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38章 火车爆炸案: 已婚副乡长和未婚乡女广播员的恩怨情仇

“要爆炸了,快跑啊!”一个秃顶老头踉踉跄跄跑过来,一把抓住列车长的手喊道。

列车长一听,惊恐地问道:“哪里要爆炸?”

“10号车厢。”老头气喘吁吁地答道,拼命向9号车厢的跑去。

列车长快速冲向10号车厢,果然看见过道中间一个包裹正“呲呲”吐着火星,冒着浓烟,一股浓烈的火药味直冲鼻孔。

于是他飞速跑向起包裹,一把将其提起向窗口扔去,谁知,窗户紧紧关着,此时,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顿时大火弥漫整个车厢。

案发时间: 1987年

案发地点:河南开往四川的某次列车上

【10号车厢 惊现炸药包】

1987年7月一天晚上,凌晨1点20分左右,一列由河南始发开往四川的列车,速度渐渐缓下来,因为几分钟以后,它就要在一个小站停靠,所有列车员各就各位。

10号列车员姓杨,是一位28岁的年轻女性,此时,列车长从车头检查,正好来到10号车厢的值班室,和小杨交待一下夜间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时值深夜,旅客大都处于熟睡状态,除了四周困睡的鼾声之外,车厢内静悄悄的。

就在这时,一个秃顶老头步履蹒跚地跑了过来,脸色煞白,上气不接下气边对列车长喊道:“有炸药包……燃了……,要爆炸了……快跑啊!”

他边说边往9号车厢的跑去。

列车长心头一惊,急忙问道:“哪里要爆炸?”

“10号车厢!”老头急答。

列车长赶紧和小杨往10号车厢跑去,有几个人听见老头这么一喊,感到好奇,居然一起跟在列车长的身后,去看热闹。

列车长刚跑了几步,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火药味,只见大约3米远的过道中间,一个军绿色的提包里,有什么东西在燃烧,火星喷溅,散发着浓烟。

四周瞌睡大的,依然歪头闭眼的沉浸在梦乡,丝毫不知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他来不及细想,大声喊道:“快跑啊,有炸药,要爆炸了,快跑!”边喊边急冲过去,抱起包裹,就往右侧车窗扔去,糟糕的是,窗户此时居然紧闭着。

于是,小杨急忙去开窗,但此时为时已晚,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阵强大的冲击波瞬间吞噬着整个车厢,大火肆虐,烟雾弥漫。

【立足现场 准确定性】

身穿制服的列车长被当场炸死,尸体惨不忍睹,列车员小杨也被炸死,爆炸点附近的几乎无一幸免,全被炸死。

只有一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可能是被小杨阻挡了一阵冲击波,被冲到几米开外,竟然只受了一点轻伤。

一位距离爆炸点稍远的中年男人向公安陈述说: 我当时在迷迷糊糊睡梦中,突然被人大声喊了一声“快跑”惊醒,抬头顺着声音一看,身穿制服的列车长当时正抱着一个包,往窗口扔。

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轰”地一声,眼前出现刺眼的白光,随即被一阵巨大的炽浪抬起2米多高,然后摔倒了餐桌上,又掉到座位下。

我一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都着火了,所幸我距离远一点,于是我赶紧把火扑灭,自己当时小便都失禁了,周围充满了惊恐的惨叫声和哭喊声,我爬起来就随着周围的狂奔乱踩的人群,拼命往外疯跑。

干警经过仔细的清理后发现,共炸死9人,另外还有69个轻重伤,这节钢制车厢,内部全部被炸毁,爆炸点附近的车厢严重变形,由此可见,炸药的威力不小。

爆炸导致整个铁路线停运2个多小时,直接损失达两千多万,而且人员伤亡近80人,属于特大事件。

到底是特大事故还是人为制造的特大爆炸案?只有等警方的调查结果,才能下结论。于是,铁路公安处立即指派刑侦专家小组,协助侦破此案。

警方首先调查这个炸药包是谁的?可惜的是,被炸身亡的基本上都是包裹附近的人,有的重伤员还在医院昏迷不醒,根本无法回答警方的提问。

距包裹最近的那名小女孩,受伤最轻,但是体质弱,惊吓过度,还在医院躺着,况且还是个小孩,不一定能清晰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

还有两个座位在包裹附近,但是爆炸时人已经离开,一个就是最先跑走,并且最先发现情况的秃顶老头,名叫丁有榆,他是一名退休的钢铁工人,他之所以上这趟列车是去四川走亲戚的。

当警方调查他时,他说他虽然坐在包裹附近,但也不知道是谁的提包,他发现包裹烧燃冒烟时,就已经跑开了。

还有一个是河南一个乡镇的副乡长,也是那个小女孩的父亲,警方调查时,他一直处于极度悲痛中,自己的妻子被炸死,女儿如果不是列车员挡住,可能也随他妈去了。

他是带他妻子到郑州看妇科病回来时,乘坐的这趟列车,本来一家是坐在一起,当时女儿想睡觉,他只得把位置腾开让女儿可以平躺休息,自己一人到了两节车厢结合部,找了一块空地儿,刚一坐下,就听见爆炸声。

他说也没有看见是谁把包放在那个地方的,干警调查几个人,说法都差不多,而且,像这种绿色手提包市场上到处都是,车厢内还有不少人都有这个同款的旅行包。

对现场目击证人的了解毫无结果,警方只得从技术侦查的角度开始着手,首先要将案件做一个准确地定性。

经过爆破专家现场推断,从爆炸的破坏程度和冲击波的覆盖面来推断,炸药至少在12公斤以上。有人可能会问,这么一大袋爆炸物是怎么上的火车,难道没有人检查吗?

需要说明的是,80年代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红外线扫描仪等安检设备,也没有如今这么严格的检查系统,一些过路站根本就不管,即使把原子弹带上车都没问题。

通过对车厢上遗留的粉尘进行化验,发现炸药的成分是硝氨,这种普通炸药私人都可以制作出来,所以从追查炸药的来源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

那么炸药究竟是有人违规私自带上火车,而出现的意外爆炸?还是蓄意制造的恶性爆炸案?专家经过一寸一厘的梳理,终于发现了导火索的物质材料。

很明显,这是一起人为点燃导火索,而故意制造的爆炸杀人案件,丁老头所看到背包冒出火光和烟雾的说法是真实的,警方明确定论: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刑事案。

案件的定性尤为重要,会让案件的侦破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下一步专案组迅速着手寻找罪犯。

【摸排 确定3名嫌疑人】

警方经过对10号车厢的每个人,进行认真的摸排和细致的刻画分析,专案组确定了3个嫌疑对象。

一号嫌疑对象:就是那名秃顶的老头丁有榆。他的座位距可疑包裹之间有四排座位,而他却是第一个发现爆炸物,并且他为什么跑到值班室附近,才告诉列车长有爆炸物?

尤为重要一点,他是一个钢铁工人,对爆炸物应该不是很懂,他怎么肯定那就是炸药包?

二号对象是一名刚刚释放的劳改分子,名叫黄健君,因为故意杀人被判无期徒刑,案发前一年半才牢房释放出来,整整坐了18年牢,出狱后,因为无法找到工作,加之,他认为法院对他的判决不公,曾多次放言,要报复社会。

关键一点,他本是河南人,而四川根本没有亲戚朋友,他乘坐这列火车到底有何目的?

而三号嫌疑对象就是那名副乡长董岩亮,33岁。从常理来说,一名风华正茂,前景无量的副乡长,没有作死的必要,但包裹附近的人都被炸死,而唯独他一离开,就发生了爆炸,作案的嫌疑也不是没有。

于是,专案组根据研究,决定分头传唤这三人。

首先传讯是丁老头,下面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干警:你说你是钢铁工人,应该不懂炸药,当时你的座位离包裹还有四排之距,包裹附近的人当时还不清楚是炸药,你怎么就确定是炸药要爆炸了呢?

丁老头:(沉默了片刻)警察同志,说来话长,我知道这个案子小不了,我也就不隐瞒了,以前,我一直在钢铁厂当8级钳工,后来因为我家庭成分不好,被工厂开除了,我只得回到我父亲的老家去种田。

因为当时附近矿山的炸药都是国家计划拨给的,有的矿山因为炸药不够,所以任务无法完成,有的厂长因此完不成任务而被免职,所以炸药一直稀缺,我老家的一个堂哥以前就是矿山的炸药制作员,他因为一次事故被开除了。

那时国家经济不景气,堂哥没有别的手艺,最精通制造炸药,而且他知道矿山缺炸药,所以,他就想到了土制炸药,卖到矿山去,但这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

于是,他就想到了我,我开始不懂,他就手把手教我,经过长期和炸药打交道,导火索里面的黑火药和泥青燃烧的气味,我再熟悉不过了。

后来警方找到了丁老头提供的两个人,他的堂哥(73岁)和购买炸药的厂长(80岁,瘫痪在床),进行了核实,大体情况属实。

干警接着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危险来临,为什么不大声喊,而是独自一人跑到车门口才和列车长说出来?

丁老头:这怪我有私心,你看我都65岁了,如果我一喊,都会惊慌的挤到过道里,我在中间,根本就无法逃出去,必死无疑,所以,我趁别人还不清楚,先跑了出来。

干警通过丁老头的叙述,觉得比较合乎清理,而且,丁老头过去那么多苦都吃了,要报复社会,早就报复了了,犯不着等到退休了,正享清福的时候来作恶。

于是,警方暂时排除了丁老头的嫌疑。接着,对黄健君进行传讯,不过,很快警方也排除了他的嫌疑。

黄健君,38岁,坐了18年牢,一年半以前才释放出来,当时因为邻里纠纷,邻居两个男人殴打他母亲,并凶狠地用将他母亲的腿打折了。

他那时才18岁,血气方刚,为了替母亲出气,拿起柴房的斧头对着邻家的两兄弟一顿乱砍,最后导致一人死亡,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之前,黄健君并没有不良记录,本分并且很孝顺。

他出狱后,母亲已经不在了,后来他干妈的出面,让自己在县机关当秘书的女婿帮忙办了营业执照,在市场摆了一个杂货摊,并且最近刚刚结交了一个同样在市场上买衣服的,已经离婚的四川女朋友。

这次和女朋友一起回四川,就是和老丈人商量结婚的事情,女朋友也受到了轻伤,从情理来说,黄健君的生活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他有必要在这个当口去犯罪?而且,他根本也不懂爆破。

最后一个嫌疑人,董岩亮,也就是河南某县的一个副乡长,讯审人员觉得他更不可能,据了解,董岩亮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分配到县委机关工作,可是他却主动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锻炼。

这给县委领导留下很好的印象,30岁(3年前)就被提为副乡长,而且是乡长的候选人,8岁的女儿董倩倩听话懂事,妻子为了丈夫的事业,在默默无闻的付出。

由于一直操持家务,自己的妇科病一拖再拖,日久拖出了慢性病,这次还是丈夫主动提出带她携女,上省城郑州看病去的,没有想到,这一趟竟然和妻子阴阳两隔。

像这样一个有着光明仕途的年轻干部,家庭美满幸福,他有什么理由和动机去爆炸杀人呢?换着谁也不会相信,所以,警方果断将其排除了嫌疑。

至此,案件一时陷入了无解之迷。

由于此案性质将其恶劣,而且属于特大案,明知此案是人为所致,就是无法找到嫌疑人,铁路公安局倍感压力。

【一封检举信揭真凶】

正在此时,一封来自乡政府的检举信为案件的侦破出现了转机,而且信中的内容,让警方深感震惊。

信是一个19岁的女乡广播员写的,名叫吴巧英,吴巧英刚来乡广播站工作一年,性感,身材高挑,稍丰满,一头长长的披肩秀发,尤其是一双娇羞的眼睛,楚楚动人。

吴巧英初来乍到,董副乡长作为分管文化教育的领导,主动为小吴的生活和工作解决了许多难题,小吴本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把董副乡长当作自己崇敬的领导。

随着交往的频繁,董副乡长慢慢和小吴谈到了自己家庭,说自己婚姻很不幸,自己的老婆当初是自己老家的邻居,只是一个初中学历。

并称是自己老婆在暑假时勾引了他,自己抵挡不了诱惑,然后她谎称怀孕了,后被迫和她结了婚等等。

开始小吴只是倾听,慢慢地表示出了同情,后来董副乡长开始向小吴说他很喜欢她,想和老婆离婚后,娶她为妻,吴巧英因为正处青春朦胧期,被董副乡长的甜蜜语言,迷的晕头转向。

有一次,董副乡长邀请小吴到他家玩,小吴喝了董递过来的一杯饮料后,渐渐昏睡过去,待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赤身**,被董副乡长抱着,小吴痛哭了一场,没有想到,这个平时道貌岸然的副乡长,竟然用卑鄙的手段霸占了她。

事后,董副乡长向小吴许下保证,一定和自己老婆离婚后来娶她,小吴哭哭啼啼地说要告他。

董副乡长说: 你告我,我就说你勾引我,我大不了受点处分,而你身为一个大姑娘,大家都知道你不是处女了,怎么嫁得出去,你干脆嫁给我,以后吃香的喝辣的,等我几个月,我一定和她离婚。

事已至此,小吴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不敢和父母说及此事,有了第一次,俩人断断续续在一起行夫妻之事,三四个月过去,吴巧英的肚子慢慢鼓起来了,于是天天找副乡长 要求他尽快想办法。

在此期间,董副乡长为了让年轻美貌的吴巧英上位,也没有闲着,他在家故意找老婆的茬,动不动就家暴,每到最后,总是重复两个字:离婚。

每到这时,董副乡长的老婆也摔出一句话,离婚没门,除非我死了。后来越来越隔阂,她直接和董副乡长摊牌,如果逼急了,就把他私设小金库和贪污的事捅出去。

董副乡长没有想到,她竟然有这么险恶的一招,他只得装着缓和关系,不再提及离婚二字,其目的是先稳住后再想办法。

而这边的吴巧英肚子可不等人,三天两头跑去问董副乡长离婚的事情,董总是说再等一个月,肯定办好。

有一次,董副乡长来到乡政府的一个物质仓库,仓库里保管的是从乡下没收的一些诸如炸药雷管等危险品,他找了一个理由支开保管员后,偷偷地将一包炸药装着一个绿色军包里,然后放在吴巧英的房间里,并交待她不要随便打开。

处于好奇,吴巧英还是偷偷摸摸打开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是一些导火索和用黑塑料袋包好的东西。

董副乡长在一个月没有和老婆争吵了,关系明显趋于缓和,有一次,他关切地对他老婆说,到省城大医院把她的妇科病好好瞧瞧,治好了再生一个儿子。

然后,董接着来到吴巧英的住处,把那个绿色军包提了出来,并说这次和老婆商量好了,回来就把婚离了,而当时吴巧英的理解,以为董会付给他老婆一笔钱,让他老婆答应离婚的事。

令吴巧英没有想到的是,董副乡长一家刚出去两天,火车上出现了爆炸案,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她联想到董副乡长离开的时候,提着的那个装有导火索的包,一下子明白了,猜想这事一定是他干的。

小吴虽然是年轻无脑,但善恶还是分得清的,她万万没有想到,董这个卑鄙之人竟然对自己的老婆起了杀心,不仅如此,他为了不让他老婆怀疑,居然把自己的女儿带着一并炸死,也在所不惜。

此时,小吴一下子像是成熟了许多,她想,如果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多么恐怖,谁也说不准,将来有一天,董会不会将她也毁尸灭迹,杀人灭口呢?

想到此,吴巧英顾不了那么多了,偷偷回家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她的父亲听了后,一下子惊呆了,震惊之余,也来不及去责备女儿了。

她的父亲一个本分的农民,但是也是个明白人,他让她把自己看到的军挎包的东西,尽快写一封检举信,直接送到县公安局。

专案组很快对举报信的事实进行查证,并问询了8岁的小董,小董说到她爸爸上车时,曾提着一个包,是绿色的。

警方立即逮捕了董沿亮,在事实面前,他很快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案发凌晨2点30左右,他趁周围的人都熟睡,无人注意到发生的一切,他偷偷点燃了放在过道上的绿色提包里的导火索,此时,炸药包距离妻子不到1米。

为了达到灭妻的目的,他为了让不引起妻子的怀疑,打算不惜将自己的女儿也一起炸死,在点燃之前,他轻吻了一下自己的女儿,作为告别,然后掏出火柴,点燃炸药包之后,自己悄悄地挪到第9和第10节车厢的过道。

40多秒过后,炸药包“轰”的一声巨响,造成近80人死伤,董延亮认为做的天衣无缝,却把自己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董副乡长的结局】

因为此案性质极其恶劣,法院本着大案要案从快从速的原则,案发2个月后,董延亮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