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120章 科举舞弊图

飞予长安 第120章 科举舞弊图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刑部卷宗室的烛火在卯时三刻突然爆了灯花,沈予乔盯着焦尾琴谱上的泛音列标记,忽然发现七个徽位对应的音高,竟与二十年前会试考生的座号暗合。她蘸了朱砂,在宣纸上画出十三徽位图,将赵临等死者的生辰八字按律吕推算,琴弦震颤的频率线在纸面上交织成网,最终汇聚成三行小楷:“杨明修、周显承、赵临——癸未科同考官。”

“乐童传递考题,用的是《广陵散》的泛音变调。”李偃飞的手指划过琴谱上焦黑的牡丹印记,墨色在他眼下的青黑处投出阴影,“每个考生对应一根琴弦,乐童在宴席上抚琴,实则是将考题暗藏在泛音里。”他忽然想起三年前查办的江南科场案,考生用密语写在扇面上,却不及这清音阁的“乐中藏题”来得精巧。

沈予乔点头,指尖停在“谢婉清”的名字上。琴谱末页用银粉绘着位执琴的女子,眼角朱砂痣与她母亲画像上的一模一样——那是清音阁少阁主的标记。二十年前的卷宗里,谢婉清的名字被划得粉碎,批注“通敌妖女”,此刻却与杨明修的名字用琴弦符号相连。

“去停尸房。”她忽然起身,袖中惊堂木撞在桌沿,发出清越的鸣响,“赵临三人的心脏裂痕,应该藏着最后一块拼图。”

停尸房的铜铃在穿堂风中轻晃,沈予乔揭开第三具尸体的白被单时,李偃飞正往炭盆里添艾草。三具尸体的胸口都有蛛网般的裂纹,在烛光下呈现出不同的弧度——赵临的裂痕像七徽泛音的波形,顺天府尹的是十徽,而鸿胪寺卿的竟与焦尾琴的龙龈弧度完全吻合。

“泛音列共振频率。”沈予乔摸出随身携带的律管,对着尸体心口吹奏,不同音高的声波在室内震荡,“凶手先用诊脉之法测出每个人的心跳频率,再按古琴十三徽定制次声波装置。赵临的心跳是七十二次\/刻,对应徵音七徽,所以琴弦震颤时,直接引发心脏共振。”

李偃飞皱眉:“但谢云舟用的装置只能引发听觉损伤,这些死者却是心脏骤停——”“因为他背后的人改良了机关。”沈予乔指着焦尾琴腹内的暗格,里面刻着半幅人体经脉图,“清音阁的‘听风术’本是诊病之用,却被用来测算心脉弱点。二十年前灭门案,根本不是为了火器,而是有人想独占这种‘听音杀人’的秘术。”

酉时初刻,两人换了便服,踏着暮色往城西退休官员宅邸去。青石板路上飘着细雪,沈予乔摸着袖中父亲的玉佩,忽然想起谢云舟临死前说的“焦牡丹”——那是清音阁乐童演出时的妆面,如今却成了死亡标记。

“当年杨明修任顺天府尹,谢婉清常以琴技拜访。”开门的老仆端来苦荞茶,烛影摇碎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有次我撞见她往杨大人袖中塞琴谱,说是新谱的《梅花三弄》,后来才知道,里面夹着会试策论的题目。”

李偃飞按住腰间的惊堂木:“分赃不均是怎么回事?”老仆叹气:“癸未科三十六个中举的考生,每人都给了谢婉清两根金条。杨大人嫌她拿得太多,说清音阁不过是个乐坊,怎能与官宦分庭抗礼。后来……后来就有了灭门案。”

沈予乔的茶杯在桌上磕出声响:“谢云舟是谢婉清的幼弟?”老仆点头:“那时他才八岁,跟着姐姐在清音阁学吹埙。灭门夜我看见他躲在柴房,浑身是血,后来就没了音讯。”他忽然盯着沈予乔的手腕,“姑娘腕上的胎记,倒像是清音阁的‘断弦记’。”

雪越下越大,归途的灯笼在风中摇晃。沈予乔忽然停步,从怀中掏出半幅科举舞弊名单:“杨明修的名字下,还有个‘王’字被烧焦,应该是更高层的官员。而谢婉清的符号旁,画着半枚惊堂木——和父亲留下的那半枚严丝合缝。”

李偃飞忽然握住她冰凉的手,将她往巷口的灯笼下带了带:“二十年前,你父亲发现了舞弊案,想借惊堂木向刑部告发,却被杨明修等人诬陷私造火器。谢婉清或许想反水,才会把琴谱藏进焦尾琴,却连累整个清音阁。”

巷尾突然传来埙声,《黍离》的调子裹着雪粒子,像极了灭门夜的呜咽。沈予乔摸出袖中银针,却见街角站着个戴斗笠的老者,腰间挂着与谢云舟相同的云雷纹玉佩。待追过去时,只剩半片焦黑的牡丹花瓣躺在雪地上,边缘还带着体温。

“是当年的漏网之鱼。”李偃飞捡起花瓣,发现内侧用密语写着“戌初,贡院夹墙”。两人对视一眼,转身往贡院狂奔。

贡院的夹墙内积着十年的尘埃,沈予乔用火折子照亮石壁,看见密密麻麻的琴徽刻痕——正是二十年前考生接收考题的地方。每道刻痕旁都注着考生姓名,杨明修的笔迹旁,还有个朱砂画的牡丹,与谢婉清的银粉画像如出一辙。

“看这里。”李偃飞的指尖停在墙缝里,抠出半片碎玉,上面刻着“王”姓官员的官印,“癸未科主考官,吏部侍郎王显仁。”沈予乔的心跳骤然加快,这个名字在父亲的卷宗里被划了三道横线,批注“此案关键”。

更鼓敲过戌时,夹墙外突然传来靴声。沈予乔吹灭火折,却见李偃飞已抽出长剑,剑身在月光下映出三个黑影。为首者戴着墨晶眼罩,腰间丝绦绣着云雷纹——正是三年前见过的鸿胪寺少卿,周显承。

“沈大人好雅兴,半夜逛贡院。”周显承的笑声像生锈的琴弦,“当年你父亲若像你这般聪明,早早把惊堂木交出来,清音阁也不至于血流成河。”他抬手,袖中滑出三具傀儡,正是《琵琶记》中的赵五娘、蔡伯喈、牛丞相。

沈予乔攥紧惊堂木,发现周显承的傀儡琴弦用的是西域冰蚕丝,比谢云舟的更细更亮。李偃飞忽然低喝:“捂住耳朵!”同时挥剑劈向傀儡,却见琴弦震颤时,夹墙内的琴徽刻痕竟发出共鸣,形成叠加的次声波。

“他们用贡院的建筑结构做了共振腔!”沈予乔感觉太阳穴剧痛,惊堂木在掌心发烫,“惊堂木是清音阁的‘定音尺’,能破共振!”她将惊堂木拍在石墙上,清越的响声如鹤鸣穿云,傀儡琴弦应声而断。

周显承的墨晶眼罩应声落地,露出眼窝处的刀疤:“难怪谢云舟会死,原来你是沈家丫头。当年我就该斩草除根——”话未说完,李偃飞的剑已抵住他咽喉。墙缝里忽然传来机括轻响,沈予乔眼尖地看见他袖口滑出枚银针,正是当年父亲教她的“断弦针”。

“说,王显仁在哪?”李偃飞的剑尖刺破油皮,周显承却突然惨笑:“你以为杀了我们就完了?科举舞弊的名单,早就刻在会试的匾额上——”他猛地咬碎口中的毒丸,血沫溅在沈予乔裙角,“焦牡丹开时,惊堂木断时……”

贡院的梆子敲过戌正,沈予乔摸着周显承尸身的玉佩,发现背面刻着半首《火判》的戏文,末尾三个云雷纹折角,正好拼成“王”字。李偃飞忽然指着夹墙顶部:“看,匾额上的‘贡院’二字,笔画里藏着十三徽位!”

两人借着火折子细看,“贡”字的笔画转折处,竟暗合古琴泛音的位置,连起来正是癸未科舞弊考生的名单。沈予乔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琴谱即人谱,音正则官正。”原来他早将证据藏在最显眼的地方,却被权势掩盖了二十年。

雪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沈予乔和李偃飞站在贡院门前,看着晨光中的飞檐斗拱,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傀儡戏的唱腔,正是《火判》里的选段:“善恶终有报,天理自昭昭——”

“去查王显仁的宅邸。”李偃飞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透着坚定,“周显承说焦牡丹开时,惊堂木断时,应该是指明日的城隍庙之约。”沈予乔点头,摸着怀中的焦尾琴谱,忽然发现末页的银粉画像,谢婉清的指尖正对着“王显仁”三个字,而她眼角的朱砂痣,竟与自己母亲画像上的一模一样。

“阿彻,”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雪,“谢婉清……是不是我的姑姑?”李偃飞怔住,想起当年在清音阁,先生总说“婉清妹妹琴技胜过我”,却从未提过她的去向。此刻看着沈予乔腕上的“断弦记”,终于明白为何谢云舟临死前会那般震惊——原来真正的清音阁血脉,一直藏在刑部的卷宗堆里。

回到刑部时,天已大亮。沈予乔看着舞弊名单上的三十六个名字,如今已死了三个,剩下的三十三人,此刻或许正揣着当年的金条,在朝堂上高谈阔论。她忽然冷笑,将名单拍在案上,惊堂木的鸣响惊飞了檐角寒鸦。

“明日申时三刻,城隍庙戏台。”李偃飞倒了两杯冷茶,推给她一杯,“凶手要唱《火判》,必定会用到次声波装置。我们带着惊堂木和焦尾琴,以琴音破阵。”沈予乔抬头,看见他眼下的乌青更深了,却仍强撑着翻看鸿胪寺的出使记录。

午后的阳光忽然被乌云遮住,沈予乔摸着父亲的玉佩,忽然想起琴谱里夹着的半张纸,上面画着个戴官帽的人,胸前补子绣着云雷纹——正是礼部尚书的官阶。她忽然明白,二十年前的灭门案,不过是棋盘上的弃子,真正的大棋,是要让“听音杀人”的秘术成为朝堂清洗的利刃。

“予乔,”李偃飞忽然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擦过她的手背,“无论明日如何,我都在。”沈予乔点头,忽然发现他袖口露出半道新伤,是方才在贡院夹墙被木刺划的。她掏出金疮药,却被他按住:“先顾好你自己,明日还要扮杜丽娘上台。”

城隍庙的戏服在木架上摇晃,沈予乔看着那身绣着焦牡丹的戏袍,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哼的《牡丹亭》,原来每句唱词里,都藏着科举舞弊的证据。她摸了摸腕上的胎记,终于明白,自己从不是局外人,而是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戏里,最重要的“活傀儡”。

暮色渐浓时,刑部送来急报:退休官员被灭门,现场留下半具焦尾琴,琴弦上缠着灰白色头发——与赵临案的傀儡如出一辙。沈予乔看着卷宗上的血字“惊堂木断,牡丹花开”,忽然冷笑,将舞弊名单揣进怀中。

这场戏,该由她来唱最后一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