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95章 初雪冰棺

飞予长安 第95章 初雪冰棺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长安的初雪裹着细盐似的冰晶,在青瓦上积了半寸。沈予乔的木屐踩过破庙前的石阶,鞋底与冻硬的泥地摩擦出细碎声响。她怀中抱着验尸格目,素白襦裙外罩着半旧的鸦青披风,发间别着的银簪是三年前父亲送的生辰礼——那时她刚入大理寺作学徒,父亲总说仵作行当不分男女,唯有手中银针能辨阴阳。

庙内烛火昏黄,老猎户的灯笼在神像后投下摇晃的影子。冰棺静静躺在香案旁,棺盖用棉纸封着,边缘结着薄霜。沈予乔伸手按在棺盖上,寒意顺着掌心爬进袖管,她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在义庄初见冻尸时也是这般刺骨的冷,母亲曾说人死后魂魄会被冻住,化作冰晶藏在骨血里。

“沈仵作,可需帮手?”李偃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新晋的长安县尉穿着靛青官服,腰间悬着的鎏金错银佩在暗处泛着微光。他手中握着验尸格目,目光却先落在沈予乔紧攥的拳头上——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是想起了旧事。

沈予乔摇头,指尖沿着棺盖边缘的棉纸轻划。棉纸上浸着淡淡的硝石味,与她在太医院见过的制冰方子相似。“李大人,这棉纸浸过硝石水,”她忽然开口,“古人用硝石制冰时,会将水罐置于盛有硝石的大盆中,罐内水遇冷结冰。但这冰棺内外温差极大,棉纸却未冻裂,说明凶手深谙制冰之法,甚至改良了技法。”

李偃飞挑眉,蹲下身用指尖刮下棺底的冰渣。冰晶在火光下泛着细碎金光,细看竟混着极细的朱砂粉。“朱砂性寒,与硝石合用能延缓冰融,”他忽然想起卷宗里记载的西域奇术,“三年前波斯商队曾用类似法子保存香料,只是……”他抬头望向沈予乔,“凶手为何要在冰中掺入朱砂?”

沈予乔已揭开棺盖。棺中少女仰卧如睡,鸦青长发铺散在冰晶上,发间缠着半朵枯萎的木槿花。她腕间没有常见的银镯,却在肘弯处发现三道浅红掐痕——那是挣扎时被人用力攥捏留下的。“朱砂不仅能制冰,更能入药,”她用银针挑开少女唇角,齿缝间果然残留着朱砂粉末,“《千金方》记载,朱砂可镇惊安神,但若过量……”她忽然顿住,目光落在少女紧攥的残页上。

半片《女诫》残页被冻在冰晶里,页角的朱砂印已渗进纸纹,形成小小的“贞”字。沈予乔小心地用竹片撬起残页,发现背面有用朱砂写的小字:“戊时三刻,西市茶寮”。字迹纤细,像是女子所书。“这是约会地点?”李偃飞凑近细看,“或许能从这里查到死者身份。”

庙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值守的衙役掀开破庙木门,冷风卷着雪片灌进来:“大人,城南书院的山长求见,说有急事相商。”李偃飞与沈予乔对视一眼,后者将残页小心收进锦囊,指尖在少女颈侧停住——那里有个极浅的月牙形红痕,像是被人用指甲掐出的印记。

城南书院的山长姓陈,年近六旬,腰间挂着刻有“贞静”二字的玉牌。他走进破庙时,目光先是落在冰棺上,继而死死盯住棺底的“贞”字,袖口微微发颤。“县尉大人,”他声音发紧,“这冰棺上的刻痕,与我院校训石上的‘贞’字一模一样。五十年前,书院首任山长亲手所刻,笔锋第三划末尾微挑,正是此特征。”

李偃飞取出拓印的“贞”字比对,果然分毫不差。他忽然想起卷宗里记载,城南书院以女德教育闻名,二十年前曾因“女子读书无用”论轰动长安。“陈山长,”他斟酌着开口,“贵院近年可曾有女学生退学?或是与‘不守妇德’相关的事件?”

陈山长的脸色瞬间惨白。他从袖中掏出一封泛黄的信纸,上面盖着书院的火漆印:“三日前,我院有位姓柳的女学生被人告发私通外男。按照院规,本应禁足思过,可她……”他喉结滚动,“她竟在深夜翻墙而出,从此下落不明。”

沈予乔的银针突然刺入少女肘弯的掐痕,挤出一滴暗红的血。血珠落在冰晶上,竟发出“滋滋”声响——血中有毒。“她中了乌头碱,”她皱眉道,“凶手先给她服下麻药,再用掐痕刺激醒神,让她在半清醒状态下感受低温冻毙之苦。”她忽然想起少女发间的木槿花,木槿朝开暮落,在《群芳谱》中象征“短暂的美好”,常被用来暗讽女子德行有亏。

雪越下越大,破庙的梁柱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李偃飞跟着陈山长走向书院,沈予乔却留在原地,继续清理冰棺底部的积雪。当她扫开神像基座旁的碎雪时,一块半埋的青砖引起了她的注意——砖面上刻着模糊的“孝”字,与冰棺上的“贞”字笔法相同,却被人刻意磨去了棱角。

“沈姑娘!”衙役的呼喊惊破夜色。她转身时,只见远处官道上亮起数盏灯笼,正朝着破庙方向急驰。寒风中飘来若有若无的硝石味,与冰棺上的气息一模一样。沈予乔忽然意识到,凶手很可能在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

她猛地掀开验尸格目,在“死者特征”一栏补下:“发间木槿花,肘弯掐痕呈月牙形,与《女诫·敬慎篇》中‘妇人之过,生于不敬’句相符。”笔尖在“不敬”二字上重重顿住,她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仵作看尸,要看的不仅是伤口,更是伤口背后的故事。”

当李偃飞从书院返回时,破庙外已停了三辆官车。沈予乔正在给尸体换穿验尸服,少女贴身穿着的肚兜上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密,显然出自巧手。“陈山长说,柳姓女学生擅绣并蒂莲,”李偃飞低声道,“书院里的嬷嬷曾因她绣工太艳而责罚,说女子不应卖弄色相。”

沈予乔的手指忽然停在肚兜的系带处。系带内侧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戌初刻,承天门街”。与残页上的“西市茶寮”相隔不过两刻钟。“凶手在替她安排‘私会’,”她忽然抬头,“先让她写下约会地点,再以‘私通’为由定罪,这是先入为主的审判。”

庙外传来重物落地的声响。衙役们抬着另一具冰棺冲进庙内,棺盖上凝结的冰晶里,赫然嵌着半片《女诫》残页,页角朱砂印连成“孝”字。沈予乔只觉指尖发麻——这是第二具冰棺,比第一具更精致,棺沿刻着缠枝莲纹,正是城南书院嬷嬷服饰上的纹样。

“李大人,”她忽然抓住对方的衣袖,“两具冰棺,一‘贞’一‘孝’,正是《女诫》七篇中的前两篇。凶手在按照篇目顺序杀人,下一个……”她望向棺中面容灰白的中年女子,发现其右手小指齐根而断——那是行过“断指表孝”的标志,却被凶手视为“伪善”。

雪光映着冰棺,将庙内照得青白如鬼域。沈予乔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那个冬夜,也是这样的初雪,也是这样的冰寒。当时父亲握着她的手,在结霜的窗上画下“仵”字:“小乔,死人不会说话,但他们身上的每道伤,都是写给人间的信。”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残页,忽然发现“贞”字朱砂印的边缘,有极细的指纹——那是属于凶手的印记。李偃飞已掏出印泥,准备采集两具尸体的指纹比对,却见沈予乔忽然将残页凑到烛火前。火光穿透纸页,背面隐约浮现出墨线勾勒的长安城地图,西市与城南书院的位置上,分别画着小小的冰棺图案。

“凶手在标记作案地点,”沈予乔的声音冷静得可怕,“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敬慎’篇对应的方位。《女诫》第三篇《敬慎》云:‘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凶手认为女子若失了柔顺,便是触犯天条。”

李偃飞忽然注意到第二具尸体的指甲缝里嵌着半片蓝布,布料上绣着金线牡丹——那是贵妇人服饰的纹样。“陈山长说,书院的嬷嬷中,有位吴嬷嬷曾因体罚学生被投诉,”他皱眉道,“投诉者正是城东绸缎庄的老板娘,她女儿因绣工太好被吴嬷嬷责罚,后来……”

“后来老板娘断指表孝,求书院宽恕,”沈予乔接过话头,“但在凶手眼中,这种‘以孝掩过’的行为,正是《女诫》所反对的‘诈善’。”她忽然指着冰棺底部的“孝”字,比之前的“贞”字刻得更深,边缘有木屑残留,“凶手刻这个字时带着怒意,木槿花与牡丹,代表的是平民与贵族,凶手在审判不同阶层的‘失德者’。”

更漏声从远处传来,已是子时三刻。沈予乔脱下披风盖在两具冰棺上,指尖触到第二具尸体手腕时,发现那里戴着与陈山长同款的“贞静”玉牌,却被人用匕首刻去了“静”字——只剩下“贞”。

“李大人,”她忽然转身,眼中有火光跳动,“凶手熟悉《女诫》,熟悉城南书院的一切,甚至可能曾是书院的学生或教习。他用硝石制冰,用朱砂定刑,用《女诫》残页定罪,每一步都在模仿古代刑律,却又掺杂了现代的医学知识。”

庙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破瓦洒在冰棺上,映出沈予乔投在墙上的影子,细长如刀。她忽然想起白天在书院看见的校训石,“贞、孝、敬、顺”四个大字被磨得发亮,唯有“顺”字右下角缺了一角——那是十年前学生抗议时砸的。

“下一个目标,与‘顺’相关,”她喃喃道,“《女诫·妇行》曰:‘行有四德,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凶手却只取前三者,‘贞’对应妇德,‘孝’对应妇言,‘敬慎’对应妇容,接下来……”

李偃飞忽然按住她的肩膀,目光落在她发间的银簪上:“沈姑娘,你可记得,三年前城西有桩冻尸案,死者也是女子,被人弃在冰河上?当时仵作断定是意外,可你父亲却私下调查,最后……”他忽然住口,看着沈予乔骤然苍白的脸色,知道触到了禁忌。

沈予乔转身望向神像,剥落的金漆在月光下像陈旧的血迹。父亲的死,确实与冻尸案有关。当时他发现死者胃中有硝石粉,却在结案前突然病逝,临终前只说“冰棺里藏着长安的霜”。如今看来,当年的案子,很可能是眼前连环杀人案的开端。

更夫的梆子声敲过三声,沈予乔忽然听见冰棺内传来细微的“咔嚓”声。她凑近细看,只见第一具尸体指尖的残页正在缓缓卷曲,朱砂印在体温(其实是室温)作用下,渐渐显露出背面的小字:“冬至夜,承天门,霜满袖”。

“冬至夜,还有三天,”李偃飞掏出历书,“承天门是长安中轴,凶手要在那里犯下第三桩罪。”他忽然握住沈予乔的手,温度透过掌心传来,“沈姑娘,当年令尊未竟之事,我们一起查清楚。”

沈予乔低头看着交握的双手,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锦囊,里面装着半片残页,页角同样有朱砂印。她从未敢细看,此刻却鬼使神差地摸向袖中——锦囊还在,残页却不见了。

庙外传来狼嚎,惊起寒鸦数只。沈予乔忽然抬头,看见破庙的梁柱上,不知何时多了道新刻的痕迹:“顺者生,逆者冰”。字迹与冰棺上的“贞”“孝”如出一辙,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雪又开始下了,大如鹅毛。沈予乔望着渐渐被雪覆盖的冰棺,忽然明白凶手为何选择初雪之夜——雪能掩盖足迹,却冻不住真相。她摸出验尸格目,在最后一栏写下:“凶手善用硝石制冰,懂《女诫》,憎‘失德’,以冰棺为刑具,以朱砂为判官笔,在初雪之夜,替天行道。”

笔尖在“替天行道”四字上划破纸张,露出下面的“实则杀人”。沈予乔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凶手的刀,而是凶手以为自己握的是正义之笔。”

更漏声渐远,沈予乔与李偃飞并肩站在破庙门口,看着漫天飞雪。远处的长安城灯火零星,像撒在雪地上的碎金。他们知道,在这看似安宁的夜色里,第三具冰棺正在某处悄然成型,等着冬至夜的降临。

而这一切,不过是初雪冰棺案的开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