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17章 年上海于双戈持双枪劫银行,未婚妻伤心不已

虹口储蓄所,惊现持双枪男子

“咚咚咚”有人敲门。

于是,银行女职员朱亚娣询问:“谁啊?”

“我。”敲门的人含糊地答道。

朱亚娣以为是同事刘强,于是不假思索地打开了小后门。

在她拉开门的一刹那,朱亚娣顿时惊呆了,一个20多岁的小年轻,双手各持一把手枪,正站在门外。

她惊恐之下,正打算把门再次关上,可来不及了,持枪的男子一脚将门踢开,冲了进来。

“快把钱拿出来!快点!”男子用枪对着她,恶狠狠地低声说道。

令该男子没有料到的是,朱亚娣居然惊叫起来:“有人抢钱啦,快来人啊,抓强盗啊!”

持枪男人内心一惊,用枪把砸了一下朱亚娣的头部,大吼:“你个臭娘们,闭嘴,你不要命了?”

谁知这个男子口中的臭娘们,居然能忍住疼痛,把嗓门一下子提高了8度,继续高声叫道:“有人抢劫了,快来人啊,抓抢劫犯啦!”

该男子见不来真的,就吓不住眼前这个女的,只得对着天花板“砰”地开了一枪,希望这次能镇住她。

没有想到,这个女的真不怕死啊,继续尖叫抓强盗。

此时,持枪的男子一时慌乱,不知道咋办是好,他听见外面已经有人说话的声音,似乎有人往这边赶过来了。

持枪男人顿时恼火至极,对着朱亚娣的脑袋就是一枪。

“呯”的一声,54式手枪子弹穿过了朱亚娣的头,她一头跌栽倒在地上,当场死亡。

刚才的一幕发生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虹口办事处

时间:1987年11月16日中午

【案发现场,惊现血案】

80年代,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62号,是上海工商银行虹口区的储蓄所。

这个小储蓄所只有20多个平方,总共只有两名职员,说白了,就和如今的小手机店差不多。

储蓄所里只有一张桌子,柜台外可以容纳4、5个人站立,有一个凳子。

1987年11月16日这天上午10时许,一个20多岁的年轻男子来到了储蓄所门口,他是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过来的。

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很英俊,皮肤白,但不是那种娘们儿气,外观英俊威武。

在四周打量一番后,他径直走进了储蓄所的大门,此时,有两个老妇人正排队取款,这个年轻人也不着急,坐在边上的那把凳子上,低头抽起烟来。

女营业员朱亚娣正在为两名老太太办着业务,她闻到烟味,抬头对小伙子说:“这位同志,储蓄所里面不许抽烟,要抽出去抽,行吗?”

小白脸也不说话,走了出去。

朱亚娣时年二十六岁,女儿才3岁,而边上有一个男同事,1.8米的体格,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体壮实,名叫刘强。

过了一会儿,那个人抽完烟又走了进来,他也不办业务,好像在等什么。

这个储蓄所本来就有点偏僻,平时来办取钱存钱的寥寥无几,可偏偏那天,断断续续的不停地有人进来办理存取款。

将近一个钟头过去了,年轻人有点性急起来,于是将手伸入上衣口袋里。

他望了望里面身材高大的刘强,这个小白脸又把手从口袋里面拿了出来。

接近中午12点的时候,人们都在吃中饭,此人也不吃饭,一直坐在凳子上。

按照惯例,朱亚娣和刘强开始就上午的账目,进行现金清理,他俩也根本没有把边上的那名特殊的“顾客”放在眼里。

一个上午压根儿也没有问一下,只顾埋头打着算盘。

说到这,应该说这俩年轻人真的是挺敬业呀。

听见哗哗的钞票摩擦的声音,那名年轻人抬起头,眼睛斜着偷看了一眼,在钞票的刺激下,他于是把手又伸进了口袋。

此时,刘强似乎看出了一丝异样,于是赶紧把上午8000元的储蓄款锁进了保险柜。

然后,隔着铁窗对着这名男子说道:“中午我们要关门了,你有什么事,下午再说吧,我们要锁门吃饭了。”

言罢,刘强赶紧一下子把里面的卷闸门拉了下来,这下,就把那个男子挡在了外面。

这名男子只得站了起来,一脸失望地向外走去。

刘强见那名奇怪的男子走出储蓄所后,让朱亚娣先去吃饭,自己先看门。

大约半个小时后,朱亚娣在外面小饭馆吃完后,回来换刘强再吃。

前面的门是卷闸门,而窗户都是钢筋窗,任何人说无法进来的,不过后面有个小门是可以进出自如的。

刘强刚从小门出去不到10分钟,朱亚娣就听见有人敲门,朱亚娣想,刘强这么快就吃完了吗?男人吃饭就是快。

朱亚娣还是问了一下,“谁呀!”

“我!”一名男子答道。

朱亚娣不假思索,随手就把门打开了,就在开门的刹那,朱亚娣一下子呆住了。

她惊悚地看见,站在门口的这名男子双手各拎着一把手枪。

经过1、2秒的对视之后,朱亚娣当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急忙欲将门关上。

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男子一脚将门踢开,闯了进来,立即举起手枪对着朱亚娣的脑袋。

”不许出声,赶紧将钱拿出来,快点!不然一枪打死你!”这名男子低声吼道。

惊慌之下,朱亚娣立即尖叫了起来,“抓强盗啊,有人抢钱啦!

这个男子没有想到这个女的真不怕死,用枪往前顶了顶,发怒地喊道:“再叫,打死你,臭娘们,你不要命了!”于是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

谁想到,朱亚娣惊恐万状,叫的声音更大了。

这小子一下子搞慌了,本来认为枪一响,眼前这个小媳妇就会吓的魂飞魄散,没想到她越怕越叫,男子一时进退两难。

外面有人听见枪声,都赶了过来,该男子恼羞成怒,“啪”的一声,对着朱亚娣的脑袋开了一枪。

子弹从前额进去,从后脑穿过,当时她一头倒地,当场身亡。

该男子随即冲入营业室,翻找现金,当发现所有现金已经被存入保险柜,只得仓皇逃出储蓄所。

路边看热闹的人群,当即有人打电话报了警,接到报警后,上海刑警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储蓄所边上有一个小吃店,店主是个35岁左右的女子,她对民警说,当时听见了两声枪响,而且听见有人大喊“救命。”

当她从店里出来看是怎么回事时,正好迎面碰上这名男子,她一下子愣住,不知如何反应。

当时,这个男人吼了她一句“滚,没你啥事,别多管闲事。”

这名女店主惊魂未定地跑向自己的店里,这时,她亲眼看见这个男人欲向走向路边,打算去取停在路边的自行车。

可能是看见自行车(路边)站有许多人,他赶紧绕到外国语大学的侧门进入,混入人群,后不知所踪。

女店主跑向自己店的时候,看见从对面急促地跑来了两名高大健硕的男子,并一直向那名男子赶去。

估计,这两名男子是在外接应的同伙。

女店主怕惹祸上身,迅速将卷门拉下,藏在店里不敢出来,大概10分钟左右,女店主听到外面嘈杂的议论声,才敢开门出来。

【勘验】

经过现场勘查,这时一起持双枪抢劫银行案,由于营业员朱亚娣的激烈反抗,刘强事先有所警觉,将钱锁在保险柜里,导致歹徒抢劫失败。

现场发现有两枚54式手枪弹壳,弹壳上留有歹徒的指纹,女营业员朱亚娣已被歹徒枪击致死。

此案性质极其恶劣,歹徒持双枪抢劫,在历史上前所未闻。

虽然在80年代,合法搞到枪支并不是难事,但一下子持有两把制时手枪,并不简单。

歹徒的枪支到底从何而来?

现场的上海干警立即想起了最近的一轮船丢枪案。

11月13日,也就是银行抢劫案的前三天,公安局接到了一起报案。

在外滩摆渡的茂新号轮船上乘警的保险柜被人撬开,柜里2把54式手枪、1把64式手枪和近300发子弹悉数丢失。

根据现场勘查,歹徒事先躲藏在轮船上一个角落,一直等到所有人离去,才从容不迫地撬开了保险柜,实施盗窃。

有人会问,轮渡上也有枪?

那时,像这种大一点的轮渡,都配有乘警,毕竟是国际大都市,很多旅游的外国人也经常乘船,有乘警就有枪支。

不过,枪柜一般比较简易,实际上就是一个上了锁的抽屉。

因为那时枪支管理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很容易就可以办到一个合法的持枪证,像气枪在普通商店里都可以买到。

有的小孩子拿着气枪打鸟,打气球,还有的变态男子在夜晚,甚至用气枪狙击女人的屁股。

所以,当时乘警用简易的抽屉,来存放枪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也给罪犯作案留下可乘之机。

经过比对,留在储蓄所的弹壳上的指纹没有比中警方档案中的指纹,说明歹徒没有案底,是第一次作案。

而对于现场弹壳和轮渡上丢失的子弹进行比对,是同一批子弹。

罪犯留在储蓄所的弹壳上的指纹,和轮渡现场留下的指纹,经过反复比对,正是同一人所留。

说明歹徒是经过事先精心预谋,盗取轮渡上乘警的枪支目的,就是为了抢钱。

由于上海市很少发生此类恶性持枪劫案,上海市领导极其重视,并责令公安局尽快破案,抓住凶手。

那么,破案首先得弄清楚这个歹徒到底是谁,来自哪里?

查访中,周边商户和刘强等目击者均表示从来没有见过此人,肯定不是住在附近。

不过,有人反映当时紧随持枪男子的那两名健壮男子,倒是有点印象。

一家小卖部的老汉说:其中一个小伙子有时来他店里买香烟,好像就住在附近不远,极可能是附近大学的人。

于是,侦查员立即调查这名出现在现场的男子。

民警先联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院长,将数百名教职员工的照片集中,然后请见过小卖部的老汉和几个目击者进行现场辨认。

经过一个昼夜的识别,总于找到了这位健壮的男子。

这名男人是大学里面的体育教师,姓张,当时一进院长办公室就被两名刑警带上了手铐。

他一脸懵逼,大声喊道:“啥意思?我又没有犯法,为什么铐我?”

“你知道外面储蓄所的抢劫案吗?”刑警问。

“知道啊!我当时就在现场,我还追过那个人呢!”张老师说。

“请详细说说你在现场干什么,怎么追的?”刑警觉得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我和王老师中午出来买烟,正好听见两声枪响,有人可能以为是鞭炮声,但是我听得出来鞭炮声和枪声是不一样”。

“因为我上体院时,经常听见射击队打枪的声音。当时这两声枪响,立即吸引了我和王老师的注意,我俩就跑过来看,发生了什么,正好看见一个人持枪跑进了一个胡同。”

“后来呢?”

“里面巷子比较复杂,我们一会儿就不见他了,突然听见“砰”的一声枪响,估计那人看见有人跟着他,他又开了一枪,我们吓的就往另外一个巷子跑,感觉跑迷路了,实际上正好跑进来那名男子跑的巷子,就相距10米左右。”

“你们看见那名男子了?”刑警问。

张老师:“看见了,我们跑了10几步,就看见了前面一个男子手里拎着两把枪,我们赶忙躲在电线杆后面,看见他跑远了,我们俩才从另外一条道跑回来了”。

后经过证实,这俩是学院的体育教师,只是路过好奇,目击者误将他俩当做同伙了。

【重要信息出现】

不过,刑警调查王老师时,他倒说出了一个情况,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

他说:“当听到枪声不久,这个持枪男子出来后,掏出一把钥匙,打算去开储蓄所门前那辆自行车,后来,他看见人多,立即放弃开锁,就独自跑到巷子里去了。”

难道歹徒是骑自行车来的?这一点,刑警很是疑惑,因为敢做此案的人肯定会想到尽快逃离现场,骑自行车作案,是不是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怎么说,先查验一下,这车到底是不是歹徒的,后提取了自行车上的指纹,果然是案发现场的凶手所留,下一步重点以车找人。

自行车在80年代都实行打牌照号上路,主要是防止被盗,有据可查。

后经过牌照查找,发现这辆自行车登记的身份信息是一个老退休干部。

老干部说,这辆车是他儿子在骑。

于是,警察又找到其儿子,他儿子说他借给了一个哥们。

“你哥们叫什么名字?”警察觉得快接近目标了。

“于双戈。”这小子答道。

“他是干什么的,现在在哪?”刑警接着问道。

老干部的儿子问道:“怎么啦?他出什么事了吗?他可是很讲义气的哥们。”

这个小伙子感觉是不是于双戈了什么事,所以先问清楚真要是有事,那把地址告诉警察,让警察给抓了去,是不是太不够意思。

“现在你别扯远了,他现在是重大犯罪嫌疑人,如果你想和他一起进去,那就别说。”

“他是个汽车售票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海运公安局的乘警,现住在虹大案追踪系列:镇老街。”

“乘警?”刑警顿时兴奋起来起来,对上了号了。

在先前警察曾分析过:凶手偷走了轮船上的乘警室里面3支手枪作案,显然对环境是很熟悉的,而于双戈在轮船上有当过乘警的经历,显然符合歹徒身份的推理。

警方立即调阅了于双戈的档案。

于双戈,时年24岁,1963年生人,因其伯父不能生育,其父在他2岁时将其过继给伯父,读完了高中,成了海运公安局的一名乘警,在荣新号等轮船上工作,表现还不错。

后来因为年纪轻轻就染上赌博的恶习,而且利用乘警的职业便利,曾走私过香烟,后被调离了警察队伍,发配到上海市公交公司75路车队当了一名售票员。

80年代警察可是相当荣耀的职业,走到哪就有人和你打招呼,倍有面子,可一个售票员就是个被人瞧不起的烂活。

而且在车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天天如此,社会地位也很低,一般售票员大多数是老太太干的。

你一个年轻人尤其有戴过大盖帽的经历,猛然下降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在亲戚朋友面前怎么抹得开面子?显然,于双戈的内心极度失衡。

警察赶紧到于双戈所在的单位了解情况,据车站领导反映,这小子不安于当前的工作,没有耐心,整天和乘客扯皮,如果不是工作制度约束,估计经常和乘客在干架。

17日上午,5名刑警立即赶往虹镇去抓捕于双戈。

可令警察失望的是,于双戈根本不在家,现场从其卧室里搜查一支54式手枪和200多发子弹,而这支手枪正是轮船乘警丢失的三支手枪的一支。

据于双戈的养父说:“他做出这样的大案是我预料之中的,他这个人讲义气,他赌博借了朋友们一屁股债,只要他借,周围的好友们没有一个不借的。”

警察问:“他赌博欠了多少钱?”

“一万,他一个月一个月才70多元工资,何时才能还的起?他没有办法,朋友的钱不能赖,我估计也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抢银行,上次说他走私香烟,实际上是有个朋友求他带两条香烟,他宁愿去受处分,去当一名售票员,也要帮朋友完成那事。”老汉不停地说他儿子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讲义气不能去杀人抢钱啊,那是要丢命的,您平时为什么不好好教育教育他?”

“他能听我的吗?而且这些钱我也没有能力帮扶他呀,怎么办,怎么办。”于老汉不停地哀叹道。

现在于双戈到底在哪?是警方急于想知道的,他的养父提供了一个人,可能他知道于双戈到底藏匿在哪?

此人名叫徐根宝,和于双戈好的快要同穿一条裤子,本来原先他是和于双戈住在左右邻居,后来,举家移到方梹路。

【传讯徐根宝】

徐根宝很快就被传唤到警局。

“徐根宝,于双戈现在在哪?”侦查员直奔主题。

一阵沉默。

“你不说也可以,不过逮住了他,你如果知情不报,可是犯了包庇罪。”

“我宁愿去坐牢,也不会出卖朋友。”徐根宝的回答出乎警察的预料。

“你知道三岁孩子的母亲死得多么凄惨吗?你还想为这样的朋友庇护吗?”干警厉声说道。

徐根宝终于抬起头来,似乎被干警的话有所震慑。

“我知道枪是他偷的,杀没有杀人我真的不知道。”

“他告诉过你枪是他偷的?”刑警接着问。

”是的,11月13日,于双戈突然来到我家,神秘地对我说,他偷了茂新号轮渡乘警的手枪和子弹,并把三支枪从衣服里面拿出来,当时吓了我一跳。”

“接着说。”民警盯着他说。

“我说你疯了,你一个卖票员,要这干嘛?他说,我实在是差钱啊,玲玲和我明年结婚,我还差着朋友的钱,有什么办法呢,只得去抢。”

“我说,你才24岁,持枪抢劫可要丢命的,你赶快把枪还回去,或者丢到江里去。”

“他怎么说?”警察追问道。

“他说他以后肯定会把枪扔掉的,说暂时放到我这里,过两天来取,让我帮他把盗窃枪支用的榔头、水果刀和凿子丢掉。我就丢到门口垃圾堆去了,对了,走的时候,他向我借了300元钱。”

“你知道你已经犯了包庇罪了吗?”

“我知道,但是我不忍心去报案让警察去逮他,读书的时候,我家里穷,吃不起菜,他就把自己的菜饭分给我吃,我即使坐牢也认了,我知道他杀人抢银行也该死。”

干警从徐根宝这里没有获得有用的信息。

【未婚妻供述】

11月17日晚上,也就是案发后第二天,于双戈家附近派出所的干警,发现于双戈的养母领着一个年轻女孩,站在新港路派出所门口,好像有话要说。

民警前来一问,才知道这个女孩是于双戈的女朋友玲玲。

她是东海船厂的工人,23岁,名叫蒋佩玲,她和于双戈感情很好,打算明年五一结婚。

她来派出所的目的,就是想告诉民警,自己知道于双戈的事情。

原来,今天早上,于双戈跑来找到未婚妻蒋佩玲,把自己的事情杀人抢银行的事说了,想让蒋佩玲和他一起外逃。

二人商量好了后,回家去取东西,养父母知道后,一把抓住于双戈去自首,可于双戈说什么都不敢,说即使自首也活不成了,还不如跑一天活一天,逮住了就拉倒,听天由命吧。

可养父知道这不是小事,死活不让于双戈跑,于是,于双戈故意说:“好吧,我去自首,总让我把衣服准备一下吧。”

这时,他养父只得松开手让他去准备衣服,于双戈乘机拉着蒋佩玲向外面逃去。他父亲赶紧一把抓住了于双戈拎着的包。于双戈也顾不上要包了,拉起蒋佩玲就跑。

谁知道,由于用力过大,蒋佩玲一下子摔倒在地,而此时,于双戈看见远处有两个身材魁梧的男人向这边走来,他以为是便衣来抓他的,他使劲去拉蒋佩玲,可她的脚扭了,站也站不起来。

于双戈只得自己独自跑开了,一边跑一边喊:“再见了,玲玲,下辈子再做夫妻吧!”

实际上,那两个男人是路过的军人。

于双戈养父母对蒋佩玲说:“孩子,你赶快去自首吧,这么严重的罪,他能跑到哪去?你自首还可以减轻罪行。”

“我已经是他的妻子,我不能这么绝情。”蒋佩玲似乎很犹豫。

“他这是犯了重罪,活不成了,你还年轻,还要过日子,听我们的,我们陪你一起到派出所吧!”于双戈的养母不停地劝她。

最后,两人就这样来到派出所门口。

“你什么时候得知于双戈杀人抢银行的事?”警方立即对蒋佩玲进行审讯。

“他昨天下午逃到我住处,慌慌张张对我说他出大事了,我问他到底啥事他也不说话,到了第二天,单位小姐妹说虹口区有人抢银行了,还用枪杀了人,我马上跑回去问他,是不是他干的那事,他才说了实话。”

“还有呢?”刑警接着问。

“我一听就吓傻了,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人,你知道逮住了是啥结果?他当时说,他以为枪一拿出来,那个女的就会吓住,哪知道她拼命叫喊,我他怕别人听见了,就开枪了,本来他说不是想杀她的。”

蒋佩玲想了想,继续说道:“他说后悔也来不及了,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逃,说如果我不想和他走,也不怪我,我想我们就快结婚了,我就是他的人了,就算死也要死在一起。”

“于是,我就向大姐借了300元钱,和他一起来到他家里取衣服,结果,他养父就抓住他让他自首。”

“估计,于双戈会逃往哪里?”审讯人员问道。

”我估计他会到亲戚家,山东老家有一些老亲戚,宁波有个大姑妈,广州有个远房姨”

民警分析:于双戈手中只有300元,应该跑不了多远,而且没有复杂的社会经历,野外生存能力不强,很可能会逃向亲戚家进行藏匿。

虽然他当过乘警,但毕竟不是刑警,没有躲避警方侦破的经验。

【分组蹲守. 抓捕】

于是,警方立即划分三班前往山东,宁波,广东进行布控。

在侦查员进行了一周的监控之后,始终没有发现于双戈的出现,如果他稍微想一哈,就会想到警方肯定会查找他的社会关系,他会不会想到了这一点?

如果他想到这,肯定不会来亲戚家,那么,这样一直干等肯定不是办法。

而且,那时又没有监控视频,随便到哪里一躲,你怎么查找他?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焦急万分时,23日,浙江宁波于双戈的大姑妈家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

干警顿时兴奋起来。

躲在暗处监控的民警当即拿起望远镜进行确认,来人果然是于双戈。

于双戈身上携带有2支手枪,而且都压满了子弹,如果强制闯入,是否伤亡很难说。

经过简短的商议,决定在于双戈离开姑妈家的时候,进行突袭。

3个多小时后,刑警们终于看见于双戈缓缓推开房门,眼睛四处张望。

就在他跨出门槛的一刹那,就被几双有力的手死死按住,铐上了手铐。

现场从其身上搜出了54式手枪和64式手枪各一把以及子弹15发。

这种严重案件,当时就是遵循从速从快的原则。12月4日在法院公审后,公开审理于双戈盗窃枪支、抢劫银行案,持枪杀人等多项罪行,判处于双戈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2月11日,也就是被捕18天,于双戈就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判决徐根宝犯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犯私藏枪支、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

蒋佩玲犯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据说,于双戈在11日执行枪决之前,给未婚妻蒋佩玲写了一封诀别书,长达40页,干警将其转交给了蒋佩玲,她看后一连哭了几个晚上。

此案给人们的警示:永远不要犯罪,珍惜眼前的生活,遇到困难,理智对待,挺过去,未来仍然是一片美好。

(此案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