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飞予长安 > 第59章 涅盘之恨

飞予长安 第59章 涅盘之恨

作者:双蝶梦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3 来源:小说旗

长安的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牡丹池畔的汉白玉栏杆结着青苔,被雨水冲刷得泛着冷光。张大人的尸体呈跪坐状倚在假山上,胸口斜插的半支牡丹尤为刺眼——黑红色花瓣蜷曲如烧焦的羽翼,花蕊处凝结着暗褐色血珠,正是三年前因火灾绝迹的“涅盘”。沈予乔的木屐踩过积水,裙角溅上泥点,她却浑然不觉,指尖捏着银簪,正从死者齿缝间刮取残留的花液。

“乌头碱的苦味。”她将样本滴入白瓷瓶,看着液体泛起细小的气泡,“和孙师傅药箱里的‘牵机散’同源,但浓度更低,像是特意让人在痛苦中衰竭。”雨滴顺着斗笠边缘落下,在她眼前的验尸格目上晕开墨痕,“最奇怪的是,‘涅盘’三年前就该焚毁于花署库房,为何会在张大人胸口出现?”

李偃飞的官靴沾满泥浆,他正蹲在死者脚边查看鞋印。池边软泥上除了张大人的云纹靴印,还有一串极小的浅痕,像是女子绣鞋留下的:“昨夜子时三刻下的急雨,这些鞋印却清晰异常,说明凶手在雨停后才将尸体摆在此处。”他忽然抬头望向池心亭,那里悬着的铜铃正被风吹得叮咚作响,“更怪的是,张大人身为花署令,昨夜该当值暖房,为何会出现在牡丹池?”

沈予乔的目光落在死者紧攥的右手。掰开僵硬的手指,掌心里躺着半片焦骨牡丹的花瓣,边缘染着金箔碎屑——这是前两起案件中从未出现过的细节。她忽然想起孙师傅住所暗格里的《培育手札》,其中一页用鲜血写着:“涅盘需焦骨为引,以仇人之血灌根,方得花开如烬。”

“去废弃花房。”她突然站起身,斗笠上的雨水顺着下颌滴落,“三年前那场火灾,烧的是花署后巷的旧库房,可孙师傅的手札里记着,‘涅盘’的母株被移到了……”

“西跨院的地窖。”李偃飞接过侍卫递来的油纸伞,伞骨硌得掌心发疼,“昨夜我查库房出入记录,发现张大人每月初七都会去西跨院,而看守旧花房的老更夫,今早被人发现昏迷在柴房。”

废弃花房的木门挂着新锁,铜锈被雨水冲成孔雀蓝。李偃飞用横刀劈开锁头,腐木与霉菌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陋,唯有中央的青石板上摆着七具陶盆。沈予乔的油灯照亮盆中景象时,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暗紫色的花茎如活物般盘绕着巴掌大的木牌,每块木牌都刻着生辰八字,正是前三任死者的命理信息,而花根处埋着的青铜腰牌,边缘还带着干涸的血渍。

“是当年库房火灾时的巡逻衙役腰牌。”李偃飞捡起一块腰牌,背面刻着“武德卫”三个字,“孙景被诬陷私盗贡品那年,库房突发大火,这些衙役故意拖延救火,导致‘涅盘’母株被毁——原来凶手把他们的腰牌埋进花根,用仇人的血养出复仇之花。”

沈予乔的油灯凑近陶盆,只见“涅盘”的花瓣内侧竟刻着细小的血字,借着火光勉强辨认出“张广德”三个字——正是现任花署令的本名。她忽然想起张大人尸体上的“涅盘”只有半支,而陶盆里的花茎顶端,分明有被折断的新鲜痕迹。

“凶手在花茎上刻下死者姓名,等花开时取下作为凶器。”她的指尖划过冰凉的花茎,发现茎秆上缠着几缕银白色发丝,“孙师傅已死,能培育‘涅盘’的,只有他的亲传弟子……或者,当年被认为葬身火海的孙景?”

李偃飞的瞳孔骤然收缩。五年前孙景“投井而死”,但井底并未找到尸体,而三年前的库房火灾,恰恰发生在孙景“忌日”。他忽然注意到墙角的旧账本,翻到某页时,墨迹未干的批注刺痛了眼睛:“阿爹,我用他们的血养出了涅盘,焦骨牡丹的刺,终于能扎进仇人咽喉——”

“是孙景。”沈予乔按住他发颤的手腕,看着账本上的字迹,分明是年轻人的笔锋,“他根本没投井,而是假死躲进废弃花房,用三年时间用血培育复仇之花。张大人胸前的‘涅盘’花瓣带金箔,正是焦骨牡丹的标记,说明他在重复父亲的手法,却又更狠厉——用乌头碱延长死亡痛苦,让死者在子时‘花开’时咽气,呼应焦骨牡丹的‘刚烈’。”

更漏声在雨夜中格外清晰。沈予乔忽然闻到风中飘来的曼陀罗香,与前两起案件中的气息截然不同,带着浓重的血腥味。她吹灭油灯,拉着李偃飞躲进木架阴影,只见花房木门“吱呀”推开,一道披着蓑衣的身影走进来,手中提着的木桶里,竟盛着新鲜的人血。

“张广德,你也配死在涅盘之下?”那人摘去斗笠,露出左脸狰狞的烧伤——正是本该死去的孙景!他的右腕缠着渗血的纱布,显然刚取过自己的血,“五年前你往贡品里掺曼陀罗粉,嫁祸我私盗;三年前你放火烧了涅盘母株,却不知我早将根须埋进仇人血里……”

他走到陶盆前,指尖抚过刻着“张广德”的花茎:“阿爹用夜光蝶为你们送葬,我便用涅盘教你们何为‘重生之痛’。焦骨牡丹藏金箔,涅盘之根埋腰牌,你们的血养着我的花,你们的名字刻在我的茎上——”

李偃飞正要冲出去,却被沈予乔死死拉住。她看着孙景从怀中掏出个漆盒,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支“涅盘”,每支花茎上都刻着不同的名字,其中一支的花瓣内侧,赫然刻着“太平”二字。

“他还要对太平公主下手。”沈予乔在李偃飞耳边低语,“当年诬陷孙景的主谋是太平,可孙景不知道,他父亲早已用金粉花粉留下证据,如今大理寺已掌握帛画和花粉,只差人赃并获——”

话音未落,孙景突然转身,手中的木勺“当啷”落地:“谁在那里?”他摸向腰间的药瓶,正是孙师傅生前所制的“牵机散”。李偃飞趁机甩出飞铙,缠住他的手腕,却见孙景突然惨笑,将药瓶砸向陶盆:“你们以为抓住我就能结案?看看这些花根——”

油灯重新亮起时,沈予乔倒吸一口凉气。陶盆里的花根已与青铜腰牌融为一体,根须上布满细小的肉瘤,分明是用活人血肉培育的迹象。孙景蜷缩在墙角,左腕的纱布被扯掉,露出刻着“涅盘”二字的刺青,血珠正顺着笔画滴落:“每朵涅盘都要喝够三升人血,这些腰牌的主人,当年每人泼了我爹一碗血,现在轮到他们的血养我的花——”

“所以你杀了王大人、张统领,现在又杀了张广德,下一个是刘承安?”李偃飞按住他的肩膀,却发现他的身体异常僵硬,像是早已被毒药侵蚀,“你中了自己制的牵机散?”

孙景咳出黑血,嘴角却挂着笑:“阿爹死在暖房,我便死在花房。这些涅盘会替我继续生长,直到太平公主的血浇灌焦骨牡丹……”他忽然望向沈予乔,眼中闪过一丝清明,“姑娘可曾见过涅盘花开?子时一刻,花瓣如火焰绽开,根须里的腰牌会发出金光,那是我爹在天上看着——”

话未说完,他的头便歪向一侧,喉间还残留着曼陀罗的香气。沈予乔蹲下身,掰开他的手掌,发现掌纹里嵌着半粒金箔,形状正是焦骨牡丹的刺状花粉。她忽然想起孙师傅临终前的话:“阿景被诬那年,曾见刘管事夜半入暖房。”原来刘承安不仅是弹劾者,更是纵火者,而孙景用五年时间,把仇人变成了花肥。

雨夜渐歇,天边泛起鱼肚白。李偃飞看着衙役抬走孙景的尸体,忽然注意到陶盆里的“涅盘”竟在晨光中缓缓闭合,黑红色花瓣渗出水珠,像在为这场漫长的复仇流泪。沈予乔正在整理现场证物,忽然从孙景的衣领里掉出半幅画卷,画上是年轻时的孙师傅抱着年幼的孙景,站在焦骨牡丹前,题字曰:“花匠之骨,焦而不折;花匠之恨,涅盘不灭。”

“把这些花带回大理寺。”沈予乔将陶盆小心包裹,指尖划过刻着“太平”的花茎,“孙景用自己的血养出最后十二支涅盘,每一支都对应着当年陷害他父亲的人。太平公主以为烧了库房就能灭口,却不知仇恨的根须,早已在黑暗里盘桓了五年。”

李偃飞望着远处晨光中的花束,牡丹花瓣上的雨珠折射出七彩光芒,却映不透花影深处的阴谋。他忽然想起孙景账本上的最后一行字:“涅盘非花,是血与骨的年轮,每一道刻痕,都是长安城没说出口的冤屈。”

是夜,沈予乔在验尸房再次见到“涅盘”花开。子时一刻,黑红色花瓣如火焰般绽开,花蕊处的金箔在月光下流转,映出陶盆底部隐约的刻字——不是“涅盘”,而是“鸣冤”。她忽然明白,孙景父子穷尽一生培育的,从来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而是用血泪在权贵的阴谋里,凿出的一道透光的裂缝。

更夫敲过子时的梆子,沈予乔将孙景的刺青拓片收入卷宗。纸上的“涅盘”二字血迹未干,却在墨香中渐渐淡去,如同那些被埋进花根的冤屈,终将在某个晨光熹微的清晨,随着牡丹的盛开,让长安城看见,花匠之恨,从未凋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