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79章 桃符咒怨

飞予长安 第79章 桃符咒怨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朱雀大街的积雪被踩成黑泥,冬至前夜的寒风卷着符纸碎片,刮过沿街挂满的桃木板。沈予乔攥着半片剥落的温感颜料,指尖还残留着那夜林妙音“变脸”时的温度——当女子将沾了热水的帕子按向面颊,雪白面皮如残雪消融,青紫色鬼脸在灯笼下泛着诡异的荧光,围观百姓的惊叫至今还在她耳中回荡。

“温感颜料以铅粉混合朱砂,遇热则显青斑。”她对着验尸台上的桃符蹙眉,符纸边缘焦黑,却在火漆印下藏着极细的薄荷脑颗粒,“林妙音那日含的药丸,怕是混了冰魄草,泪腺受刺激才会血泪长流。”指尖划过符上朱砂写的“往生咒”,墨迹在验尸银签上泛出青灰色——这不是普通朱砂,而是掺了砒霜的毒咒。

更漏敲过三声,李偃飞的皂靴带着风雪闯入验尸房,腰间挂着半幅烧残的画卷:“宫里的老陈头说,当年武惠妃逼死林妙音之父,不过是因为画像上多了颗泪痣。”他抖开画卷,焦痕间露出半张女子面容,眼尾朱砂痣格外醒目,“画舫火灾那晚,林妙音才十二岁,是跳河逃生时被火烧伤的左脸。”

沈予乔的笔在“死者左腕符文灼伤”处顿住,抬眼看见李偃飞手中的残卷:“武惠妃薨逝前,曾让尚药局制过百枚桃符,说是要镇住画舫冤魂。”她指向验尸格上的三具尸体,皆是近日街头暴毙者,每人舌根下都含着桃符碎屑,“巧合的是,这三人都是当年参与画舫纵火的护卫,档案里记着他们‘三年前病死’,可现在看来……”

“是被人用桃符咒杀。”李偃飞将残卷按在桌上,焦痕恰好拼成“武”字,“老陈头还说,武惠妃身边有个巫祝,擅用‘桃符压魂’之术,将仇人八字写在桃木板上,埋入祖坟就能致人暴毙。但这种术法需要贴身之物,比如……”他忽然看向沈予乔,“比如画像上的泪痣颜料,当年林妙音之父用的是她的血混合朱砂。”

窗外传来乌鸦夜啼,沈予乔忽然想起林妙音面纱下的烧伤疤痕——左脸从眉骨到下颌的焦痕,形如展翅的乌鸦。她起身翻出太医院旧档,在“武惠妃薨逝”条目下发现一行小字:“临终前左腕突发符文状灼伤,太医院疑为邪祟附身。”对照眼前死者的伤口,竟分毫不差。

“走,去妙音坊。”沈予乔扯下验尸房的棉帘,寒风灌进领口时,她摸到袖中那片从林妙音面纱上取下的桃皮纤维,“三年前画舫火灾后,林妙音被卖入教坊司,却在半年后突然成为尚药局画工,这中间……”她忽然顿住,看着街角巡逻的金吾卫腰间桃符,“差了个关键人物——当年的巫祝,现在应该在钦天监。”

妙音坊的竹门虚掩,屋内传来墨香混着檀香的气味。李偃飞踢开积雪,看见炕上摆着七具桃木偶人,每个偶人左腕都刻着符文,心口插着细如发丝的银针。沈予乔捡起最边上的偶人,发现背后用蝇头小楷写着“张统领庚午年生”——正是今日验尸的第三名死者。

“桃符压魂术需要生辰八字和贴身毛发。”她捏下偶人心口的银针,针尖沾着朱砂,“但真正致命的不是咒术,是针上的毒。”取出银签试毒,针尖瞬间变黑,“是冰魄草混着朱砂,和林妙音那日含的药丸一样。”目光扫过墙上的画卷,未完成的仕女图上,女子眼尾泪痣格外醒目,正是武惠妃画像的残稿。

更声渐近,忽听屋顶传来瓦片轻响。李偃飞拔剑冲出门,却见道黑影掠过竹篱,衣摆扫落的积雪中,散落着几片桃符碎片。沈予乔追至巷口,借着火折子的光,看见碎片上的符文与死者腕间灼伤一致,却在右下角多了个极小的鸦形印记——与林妙音脸上的疤痕一模一样。

“去钦天监。”她忽然转身,手中的桃木偶人在风雪中显得格外狰狞,“当年的巫祝,现在应该是钦天监的漏刻博士,只有他知道桃符压魂术的破绽。”

钦天监的观星台上,铜壶滴漏声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沈予乔跟着李偃飞避开巡逻卫兵,在藏书阁后室找到正在绘制星图的白发老者——漏刻博士陈玄策,正是当年画舫火灾的亲历者。

“武惠妃怕林氏父女的冤魂索命,让我在桃符里下咒。”陈玄策放下狼毫,苍老的手背上爬满符文状疤痕,“可她不知道,那孩子(林妙音)在画像里动了手脚——泪痣用的是她父亲的血,混着乌鸦的骨灰,反而成了反噬的咒引。”他指向窗外的乌鸦巢,“三年前画舫起火那晚,成群的乌鸦撞向船舷,其实是她在暗处用桃符引魂。”

沈予乔的瞳孔骤缩,想起林妙音“变脸”时,周围确实有乌鸦盘旋:“所以现在的桃符杀人案,是她在用当年的咒术反杀凶手?那些死者舌根下的桃符,其实是……”

“是他们自己当年埋在画舫废墟的咒符。”陈玄策咳嗽着取出个檀木盒,里面整齐码着十二枚桃符,每枚都刻着不同的生辰八字,“武惠妃让我们给每个参与纵火的护卫都下了咒,以为这样就能永绝后患,却不知林妙音暗中换了咒符,把他们的八字刻在了自己的桃符上。”

李偃飞猛地想起什么,翻开手中的残卷:“画舫火灾死了十七人,档案里只记了十六个,还有一个……”

“是林妙音的母亲。”陈玄策闭上眼,声音发颤,“那妇人抱着女儿跳河时,我看见她发间别着桃木雕的鸦形簪——和现在死者腕间的灼伤一样。”

观星台突然传来巨响,数十盏灯笼从正门方向涌来,灯笼上印着“武”字徽记。沈予乔看见领头的金吾卫腰间桃符,正是今日死者同款,忽然明白过来:“他们是来灭口的,当年的咒符术需要持续供血,武惠妃薨逝后,接手的人怕咒术反噬,所以要杀了所有知情人。”

“跟我来!”陈玄策推开暗门,露出向下的石阶,“钦天监地下藏着当年的咒坛,林妙音的母亲就埋在那里……”话未说完,一支羽箭射穿他的咽喉,老人倒地前,指尖指向墙上的星图——北斗第七星旁,画着个鸦形标记。

李偃飞抱住沈予乔滚入暗门,石阶下的寒气瞬间裹住全身。火折子照亮咒坛时,两人同时屏住呼吸:中央石台上摆着具女性骸骨,发间鸦形簪泛着红光,周围环绕着十二具跪坐的骷髅,每具骷髅左腕都刻着符文,正是近日死亡的护卫。

“第十三个位置是空的。”沈予乔指着石台缺口,发现地上刻着未完成的鸦形图案,“林妙音当年没被烧死,是因为她母亲替她受了咒术,现在她要补全第十三个咒位,向当年的主谋复仇。”她忽然看向李偃飞,“武惠妃已死,剩下的主谋……”

“是当今的贤王。”李偃飞的声音低沉,想起老宦官的话,贤王当年还是皇子,曾参与画舫纵火,“他马上要在冬至祭天,成为监国摄政王,而祭天仪式上,需要佩戴桃符辟邪。”

地面突然震动,金吾卫的脚步声从石阶传来。沈予乔抓起鸦形簪,发现簪头藏着卷细纸,展开后是林妙音的字迹:“冬至子时,桃符阵成,十三鸦魂索命。贤王冕冠上的桃符,刻着他的真名八字……”

“快走!”李偃飞拽住她冲向咒坛后室,却见石门紧闭,门缝里渗出浓烟——有人在门外放了火。沈予乔忽然想起验尸时发现的桃符毒咒,将鸦形簪按在石门的北斗星纹上,红光闪过,石门轰然开启,露出直通祭天台的密道。

祭天台上,冬至的钟鼓已经敲响,贤王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正准备佩戴桃符冠。沈予乔冲上台阶时,看见他左腕突然浮现符文灼伤,与死者一模一样。林妙音不知何时站在祭台东侧,面纱已摘,左脸疤痕在月光下形如展翅的乌鸦。

“贤王殿下,您当年在画舫说的话,可还记得?”她的声音混着风雪,“‘贱籍之女,也配学宫廷画技?’”抬手抛出七枚桃符,符上鸦形印记连成北斗状,“我母亲抱着我跳河时,您让人射了十三箭,现在,该还给您了。”

贤王的瞳孔骤缩,手摸向冕冠上的桃符,却发现符上的生辰八字已被替换成自己的。沈予乔突然明白,林妙音“变脸”不过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在混乱中调换贤王的桃符——用当年的咒术,让第十三道鸦魂索命。

“阻止她!”贤王向金吾卫嘶吼,却见那些佩戴桃符的护卫突然抱头惨叫,左腕灼伤迅速蔓延至全身。林妙音看向沈予乔,眼中闪过悲凉:“你以为周显仁是凶手?他不过是贤王的棋子,用人皮画卷驻颜,为的是让贤王在祭天仪式上显得‘不老长生’……”

话未说完,祭天台中央突然裂开,咒坛的火光映出十二具骷髅托着石盘升起,石盘上正是那幅未完成的《镜花图》。沈予乔看见第十三个位置空缺处,刻着自己的生辰八字——原来周显仁的目标从来不是她,而是借她引出真正的复仇主谋。

“沈姑娘,当年你父亲在太医院,也曾替我母亲看过病。”林妙音取出鼠须笔,笔尖蘸着自己的血,“这第十三笔,本想让贤王来补,可现在……”她忽然笑了,血珠滴在《镜花图》上,竟自动汇成鸦形,“咒术已成,不管是谁,只要参与过画舫纵火、人皮画卷,都得死。”

李偃飞的剑在此时抵住贤王咽喉,却见老人突然卸妆,露出底下年轻面容——正是用了人皮面具的周显仁。沈予乔终于明白,所谓贤王监国,不过是周显仁借驻颜术假扮,真正的贤王,早已在三年前被制成人皮画卷。

“你以为烧了镜花阁,就能毁了驻颜术?”周显仁(贤王)撕下脸皮,底下皮肤青紫如鬼,“十三张人皮,十三道桃符,缺一不可。”他指向祭台下的百姓,“他们脖子上的桃符,都是我让人发的,现在咒术反噬,要死一起死。”

沈予乔看见台下百姓陆续按住左腕,面露痛苦,突然想起陈玄策说的鸦形簪——那是破解咒术的关键。她将簪子刺入《镜花图》中央,血珠飞溅间,所有桃符同时燃烧,红光中浮现出十三道人影,正是当年画舫火灾的冤魂。

“林妙音!”她冲向摇摇欲坠的女子,却见后者已倒在咒坛上,手中握着半幅画卷,画中是十二岁的自己,左脸尚未烧伤,眼尾泪痣旁写着:“对不起,连累你卷入这场恩怨。”

冬至的钟声最后一次敲响时,祭天台的火光映红了整个长安城。沈予乔站在灰烬中,看着周显仁的尸体逐渐风化,露出底下层层叠叠的人皮——最深处那张,眼尾泪痣清晰可见,正是武惠妃的面容。

李偃飞捡起烧残的桃符,发现背面用朱砂写着:“桃符压魂,压的不是冤魂,是人心。”他忽然看向沈予乔,发现她发间不知何时别上了那支鸦形簪,左脸在火光下投出乌鸦状的阴影,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回去吧。”沈予乔轻声道,“义庄还有三具尸体等着验,这次,我们要查的,是贤王府的秘档——关于十二年前太医院那场‘意外’,还有……”她摸向袖中完好的《镜花图》残卷,“我父亲当年经手的驻颜散配方,为什么会出现在周显仁手里。”

夜风裹着雪粒掠过祭天台,远处传来更夫“天干物燥”的提醒。朱雀大街的桃符还在燃烧,却有百姓发现,焦黑的符纸上,原本的“往生咒”竟显出“沉冤得雪”四字——那是林妙音用鸦血混着薄荷脑写的,遇热则显的真相。

而在长安城最深的角落,一口被遗忘的枯井里,十二枚桃符静静躺着,每枚符上的鸦形印记都朝着祭天台的方向。当第一缕冬至阳光洒下时,符纸突然自燃,灰烬中浮现出十三个名字,第一个,是“林妙音之母李氏”,最后一个,是“周显仁”。

至此,桃符咒怨的真相,终于随着火光,照亮了长安城千年未变的寒夜。那些被权势掩埋的冤魂,那些用鲜血绘制的画卷,终将在验尸格的墨痕里,在捕快的卷宗中,留下永不褪色的罪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