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野史! > 第72章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三国野史! 第72章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作者:天字第一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8:46 来源:小说旗

却说徐晃在王平苦苦劝谏之下,依旧“一意孤行”,坚持要效仿韩信“背水列阵”,亲率一支精锐骑兵,渡过汉水,在对岸扎下营寨,摆开了与蜀军决一死战的架势。王平无奈,只得统领步军,在汉水此岸扎营,以为接应,但心中对徐晃的“轻敌冒进之举”,已是“忧心忡忡,大为不满”。

蜀军大营之中,老将黄忠与赵云早已探知曹军动向。二人一同来到中军帐,向刘备禀告道:“启禀主公,那曹将徐晃,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效仿古人,引兵渡过汉水,背水列阵,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也!末将等愿各引本部兵马,前去迎战,定要将他杀个片甲不留,大振我军‘军威之气’!”

刘备听闻徐晃竟敢如此“托大”,亦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点头应允道:“好!既然曹军主动送上门来,我等岂有不取之理!便请二位将军相机行事,务必一战功成!”

黄忠、赵云二人领命,各自点起本部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奔汉水岸边。黄忠对赵云说道:“子龙将军,我看那徐晃虽然勇猛,但其人‘有勇少谋,性情急躁’。如今他又背水列阵,军心必然不稳。我等且不必急于与之交战,可先令军士坚守营寨,任其挑战,概不应战。待到日暮黄昏,曹军将士因连日挑战而‘人困马乏,锐气已挫’之际,你我二人,再各自分兵,从左右两翼,同时杀出,以‘逸待劳,前后夹击’,则徐晃可一战而擒也!”

赵云点头称善,道:“老将军此计大妙!便依老将军之言行事。”于是,二人便各自带领一支军马,在汉水南岸,据住有利地形,深沟高垒,安营扎寨,摆出了一副“严阵以待,坚守不出”的架势。

曹将徐晃引兵渡过汉水之后,便立刻在岸边列开阵势,从辰时开始,便在蜀军营前,擂鼓呐喊,点名挑战。然而,任凭他如何叫骂,蜀军营中,却始终是“偃旗息鼓,毫无动静”,连一支冷箭也未曾放出,仿佛一座空营一般。如此一直折腾到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蜀军依旧是不理不睬。徐晃手下的曹军将士,早已是口干舌燥,骂得没了力气,其“挑战之锐气”也渐渐消磨殆尽。

徐晃见蜀军始终不敢出战,心中愈发“骄横轻敌”,便下令军中弓弩手,一齐上前,对着蜀军的营寨,胡乱射箭,试图以此激怒蜀军,逼其出战。

黄忠在营中,远远望见曹军弓弩手纷纷上前放箭,抚须笑道:“子龙将军请看!那徐晃令弓弩手上前射箭,此乃是其军即将退兵的征兆也!弓弩手乃是步战之兵,其射程有限,若非是主力将退,何必让他们上前徒耗箭矢?此刻正是曹军‘军心懈怠,将有退意’之时,我军可乘此良机,立刻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黄忠话音未落,忽有探马飞报入营:“启禀二位将军!对岸曹军的后队兵马,果然已开始缓缓后退,似有撤兵回营之意!”

黄忠、赵云二人听了,相视一笑,知道战机已到!当即下令,蜀军大营之中,鼓声大震,号角齐鸣!老将黄忠一马当先,率领本部兵马,如猛虎下山一般,从左翼杀出!常山赵子龙亦是挺枪跃马,带领“白马义从”,如蛟龙出海一般,从右翼杀出!两路蜀军精锐,皆是“士气如虹,锐不可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那“阵脚松动,准备后撤”的曹军,发动了猛烈的钳形攻击!

徐晃做梦也没有想到,先前还“龟缩不出”的蜀军,此刻竟会突然如天神下凡一般,从两翼同时杀来!他仓促之间,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曹军将士,本就因连日挑战而疲惫不堪,又兼背水列阵,无路可退,此刻更是“军心大乱,一触即溃”,被如狼似虎的蜀军一阵冲杀,顿时死伤枕籍,血流成河!无数的曹兵,在慌乱之中,被逼入冰冷刺骨的汉水之中,溺水而死者,更是不计其数!其“惨烈之状”,堪比当年赤壁之败!

徐晃虽然也拼死力战,左冲右突,试图稳住阵脚,但在蜀军的“前后夹击”与“如潮攻势”之下,亦是独木难支。他好不容易才从乱军之中,杀开一条血路,带领少数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汉水北岸的大营,其“盔歪甲斜,浑身浴血”之状,与先前“渡河挑战之嚣张”判若两人!

他一回到营中,便怒气冲冲地找到副将王平,厉声斥责道:“王平!你见我大军在南岸,势将危殆,为何不出兵救援,坐视我军惨败?莫非你有‘通敌之心’不成?”

王平却是面不改色,从容不迫地答道:“徐将军息怒!我军主力皆已渡河,北岸营寨空虚,兵力单薄。倘若我也率兵渡河救援,则此北岸大营,亦将不保,我等岂非要落得个‘全军覆没,无处容身’的下场?况且,末将先前早已苦苦劝谏将军,休要背水列阵,以身犯险,是将军一意孤行,不肯听从忠言,方才有此大败。如今反倒来责怪末将,岂非是本末倒置,强词夺理?”其言语之中,充满了“据理力争之硬气”与对徐晃“指挥失误之不满”。

徐晃被王平一番话,说得是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恼羞成怒之下,竟拔出佩剑,便要斩杀王平,以泄心头之恨!

王平见徐晃竟要拔剑杀人,知道此人已是“气急败坏,不可理喻”,也不与他多作纠缠。他当机立断,在当夜便悄悄联络了自己本部的心腹兵马,在曹军大营之中,四处放起火来!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曹军大营,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徐晃正在帐中生闷气,忽闻营中火起,知道定是王平这厮反了,心中更是又惊又怒,但也知道此刻营中大乱,难以控制,只得匆匆带领少数亲兵,弃了大营,连夜向南郑方向逃去。

王平则趁着曹营大乱之际,早已带领本部兵马,悄然渡过汉水,径直来到蜀军大营,投奔赵云。赵云素来敬重忠义之士,见王平能“明辨是非,弃暗投明”,亦是十分欢喜,当即便引荐他拜见了刘备。

王平将汉水两岸的地理形势,以及曹军内部的虚实情况,尽数详细地告知了刘备。刘备听了,更是龙心大悦,抚着王平的肩膀,笑道:“孤今日能得王子均(王平字)相助,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有将军为我向导,攻取汉中,指日可待矣!”当即便下令,任命王平为偏将军,兼任向导使之职。

却说徐晃狼狈逃回南郑,拜见曹操,将汉水兵败,以及王平放火烧营,反去投降刘备之事,哭诉了一遍,请求曹操降罪。

曹操听闻又折一阵,更是损兵折将,连大营都被烧了,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徐公明!你身为大将,竟被那黄忠、赵云杀得如此惨败,还折了王平这等熟悉地理之人!真是枉费了孤对你的一番信任!”但念及徐晃素来忠勇,此次兵败,亦有客观原因,便也未再过多追究。他当即便下令,亲率中军主力大军,火速赶往汉水,誓要夺回先前失去的寨栅,将那刘备、黄忠、赵云等人,一网打尽,以雪前耻!

赵云探知曹操亲率大军前来,知道自己兵力单薄,难以正面抗衡,便依照诸葛亮先前的嘱咐,主动放弃了先前在汉水北岸夺取的曹军营寨,带领本部兵马,退回到了汉水之西,与黄忠大军会合一处,凭借汉水天险,与曹军隔水对峙。

刘备与诸葛孔明,亦是亲临前线,来到汉水岸边,仔细观察曹军的阵势与周围的地形。

孔明骑在马上,手摇羽扇,凝神远望,忽然指着汉水上游方向,一处临水而建的土山,对刘备说道:“主公请看,那汉水上游之处,有一座不高不矮的土山,山上林木茂盛,地势也算隐蔽,看其规模,足可埋伏下千余名精兵。我等可在此处,如此这般……”

回到大营之后,孔明立刻将赵云唤至帐下,秘密分付道:“子龙将军,你可挑选五百名最为精悍的士卒,皆要携带战鼓号角等发声之物,悄然潜至我方才所指的那座土山之下,隐蔽埋伏。或在半夜三更,或是黄昏日暮,只要听见我中军大营之中,号炮响起,你们便立刻擂鼓吹角,大声呐喊,虚张声势,惊扰曹军。炮响一番,便擂鼓呐喊一番。但切记,只可鼓噪呐喊,制造混乱,万万不可真的出兵交战,以免打草惊蛇,暴露我军虚实。”

赵云虽然不知孔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对军师的“神机妙算”向来是深信不疑,当即领命,点齐五百精兵,悄然去了。

孔明则每日亲自登上营寨附近的高山之上,在高处用千里镜暗中窥探曹军大营的动静,其“从容淡定之态”,仿佛已是胜券在握。

次日,曹操果然派遣大军,前来汉水岸边挑战。然而,蜀军大营之中,却是一人不出,弓弩暗器,也一概不发,任凭曹军如何叫骂,皆是不理不睬。曹军挑战无功,只得悻悻然退回本寨。

当夜,夜色已深,万籁俱寂。孔明在高山之上,远远望见曹军大营之中,灯火渐渐熄灭,军士也大多进入了梦乡,知道时机已到。他立刻下令,在中军大营之中,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号炮!

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埋伏在土山之下的赵云,听得号炮声响,立刻下令手下五百军士,同时擂起战鼓,吹响号角,扯开喉咙,大声呐喊!一时间,鼓角之声,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山谷鸣应,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从四面八方,向曹军大营杀来一般!

曹军营中的将士,在睡梦中被这突如其来的鼓角呐喊之声惊醒,皆是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是蜀军前来劫寨,慌忙起身,披挂操兵,冲出营帐,准备迎敌。然而,他们出营之后,四下探察,却连一个蜀军的影子也未曾看见!只听得远处山谷之中,鼓角呐喊之声,依旧是此起彼伏,却不知究竟是何方神圣。

曹军将士疑神疑鬼,折腾了半夜,方才重新回到营中,想要歇息。不料,他们刚刚躺下,还没睡稳,中军大营方向,号炮之声又再次响起!紧接着,土山之下,又是鼓角齐鸣,喊声震天!曹军将士再次被惊醒,更是“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夜之间,被如此反复折腾,皆是彻夜难安,无法入眠。

如此一连三夜,孔明皆用此计,夜夜袭扰曹军。曹操大军,被这没完没了的“疲兵之计”与“疑兵之策”折磨得是“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人人皆是“精神萎靡,黑眼圈深重”。曹操本人,亦是被这接二连三的“虚惊”搞得心神不宁,疑神疑鬼,深恐蜀军真的有什么厉害的后招,不敢再在此处久留,只得下令,将大军营寨,向后撤退了三十余里,选择在一处地势较为开阔,不易被伏击的平坦之地,重新扎下营寨。

孔明在高山之上,望见曹军果然中计,拔寨后退,不由得抚须大笑道:“呵呵呵,曹操老贼,虽然深知兵法,用兵也算老道,但他生性多疑,这便是他最大的弱点!我今日便是要用这‘疑兵之计’,攻其心防,令其自乱阵脚!”

随即,孔明便立刻请来刘备,如此这般地献上一条更为大胆的计策,竟是要效仿徐晃,亲率大军,主动渡过汉水,在曹军的眼皮底下,也来一个“背水结营”!

玄德听了,大惊失色,道:“军师,此计太过凶险!我军若背水结营,一旦战事不利,岂非是自陷绝境,重蹈徐晃覆辙么?”

孔明却是胸有成竹地笑道:“主公勿忧。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徐晃背水结营,乃是‘实而示强’,其败可料。我军今番背水结营,乃是‘虚而示弱’,其中另有玄机。主公只需依我之计行事,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包管能让曹操老贼,再次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曹操听闻刘备竟敢主动渡过汉水,在自己营前背水下寨,心中更是疑惑不解,暗道:“这刘备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莫非是诸葛亮又想出了什么鬼主意?”他不敢大意,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蜀军营中,送上下战之书,约定来日,与刘备在阵前堂堂正正,决一死战,以探其虚实。

孔明接到战书,微微一笑,当即便在战书上批复:同意来日决战!

次日一早,两军皆是尽起大军,来到汉水与定军山之间的一处名为“五界山”的开阔地带之前,各自列开阵势,准备厮杀。

曹操一马当先,立于中军门旗之下。其身后,两行亲兵护卫,高举着绣有龙凤图案的巨大旌旗,威风凛凛。随着三通鼓响,曹操催马上前,扬鞭指着对阵的刘备,破口大骂道:“刘备!你这织席贩履的小人!忘恩负义,背叛朝廷,窃据西川,如今又敢兴兵犯境,与我作对!真是死有余辜的乱臣贼子!”

刘备亦是拍马而出,身后跟随着刘封、孟达以及一众川中将领。他朗声回应道:“曹阿瞒!休要在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我刘备乃大汉皇叔,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奉天子衣带之诏,前来讨伐你这欺君罔上,图谋篡逆的国贼!你上则弑杀贤良无辜的母后,下则擅权跋扈,自立为王,出入僭用天子銮舆仪仗,种种恶行,罄竹难书!若非是反贼,又是何人!”

曹操被刘备揭了短处,更是恼羞成怒,也不答话,当即下令,命大将徐晃出马,与蜀军挑战!蜀军阵中,刘备义子刘封,挺枪跃马而出,迎战徐晃。二人战在一处。

就在两将交锋之际,刘备却突然拨转马头,也不指挥作战,竟带着孟达等一众将领,率先向本阵之中退去!

刘封本就不是徐晃的对手,见父亲(义父)临阵先退,更是“军心动摇,无心恋战”,与徐晃斗不数合,便也抵挡不住,虚晃一招,拨马便往本阵败走。

曹操见蜀军主将、先锋皆退,以为蜀军已然胆怯,不堪一击,心中大喜,当即下令:“全军将士听着!给孤奋勇冲杀!若能生擒刘备者,便赏他做西川之主!”

曹军将士听闻有如此重赏,更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齐声呐喊着,如潮水般向着蜀军大阵掩杀过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蜀军阵中,竟也是“兵无战心,一触即溃”!不等曹军杀到近前,蜀军将士便已纷纷丢盔弃甲,调头便往来时背靠的汉水方向逃去!沿途之上,更是将马匹、军器、粮草、辎重等物,丢弃得遍地都是,仿佛生怕曹军不去捡拾一般!

曹军将士见状,更是大喜过望,以为蜀军已然彻底崩溃,哪里还会再追赶那些败兵?纷纷停下脚步,争先恐后地去抢夺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马匹军器与粮草辎重,整个曹军阵型,顿时变得混乱不堪,不成队伍。

曹操在后方望见此景,心中却猛然一沉,一股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他急忙下令,鸣金收兵,严令各部,不得擅自追击,更不许捡拾蜀军丢弃的任何物品!

众将领正抢得兴起,忽闻鸣金之声,皆是十分不解,纷纷来到曹操马前,问道:“大王,我等正待乘胜追击,生擒刘备,为何要在此刻突然收兵?岂非是错失良机?”

曹操面色凝重,沉声道:“诸位休要被眼前的小利冲昏了头脑!我见那蜀兵虽然败退,但其阵型看似散乱,实则退而不溃,此其可疑一也!他们又故意在沿途抛弃如此众多的马匹军器与粮草辎重,仿佛生怕我军不去捡拾一般,此其可疑二也!更何况,他们先前竟敢背水列阵,此等反常之举,其中必然有诈!依我之见,此必是诸葛亮那厮的诱敌之计!我军若再不火速退兵,恐将中其埋伏,悔之晚矣!”当即便再次下达严令:“全军将士听着!但有妄自拾取蜀军一草一木者,立斩不饶!火速后队变前队,即刻退兵!不得有误!”

然而,曹军方才掉转马头,准备后撤,为时已晚!只听得蜀军大营方向,号令之旗猛然举起!霎时间,鼓角齐鸣,喊杀声震天!原先诈败退回汉水岸边的刘备中军主力,竟如神兵天降一般,从正面再次掩杀过来!与此同时,蜀军左翼,老将黄忠已率领一支精兵,如猛虎下山,从侧面杀出!右翼,常山赵子龙亦是挺枪跃马,带领“白马义从”,如蛟龙出海,从另一侧包抄过来!

三路蜀军精锐,皆是“以逸待劳,有备攻无备”,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那“阵型混乱,准备后撤”的曹军,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

曹军顿时陷入了蜀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首尾不能相顾,阵脚大乱,死伤惨重,兵败如山倒!孔明更是亲自指挥,下令大军,连夜追赶,务必要将曹操主力,彻底击溃于汉水之滨!

曹操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杀出一条血路,带领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向南郑方向逃去。他传下将令,命全军火速退回南郑坚守。

然而,当他刚刚逃至南郑城下,却见城头之上,早已插满了蜀军的旗帜!城中更是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原来,就在曹操与刘备在汉水决战之际,早已奉了孔明密令的蜀将魏延、张飞二人,已然兵分两路,趁着南郑城防空虚,一举攻占了这座汉中郡治!其时,留守阆中的老将严颜,也已率兵赶到,接替了他们的防务。

曹操见南郑已失,更是“心胆俱裂,亡魂皆冒”,知道汉中大势已去,再也不敢在此停留片刻,急忙带领残部,又向着西北方向的阳平关狼狈逃去,希望能凭借阳平关的天险,暂时抵挡住蜀军的追击。

刘备则亲率大军,顺利进入南郑城。他下令安民告示,秋毫无犯,尽收城中府库钱粮,犒赏三军。安顿已毕,刘备心中依旧有些疑惑,便问身旁的诸葛孔明道:“军师,那曹操用兵,向来谨慎多疑,又兼兵多将广,此次前来汉中,本是气势汹汹,为何竟会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

孔明抚须笑道:“呵呵,主公有所不知。曹操此人,平生行事,确实多疑。他虽然也算是深通用兵之道,但其‘多疑’的性格,便是他最大的弱点。正所谓‘疑则生乱,乱则必败’。亮此次用兵,便是抓住了他这个弱点,屡次施展‘疑兵之计’,故而才能大获全胜,令其首尾难顾,自乱阵脚。”

玄德点头称是,又问道:“如今曹操已退守阳平关,凭借关隘之险,负隅顽抗。其虽然兵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势尚孤,但不可小觑。不知军师下一步将有何等妙策,可以将其彻底赶出汉中?”

孔明智珠在握,微微一笑道:“主公放心,亮对此早已算定了。曹操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军心涣散’,不足为惧矣。”当即便密令大将张飞、魏延二人,各自带领一支精兵,兵分两路,去悄悄截断曹操从关中通往阳平关的粮草补给要道。又令老将黄忠、常山赵子龙二人,亦是兵分两路,带领军士,在阳平关周围的山林之中,四处放火烧山,一来可以惊扰曹军,使其不得安宁;二来亦可烧毁其可能藏匿的伏兵与器械。四路蜀军将领,皆是领了孔明妙计,各自带领熟悉路径的向导官军,依计行事去了。

却说曹操狼狈逃回阳平关,惊魂稍定,立刻下令军士,严加守备,并派遣探马,四出哨探蜀军动静。

探马很快回报:“启禀魏王!如今蜀兵已将阳平关远近的所有小路,尽数挖掘沟壑,堆积木石,彻底塞断!我军将士平日里砍伐柴草的去处,亦被蜀兵尽数放火烧绝,浓烟滚滚,难以靠近!只是不知那蜀军主力,究竟隐匿于何处。”

曹操听了,心中更是疑惑不定,不知诸葛亮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正在此时,又有人飞报入关:“启禀魏王!大事不好!蜀将张飞、魏延二人,已各率一支精兵,劫断了我军从关中运送粮草的数条要道!如今,我军粮草补给,已然断绝!”

曹操闻言大惊,急问帐下诸将道:“如今粮道被断,形势危急!哪位将军敢领兵前去,迎战张飞,夺回粮道?”

帐下猛将许褚慨然出班,应道:“末将愿往!定要将那张飞匹夫生擒活捉,献于大王面前!”

曹操当即便令许褚,统领一千名最为精锐的“虎卫铁骑”,火速出关,前往阳平关东面的褒州路上,负责护送接应后续运到的粮草。

许褚领命,率兵来到褒州路上。负责押运粮草的解粮官员,远远望见许褚到来,如同见到了救星一般,急忙上前拜见,喜不自胜地说道:“哎呀!许将军啊!您可算是来了!若是您再晚来片刻,我这批粮草,恐怕就要落入张飞那厮的手中了!有将军在此,我这批粮草,便可安然运抵阳平关了!”说罢,便将车上携带的美酒肥肉,尽数献与许褚及其手下军士,以示犒劳。

许褚本就好酒,又兼连日劳累,便也不客气,当即便与手下军士,开怀畅饮起来。不知不觉之间,竟已喝得酩酊大醉。但他依旧不忘军务,便乘着这股酒兴,催促解粮官员,立刻启程,火速将粮草车辆运往阳平关。

那解粮官员见天色已晚,又见许褚醉意醺醺,便好心劝道:“许将军,如今天色已晚,前方褒州一带,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多有猛兽出没,夜间行军,恐有不测。不如我等在此暂且歇息一晚,待明日天亮之后,再行启程,如何?”

许褚此刻早已是“酒壮怂人胆”,哪里还听得进劝?他把眼一瞪,醉醺醺地大笑道:“哈哈哈!我许仲康有万夫不当之勇,难道还会惧怕几个小毛贼不成!今夜月色正好,正是我等连夜赶路,将粮草火速运抵阳平关的好时机!休要多言,速速启程!”

说罢,许褚便一马当先,横提着他那口沉重的虎头大刀,摇摇晃晃地催动战马,引领着粮草车辆,向着褒州方向的山路前进。

行至二更以后,月色朦胧,山路崎岖。许褚带领的粮草车队,正行进在褒州路上的一处狭窄山坳之中。忽然,只听得山坳两侧,鼓角之声震天动地,火把齐明!一彪军马,如同从天而降一般,当头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煞气腾腾,正是那燕人张翼德!张飞厉声大喝:“许褚匹夫!你张爷爷在此等候多时了!还不快快下马受死!”说罢,挺起蛇矛,催动战马,直取许褚!

许褚见是张飞,酒意顿时醒了大半!他急忙舞动手中大刀,前来迎战。然而,他先前饮酒过多,此刻头重脚轻,力不从心,又兼张飞有备而来,攻势迅猛异常,如何能是张飞的对手?二人战不数合,许褚便已遮拦不住,被张飞觑得一个破绽,一矛正中其右边肩膀,惨叫一声,翻身跌落马下!

周围的曹军士卒见主将被刺落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再战?急忙上前,七手八脚地将许褚救起,也不顾那些粮草车辆,便簇拥着许褚,回头便往来路逃去。张飞也不追赶,只是哈哈大笑,下令军士,将曹军丢弃的所有粮草车辆,尽数夺取,押回本寨。

却说那些败兵,保护着身受重伤的许褚,狼狈不堪地逃回阳平关,拜见曹操,将粮草被劫,许褚重伤之事,禀告了一遍。

曹操听闻又失一阵,连心腹猛将许褚都被刺伤,粮道亦被彻底断绝,心中更是“又惊又怒,又急又怕”!他立刻传令军中医士,好生为许褚疗治箭疮。一面则再也按捺不住,决定亲自提兵,与蜀军在阳平关前,堂堂正正地决一死战,以挽回败局!

刘备亦是亲率大军,出关迎战。两军在阳平关前,各自列开阵势,旗鼓相当。玄德阵中,令义子刘封出马挑战。

曹操在门旗下见了,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指着刘封,破口大骂道:“好你个织席贩履的刘备!真是无人可继了么?竟然屡屡派遣你这螟蛉假子出来送死!我若唤出我的黄须儿(指其子曹彰)来,管教你这假子死无全尸,化为肉泥!”

刘封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等羞辱?顿时大怒,也不答话,挺起手中长枪,催动胯下战马,径直便向曹操冲杀过来!

曹操见状,急忙下令大将徐晃出马迎战。刘封与徐晃斗不数合,便依孔明预先的吩咐,佯作不敌,拨马便往本阵败走。

曹操见蜀军又败,以为有机可乘,当即下令全军追击!曹军将士,如潮水般向蜀军大阵掩杀过去!

然而,就在曹军追至蜀军营寨之前时,忽然只听得蜀军营中,四下里号炮之声大作,鼓角齐鸣,喊杀声震天!曹操心中一惊,暗道:“莫非又有伏兵?”急忙下令,停止追击,火速退兵!

曹军将士本就已是“惊弓之鸟”,听得鸣金之声,更是慌不择路,争先恐后地向后逃窜,自相践踏,推推搡搡,死伤者不计其数!狼狈不堪地逃回阳平关,紧闭关门,方才惊魂稍定。

而蜀军则乘胜追击,直至阳平关下。孔明又施展“疲兵之计”,下令军士,夜间轮番在关隘四周骚扰:东门放起火来,西门则大声呐喊;南门又燃起狼烟,北门则擂鼓助威!如此这般,日夜不停,搅得关中曹军,寝食难安,心神不宁。

曹操被这没完没了的袭扰搞得是“焦头烂额,几近崩溃”,又兼粮草断绝,军心涣散,知道这阳平关已是万万守不住了。他心中大惧,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与尊严”,于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打开关门,带领残兵败将,弃了阳平关,又向着西北方向的斜谷道狼狈逃去!

蜀军探知曹操弃关而逃,立刻从后紧紧追袭!

曹操正带领败兵,在崎岖的山路之上,仓皇奔逃。忽然,只见前方尘土大起,喊杀声震天,一彪军马,当头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紧接着,又听得背后喊杀声大作,另一彪军马,如旋风般掩杀过来!为首一员大将,白马银枪,威风凛凛,正是赵云!与此同时,从褒州方向的山路之上,又冲出一支兵马,截断了曹军的侧翼,为首的乃是老将黄忠!

三路蜀军,皆是“以逸待劳,士气如虹”,将本已是“丧家之犬”的曹军,团团围住,奋力冲杀!曹军更是兵败如山倒,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曹操帐下诸将,如徐晃、曹洪等人,皆是奋力死战,拼死护卫曹操,这才好不容易从蜀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杀开一条血路,夺路而走。

方才逃至一处名为“斜谷”的险要隘口,正欲喘息片刻。忽然,又见前方尘头大起,隐约有大队兵马,正向此处开来!曹操心中一惊,暗道:“不好!此处莫非也有蜀军的伏兵?若真如此,我今日休矣!天亡我也!”

然而,待到那支兵马渐渐驶近,曹操定睛一看,却不由得转惊为喜!原来,来者并非蜀军,而是自己的次子,“黄须儿”曹彰!

这曹彰,表字子文,自幼便喜爱骑马射箭,膂力过人,据说能徒手与猛虎搏斗!曹操曾经告诫他说:“我儿啊,你不好好读书,只喜欢舞枪弄棒,这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有何可贵之处?”曹彰却慨然答道:“大丈夫在世,当效仿那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为国立下不世之功,横扫大漠,拓土开疆,率领数十万大军,纵横天下,方不负此生!何必去做那皓首穷经的书呆子呢?”

曹操曾经问诸位儿子的志向。曹彰便朗声答道:“儿愿为将!”曹操又问:“为将当如何?”曹彰答道:“为将者,当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面临危难之时,能奋不顾身,身先士卒;论功行赏之时,则有功必赏,赏罚分明,信守承诺!”曹操听了,亦是抚须大笑,对曹彰的“豪言壮语”颇为赞赏。

就在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的乌桓部落起兵反叛,曹操便派遣曹彰,统领五万大军,前去征讨。临行之前,曹操特意告诫他说:“在家中,你我是父子;但一旦领受军令,便是君臣。军法无情,不徇私弊,你务必要深以为戒,不可有丝毫懈怠!”

曹彰领兵到达代郡之后,果然不负众望,每次作战,皆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一路势如破竹,直杀至桑干河畔,将叛乱的乌桓部落,尽数平定。他听闻父亲曹操在阳平关兵败,心中焦急,便立刻率领得胜之师,星夜兼程,赶来汉中助战。

曹操在绝境之中,忽见爱子曹彰率领生力军前来,如同在沙漠之中遇见了甘泉一般,不由得大喜过望,精神为之一振,抚着曹彰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我的黄须儿终于来了!有我儿相助,击破刘备,指日可待矣!”当即便下令,停止后退,重整旗鼓,就在这斜谷的隘口之处,安下营寨,准备与蜀军再决雌雄!

有人将曹彰率领援军到达的消息,飞报与在后追赶的刘备。刘备听闻,亦是心中一惊,急忙问帐下诸将道:“如今曹操又添强援,其子曹彰,素有‘勇武’之名,不知哪位将军敢前去迎战,挫其锐气?”

义子刘封慨然出班道:“父亲勿忧!孩儿愿往,与那曹彰小儿,一决高下!”部将孟达亦是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同去。

刘备见二人皆有“战意”,便道:“好!你二人便一同前往,各领五千兵马,看谁能先拔头筹,立下大功!”

于是,刘封、孟达二人,各领五千军士,浩浩荡荡地向斜谷隘口杀来。刘封为前队,孟达为后队。来到阵前,曹彰早已拍马而出,与刘封交战。二人战不三合,刘封便已知不是曹彰对手,其“枪法之猛烈,力道之沉雄”,远非自己所能抵挡,只得虚晃一招,拨马败走。

孟达急忙率兵上前接应,方欲与曹彰交锋,忽然只听得曹军阵后,喊杀声大作,尘土飞扬!原来是马超、吴兰二人,早已奉了孔明之命,悄然率领一支“西凉铁骑”与“蜀中精锐”,绕到曹军的侧后方,此刻正发动猛烈的突袭!曹军后队顿时大乱,军心动摇。

孟达见状大喜,知道是援军已到,立刻指挥本部兵马,与马超、吴兰内外夹攻!马超的西凉铁骑,本就“骁勇善战,锐不可当”,又兼养精蓄锐日久,憋了一肚子的“战意”,此刻杀入阵中,更是如猛虎入羊群一般,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曹军哪里抵挡得住?顿时兵败如山倒,四散奔逃!

曹彰在乱军之中,正遇上蜀将吴兰。二人战在一处,斗不数合,曹彰便觑得一个破绽,大喝一声,手中画戟猛地刺出,正中吴兰心窝,竟将吴兰一戟挑于马下,当场毙命!三路蜀军,与曹军混战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曹操见势不妙,唯恐再遭大败,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斜谷隘口之内,凭借险要地势,坚守不出,其“锐气”已然大挫。

曹操屯兵于斜谷隘口,一连数日,心中皆是“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想要挥师进兵,与刘备决一死战,夺回汉中,却又被马超等蜀军将领,死死地拒守在隘口之外,难以寸进。想要就此收兵返回许都,却又心有不甘,唯恐被那刘备小儿与天下英雄耻笑自己“虎头蛇尾,不战而退”。

这一日,曹操正在帐中闷坐,思虑军情,心中更是烦躁。适逢庖官进上一碗刚刚炖好的鸡汤。曹操心不在焉地端起碗,却见碗中漂浮着几块鸡肋。他夹起一块鸡肋,看在眼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由得心中有感,联想到如今汉中的局势,亦是如此“鸡肋”一般,令人难以取舍。

正在他沉吟之际,大将夏侯惇入帐,前来禀请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对着那碗中的鸡肋出神,便随口答道:“鸡肋!鸡肋!”

夏侯惇领了口令,也不多问,便立刻传与各营将佐,今夜的口令,便是“鸡肋”二字。

行军主簿杨修,听闻今夜的口令是“鸡肋”,心中猛然一动,立刻便明白了曹操的弦外之音。他当即便私下里教导自己随行的军士仆从,各自开始收拾行装铺盖,打点行李,准备不日便要班师回朝了。

有人见杨修如此行事,便将此事暗中报知了夏侯惇。夏侯惇听了,亦是大吃一惊,急忙将杨修请至自己帐中,问道:“杨主簿,如今两军正在对峙,胜负未分,魏王亦未曾下令退兵。公为何便教导手下人收拾行装,莫非是想临阵脱逃不成?”

杨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夏侯将军差矣!我并非是想临阵脱逃,而是以今夜的口令,便已提前知晓了魏王不日即将退兵回朝的心意了。”

“此话怎讲?”夏侯惇更是疑惑。

杨修解释道:“将军请想,这‘鸡肋’者,食之并无多少肉味,弃之却又觉得有些可惜。如今我军远征汉中,进不能取胜,徒耗钱粮;退又恐怕被人耻笑,有损魏王威名。正如这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此处僵持下去,已是毫无益处,不如早早班师返回,休养生息,再图良策。依我之见,最迟不过明日,魏王必然会下令班师回朝了。所以我才预先教导手下人收拾行装,以免到时临行慌乱,手忙脚乱。”

夏侯惇听了杨修这番分析,不由得恍然大悟,抚掌赞道:“杨主簿真乃神人也!竟能从区区两个字的口令之中,便洞悉了魏王深藏于心肺之间的真实意图!佩服!佩服!”于是,夏侯惇亦是深信不疑,当即便也暗中下令,教导自己帐下将士,各自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于是乎,曹军大营之中,上至将军,下至士卒,无不开始暗中准备行囊,其“军心之涣散”与“思归之切”,已是昭然若揭。

当夜,曹操因心事重重,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便手提一柄锋利的钢斧,悄然走出大帐,在营寨之中,四处巡查。当他巡至夏侯惇的大营之时,却惊讶地发现,营中将士,皆未安睡,反而都在忙忙碌碌地打点行装,整理铺盖,一副即将远行的模样!

曹操见状,更是又惊又怒,立刻返回中军大帐,将夏侯惇召来,厉声质问道:“元让!如今两军正在对峙,大战在即,你营中将士,不在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反而都在收拾行装,意欲何为?莫非是想动摇军心,临阵脱逃不成?”

夏侯惇见曹操发怒,慌忙跪倒在地,辩解道:“启禀大王!末将不敢!只因此番军中口令为‘鸡肋’,行军主簿杨修杨德祖,因此而预先知道了大王已有退兵归朝之意,故而才教导手下收拾行装。末将听闻其言,亦觉有理,故而也……”

不等夏侯惇说完,曹操已是怒不可遏,厉声喝道:“杨修匹夫!安敢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我军心!来人!速速将那杨修与我唤来!”

片刻之后,杨修被带至帐前。曹操厉目瞪视杨修,喝问道:“杨德祖!你为何要妄解口令,散布谣言,动摇我三军将士之心?”

杨修却依旧是那副“恃才傲物,泰然自若”的模样,从容不迫地将自己对“鸡肋”二字的理解,以及由此而推断出曹操即将退兵的理由,详细述说了一遍。

曹操听完,更是怒火中烧,心中暗道:“这杨修匹夫,素来恃才放旷,屡次窥破我的心事,又好卖弄聪明,早已令我心生厌恶。如今又敢在两军阵前,如此蛊惑军心,若不将其严惩,日后必将成为我心腹大患!”当即便厉声喝道:“好你个杨修!竟敢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我军军心!来人!与我将此獠推出辕门,立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左右刀斧手领命,如狼似虎般上前,将杨修拖出帐外,不容分说,手起刀落,可怜一代才子杨修,只因聪明太过,不能审时度势,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时年仅三十四岁。曹操又下令,将杨修的首级,号令于辕门之外,以警戒三军将士,不得再有妄议军情,动摇军心者。

后人有诗叹杨修曰:

聪明杨德祖,‘才气冠当世’。

世代继簪缨,‘书香传家声’。

笔下龙蛇走,‘文章惊鬼神’。

胸中锦绣成,‘机巧夺天工’。

开谈惊四座,‘辩才无人及’。

捷对冠群英,‘智慧超凡伦’。

身死因才误,‘锋芒太露遭人嫉’,

非关欲退兵,‘自古才高多折翼’!

曹操既已杀了杨修,心中怒气稍平。他又故作姿态,对着夏侯惇厉声呵斥了一番,亦扬言要将其斩首,以正军法。幸得帐下众将纷纷跪地求情,曹操这才“勉为其难”地饶了夏侯惇死罪,只是将其叱退出帐。然后,他便强打精神,下令三军将士,明日务必奋勇向前,与蜀军决一死战!

次日一早,曹操便尽起大军,倾巢而出,杀出斜谷隘口,准备与蜀军作最后一搏。行不多远,便见前方尘土大起,一彪军马,早已严阵以待,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手持大刀,威风凛凛,正是蜀将魏延!

曹操在门旗下见了,便亲自出马,高声呼喊,试图招降魏延,许以高官厚禄。然而,魏延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指着曹操,破口大骂其为“汉贼国贼,人人得而诛之”,其“忠勇不屈之气”令人敬佩。

曹操见招降不成,更是大怒,当即下令猛将庞德出马,与魏延交战!二将皆是当世一流猛将,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刀来枪往,战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就在两军将士皆看得目不转睛,为自家主将呐喊助威之际,忽然,只听得曹军大寨的后方,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而起!有败兵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启禀魏王!大事不好!蜀将马超,不知何时,竟已悄然率领一支奇兵,绕到我军大营之后,劫了我军中军、后军两处大寨!如今营中大乱,粮草辎重,尽为蜀军所夺矣!”

曹操听闻此言,更是大惊失色,知道自己又中了诸葛亮的奸计!他急忙拔出腰间宝剑,高举过顶,厉声喝道:“诸将听令!后退者立斩不饶!随我奋力向前,击溃当面之敌,再回军救援大营!”说罢,他便亲自催动战马,指挥大军,向着魏延的军阵,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魏延见曹军攻势凶猛,又知马超已然得手,便不再与庞德恋战,虚晃一招,佯作不敌,拨马便往本阵败走。

曹操方才指挥大军,掉转方向,准备回援被马超偷袭的大营。他自己则立马于一处地势较高的小土阜之上,凝神观望两军的交战情况。忽然,只听得身旁一声暴喝,如同晴空霹雳一般:“曹贼休走!魏延在此!”只见魏延竟不知何时,已悄然绕到了他的身后,拈弓搭箭,觑准曹操面门,便是一箭射去!

曹操猝不及防,只觉面门之上,一股凌厉的劲风袭来,急忙偏头躲避!然而,为时已晚!那支利箭虽然未中要害,却也“噗”的一声,正中曹操的人中要穴!曹操惨叫一声,满口鲜血喷涌而出,竟当场从马上翻身跌落下来!

魏延见一箭得手,更是大喜,立刻弃了弓箭,拔出腰间佩刀,骤马便要冲上山坡,将曹操斩于马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刺斜里猛然闪出一将,手持大刀,厉声大喝道:“休伤吾主!”飞身挡在曹操马前,与魏延战在一处!众人看时,正是那新降的猛将庞德!庞德为报曹操“知遇之恩”,此刻更是奋不顾身,力战魏延,将其死死缠住,为曹操争取逃脱的时间。

左右虎卫亲兵,亦是慌忙上前,将曹操扶起,簇拥着他,夺路便逃。此时,偷袭曹营的马超,见已得手,搅乱了曹军阵脚,也不恋战,早已率兵退去。

曹操被救回大营之后,急令军医前来诊治。原来,他被魏延那一箭,正射在人中要穴之上,虽然侥幸未死,却也折断了两个门牙,满口鲜血淋漓,疼痛难当。

曹操躺在病榻之上,抚摸着自己受伤的嘴唇,这才猛然想起先前杨修所说的“鸡肋”之言,心中不由得一阵怅然。他此刻才真正体会到,这汉中之地,对于他而言,确实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更是损兵折将,连自己都差点命丧于此,当真是得不偿失!他心中对杨修的“先见之明”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悔意与敬佩,当即便下令,将先前被斩杀的杨修尸首,好生收敛,予以厚葬,以示抚慰。然后,便彻底打消了再与刘备争夺汉中的念头,立刻传下将令,全军拔寨启程,班师返回许都(邺都)!同时,又令猛将庞德,统领一支精兵,负责断后,以防蜀军追击。

曹操因口部受伤,不便骑马,便卧于一辆铺垫柔软的毡车之中,由无数虎贲军将士,层层护卫,缓缓而行。

大军行至半途,正当众人以为已脱离险境,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之时,忽然只听得斜谷两旁的山上,鼓角之声大作,火把齐明!无数的蜀军伏兵,如同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呐喊着掩杀下来!其“喊杀之声势”,仿佛要将整个山谷都震塌一般!

曹军将士,本就已是“惊弓之鸟,丧家之犬”,此刻又遇伏兵,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人人惊恐,个个奔逃,哪里还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正是:依稀昔日潼关厄,‘割须弃袍’魂已消。仿佛当年赤壁危,‘折戟沉沙’恨难了。

未知曹操此次能否再次化险为夷,逃出生天,其性命究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