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野史! > 第54章 吴国太佛寺暗观婿 刘玄德洞房续佳偶

却说孔明与玄德听闻鲁肃前来吊唁刘琦,皆知其来意不善,定是为索要荆州而来。二人对视一眼,心中已有定计,便联袂出城,将鲁肃接入公廨之内。

宾主坐定,礼数周全。鲁肃首先开口,其“诚明之意”自然流露:“我家主公江东吴侯,惊闻令侄刘琦公子不幸病逝,五内悲恸,特备下些许薄礼,遣我鲁肃前来致祭,聊表哀思。临行前,周都督亦再三嘱托,向皇叔与孔明先生致以诚挚问候。”

玄德与孔明起身,拱手称谢,收了礼物,便命人摆上酒宴款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肃放下酒杯,话锋一转,直入正题:“皇叔,孔明先生,昔日赤壁之战后,皇叔曾与我江东约定,只因刘琦公子尚在,故暂借荆州以为安身之所。如今琦公子既已仙逝,依照前约,这荆州之地,理应归还我东吴。不知皇叔打算何时与我江东办理交割手续?”他说这番话时,语气平和,但那股属于使臣的“据理之意”却丝毫不让。

玄德闻言,面露难色,端起酒杯,故作沉吟道:“子敬先生远来辛苦,且宽饮此杯,此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鲁肃见玄德推诿,心中微有不悦,却也不好当场发作,只得强饮几杯,待酒意稍褪,便又开口追问。玄德依旧支吾其词,正待再寻托辞,一旁的孔明却已按捺不住,脸色一沉,羽扇“啪”的一声合拢,朗声道:“鲁子敬!你也是饱读诗书、明理之人,缘何如此不识大体,咄咄逼人,定要让我家主公难堪不成!”

他这一发声,一股凌厉的“智者之意”混合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王佐之气”,瞬间充斥整个厅堂,竟压得鲁肃有些喘不过气来。只听孔明继续说道:“想我高皇帝斩白蛇而起义,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流传至今,天下共仰!不想如今奸雄并起,董卓、袁绍、曹操之流,挟天子以令诸侯,霍乱朝纲,致使社稷倾颓,民不聊生!然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这大汉天下,终究要拨乱反正,回归正统!我家主公,乃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当今圣上之皇叔,论出身之高贵,论血脉之正统,岂无资格分茅裂土,匡扶汉室?况且,那荆州牧刘景升公,与我家主公乃是同宗兄弟,弟承兄业,名正言顺,有何不妥之处?反观你家主公孙权,不过钱塘一小吏之后,于朝廷寸功未立,全凭武力强占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之地,尚不知足,还要贪心不足蛇吞象,觊觎我大汉疆土!同为刘氏宗亲,我家主公反而无立锥之地;你家主公姓孙,却要仗势强争,天下岂有此理!”

孔明说到此处,语气愈发激昂,其“意”如排山倒海,压向鲁肃:“再者,赤壁一战,若非我家主公派遣关张赵云等上将,不避刀斧,浴血奋战,牵制曹军主力,若非我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七星坛祭起东南大风,你家周郎周公瑾,焉能施展半点计策,侥幸成功?若江南一朝被曹操攻破,莫说你江东那什么大小二乔要被锁入铜雀深宫,便是你鲁子敬等人的家眷妻小,恐怕亦难逃虎口!适才我家主公不愿立即回应你,乃是敬你鲁子敬是位深明大义的高士,不待细说便能了然于胸。缘何你却如此执迷不悟,不明事理,一味强索荆州,岂非自讨无趣!”

这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鞭辟入里,既点出了刘备占据荆州的法理依据,又强调了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贡献,更暗示了东吴忘恩负义的嫌疑。那股强大的“言语之力”与“智者之意”,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鲁肃哑口无言,冷汗涔涔。他张了张嘴,却不知从何驳斥,只得低下头,沉默不语。

过了半晌,鲁肃才艰难地抬起头,苦笑道:“孔明先生之言,舌灿莲花,言之凿凿,恐怕……恐怕也并非全无道理。只是……只是此事若依先生所言,教我鲁肃回到江东,如何向我家主公与周都督交代?我鲁肃的处境,恐怕会十分艰难啊!”

孔明见火候已到,语气稍缓,问道:“子敬先生有何不便之处,但讲无妨。”

鲁肃叹道:“想当初,皇叔在当阳长坂兵败危难之际,是我鲁肃不避艰险,亲自引荐孔明先生渡江,拜见我家主公,方有赤壁联盟之议。后来周公瑾都督决意兴兵攻取荆州,亦是我鲁肃从中周旋,力主以和为贵,才暂时搁置。再到后来,约定待琦公子仙逝之后便归还荆州,也是我鲁肃在其中担承。如今若是空手而回,不能践行前言,教我鲁肃有何面目回江东复命?我家主公与周公瑾都督,定然会降罪于我。肃一人死不足惜,只怕因此惹恼了东吴,激起兵戈,到那时,皇叔恐怕也难以安坐荆州,空为天下英雄所耻笑罢了!”他这番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亦是希望能挽回一些局面。

孔明微微一笑,道:“曹操统帅百万虎狼之师,动辄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我家主公尚且不将其放在眼里,又岂会惧怕你家周郎那区区一黄口小儿的威胁!不过,念在子敬先生一片赤诚,又恐先生因此事在吴侯面前脸上无光,亮倒是有一计,不知子敬先生以为如何?”

鲁肃忙问:“孔明先生有何高见?”

孔明道:“我可劝说我家主公,亲笔立下一份文书,言明荆州乃是暂借,以为安身立命、图谋发展之根本。待我家主公攻取其他城池,有了稳固基业之后,便立即将荆州原封不动地奉还与东吴。如此一来,既解了皇叔燃眉之急,也全了子敬先生的面子,岂非两全其美?”

鲁肃闻言,心中稍定,却仍有疑虑:“依孔明先生之见,不知皇叔准备攻取何处之后,方才归还荆州呢?”

孔明目光深邃,羽扇轻摇,道:“中原之地,曹贼势大,根深蒂固,急切之间难以图谋。唯有西川刘璋,此人闇弱无能,胸无大志,其治下民怨沸腾,‘地气’混乱。我家主公有意挥师西进,夺取益州,以为王霸之基业。若能成功图得西川,到那时,荆州自然双手奉还。”

鲁肃心中盘算,西川路途遥远,山川险阻,刘璋虽弱,但亦有险可守,刘备要想夺取,绝非易事。但这似乎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折中之法,自己总不能真的空手而归。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应允。

当下,玄德依照孔明示意,亲笔写下一纸文书,言明借荆州之事,并约定待取得西川之后便即归还,亲自签押画字。保人一栏,诸葛孔明亦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孔明又对鲁肃笑道:“亮乃皇叔帐下之人,自己为自家做保,恐难取信于吴侯。不如烦请子敬先生也在此文书之上签个字,如此一来,先生回见吴侯之时,也好多几分说辞,面上亦好看些。”

鲁肃心知这又是孔明的算计,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他素知刘备以仁义自居,料想不至于公然食言,便叹了口气,也在文书上签了字,将文书小心收好。

宴席散罢,玄德与孔明亲自将鲁肃送到船边。临别之际,孔明又拉着鲁肃的手,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子敬先生,此番回到江东,还望能在吴侯面前多多美言,晓以利害,切莫再生妄念,伤了两家和气。倘若吴侯不肯依从这份文书,执意要与我等为难,休怪我诸葛亮翻脸无情,到那时,莫说荆州,便是你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我亦要尽数夺来!如今,只盼两家能够同心协力,共抗曹贼,休要再起内讧,被那曹阿瞒看了笑话!”

鲁肃听得心惊肉跳,诺诺连声,不敢多言,作别二人,登船返回江东。他首先来到柴桑郡,拜见周瑜,将荆州之行以及所得文书一一呈上。

周瑜接过文书一看,气得脸色铁青,猛地一跺脚,怒道:“子敬啊子敬!你……你又中了诸葛村夫的奸计了!这哪里是借荆州的文书,分明是一张空头混赖的废纸!他说什么取得西川便归还,谁知道他何年何月才能取得西川?倘若他十年、二十年都拿不下西川,难道荆州便要十年、二十年都不还吗?这等戏耍小儿的文书,有何用处?你……你竟然还糊里糊涂地替他做了保人!他日刘备若是不肯归还荆州,必然要连累到你!到那时,主公降罪下来,你又当如何是好?” 周瑜越说越气,箭疮旧伤隐隐作痛,那股被压制的“毒煞之气”又有抬头的迹象。

鲁肃闻言,方才恍然大悟,呆立半晌,喃喃道:“我……我想玄德公乃仁义之人,想必不会食言相负……”

周瑜冷笑道:“子敬啊,你太过忠厚老实了!刘备那厮,乃是世之枭雄,其‘伪仁之意’足以蒙蔽天下!诸葛亮更是奸猾似鬼,其‘心法’之术变幻莫测!他们二人,岂会如你这般光明磊落,信守承诺?”

鲁肃面如死灰,急道:“都督,那……那依你之见,此事又当如何是好?”

周瑜强压怒火,沉吟片刻,道:“子敬待我恩重如山,昔日你指囷相赠之情,我周瑜永世不忘,岂能见死不救?你且宽心在此住上数日,待我派往江北的探子回报消息,我自有计策,定能为你解围,并让那刘备乖乖将荆州吐出来!” 鲁肃听罢,心中稍安,却也依旧是局蹐不安。

过了数日,江北细作果然传来回报:“启禀都督,荆州城中近日遍挂白幡,正在大办丧事。城外亦新建起一座豪华坟茔,军士将校皆身着孝服,气氛哀伤。”

周瑜闻言一惊,急忙问道:“却是何人亡故?”

细作答道:“乃是刘玄德的发妻甘夫人不幸病逝,刘备正为此事悲痛不已,并准备择日举行隆重的殡葬仪式。”

周瑜听罢,眼中精光一闪,猛地一拍大腿,对鲁肃笑道:“子敬,天助我也!吾计成矣!此计一出,非但能为你解脱干系,更能使刘备束手就擒,荆州亦可反掌而得!”

鲁肃又惊又喜,忙问:“都督有何妙计?”

周瑜压低声音,附耳如此这般一说。原来周瑜之计,乃是趁刘备丧妻,必有续娶之意。而孙权帐下正好有一位胞妹,生得是美貌非凡,却性情刚烈勇猛,喜好刀枪,身边的侍婢也个个佩剑带刀,其闺房之中更是摆满了各式兵器,寻常男子见了都要退避三舍,号称“枭姬”。周瑜打算上书孙权,让其派遣媒人前往荆州,谎称欲将孙权之妹许配给刘备为继室,永结秦晋之好。然后将刘备赚至东吴南徐(今江苏南京)入赘完婚。一旦刘备到了东吴地界,便将其软禁起来,再派人前往荆州,以刘备的性命为要挟,逼迫诸葛亮等人交出荆州。待荆州到手之后,再另作区处。

鲁肃听罢,虽觉此计有些阴险,但念及自身干系,以及江东利益,也只得点头称谢。

周瑜当即写下密信一封,派遣心腹将鲁肃护送至南徐,面见孙权,先将借荆州的文书呈上。孙权看罢,果然勃然大怒:“鲁子敬!你怎地如此糊涂!这等废纸一张,要他有何用处!”

鲁肃慌忙将周瑜的书信呈上,道:“主公息怒!周都督已有妙计在此,定能助主公顺利取得荆州!”

孙权看完周瑜的密信,不由得转怒为喜,连连点头,心中暗道:“公瑾此计,果然毒辣,却也甚是高明!”他沉吟片刻,思索何人可担当此任前往荆州说媒。猛然间想起一人,抚掌道:“此事,非子衡(吕范的字)不可为也!”

当即召来重臣吕范,对其道:“子衡,孤近闻刘玄德发妻甘夫人不幸病逝,孤帐下有一胞妹,正值妙龄。孤欲将其许配与玄德为继室,以结两家姻亲,从此同心同德,共破曹贼,匡扶汉室。此事关系重大,非子衡你这等能言善辩、熟悉礼仪之人不能担当此任。还望你即刻启程,前往荆州一行,为孤玉成此事。”

吕范乃孙权心腹,深知其意,当即领命,不敢怠慢,即日收拾船只,只带了数名精干从人,乘快船望荆州而来。

再说刘玄德自甘夫人去世之后,终日郁郁寡欢,悲痛不已。一日,正与孔明在府中闲谈叙话,排解愁闷,忽有门吏来报:“启禀主公,东吴使者吕范吕子衡,前来拜见。”

孔明闻言,羽扇轻摇,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对玄德道:“主公,周瑜的算计,果然来了。此番吕范前来,必定是为荆州之事设下的圈套。亮且到屏风之后潜听片刻,看他究竟有何说辞。无论他说些什么,主公只管一一应承下来便是,先将他安置在馆驿之中歇息,我等再另作商议。”

玄德点头,命人请吕范入内。宾主叙礼落座,茶过三巡,玄德问道:“子衡先生此番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吕范起身拱手,笑道:“范此来,乃是为皇叔做一件天大的喜事。近闻皇叔不幸丧偶,心中定然孤寂。吾主吴侯有一胞妹,年方二八,生得是国色天香,且贤良淑德,正可配皇叔英雄。范不避嫌疑,特来为皇叔保此大媒,不知皇叔尊意如何?”

玄德闻言,故作哀伤之状,叹道:“中年丧妻,乃人生至不幸之事。亡妻尸骨未寒,备……备实不忍心即刻便议论亲事啊。”

吕范劝道:“皇叔此言差矣。常言道,人若无妻,便如房屋没有栋梁,岂可因一时悲伤,便中道而废人伦大道?吾主吴侯之妹,德才兼备,容貌出众,堪当奉箕帚、理家室之贤内助。若皇叔能与我江东永结秦晋之好,则兵强马壮,互为援应,那曹操老贼,便再也不敢轻易正眼窥觑我东南之地了。此事于国于家,皆有百利而无一害,还望皇叔三思,切莫推辞。只是……只是我国太吴老夫人,甚是疼爱这位幼女,视若掌上明珠,不忍其远嫁他乡。因此,若要成就此段良缘,恐怕还需委屈皇叔,亲至我东吴就婚方可。”

玄德沉吟片刻,问道:“此事……吴侯当真知晓?”

吕范笑道:“若非先禀明吴侯,取得首肯,范又怎敢如此造次,前来向皇叔提亲?”

玄德又道:“备如今年已半百,两鬓早已染霜,而吴侯之妹,正当豆蔻妙龄,青春年少。如此年纪悬殊,恐怕……恐怕并非良配啊。”

吕范朗声笑道:“皇叔过谦了!吴侯之妹,身虽为娇弱女子,其志气却胜过寻常须眉男儿。她曾言道:‘若非当世之大英雄、大豪杰,我孙尚香誓不事之!’如今皇叔仁义之名,威震四海,天下何人不识?正所谓淑女配君子,佳偶天成,又岂会因年岁稍长而有所嫌隙呢?”

玄德见他言辞恳切,滴水不漏,便道:“子衡先生美意,备心领了。只是此事体大,容备思虑一日,明日再行回复。”当日,便设宴款待吕范,将其安置在馆驿之中歇息。

待到夜深人静,玄德急忙与孔明商议。孔明笑道:“主公,吕范此来之意,亮已尽知。适才亮夜观天象,又卜算一卦,卦象显示,乃是大吉大利之兆!主公尽可放心应允此事。可先派遣孙乾先生,随同吕范一同返回江东,面见吴侯,许下这门亲事,约定吉日,主公便可启程前往东吴就婚。”

玄德闻言,依旧忧心忡忡:“军师,周瑜此计,明摆着是要诱我前往江东,加以谋害。我又岂能以千金之躯,轻易踏入虎狼之穴,自投罗网?”

孔明哈哈大笑,羽扇轻摇,胸有成竹道:“主公勿忧!周瑜虽能用计,但其智谋,又岂能逃出我诸葛亮的手掌心?亮早已为他准备了万全之策,只需略施小计,便可使他周公瑾的阴谋诡计,尽数化为泡影,半点也施展不出来!非但如此,还能让吴侯之妹,真心实意地归属于主公,而我荆州基业,亦可万无一失!” 玄德听罢,依旧是半信半疑,犹豫不决。

孔明却不再多言,当即修书一封,召来孙乾,命其随同吕范返回江东,面见孙权,正式促成这门亲事。孙乾领命,不敢怠慢,次日便与吕范一同启程,前往南徐。

到了南徐,拜见孙权。孙权早已得到周瑜密报,心中有数,便对孙乾道:“孤仰慕皇叔仁德久矣,愿将小妹许配与皇叔为继室,以结永世之好,绝无半点异心,还望皇叔早日来我江东完婚。”

孙乾拜谢告辞,返回荆州,将孙权之言回报玄德。玄德听闻孙权催促亲事,心中依旧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敢轻易前往。

孔明见状,笑道:“主公,此事无需多虑。亮已为子龙将军备下三条锦囊妙计,非他不可行也。只需依照计策行事,定保主公此行有惊无险,抱得美人归,还能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随即便将赵云召至近前,附耳低声交代一番,将三个用锦缎制成的囊袋交予赵云,郑重道:“子龙将军,此番你护送主公前往东吴,务必将此三个锦囊贴身收藏,切勿遗失。内有三条妙计,可临机应变,依次而行,定能化险为夷。”赵云领命,将锦囊小心藏好。孔明又预先派遣使者,携带丰厚聘礼,前往东吴纳采,一切礼数周全,无可挑剔。

时值建安十四年冬十月,黄道吉日。刘玄德在赵云、孙乾的陪同下,带领五百名精锐亲兵,乘坐十余只快船,辞别孔明,离开荆州,浩浩荡荡地向东吴南徐进发。荆州一应军政事务,则全权交付孔明处置。玄德坐在船中,一路东下,心中却是忐忑不安,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

船队行至南徐州地界,于岸边停泊。赵云对玄德道:“主公,军师临行前所赐三条妙计,言明需依次而行。如今我等已到南徐,当先打开第一个锦囊,看军师有何指示。”

说罢,赵云从怀中取出第一个锦囊,拆开细看。看完之后,眼中精光一闪,当即召集那五百名随行军士,如此这般,一一分付下去。众军士领命,各自分头行事。赵云又对玄德道:“军师吩咐,请主公先去拜会一人,此人乃是江东国老乔公,昔日二乔之父,德高望重,现居于南徐城中。主公可携带些许薄礼,如羊羔美酒之类,先行前往拜见,将吕范为媒,欲娶孙夫人之事,告知于他。”

玄德依计,命人备了礼物,与赵云、孙乾一同前往乔国老府上拜会。那五百名随行军士,则个个身披红绸,腰挂彩带,大张旗鼓地进入南徐城中,四处采买猪羊果品、绫罗绸缎等婚礼所需之物,并且逢人便说:“我家主公刘皇叔,此番前来东吴,乃是奉吴侯之命,特来迎娶孙夫人,与江东永结姻亲,共抗曹操!”

一时间,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便如插上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南徐城,大街小巷,妇孺皆知。孙权听闻刘备已到,心中暗喜,却也故作矜持,只派吕范前去接待,将玄德一行人暂时安置在馆驿之中歇息,并未立即召见。

却说乔国老在府中,正与玄德叙话。听闻玄德详述吕范提亲,以及自己不远千里前来就婚之事,又见玄德带来的礼物颇为丰厚,言辞恳切,心中已信了七八分。待送走玄德之后,乔国老不敢怠慢,当即便入宫拜见吴国太,一见面便满脸堆笑,拱手贺喜。

吴国太正在后宫静养,见乔国老如此,不由得诧异道:“国老今日前来,却是喜从何来啊?”

乔国老笑道:“国太还蒙在鼓里不成?令爱孙尚香小姐,早已由吴侯做主,许配与当世英雄刘玄德刘皇叔为妻。如今刘皇叔已亲至南徐,前来就婚,此等天大的喜事,国太缘何还要故意隐瞒于我呢?”

吴国太闻言,大吃一惊,失声道:“此事……此事老身一无所知啊!”当即便派遣心腹之人,一面去请吴侯孙权前来问个究竟,一面先派人到城中各处暗中打探消息。

不多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纷纷回报:“启禀国太,此事千真万确!姑爷刘玄德如今已在城中馆驿安歇。他带来的五百名随行军士,正在城内大肆采买猪羊果品、绫罗绸缎,为婚礼做准备。人人都说,此次做媒的,女家乃是吕范吕大人,男家则是孙乾孙先生,二人如今也都在馆驿之中,陪伴姑爷呢!”

吴国太听罢,更是惊疑不定,心中又气又急。正思忖间,孙权已匆匆赶至后堂,拜见母亲。吴国太一见孙权,便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与委屈,猛地一拍胸口,放声大哭起来。

孙权见状,大惊失色,慌忙上前劝慰:“母亲,因何如此伤心烦恼?有话但请明言,孩儿无不依从!”

吴国太怒道:“好你个不孝之子!你竟敢如此欺瞒于我,将我这个老婆子视若无物!想当初,你姐姐临终托孤之时,是如何嘱咐你的,难道你都忘了吗!”

孙权被母亲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弄得一头雾水,只得连连告罪:“母亲息怒,有话请慢慢说,究竟是何事惹得母亲如此伤心?孩儿实不知晓啊!”

吴国太厉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乃古今天理人伦。我是你的母亲,女儿的婚事,理应先禀明于我,取得我的同意。你如今要将尚香许配给刘玄德为妻,如此重大的事情,为何要瞒着我?难道这女儿不是我亲生的吗!”

孙权大吃一惊,连忙辩解道:“母亲息怒!此事……此事从何说起?孩儿何时曾说过要将小妹许配给刘备?”

吴国太冷笑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今这南徐城中,大街小巷,哪一个百姓不知道此事?你倒好,反过来瞒着我这个做母亲的!”

一旁的乔国老也连忙插话道:“吴侯,此事老夫也早已听闻多日了,今日特地前来,便是要向国太与吴侯道喜的啊!”

孙权见母亲与乔国老皆言之凿凿,知道再也隐瞒不住,只得将周瑜的“美人计”和盘托出:“母亲,国老,此事……此事并非儿臣真心要将小妹许配给刘备。皆因此乃周瑜周公瑾之计策。只因那刘备狡诈,占据荆州不还。周瑜便献上此计,名为招婿,实则欲将刘备诱骗至我江东,将其囚禁起来,再以此为要挟,逼迫他交出荆州。若他抵死不从,便先斩了刘备,再图荆州。此乃万不得已之计策,并非真心要结此门亲事啊!”

吴国太听罢,更是怒不可遏,指着孙权破口大骂周瑜:“好你个周公瑾!身为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水陆大都督,竟然连区区一个荆州都拿不下来,却想出这等下三滥的龌龊计策!竟然要拿我女儿的终身幸福去做赌注,行此卑劣的‘美人计’!倘若你们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儿岂不成了望门寡?日后还如何有脸面见人,又如何能再寻得好人家?这分明是要毁了我女儿一生啊!你们……你们真是好算计!”

乔国老亦在一旁摇头叹息道:“吴侯,若当真用此计策,即便是侥幸得到了荆州,恐怕也要被天下英雄所耻笑,斥为不仁不义之徒。此事传扬出去,于江东声名大有损伤,如何行得!”

一番话说得孙权面红耳赤,低头不语,心中也是后悔不迭。

吴国太兀自怒气不息,不住口地咒骂周瑜。乔国老见状,连忙上前劝解道:“国太息怒。事已至此,我看不如将错就错。那刘皇叔乃是当今汉室宗亲,仁义之名远播,亦是世之英雄。若能真个招他为婿,结此良缘,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亦可免得日后传扬出去,被人耻笑,落个出尔反尔的坏名声。”

孙权犹豫道:“只是……只是那刘备年纪已过半百,与小妹年岁相差甚远,恐怕……不太相称啊。”

乔国老笑道:“吴侯此言差矣。刘皇叔虽年岁稍长,却是当世顶尖的英雄豪杰,其‘仁德王气’已然凝聚,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若能招得此等佳婿,于令妹而言,亦是觅得良配,何尝不是一桩幸事?”

吴国太沉吟半晌,方才缓缓道:“也罢。只是我还不曾亲眼见过那刘皇叔,不知其人品相貌究竟如何。这样吧,明日便在甘露寺设宴,你们约他前来相见。若他合我的心意,我便亲自做主,将尚香嫁与他为妻!若是不中我的意,你们便依照原计行事,老身也绝不阻拦!”

孙权乃是大孝之人,见母亲话已至此,又恐再惹母亲生气,只得连忙点头应承下来。退出后宫,当即便唤来吕范,分付道:“子衡,明日可在甘露寺方丈之内设下宴席,我母亲要亲自相看刘备。”

吕范闻言,眼珠一转,献计道:“主公,何不如此如此?可令大将贾华,预先带领三百名精锐刀斧手,埋伏于寺内两廊之中。倘若国太看不中刘备,只需一声暗号,两边伏兵齐出,便可将他一举擒下,岂不更为稳妥?”

孙权深以为然,当即便召来大将贾华,将此事秘密交代下去,令其预先做好准备,明日甘露寺中,只看国太眼色行事。

再说乔国老辞别吴国太之后,心中担忧刘备安危,便暗中派人前往馆驿,将明日吴侯、国太要在甘露寺相看之事,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凶险,悄悄告知了玄德。

玄德闻讯,与孙乾、赵云一同商议对策。赵云面色凝重,沉声道:“主公,明日甘露寺之会,恐怕是凶多吉少。云愿亲率五百名精锐军士,贴身保护主公,以防不测。”

次日,吴国太与乔国老早已先一步来到甘露寺的方丈之内等候。孙权则带领吕范、张昭等一班文武谋臣,随后也尽数赶到。孙权又特意派遣吕范前往馆驿,恭请刘备赴宴。

刘备早已做好了准备,内里穿了一层薄薄的细鳞软甲,外面则套上一件宽大的锦袍,腰间佩戴长剑,由数名精干的从人贴身护卫,翻身上马,径直往甘露寺而来。赵云则全身披挂整齐,手持龙胆亮银枪,亲自带领五百名精锐的“聚气”境军士,紧紧跟在玄德身后。

来到甘露寺前,玄德翻身下马,首先便与等候在此的孙权相见。孙权仔细打量玄德,只见他虽然年过半百,却依旧是仪表堂堂,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雍容沉稳的“帝王之气”,尤其是那双眼睛,深邃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不由得心中暗自生出几分敬畏之意。

二人相互见礼已毕,便一同进入方丈之内,拜见吴国太。吴国太高坐于堂上,目光如炬,将玄德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番。只见玄德生得是方面大耳,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若朗星,神态谦和之中又不失威严,心中顿时便喜欢上了几分,对一旁的乔国老笑道:“国老,此人果真不凡,真乃我的好女婿也!”

乔国老亦在一旁连连点头称赞:“国太慧眼识英雄!玄德公生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兼仁义布于天下,乃当世罕有之大英雄。国太能得此佳婿,实乃可喜可贺!”

玄德连忙上前拜谢国太与乔国老。众人分宾主落座,开始饮宴。酒过数巡,赵云忽然按剑而入,身形挺拔如松,立于玄德身旁,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其“显圣小成”的“气”息虽未外放,却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

吴国太见状,好奇地问道:“这位将军是何人?看其气度,亦非等闲之辈。”

玄德答道:“启禀国太,此乃我帐下牙将,常山赵子龙是也。”

吴国太闻言,眼中一亮,道:“哦?莫非便是当年在当阳长坂坡,于百万曹军之中,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勇不可当的那位赵将军吗?”

玄德点头道:“正是此人。”

吴国太抚掌赞道:“果然是真将军也!真乃忠勇无双之士!”当即便命人赐酒与赵云。

赵云谢过赐酒,却并不饮用,反而对玄德低声道:“主公,适才末将于寺内廊下巡视之时,发现两旁厢房之内,皆埋伏有手持利刃的刀斧手,杀气腾腾,恐怕来意不善。还请主公速速告知国太,以免中了奸计!”

玄德闻言,心中一凛,当即离席,来到吴国太席前,双膝跪倒,声泪俱下地哭诉道:“启禀国太!备今日前来,本是为求与贵府永结秦晋之好,不想却暗藏杀机!若国太与吴侯执意要取刘备性命,备束手待毙便是,还请就在此地动手,也免得玷污了这佛门清净之地!”

吴国太见状,大惊失色,急忙问道:“贤婿何出此言?是谁要杀你?”

玄德悲声道:“此寺两廊之内,皆暗伏刀斧手,杀气凛然,若非为杀刘备,又是为何?”

吴国太听罢,勃然大怒,当即便将孙权唤至面前,厉声斥责道:“好你个不孝子!今日玄德既已应允做我的女婿,便是我孙家之人,如同我的亲生儿女一般!你为何还要在寺内埋伏刀斧手,难道真要加害于他不成!”

孙权见母亲震怒,哪里还敢隐瞒,只得支支吾吾地将责任推给吕范。吕范又慌忙将贾华供出。吴国太当即将贾华唤来,劈头盖脸地一顿痛骂。贾华自知理亏,吓得魂不附体,低头不语,不敢分辨。吴国太盛怒之下,便要喝令将贾华斩首示众。

玄德见状,连忙上前求情道:“国太息怒!今日乃是备与贵府结亲之喜日,若因此斩杀帐下大将,于亲事不利,亦恐备日后难以在国太膝下久居啊。”

乔国老亦在一旁连连劝解。吴国太余怒未消,方才厉声叱退了贾华。那些埋伏在两廊的刀斧手,见势不妙,早已抱头鼠窜,溜之大吉了。

一场风波平息,玄德借口更衣,来到殿前庭院之中,只见庭院一角,立着一块硕大的青石。玄德心中一动,拔出随从腰间所佩的宝剑,仰天默默祷祝道:“苍天在上!若我刘备此番能平安返回荆州,日后成就王霸之业,兴复汉室,便请让我一剑将此顽石劈为两段!如若我命丧此地,有负匡扶社稷之重任,便让我此剑砍石不开,以示天意!”

祝罢,大喝一声,手起剑落,只听“咔嚓”一声巨响,火星四溅,那坚硬的巨石,竟被他一剑劈为两半!

孙权在后面看得真切,心中暗惊,走上前问道:“玄德公,缘何对这块顽石如此痛恨?”

玄德收剑长叹道:“备年近五旬,寸功未立,不能为国家剿灭曹贼,扫清寰宇,心中时常引以为恨。今日有幸蒙国太不弃,招备为婿,此乃备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际遇。恰才心中彷徨,便向苍天问卜一卦,若我日后能扫平曹魏,兴复汉室,便能一剑砍断此石。如今果然应验,可见天意助我!”

孙权听罢,心中暗自思忖:“刘备此言,莫非是故意说给我听,以试探我的心意?”他亦拔出自己腰间佩剑,对玄德道:“孤亦欲效仿玄德公,向苍天问卜一卦。若我江东日后能扫平曹贼,一统天下,亦请让我一剑断此顽石!”他口中如此说着,心中却暗暗祷祝道:“苍天在上!若我孙权日后能重新夺回荆州,称霸江东,成就帝王伟业,便请保佑我一剑将此石劈开!”

祝毕,亦是手起剑落,那被玄德劈开的巨石,又被他从另一方向劈开,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十字纹路。此石至今尚存,被称为“恨石”或“试剑石”。后人观此胜迹,有诗赞曰: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

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二人各自弃剑,相视一笑,携手返回方丈之内,继续饮宴。又饮了数巡,孙乾在一旁频频向玄德使眼色。玄德会意,便起身告辞道:“备不胜酒力,今日叨扰国太与吴侯多时,先行告退了。”

孙权亲自将玄德送出甘露寺前。二人并肩而立,眺望远处长江景色,只见江山如画,气象万千。玄德不由得赞叹道:“此真乃天下第一江山也!”据说,后来的甘露寺牌坊上,便刻有“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后人亦有诗赞此景曰:

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二人共同欣赏江景之时,忽然江风大作,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只见江面之上,有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之中,却如履平地,安稳前行。玄德见状,不禁感叹道:“俗语有云:南人善于驾船,北人精于乘马,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孙权听闻此言,心中却有些不悦,暗道:“刘备此言,莫非是讥讽我江东之人不擅骑射,只懂舟楫之利?”他年轻气盛,当即便命左右牵过自己的坐骑宝马,翻身一跃,稳稳落在马背之上,随即催马扬鞭,从山顶风驰电掣般冲下山坡,又一鼓作气,加鞭纵马,重新奔上山顶,然后勒住缰绳,笑问玄德道:“玄德公,谁说我南方之人便不能乘马了?”

玄德见状,微微一笑,也不答话,只是轻轻一撩衣袍,身形一晃,便已轻盈地跃上马背,随即双腿一夹,那马儿便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下山坡,其骑术之精湛,竟丝毫不逊于孙权。他又催马奔上山顶,与孙权并辔而立,二人皆是扬鞭大笑,豪气干云。此地后来便被称为“驻马坡”。后人亦有诗曰:

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

当日,二人尽欢而散,并辔返回南徐城中。沿途百姓见刘皇叔与吴侯如此亲厚,皆欢欣鼓舞,夹道称贺,以为两家从此永结同好,天下太平有望。

玄德自回馆驿之后,便与孙乾秘密商议。孙乾道:“主公,依乾之见,当务之急,是请乔国老从中斡旋,尽快与孙夫人完婚,早日成就好事,以免夜长梦多,再生变故。”

次日,玄德依计,再次前往乔国老府上拜会。乔国老将其接入府中,礼毕茶罢,玄德便满面愁容地诉苦道:“国老容禀,备此番前来江东,实乃诚心求亲。然江东欲加害于备之人甚多,备日夜忧惧,如坐针毡,恐难以在此地久居啊。”

乔国老闻言,拍着胸脯安慰道:“玄德公但请放宽心。有老夫在,定保你安然无恙。老夫这便入宫去见国太,请她老人家为你做主,定保你平安无事,顺利完婚。”

玄德千恩万谢,辞别乔国老返回馆驿。乔国老果然立即入宫,将玄德的忧虑告知了吴国太。吴国太大怒道:“岂有此理!我的女婿,谁敢动他一根汗毛!简直是反了天了!”当即便下令,让玄德即刻搬入太守府西边的书院暂住,以便照应,并命人加紧操办婚事,择日便与孙夫人完婚。

玄德闻讯大喜,亲自入宫叩谢国太,又道:“只是……只是赵云将军等一众随从,尚在馆驿之中,无人约束,恐多有不便,亦怕再生事端。”

吴国太挥手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便让他们一同搬入府中安歇便是,也省得在外面招惹是非。”

玄德心中暗喜,一切皆在孔明算计之中。

数日之内,太守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排筵宴,广邀宾客。孙夫人孙尚香,终于与刘玄德拜堂成亲,正式结为夫妻。

待到夜深,宾客散尽,两行红烛高照,鼓乐喧天,刘玄德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被引入洞房之内。他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轻轻推开房门,却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洞房之内,灯火通明,墙壁四周,竟然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各种寒光闪闪的枪刀剑戟!两旁更是俏生生地侍立着数十名年轻貌美的侍婢,只是这些侍婢,个个都身着劲装,腰悬利剑,目光锐利,神情冷峻,如临大敌一般,哪里有半分洞房花烛夜的喜庆气氛?

玄德一见这阵仗,顿时吓得是魂飞魄散,冷汗直流,心中暗道:“莫非……莫非这便是周瑜的后手?我……我难道真的中了美人计,今日要丧命于此不成?”

正是:喜看红烛映娇容,惊见侍女立刀丛。洞房花烛藏杀机,不知英雄何处逃?

毕竟洞房之内是何缘故,玄德命运又将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