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8集 美军夜袭山西战俘营

90年代大案系列 第58集 美军夜袭山西战俘营

作者:幸运小溪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09:35:40 来源:小说旗

越南的山西市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的西部,属于河内市管辖,它地处红河三角洲的边缘。

1970年5月,美军通过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和“猎人”低空无人侦察机对首都河内多次侦查,从众多的照片中,发现了一张可疑的情况。

这张照片拍摄的坐标是山西市的郊区,一排破旧的两层房,一个小院,似乎是废弃的一处村办小学。

因为院落中有一个大大的“K”字,引起了美情报机构的注意,经过对“K”字的反复分析,情报人员终于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于是,一个周密而详尽的计划很快送到了总统的办公桌上……

【突袭战役的最终敲定】

1964年8月初,美**舰在北越的家门口北部湾海域搜集水文情报时,借口遭遇到北越的鱼雷艇的攻击。

美国总统听了国家安全局的报告后,暴跳如雷,这还得了,一个小小的北越竟敢来硬的,也不掂量掂量。

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美国就是想找茬而已,为自己出兵入侵北越找理由。

那为啥老美从那么远,来到东南亚去打北越?这里需要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说说:

越南在二战后经历了长期的抗法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越南被分为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越南共和国),分别由**领导和亲西方政权统治。

按照协议,越南应在1956年举行全国统一选举,但由于美国和南越政府的阻挠,选举未能举行,南北分裂成为事实。

美丽国担心的是,如果越南北方统一南越,就会实行**政体,而且有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也就没有美国的啥事了,对于美国来说,那岂能忍!

于是就从帮助南越去打赢北越干起吧,统一后再安置一个傀儡政府,服服帖帖。

那总得有个借口去打呀,于是就有了北部湾事件。

自己的军舰遭到来自北越鱼雷的攻击,有了这一堂而皇之的借口,于是,总统要求国会立即授权,对北越使用美国的海陆空部队进行攻击。

就在当天,老美悍然发动了对北越的全面的入侵。

随着美国的全面介入,战争逐步升级,美国的战机如好莱坞大片场景,战斗机、轰炸机各种战机编队大量涌入北越的上空,对重要的军事要地,以及水电厂等进行狂轰乱炸。

1964年8月5日,当美国重型轰炸机对越南海防港进行突袭时,突然听见“啾”的一声,一枚pRd火箭弹从港口附近的丛林中窜出,径直朝上空的目标迎面撞去。

从航校毕业后阿尔维莱茨中尉第一次参加真枪实弹的战斗,他的飞机刚到港区上空,还没等他按下炸弹投掷按钮,就被击中,他惊慌之下,立马按下弹射器,“轰”的一声,他被甩出机舱,飘落在莽莽山林中。

茂密的山林里到处都是北约的游击队,很快,阿尔维莱茨中尉就成了第一个北越的美军飞行员俘虏。

8月17日,海军少尉飞行员约翰·S·麦凯恩(曾于2008年参加总统候选人),也是当时的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麦凯恩上将的儿子,也被越军俘虏。

美国为了换回面子,逐渐加大战争的规模,而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越来越多,截至1970年底,成了越南俘虏的飞行员高达500多名。

可想而知,越共对这些飞行员肯定不会客气,各种酷刑轮番上演,越南为了宣传战争的效果,没事就把这些飞行员拉出去,对各国媒体的镜头公开露面。

美国国内反战的情绪一下子被这些媒体的报道给激爆了,举着反战横幅的游行队伍一直排到了白宫大门口。

于是,美国国内的共和党借机加大了对民主党诋毁,196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自知,如果下届继续参加选举,肯定干不过共和党,于是,他干脆宣布不再参加下届总统选举。

1969年尼克松上台了,越共趁此时机,又把这些被俘获的飞行员对着镜头,有意刺激一下美国国民的神经,当时一名飞行员对着西方记者的摄像灯光,不停地眨眼睛,表面上看似灯光太刺眼了,睁不开眼,实际上他是在用电报密码的节奏,传递出两个字:折磨。

尼克松此时装着无视,也很无奈,但他无法不去面对着整天静坐在白宫大门口的老太太们,这些老太太们听说儿子当了俘虏,天天受着非人的折磨,心疼儿子要想儿子尽快回来。

于是,清一色的老太太整天啥也不做,就是每天举着上面写着“我们要被俘的儿子,我们不要战争\"的牌子,静坐在总统出入的必经之路。

正当白宫对这些民众的诉求焦头烂额时,美国的高空侦察机在北越的上空侦察时,捕捉到了一组照片,经过对这些照片进行分析时,他们发现了两张可疑的相片。

一张显示的是地处山西市的战俘营院内,有一个大大的K字形,这个战俘营是北越围绕首都河内四周安置的四个战俘营之一,据情报部门获悉,此处关押着美军被俘的飞行员,在河内西边37公里处。

经过细致分析,这应该是战俘们在放风凉晒衣服时,用衣服摆放的一个求救信号,而从地面上是根本看不出所以然,但从空中俯瞰,却一目了然。

另一个照片是距战俘营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清楚地显示两个大大的数字:55,这些数字是用木材摆设而成,情报人员分析,这应该是被关押的飞行员上山砍柴时伺机摆放的,很可能指明的是这个战俘营的人数。

美军知道,也只有这些飞行员们能想出此法,事后证实,情报机构这些分析精准无误,当时的确关押着被俘获的55名美军飞行员。

尼克松总统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尽快拿出决策来,去解救这些飞行员,可把这些总统的智囊们忙坏了,经过再三磋商,最终形成了一份突袭解救山西战俘的计划放在了总统的办公桌上。

不是说北越首都河内四周有四处战俘营吗?为什么单单确定去突袭这一个呢?

根据照片分析,这个战俘营是美军认为最好打最容易快打快撤,可以避免攻坚作战的一个首选目标,因为它地形开阔,水网稻田,这样一个开阔的地形,非常有利于美军投送突击部队,一旦发现周围有增援的部队,美军便于发扬空中火力,拦阻越军的增援部队。

另外,附近的守军不多,而且战俘营内有个不大不小的操场,可以方便突击部队的直升机直接降在院内。

如果越军前往水网稻田地救援的时候,只能沿稻田土路开进,而美军经过计算,周围的所有的驻军,即便在高度戒备的情况下,赶过来救援,正常情况下也需要15分钟的时间。

而这15分钟,沿着这些通道赶过来救援的部队,如果遭到美军空中火力打击的话,很有可能会花费20分钟以上,那么,在越军赶到山西战俘营之前,美军的活已经干完了。

尼克松总统虽然对军事不是太懂,但他知道此时太需要一次行动,来缓解国内民众内心对越战的不满情绪。于是,经过反复权衡,他在军方送来的行动计划上作了批示:除此以外,我们别无选择。

最初送来的行动代号,叫“饭碗行动。”尼克松总统想了想不太好听,于是拿笔修改了一下,将这次解救行动命名为:象牙海岸行动,希望通过这次突袭战役给军队开一个好头,提提战争中士兵的士气。

行动最终敲定,为了配合这次行动的精准而成功实施,美**方战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各项准备。

【突击前准备】

首先,一次战役前情报尤为重要,于是,美国中情局调动东南亚的谍报人员开始行动,以摸清战俘营的具体人数,分配的房间,以及越军士兵及火力配置等详细情况。

美国情报机构cIA有的是办法,每年投入大量的美金,布撒了众多的线人,这些线人一般就是从本土或者周围的国家找的,为了钱,这些人也真舍命去干。

果不其然,1970年6月的一天,山西战俘营周围来了一个卖鱼的老挝人,他径直向营地的警卫走去,当他一走近看守的越军士兵,就赶紧递过去两包“远香牌”高档香烟,看守的越军士兵一看送鱼的这个老挝人,也不客气,一把接过香烟,两盒烟中间还夹有一叠厚厚的越南盾。

于是,这名卖鱼的老挝人便很轻松地进了战俘营,既然能进来,又是一个送伙食的老农民,里面的越军看守自然不甚在意,此人很快就将里面摸了个透,并画出了详细的草图。

很快详细的情报传到了美军情报室:山西战俘营共关押61名战俘(以前是55名,后来又俘获了6名),每个房间住了5个战俘,分别住在12间平房,四周有2米高的围墙,不远处有一条河流(红河)。

越军看守共有45人,营地孤立在离城镇1.6公里的水稻田中,这是一间农村小学,因为战争无人上学而废弃,所以,这所学校被用来关押战犯。

学校有一个长约150米,宽80米的操场,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20里外有一越军正规陆战师,总兵员大约在1.2万人左右。

有了这些详细的情报,美军开始着手准备,为了一举成功,美军决定让绿色贝雷帽陆军特种部队进行突袭,经过几轮训练筛选,最终选出56名精英。

绿色贝雷帽的队员不仅有极强的团队精神,而且个个可以独当一面;不仅个个精于伏击、爆破、偷袭等本领,而且每一个都是武功高手,严格而系统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非凡作战能力与出众的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通过侦查机所拍的照片和线人所画的草图,训练于1970年8月8日在美国弗罗里达的埃格林空军基地秘密展开,在机场的草坪上,完全模仿山西战俘营而临时搭建的训练场所,开始进行昼夜不停地演练。

直升机安排在墨西哥湾上空进行超低空夜间训练,所有的参战机型都在悄悄地进行,谁也不知道此时美军要干什么。

具体准备这次突袭战役的是空军准将马诺尔,他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越战中多次执行过特种作战任务的,也是二战中经验丰富的突击队员。

负责地面营救部队的指挥官名叫亚瑟?西蒙斯上校,外号“公牛”,他曾在越南、老挝执行过多次特种作战任务。

而参谋长联席会议下属的特种顾问室主任普拉克鲍准,将对整个营救作战行动全权负责。

突袭计划要求整个行动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否则,待周围的越军师赶来支援,就会很难脱身。

因为战俘营院落中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如果直升机尾翼打在树枝上,怎么办?这可是个难题。

于是军方确定了两种机型:Uh-1休伊直升机小型机和Uh-3中型直升机,军方讨论了许久,一直难下决定,因为小型机没有空中加油装置,最大容量只能搭载10名队员,装不下14名突击队员。

要使用Uh一3,可解决装载和中途加油的难题,但机身大降落很困难,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使用Uh一3,如果旋翼碰到树木枝叶,就决定硬摔性降落,说白点,降在院子的这架直升机就不打算再要了。

【行动前的意外情况出现】

深入北越首都河内腹地进行敌后作战,美军深知是要担着极大的风险的,所以,美军从一开始将这个作战计划制定得非常周密。

突击队首先乘坐大型的c-141战略运输机,从美国本土出发,直飞美国在泰国南部的集披空军基地,然后再转乘c-130大力神运输机,开赴泰国北部的那空拍衣基地,然后在此换乘直升机,向东北方向横飞老挝全境,直扑北越山西战俘营。

在地面行动之前,为了吸引北越主力的注意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由飞机强大的火力,包括在南海活动的第七舰队航母舰载机,也包括东南亚几个空军基地的飞机,岸基航空兵,共同组成250多架的大机群,对北越首都河内周围实施狂轰滥炸,来吸引北越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的注意力。

要求突袭小分队速战速决,必须在20分钟内结束任务,然后从空中快速返回。

此次直接突袭战俘营的作战队员们,一共搭乘4架武装直升机:1号机是h-3型中型直升机,2号、3号、4号机分别是h-53型重型运输直升机。

一号机的主要任务是运输突击队,这些人是第一个要直接降落到山西战俘营的院子中,然后立即下机,首先消灭院子内的警卫,并且开始搜救战俘。

二号机的任务是运输支援队员,它降落在战俘营的墙外面,然后火力支援降在院内的突击组,从外围进去共同消灭守军,然后营救战俘。

而负责这次地面行动的指挥官西蒙斯陆军上校,就坐镇2号机指挥支援组的行动。

三号机也是停在院外,分两部分展开行动,一半的兵力爆破院墙,迅速打开通道,便于营救战俘出来登机,另一半兵力把守周围的三条通往营地的土路,阻击随时可能前来的北越援军。

那么四号机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任务是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悬停在目标区域的上空,如果发现四周有越军的异动,立即进行空中打击。

除了这四架直升机,另外还有10架涂迷彩色的A-1型的攻击机负责在山西战俘营高空盘旋,只要看见北越机场有飞机起飞,就给予攻击,确保绝对制空权。

正当行动即将实施的时候,这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美军发现山西战俘营的战俘最近可能被转移了。

依据是:原来侦察到的那个院落地面是灰色的,最近,通过美军侦察机不间断的传回来的照片进显示,却发现地面变成了绿色,说明无人员活动迹象;其二,越南北部地区此时连降暴雨,营地附近的红河涨起了洪水,河水涨到了距离战俘营的外墙仅有14米远的地方。

美军判断,很可能战俘已经被转移到他处,但是箭已在弦,不得不发,后经过再三权衡,他们最终决定:立即行动。

【突袭行动开始】

1970年11月21日,在泰国的美军机场,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数十架直升机,运输机依次腾空而起,在漆黑的夜晚向着即定的目标呼啸而去。

象牙海岸行动正式启动,为了掩护突击队的行动,海军和空军出动了大量作战飞机,开始对以河内为中心的越南北部,展开了大规模的空中突袭。

突击队的真正的主力特种部队,正从泰国北部登上直升机,开始全力出击。

1970年的11月21号凌晨2:17,中途经过了空中加油的直升机编队,搭载着绿色贝雷帽突击队员,经过长时间的隐蔽飞行,终于到达了山西战俘营上空。

象牙海岸行动的关键时刻到来,一号机与众不同,身形上明显比其他三个飞机更小一些,当飞行员看见这个熟悉的院落时,直接快速降落在山西战俘营的院子。

不出所料,在降落的过程中,高速旋转的尾翼碰到了这棵大树,整个飞机毁坏直接摔进了院子,在降落的过程中,因为突击队员们事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当飞机一落定,14名突击队员从斜歪着的机身里,闪电一般,相继冲了出来。

他们径直向院子里去搜寻,并迅速向守卫开火,另一部分向一间间平房搜索,去搜寻那些战俘,但是发现每个房屋空空如也。

就在1号机翼摔进战俘营的同时,突击队长西蒙斯上校亲自坐镇,并带领乘载支援队员的2号机,却阴差阳错的没有按预定计划降在战俘营的外边,却误降在了另一个地点,那就是距离不远的另外一座学校之中。

而这座学校不巧的是,也是另外一支北越军队的的驻军地,队员们从直升机里冲出来之后,马上与当地的驻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但打了半天才发现这地方不是该下的地方,于是,赶紧呼叫已经飞走的直升机回来,并重新登上直升机再返回到预定的降落地点,二号机的预定地点是战俘营的围墙外边。

而这个时候,3号机原来也准备在墙外支援的,但当3号机看 2号机误降在了另外的一所学校,立即果断降落在2号机的位置,冲出直升机后,一组队员以火力支援院内的突击组,另一组立即按照既定方案,展开院墙爆破,打开通道,准备接应战俘。

而当3号机正在忙乎的时候,误落在学校的2号机也回来了,集中兵力肃清了院内的所有守军。

在经过反复搜寻后,确定是一个个空房时,队员们立即意识到所有的战俘已经不在此地了,他们在得到行动指挥的命令后, 快速登上2号和3号机,并在空中A-1攻击机的掩护下,升空后立即撤离。

突然,一阵激烈的爆炸声从下方传来,原来是一号机内安装了定时炸弹,在2.3号机腾空后,即刻自行引爆。

事后知得,原来在7.8月份连续降雨,红河的水位不断上升,慢慢危及到战俘营的安全,早在7月14号这天,战俘营的61名飞行员已经被转移到其他营地,而这一情况是美军事先有所预料的,但又不敢确定的情况。

虽然,这次营救行动的突击战,是空手而归,但是由于在整个行动中,事先对于各个环节的设计滴水不漏,堪称精彩,给军事研究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有的为配合这次行动的武装部队及战斗机,都在各司其职,密切各自协同作战,保障了突击队整个营救作战的行动,直到突击队圆满地撤出,并结束整个象牙海岸行动为止。

回国后,突袭队受到了尼克松总统的嘉奖,象牙海岸行动被军事专家广泛认为,是一次典型的战术上成功的突袭战例。

通过这次突袭行动,让北越国防军深感到将700名战俘分散在11个零散的战俘营很不安全,立即设置了集中管理,并派重兵把守。

后来,那61名飞行员战俘在战争结束后,安全地回到了美国。

(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