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123章 阁中秘辛

飞予长安 第123章 阁中秘辛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解剖刀划开谢云舟耳道软骨时,沈予乔手中的放大镜突然抖了一下。那片嵌在听小骨内侧的微型铜簧,正以肉眼难察的弧度折射着冷光——簧片边缘刻着十三道细如发丝的横纹,对应着古琴十三徽的位置,而簧片尾部延伸出的银丝,竟直接缠绕在耳蜗神经束上。

“这不是普通的共振装置。”她用镊子轻轻拨动铜簧,金属震颤声在解剖室里形成奇异的回响,陈薇放在桌上的不锈钢饭盒突然发出蜂鸣,“还记得上个月在古琴研究所见到的‘绕梁’残件吗?这东西的结构和战国时期的‘响骨’一模一样,能把次声波转化为神经可接收的振动频率。”

陈薇盯着解剖台上的人体素描图,谢云舟心脏位置用红笔圈出的阴影区域,此刻正露出半片菱形金属——那是嵌入心肌的薄如蝉翼的铜片,边缘呈锯齿状,与耳道铜簧形成完美的声学耦合。“所以他能自己制造次声波共振?”她声音发颤,“就像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件乐器?”

沈予乔没回答,指尖划过谢云舟后颈处的朱砂刺青——那是幅微型《汉宫春晓图》,但所有人物的耳后都有个红点,和二十年前邸报上记载的“清音阁乐伎”特征完全一致。她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反复哼唱的《阳关三叠》,曲调里总夹杂着不属于古琴的低频震颤,就像有人在用骨骼本身演奏。

窗外的暴雨在午夜时分达到顶峰。李偃飞贴着王府后墙的青石板移动,警用战术手套紧扣砖缝间的苔藓。三小时前沈予乔发来的信息还在手机里发烫:“王崇焕府邸的假山群按‘焦尾琴’形制排列,十三座石峰对应琴徽,中央凉亭是共鸣箱位置。”他抬头望向三丈高的太湖石,果然看见石缝间嵌着拇指盖大小的铜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后园西侧的八角亭传来古琴声。李偃飞伏在假山顶,看见穿月白长衫的王崇焕正对着石案抚琴,七根琴弦竟由人发编织而成,尾端系着的青铜镇纸刻着“清音阁”三字——那是二十年前因“妖言惑众”被灭族的乐坊,也是沈家灭门案中唯一被抹去的线索。

“第三徽位的石笋下有机关。”沈予乔的短信再次震动,附带的手绘地图显示,假山群的阴影在子时会连成古琴轮廓,“当年参与舞弊的官员,都通过耳后针孔接收次声波传递的考题,就像给人脑植入了‘听弦’。”

李偃飞摸到石笋根部的凹陷时,指尖突然刺痛。那是个刻着五弦琴纹的机关,按下的瞬间,石笋底部传来齿轮转动声,露出直通地下的青石板阶梯。腐叶与檀香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他打开战术手电,光柱扫过石壁时,整面墙的浮雕突然活了过来——数十个乐伎姿态各异,耳后红点连成北斗,而中心位置的男子手握七弦琴,袖口绣着的,正是谢云舟傀儡底座的星图。

地下密室的木门上了七道铜锁。李偃飞从腰带取出超薄电锯,锯齿切入铜锁的瞬间,身后突然传来琴弦崩断的脆响。他转身时,看见王崇焕的古琴不知何时横在石径上,七根人发弦还在震颤,而凉亭里早已空无一人。

“小心次声波!”沈予乔的警告从耳机里炸开时,李偃飞突然感到太阳穴剧烈跳动。战术手电的光斑开始扭曲,石壁浮雕上的乐伎仿佛在缓缓转动,耳后红点连成的北斗正指向他的眉心。他猛地扯下耳机,反手将手电筒砸向最近的铜片——金属撞击声盖过了琴弦余震,太阳穴的刺痛骤然消失。

密室门在电锯声中轰然倒下。腐骨的气息扑面而来,李偃飞的手电光柱首先扫到的,是正中央石台上的七弦琴——琴弦由十二根指骨串成,琴尾压着叠泛黄的账册,第一页赫然写着“秋闱递题名录”,二十年前的主考官王崇焕名下,用朱砂画着十二颗星子,对应十二具傀儡背后的名字。

“清音阁全族一百三十七口。”沈予乔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他们被制成‘活傀儡’,耳后针孔连接听神经,次声波传递的考题直接在脑中形成文字——就像把人脑变成了接收装置。”

李偃飞的手电划过密室四壁。八十具骸骨呈环形跪坐,每具骸骨的耳后都插着寸许长的银针,针尾系着极细的铜线,铜线另一端连向穹顶的青铜星图。他认出其中一具骸骨左手小指的灼烧痕迹——那是沈予乔父亲的旧伤,而在骸骨胸前,挂着半枚残破的傀儡面具,正是谢云舟房间里那具“李偃飞”傀儡的右眼部分。

账册翻到最后一页时,掉出张夹在中间的羊皮纸。李偃飞借着手电强光辨认出蝇头小楷:“甲戌年霜降,取清音阁乐正耳骨制‘听弦’,试以次声波传《论语》第三章,受试女童能默写全文,唯目盲耳聩。”落款处盖着阴刻的“王”字印,印泥颜色与谢云舟体内的朱砂散分毫不差。

“他们在活人身上做实验。”沈予乔想起解剖过的无名男尸,耳后同样的针孔痕迹,原来那些被判定为“流浪艺人”的死者,都是清音阁的幸存者,“谢云舟的耳道铜簧,就是改良后的‘听弦’,而他心脏里的铜片,是用来放大次声波的共振腔——他把自己改造成了会行走的传声装置。”

李偃飞的手电突然照到密室角落的木架,上面整齐排列着十二具未完工的傀儡,每具傀儡的胸腔都嵌着不同形状的金属片。当他看到第七具傀儡胸口刻着“沈予乔”三个字时,后颈突然泛起凉意——傀儡的耳后穴位上,正插着和骸骨相同的银针,针尾铜线连着块刻有“予”字的微型铜簧。

“王崇焕的园林布局是个巨大的次声波发生器。”沈予乔在解剖室里翻出《乐记》残页,上面用红笔圈注的“十三徽应律”正好对应王府的十三座石峰,“每到子时,月光穿过铜片形成的光束会激活共振场,就像给整个宅院调了根巨大的琴弦,而那些嵌在人体内的‘听弦’,就是接收信号的琴轸。”

对讲机突然传来杂音。李偃飞刚要说话,就听见石阶上方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他熄灭手电,躲进骸骨堆时,看见王崇焕提着盏羊角灯走下台阶,月白长衫上绣着的星图在火光中明明灭灭,正是谢云舟笔记本里重复出现的图案。

“李队长对清音阁的秘辛很感兴趣?”王崇焕的声音像浸了冰水,羊角灯扫过石台上的账册,“二十年前的秋闱,不过是给沈家的《广陵散》续个尾罢了。你以为谢云舟是在复仇?他不过是我调了二十年的一根弦。”

火光突然剧烈晃动。李偃飞看见王崇焕抬手轻拨腰间玉坠,青铜星图上的铜线突然发出蜂鸣。他藏在骸骨后的左手突然不受控制地抽搐,耳中响起尖锐的高频噪音——那是次声波频率急剧升高的前兆。

“沈家世代研究‘骨传导乐律’,”王崇焕走到七弦琴前,指尖划过指骨琴弦,密室四壁的骸骨突然发出咔嗒声,“当年沈明修想阻止科举舞弊,竟想用次声波震碎考生听神经——他不知道,我只是把他的‘杀招’变成了‘传题’的妙术。”

李偃飞感觉鼻腔涌出温热的血。他摸到口袋里的证物袋,里面装着从谢云舟耳蜗取出的琉璃碎屑——此刻正随着次声波震动,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荧光。突然,他想起沈予乔说过的话:“琉璃珠里封着清音阁秘制的‘响砂’,遇高频震动会形成反向共振。”

他咬碎证物袋的瞬间,琉璃碎屑混着鲜血滑入喉咙。次声波的尖啸突然变调,像琴弦崩断前的哀鸣。王崇焕的羊角灯“当啷”落地,在火光熄灭的刹那,李偃飞看见老人耳后闪过红点——那里插着根和骸骨相同的银针,针尾铜线连着领口暗藏的铜簧。

“你以为自己是棋手?”李偃飞的战术匕首抵住对方腰眼时,听见石阶上方传来密集的脚步声,“谢云舟用二十年给你做了十二具替死傀儡,而你到现在都没发现,他刻在傀儡底座的星图,其实是当年清音阁被灭族时的求救信号。”

解剖室里,沈予乔突然发现谢云舟右手无名指的茧子下,藏着个极小的刺青——那是十三座石峰的排列图,正是王崇焕府邸的假山布局。她翻开从李偃飞那里拿到的账册副本,看见最后一页用隐血墨水写着:“万历二十三年霜降,沈明修携女闯入清音阁,其女左耳后天生朱砂痣,正合‘听弦’圣体。”

怀表的指针指向子时三刻。沈予乔摸到表盖内侧的凹痕,那是父亲当年刻下的“十三徽”位置,此刻竟与谢云舟心脏铜片的形状完全吻合。她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在城隍庙,父亲买给她的傀儡会唱《牡丹亭》,而傀儡的耳洞里,嵌着的正是能反射次声波的琉璃珠——原来从那时起,她就被卷入了这场持续二十年的“弦上博弈”。

对讲机里传来李偃飞的喘息:“密室穹顶的星图在动!那些骸骨的铜线连向王崇焕的玉坠,他...他才是最大的‘活傀儡’!”沈予乔还没来得及回应,解剖室的灯突然熄灭,黑暗中,她听见身后传来木偶关节转动的咔嗒声——正是谢云舟住处那具“沈予乔”傀儡的步态。

手机屏幕在此时亮起,匿名号码发来新视频:镜头对准王崇焕书房的密道,墙上挂着十二幅人像,每幅人像的耳后都标着不同的共振频率。当镜头扫到第七幅时,沈予乔浑身血液仿佛冻结——那是她十五岁的画像,耳后朱砂痣被红笔圈住,旁边写着“天选琴轸,可承万钧”。

视频结尾,有人举起半片竹简,上面是谢云舟的字迹:“当年沈家灭门夜,王崇焕在你耳后植入的不是朱砂痣,而是微型‘听弦’。你听见的所有次声波,从来都不是来自外界——它们就藏在你自己的头骨里。”

沈予乔突然按住左耳。那里传来极细的震动,像有根无形的弦正在颅骨内侧震颤。她想起每次解剖死者时,那种若有若无的耳鸣,原来不是幻觉,而是藏在自己体内的“听弦”在共振——从父亲把她推出火海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这场傀儡戏里最关键的一枚棋子。

“沈法医!”陈薇的呼喊从走廊传来,脚步声中夹杂着木偶倒地的巨响。沈予乔摸黑打开应急灯,看见解剖台上的谢云舟“尸体”不知何时翻了个身,右手正对着她的方向,掌心刻着鲜红的“十三徽”,而在他颈侧,原本被认为是尸斑的痕迹,此刻竟组成了王崇焕府邸密室的地形图,在中心位置,画着个正在拉弦的提线木偶,木偶的面容,和沈予乔镜中的自己分毫不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