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灵证档案 > 第110章 上海徐汇区某老宅的午夜戏班:谁在凌晨三点唱“牡丹亭”

以下内容整理自“沪上奇谭”论坛用户“衡山路夜归人”的帖子,原帖发布于2020年4月。

你们听过凌晨三点准时响起的昆曲吗?不是录音,不是电视,是那种...带着水汽的现场唱腔。

2019年秋,我在徐汇区衡山路某弄堂租了套老洋房,房子是典型的上世纪30年代法式建筑,红砖外墙爬满爬山虎,雕花铁门早已锈迹斑斑,房东陈阿姨是个七十多岁的本地人,签合同时她摩挲着钥匙串欲言又止:二楼卧室的留声机千万别碰,那是前房客的...她突然压低声音,眼角瞥向楼梯方向:那姑娘是昆剧院的,走的时候...不太体面。

搬进去第一周就发现了异常,每天03:17分,阁楼会准时传来《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唱段,杜丽娘婉转的嗓音夹杂着老式留声机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更诡异的是,我明明记得把留声机锁进了储物间,某天深夜醒来却发现它端正地摆在卧室五斗柜上,黑胶唱片还在缓缓旋转,唱针划过的地方泛着诡异的暗红色。

邻居老周是退休的历史老师,有天在弄堂口拦住我:小伙子,那房子1947年住过,永春班,班主女儿在阁楼吊死了,他指着我家二楼窗户:看见窗框上那道红痕没?当年拴红绸用的,我这才注意到,所有窗框内侧都有深浅不一的暗红色印记,摸上去竟有些黏腻,回家后我查阅资料,发现1947年确有永春班当家花旦自缢的旧闻,而死因至今成谜。

最恐怖的发现是在梅雨季,连续阴雨让天花板渗出水渍,渐渐形成个模糊的人形,某夜暴雨,我用手机拍照时突然弹出人脸识别框——镜头里,我肩膀上分明搭着只苍白的手,指甲上还残留着褪色的丹蔻,照片保存后却变成正常的霉斑,只有放大才能看见水痕里藏着的戏妆脸谱,嘴角带着诡异的微笑。

2020年清明夜,我终于亲眼看见了\"她们,被唱腔惊醒时,月光正照在梳妆镜上,镜面浮现出三个穿戏服的人影:中间的花旦吊在房梁,水袖垂落;左右两个老生模样的人,一个在解她脖子上的白绫,另一个...竟然在镜子里对我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第二天我在阁楼地板缝里找到张1953年的《申报》,娱乐版边角刊登着某戏班三人于寓所集体自缢的简讯,配图虽已模糊,但背景的雕花窗棂与我卧室一模一样。

我连夜搬离后,现任租客是位戏曲学院的女生,上周路过时,看见她正在窗口晾晒...一件绣着牡丹的戏服,袖口处暗红的污渍像极了干涸的血迹,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她哼唱的《皂罗袍》唱词,与那夜阁楼传来的旋律分毫不差。

原帖最后更新于2020年4月5日03:17,有网友查证该地址在1953年确实发生过梨园行三人自杀事件,而发帖人Id\"衡山路夜归人\"的注册邮箱,属于某位2019年失踪的昆曲演员...警方记录显示,她最后出现的地点,正是衡山路某弄堂口。

现在深夜经过衡山路,老住户们仍会提醒你:若听见《游园惊梦》的唱段,千万别跟着哼唱——据说只要对上最后一句“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梳妆镜里就会多出个上吊的戏子,而你的喉咙...会莫名出现一道勒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