不到一盏茶时间,便传来靴声橐橐,裴元庆身着玄色官服,腰间玉带的牡丹纹与令牌上的如出一辙,只是目光扫过令牌时,眼底闪过极细的冰裂般的纹路。

\"刑部查案查到家父头上来了?\"裴元庆的声音像浸了霜,抬手示意门房退下,指尖却有意无意按在腰间剑柄,\"家父已故十年,李大人拿枚旧令牌来兴师问罪,莫不是...查案查昏了头?\"他忽然瞥见沈予乔袖中露出的地图角,语气骤然冷下来,\"还是说,两位对洛阳的裴氏义庄很感兴趣?\"

沈予乔忽然向前半步,将令牌举过头顶:\"裴将军可知,这令牌背面的暗桩星图,与右威卫近年丢失的军费数目完全吻合?\"她说话时故意让令牌划过阳光,背面的星点在裴元庆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周大柱手腕上的牡丹刺青,与令尊当年在右威卫暗桩身上刺的印记一模一样——将军该不会说,这只是巧合吧?\"

裴元庆的瞳孔猛然收缩,手按在剑柄上的力道大得指节泛白。李偃飞注意到他喉结滚动,分明是咽下了句即将出口的呵斥。就在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擦出火花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一名驿卒满头大汗地冲进门来,在裴元庆耳边低语几句。这位大将军的脸色瞬间铁青,转身对李偃飞抱了抱拳,语气却生硬得像铁块:\"洛阳急报,裴氏义庄昨夜遭劫,家父当年的兵符...不见了。\"

暮色中的洛阳官道上,三匹快马踏起的尘土在身后拉出长长的烟痕。李偃飞握着缰绳的手早已磨出血泡,却仍不断挥鞭——驿卒带来的消息像惊雷在耳边炸响:裴氏义庄起火,除了兵符失踪,现场还发现三具尸体,手腕内侧都有牡丹刺青。更诡异的是,义庄地窖里整齐码放着十七箱兵器,箱盖上的封条正是三日前他们在刑部库房看到的样式。

\"停!\"沈予乔突然勒住马,指着前方山道旁的槐树。月光透过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却有一处阴影格外整齐——那是有人刻意修剪过枝叶,为的是让月光照亮树下的石碑。李偃飞翻身下马,拂去碑上尘土,\"裴氏暗桩埋骨处\"七个大字赫然入目,碑后密密麻麻刻着百余个名字,最新的那个正是\"周大柱\",刻痕新鲜得能看见木茬。

沈予乔蹲下身,指尖划过碑前的供品:半块没吃完的炊饼,一碟已经风干的酱牛肉,还有...半片枯黄的槐叶。她忽然想起令牌上嵌着的那片,与眼前这片出自同一棵树,而树影笼罩的碑面,在月光下竟隐隐透出牡丹纹的暗纹——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墓碑,而是裴家用来标记暗桩的联络点。

\"他们在销毁证据。\"李偃飞忽然按住沈予乔冰凉的手,目光望向远处山脚腾起的火光,正是裴氏义庄的方向,\"裴元庆得知我们查到义庄,立刻派人纵火,却没料到暗桩墓碑的秘密。\"他忽然解下腰间令牌,对着月光调整角度,只见碑面上的牡丹纹与令牌正面的纹路完全重合,而阴影投射的方位,正指向石碑底座的某处凹陷。

沈予乔伸手探去,摸到凹陷处刻着极小的字:\"子时三刻,槐叶为信。\"她忽然想起周大柱尸体旁散落的槐叶,还有令牌上的那片,原来都是暗桩之间传递消息的信物。当她将令牌按进凹陷的瞬间,石碑竟发出\"咔嗒\"轻响,底座缓缓移开,露出个黑黝黝的洞口,腐土气息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

地洞里的情景让两人瞳孔骤缩。石壁上嵌着数十个檀木盒,每个盒盖上都刻着牡丹纹,打开最近的那个,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右威卫的调令文书,落款处盖着裴寂的官印,时间正是他丁忧期间。再往下翻,竟有几封写给裴元庆的密信,提到\"借劫银案转移军费,充实洛阳私兵\"的计划,字迹正是周大柱的笔体。

\"原来裴寂当年就已在谋划私军,借着丁忧之名在洛阳扎根,又让儿子在长安掌控城防,形成南北呼应。\"李偃飞的声音在洞窟里回荡,指尖划过密信上的\"牡丹纹令牌可调动两地暗桩\",忽然听见洞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火把光芒透过槐树叶间的缝隙洒进来,照出数十个手腕带刺青的身影。

沈予乔迅速将密信塞进袖中,刚扣上檀木盒,洞口便被火把映得通红。裴元庆的身影出现在火光里,腰间佩刀已出鞘,身后跟着的正是日间在驿馆见过的驿丞——此刻那人手腕内侧的牡丹刺青在火光下格外刺眼。\"李大人好手段,\"裴元庆冷笑一声,踏下地洞的靴子碾碎了半片槐叶,\"可惜知道得太多了。\"

李偃飞挡在沈予乔身前,手按在刀柄上却听见她在身后低语:\"还记得令牌背面的星图吗?每个星点对应一处暗桩,而这里...\"她的指尖悄悄勾住他的袖口,在掌心快速画了个星图,正是他们来时路上经过的七个驿馆,\"子时三刻,槐叶为信——暗桩们该换班了。\"

洞外突然传来马嘶声,紧接着是兵器相撞的脆响。裴元庆的脸色一变,转头望去,只见山道上亮起数十盏灯笼,灯笼上的刑部官印在夜色中格外醒目。李偃飞趁机抽出佩刀,刀刃划破裴元庆的袖管时,沈予乔已将令牌按在洞壁的牡丹纹上,整面石壁突然翻转,露出另一条狭窄的地道——正是星图上未标记的第八条路线。

\"走!\"李偃飞拽着沈予乔冲进地道,身后传来裴元庆的怒吼和追兵的脚步声。地道里潮湿的风带着槐花的香气,沈予乔忽然想起令牌凹槽里的槐叶,原来这条密道的出口,就在长安城那棵百年槐树的根系下方——正如裴家的秘密,在阳光照耀的官谱下,在阴暗潮湿的地洞里,盘根错节地生长了十年。

当他们从槐树根部的洞口钻出时,正看见刑部的差役们押着驿丞等人往衙门走。沈予乔掏出怀中的密信,发现信末还有行极小的字:\"牡丹开时,旧案当结。\"她抬头望向夜空中的月亮,忽然想起今日正是谷雨,距牡丹盛开还有七日——而裴家的双面令牌,终将在这七日里,揭开长安城最深处的暗流。

地道深处传来裴元庆的咒骂声,混着石块滚落的响动。李偃飞望着沈予乔腕间被地道石壁划破的伤口,忽然想起她在刑部值房说的话:\"每个暗桩都是棋子,而令牌...是执棋的手。\"此刻他手中的令牌还带着地洞的潮气,正反两面的官职在月光下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相:当权力被刻上双面纹章,光明与阴影的界限,从来都不是表面那般清晰。

五更的梆子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破晓前的清冽。长安城的东市渐渐传来早市的喧哗,而刑部的卷宗房里,沈予乔正在新一页案卷上写下:\"永徽四年至今,裴氏借双面令牌私运兵器、虚报案情、豢养死士,证据如下...\"窗外,那棵百年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一片枯黄的槐叶缓缓落下,恰好盖在案卷末尾的\"牡丹纹\"三字上,仿佛在为这场持续十年的暗桩迷局,轻轻盖上一层时光的封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