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32章 年吉林持枪袭击派出所和检察院干部案

【案发现场】

常某义,是吉林市某区检察院控告申述检查科的一名检查干部。

他自己10多天以来,似乎丝毫没有察觉,一直被一高一低两名陌生男子在暗中死死盯着。

因为,他每次上下班,腰间一直佩戴着一把54式手枪。

老话说,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

这两个贼惦记的不是他自行车上挂的黑色公文包,而是他腰间棕色枪套里的手枪。

1991年7月24日上午10时许,常某义和几名同事一起到区文化宫看完反腐展览,中午12点,他骑着自行车一路回家。

10多天里,暗中的两名黑影已经将他的上下班的生活规律以及家庭住址,掌握得清清楚楚。

当常某义刚骑到自己家门口时,这两名男子立即跳下自行车,随即快速跟了上去。

常某义刚打开门,其中一名男子立即上前,用一个“枪”形物,顶住了常某义的后脑。

常某义内心一惊,本能地说出:“你干什…?”话音还没有落定,这名男子随即对着常的脑袋开了枪。

此时,客厅还有一人正在看电视,他是常某义的哥哥,当他听见“砰”的一声之后,就听见弟弟惨烈的惊叫声。

他当即感觉弟弟出事了,一下子吓得不知所措,因为常某义的哥哥生性胆小怕事,不敢出来看门口到底出现了什么事。

而且,他听见两个陌生的声音在凶恶地嘀咕着,似乎在向室内走来。

惊惧之下,他快速跑到阳台,一下子翻到了邻居家的阳台,躲藏了起来。

10多分钟后,他感觉家里没有了动静,才跑下楼,拨打了公安局的报警电话。

接警后,公安局正副局长携刑警大队几名民警很快就赶到了现场。

现场的情景惨不忍睹,常某义的后脑出现一个很大的创伤,他倒在一汪很大的血泊里。

平时所带的一个办公包和钱包遗留在现场,但腰间那把54式手枪和枪内5发子弹不翼而飞。

常某义立即被民警送到吉化第二人民医院。

但因颅骨被打裂,脑组织严重损伤,经过抢救无效死亡。

医生从其头部取出一根约2.5厘米长的钢钉。

经验丰富的民警一看,基本推断:常某义是被歹徒用射钉枪射杀而死。

警方很快得出结论:歹徒是两人,经过事先踩点并尾随被害人,用射钉枪近距离射杀常某义后,抢走了其佩戴的手枪和子弹后迅速逃离。

歹徒的目的就是杀人抢枪。

歹徒公然在白天枪杀检察院干部,并抢走制式枪支,性质极其严重,立即引起当地公安局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展开侦查。

经过现场走访,有多人看见两个陌生男子,几天来在附近活动,并说两人是中等个,大致I.7米左右。

但没有看见两人的面貌,因为他们一看见人来,就有意躲闪回避。

【摸排射钉枪】

民警以现场为中心,向外进行搜索后,在小区外面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把黑色的射钉枪。

经过技术检验,正是歹徒作案后,逃跑时随手扔在那的。

这把射钉枪是“火箭”牌的,来自江苏扬州工具厂,后经调查,吉林市已将该型号的射钉枪销售到250个单位,数额超过7000把。

经过细致查看,这把枪被人改装过,因为上面有高压绝缘胶布,并且在扳机上面有一个很小的焊割口,这个特征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经过走访射钉枪的销售人员,得知使用的对象,主要是从事水电工和房屋装修的人群,并且有可能会电焊或者与电焊有关联的人员。

于是,指挥部立即指派民警,对全市从事或者接触到射钉枪的工人,进行细致的排查。

这是一项庞大的行动,整个过程持续到一个月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1991年8月27日,也就是枪杀常某义后一个月零四天,当调查到吉化公司时,103厂机修车工王小勇查看后说,这支射钉枪的把机口是他用氧焊切割的。

民警当场将其抓到刑警大队进行突审,经过连续4天的审理,王小勇最终供出:是本厂工人李某冬让他割的一道小口。

李某冬正好1.7米,很符合嫌疑人的身高体型,时年23岁。

经过进一步调查,案发当天,李某冬有充分的作案时间,因为那天他没有来上班。不过厂长反映,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劣迹,就是有点懒惰,常旷工。

因为此案一个月还没有结果,而且上面不停地加压,要尽快破案,所以,当晚8点钟,李某冬被抓进刑警大队后,审讯人员立即对其运用大记忆恢复术。

如今,警方审讯要文明得多,不过在90年代,审讯人员想尽快破案,时不时会用“多种方式”审。

开始李某冬一直声称:他和他哥李某峰案发时段一直在家,没有出去过,他没杀过人。

刑警见他死不认账,继续“多种方式”审,估计李晓某冬实在是扛不住了,第二天晚上11点,终于“承认”这案子是他做的。

“同伙是谁?”审讯人员见他只承认自己,不说出同伙,继续“多种方式”审,3个小时过去,李某冬又“供出”:同伙是他哥哥李某峰。

不言而喻,李晓某峰旋即被五花大绑,带入审讯室。

令警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李某峰真是金钢之身,他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我没有杀过人,我没有摸过射钉枪。

上面知道审讯结果后,觉得很奇怪,李晓某冬既然已经交代是他杀了人,也明知道杀人是死罪无疑,又为什么不说出那只被抢的54手枪的下落?他有这个必要隐瞒吗?

而且李某峰死咬没有杀过人,很显然,领导一看就知道审讯人员用了“多种方式”。

于是,领导又亲自查看王小勇的证词,发现他前后几次供词自相矛盾,领导据此判断,很可能王小勇是故意陷害李某冬或者言不由衷所致。

于是,上面指派公安局和检察院的主要领导亲自到看守所审问李某冬,想探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满脸伤痕的李某冬一见到这两位领导,就拼命地说这案子是自己做的,希望得到宽大,并反复说自己不会翻供。

因为两位主要领导,现场亲自提审李某冬,并没有看见叫屈喊冤的情况,也就将李某冬认定为凶手,至于枪支现在在哪?他们也没有多想,慢慢查吧。

事后得知,李某冬在见两位主要领导之前,已经被反复“教”会咋说,如果“胡说八道”,领导走后有他好瞧的。

自然,李某冬知道其中的厉害。

搞笑的是,正当警方高调宣布案件侦破之后不久,而案件的真凶依然逍遥法外,继续在疯狂作案。

【袭击派出所, 抢走枪支】

1991年9月17日,吉林市发生了持枪杀害出租车司机白某,由于当时歹徒捡走了弹壳,警方只能根据弹孔推测是54手枪所杀,但无法确定是常某义的那把。

一周后,即9月25日,吉林市参茸加工厂发生了2个值班人员被杀死,现金被劫一空,不过这次罪犯现场留下了的指纹。

10天后,即10月5日,两名歹徒竟然胆大包天地持枪袭击了吉林市沙河子派出所副所长等人。

案发经过是这样的:5日当晚,沙河子派出所副所长祝某强和一名40岁的治安员在值夜班,这名治安员将孩子也带过来了,因为当晚其妻子要上夜班。

其他民警有外勤任务,所里就这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当晚10时许,治安员带着孩子去休息了,祝副所长一人在值班室值班。

此时,外面有两个黑影正从窗口向里窥视,发现里面仅有一名干警,其中一个歹徒随即掏出一把手枪,朝祝射击,祝某强被击中头部当场身亡。

治安员从睡梦中惊醒感觉不妙,立即起身跑向走廊去查看情况,被歹徒一枪打中胸部而死 。

而治安员的孩子听到父亲的惨叫声,立即哭叫着“爸爸”,而后从床上爬了起来,惊恐地跑到走廊上,去看爸爸到底怎么啦。

黑暗中,歹徒由于看不清孩子的模样,以为还有一个警察,慌忙中对着孩子又是一枪,小孩也被当场打死。

祝副所长身上佩戴的的那把64式手枪,被歹徒迅速取下,趁着夜色逃得无影无踪。

当外勤巡逻的民警在半夜两点回到派出所时,才发现所内发生的惨烈现场,随即报警,由于派出所地处偏僻的地段,周围的村民当时并没有听见枪声。

歹徒在派出所里枪杀警察等三人,而且抢走枪支,罪犯胆大而凶残,性质极其恶劣,立即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接到报警后,大批侦技人员很快赶到现场。

现场找到了3枚54式手枪弹壳,经鉴定,正是从常某义被抢的手枪里射出的,说明前面抓到的李某冬和李某峰根本不是凶手,李某冬之所以被迫承认,是难于承受皮肉之苦被迫所致。

不过,李某冬兄弟俩并没有立即被释放,因为凶手还没有被抓住,而且部分民警认为,是不是李某冬抢了枪支又卖给了歹徒?

于是,在案发那天,几名干警立即前往看守所,继续对李晓冬上手段,并一定要李某冬说出:到底把抢来的枪支卖给了谁?

由于李某冬根本不是凶手,所以自然也交代不出枪的下落,而上面的领导内心很清楚,李某冬并不是凶手。

案件一下子又回到原点,前期工作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专案组再次召开案情分析会,从两名歹徒作案的凶残手法,并且白天枪杀检察院干部,夜间袭击派出所干警来看,如果是普通人,是不具备这个胆量的。

说明歹徒是有过犯罪前科,受过警方打击并有极度地仇视社会的罪恶心理。

歹徒每次作案的目的很明显,即为抢到枪支然后疯狂地继续作案。

很明显李某冬不是真凶,上面要求立即放人,尽快将真凶缉拿归案,此案中歹徒连续袭警,一度惊动了公安部,要求地方公安部门限期破案。

专案组立即组织了3000多民警,并兵分两班,进行地毯式的清查大行动。

一路人马即刻,对全市3万多电工和4万名焊工进行重新排查。

第二路重点深入各看守所,对4000多名第一次严打(83年)以来的罪犯及释放人员的名单,重新过筛。

就在两路人们进行紧张的排查之时,罪恶的歹徒仍在制造新的血案。

1991年10月16日,吉林市城建中专值班的保安被两名持枪男子打死,室内的保险柜被人反复砸撬无果后逃逸。

歹徒居然在警方全员排查时,顶风作案,丝毫没有收敛之意,专案组对于歹徒的罪恶行径感到极度愤怒。

从7月24日枪杀常某义到10月16日,短短的两个月,这两名歹徒疯狂作案,杀死包括警察在内共八人。

如果不尽快破案,穷凶极恶的歹徒,势必会连续制造新的血案。

【查积案,发现线索】

对于三万电工和四万焊工的排查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但不见任何线索反映上来。

但是,排查旧案组的那组民警却有了一些发现。

排查组长是一名很有经验的老刑警,他认为这两名罪犯一定是惯犯,于是,他们对全市前期还没侦破的积案,进行细致梳理,很快就发现了多起有关联的案件。

1988年7月的某日,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年人,走到龙潭山半山腰时,发现一名身穿运动服的男子被人用射钉枪,从后脑勺打死。

事后得知,此人是早晨上山背书备考,被歹徒突然袭击致死。

1990年2月22日,吉林市的一男子在夜行时,同样被人用射钉枪,突然从背后袭击。

由于当时被害人反应快,头偏了一下,钉子射中头部,但没有射入大脑,后经抢救,保住了性命。

当时两名被害人都是一个普通市民,没有与他人有仇的关联,经调查无果后,作为积压案件搁置。

这次在梳理时,老刑警认为,很可能是罪犯作案前测试枪的杀伤力,或者随机找路人练胆所致。

接着侦查员继续梳理其他案件,又发现了一件沉积的血案。

1990年11月15日夜晚8时,一名身穿便服的铁路警察下班回家,被人用射钉枪枪杀致死,钱包被人抢走,随时佩戴的一个空枪套仍在身上。

当时定性为谋财害命,依据是这名警察和平常人一样,穿的是便服。

在案件梳理时,侦查员认为,很可能这名民警被歹徒长期盯梢,并试图抢走其佩枪,当时只是因为他当天只戴着空枪套,歹徒误以为他携带有枪支。

因为案件的定性失误,才导致此案久未侦破。

经过认真的梳理,发现歹徒前后共作案二十几起,按照歹徒作案的区域,歹徒很可能是吉林市本地人或者至少在吉林市生活,有落脚点。

如果将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过筛,并将经常两人一起活动的对象作为目标,进行清查,再经过案发现场的脚印和指纹的对比,估计罪犯早已被绳之以法。

经过一个月的清查,7万相关人员被排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民警们付出了大量的辛苦,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这还不算,接着,专案组又下令对全市21万适龄男人再进行重新排查,规模空前。

正当大排查进行之时,排查积案的这个组有了惊人的发现。

排查有前科人员指纹信息的刑警,经过三轮过筛,没有发现与案发现场匹配的指纹,于是,他们将排查范围扩大到1981年以来有前科人员的指纹,进行比对,终于发现重大线索。

1991年12月18日上午10点30分,谢海林,这位来自昌邑区公安局返聘的退休刑侦技术干部,完全依靠放大镜看指纹,这名老技术在对两万指纹复核时,他突然内心一阵惊喜。

他发现有前科的释放人员张小林,在当年被抓入狱时留下的指纹和9.25罪犯留下的指纹,有七个相似点。

重大立功表现的民警谢海林,后被奖励3万元奖金。

【嫌疑人出现】

张小林时年26岁,居住在兴华街15委17组,是省冶金建设公司的一名工人。

1983年严打时,当时18岁的张小林因盗切螺厂里螺丝等下脚料,被判处三年,释放后,他成为吉林冶金建设公司,机电分公司的一名工人。

指挥部立即组织干警对张小林进行抓捕。

经过暗中调查,张小林居住在中兴街的一栋筒子楼,居民人口密集,左右中均有通道可逃,稍有不慎,罪犯可能会逃之夭夭,而且罪犯持有制式枪支,抓捕难度可想而知。

1991年12月18日晚8时许,抓捕组以社区人员身份,挨家挨户检查暖气管的安全,来到了张小林的门口。

“咚咚咚”

“哪个?”

“我们是社区检查暖气管的,请开门。”

屋内一片寂静,也没有人开门。

因为张小林已作案多起,很可能他已经察觉到了险情,所以,拒不开门,8名捕获组当即决定强行撬门。

这个决定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撬门的过程中,张小林很可能会持枪拒捕,因为他自知被抓后,肯定活不成了。

当门被撬开的一刹那,几名刑警同时扑向屋内的张小林,可令人不解的是,张小林没有拒捕反抗,只是一个劲地高喊自己冤枉。

警察只得将其拖出屋外,当从楼道往下拖时,他拼命反抗并大声叫喊,刑警只得用毛巾堵住他的嘴巴。

当他被塞入警车后,张小林虽然被堵住嘴巴 ,可依然”呜呜”地大声叫喊,现场的刑警感觉,他似乎是向附近的某个人发出信号。

因为歹徒每次作案都是两人,刑警马上意识到这一点,立即向社区主任了解,张小林到底平时和谁经常来往?

社区主任说,他经常和一个名叫邹广强的电焊工在一起,是吉林市化工厂的职工,二人天天混在一起,就在一栋楼里居住。

邹广强的身高1.7米,是个中等个,符合罪犯的体型特征。

刑警判断,张小林拼命大喊大叫,其目的是让邹广强听见,以便于对他进行施救或者提醒他把枪支进行藏匿,几名刑警当即行动,一脚踢开了门,将邹广强当场按住。

由于邹广强没有做任何抵抗,直接就被生擒活捉。

警方现场对二人的家进行搜查,在邹广强家搜出了一把54式手枪和一把64式手枪,以及大量现金,而李晓冬家里没有搜到任何可疑物品。

经过对手枪的号码进行比对,这两把枪正是检察院干部常国义和派出所祝副所长的配枪,这两名歹徒正是历次作案的凶犯。

虽然二人拒不交代,但物证是铁的事实,很快,邹广强就撂了,但张小林知道自己说不说都是死罪难逃,索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说自己根本没有杀过人。

刑警说:“现场发现了你的指纹,你还想抵赖?”

张小林狡辩道:“什么指纹,我不懂,只要一进这里,你们想咋说就咋说,屎尿都往头上扣,反正我没有杀人。”

据邹广强交待,二人疯狂作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社会,张小林早在83年18岁那年,就因把工厂一些下脚料带回家,被人发现,正好赶上严打期,因为工厂要完成抓人的指标,就把张小林上报了上去。

如果放在平时,这点事可能经教育一下,就没事了,可当时正好赶到严打的枪口,张小林一下子被判劳教三年。

张小林认为自己就偷了点螺丝,就被判处三年,服刑期间,年仅18岁的张小林恼怒万分,发誓出去后要报复社会。

而邹广强不知道为什么被判为流氓罪和爆炸罪入狱,二人也是在劳教所中勾结在一起,并很快成为朋友。

在1986年和1987年,两人前后释放,并很快聚在一起,打算报复社会。

后经审查核实,二人从1987年到1991年12月期间,两人连续做案共28件,杀死19人、重伤4人。

【作案过程】

开始,二人是用匕首作案练胆,但张小林认为,如果体型高大的目标,用匕首很难控制,于是,张小林提议让身为电焊工的邹广强,搞支射钉枪来。

1988年7月开始实验枪的威力,于是龙潭山上一个晨起看书的男青年,糊里糊涂成为了二人的牺牲品,随后他们将枪丢弃。

1990年2月22日,他们又买了一支新射钉枪,将走夜路的一个男人打成重伤,也是对射钉枪威力的反复测试。

通过这两次作案,张小林认为射钉枪不错,缺点就是要近距离才能有杀伤力,于是,他们决定用射钉枪去抢制式手枪。

1991年1月19日,他们二人潜入矿建机电分公司电工班,盗取了1支射钉枪。

当时,因为这个厂没有做好射钉枪的登记造册,所以排查了数万工人,也不知道射钉枪到底来自哪里。

后来张小林用这支枪,射杀了铁路民警,但只有一个空枪套,没有搞到枪,随后,检察科干部常某义又被他们射杀,终于抢了1把54式手枪。

继而,他们用这把手枪袭击派出所,又抢走祝副所长的64式手枪,并连续作案。

张小林和邹广强犯下数十起杀人恶性案件,1992年2月,两人在吉林剧场被公开审判,判处死刑。

验明正身后,两人被押赴刑场,两颗正义的子弹结束了其恶极的一生。

(此案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