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灵证档案 > 第34章 南京秦淮河畔的“倒影戏班”:水面下的无声演出

刷南京本地论坛“金陵夜谭”时,一个匿名帖子《别在子时看秦淮河的水面》突然弹出,发帖人“桨声灯影”描述的经历让我握着鼠标的手微微发颤,作为在秦淮区长大的老南京,我本以为对这条千年古河早已熟悉,直到去年深秋的遭遇,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

故事发生在2023年11月,因工作需要,我临时接手了夫子庙景区旁的一间老商铺。那栋两层青砖楼紧邻秦淮河,推开二楼的雕花木窗,便能看见河面上摇曳的画舫,房东李叔叮嘱我:“夜里别开窗,尤其是过了子时”我只当是老人的迷信,并未放在心上。

入住第一周风平浪静,直到周四深夜。当时我正在赶方案,老式座钟敲响十二下后,窗外突然传来若有若无的丝竹声,推开窗望去,秦淮河上雾气弥漫,对岸的灯火在雾中晕染成模糊的光斑,水面上,我看见河中央漂浮着一个戏台,朱红色的廊柱,金色的飞檐,台幕上绣着“金陵春戏班”的金字,这分明是民国时期秦淮河畔有名的戏班子。

我揉了揉眼睛,以为是幻觉。但那戏台越来越清晰,台上走出三个身着戏服的演员,水袖翻飞间,我竟认出是《牡丹亭》的经典片段。奇怪的是,他们的嘴一张一合,却没有发出半点声音,更诡异的是,台下空荡荡的,根本没有观众,只有戏台的倒影在水中随着波纹扭曲变形。

第二天,我向隔壁茶社的王阿姨提起此事,她倒茶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洒在桌面上:“你可别乱说!三十年前的洪灾,“金陵春”戏班在给灾民义演时,整个戏台连同所有人都沉进了秦淮河......”她压低声音,“听说他们的魂魄被困在水底,每逢阴雨天就会重现当年的演出。”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秦淮河的异样。白天经过河边时,总能看见水中漂浮着褪色的戏服残片;深夜加班时,窗外的丝竹声越来越清晰,有时还能听见有人在哼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更可怕的是,我在整理商铺杂物间时,发现了一本民国时期的戏班账簿,泛黄的纸页上赫然记载着1993年7月15日“金陵春”戏班的演出安排,正是王阿姨说的那场灾难发生的日子。

最惊悚的一幕发生在冬至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透过猫眼却空无一人,回到卧室时,发现木窗不知何时被打开,秦淮河的雾气涌进房间,我走向窗边准备关窗,却看见水面上的戏台近在咫尺,这次台上的演员都在直勾勾地盯着我!其中饰演杜丽娘的女子,脸上的油彩在月光下泛着青白,她缓缓伸出手,水袖掠过我的窗台,指尖滴着浑浊的河水。

我尖叫着后退,撞倒了身后的木柜。等我再抬头,窗外只剩平静的河面,倒映着对岸的灯火。但窗台上,赫然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手印,每个指缝间都夹杂着河底的淤泥。

第二天,我带着账簿去找李叔,却发现他已失联多日,邻居告诉我,李叔的父亲曾是“金陵春”戏班的班主,而我租住的商铺,正是当年戏班的后台旧址,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最近新闻报道秦淮河清淤工程时,捞出了几具保存完好的戏服,其中一件粉色戏服的袖口,还绣着“丽娘”二字。

如今我虽然搬离了那间商铺,但每当经过秦淮河,总感觉水面下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深夜熟睡时,也会梦到自己站在空荡荡的戏台上,台下的观众席一片漆黑,只有水面上的倒影在为我鼓掌。

屏幕前的你,相信秦淮河底真的藏着一个永恒的戏班吗?如果某天子夜,你路过河边听见丝竹声,会忍不住看向水面吗?那些漂浮在记忆深处的倒影,究竟是逝者的执念,还是平行时空的重叠?欢迎在书评下分享你的想法,或许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