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灵证档案 > 第85章 西安钟楼巷尾的更夫梆子:消失在监控里的守夜人

文章内容源自西安城市论坛“长安秘闻录”的高赞帖子,楼主@永宁门骑鹅 的亲身遭遇,至今仍在评论区引发无数猜想,在这座十三朝古都的街巷深处,青砖灰瓦间或许真的藏着被时光遗忘的守夜人。

深秋的西安裹着层薄雾,小宇是个夜班出租车司机,常在钟楼附近接单。11月的某个凌晨三点,他接到个特殊订单,目的地显示为“钟楼小区东门”备注栏却写着:“请走甜水井街,别按喇叭”接单界面显示乘客姓名是“李更夫”,头像竟是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戴瓜皮帽的老人手持梆子,身后是雾气缭绕的古城墙。

小宇没多想,驱车驶向甜水井街。这条老街白天热闹非凡,此时却寂静得瘆人,街两旁的槐树在路灯下投下扭曲的影子,他的车灯扫过青砖墙上的斑驳痕迹,突然看见路边站着个穿灰布长衫的老人,那人背对马路,左手提着灯笼,右手握着根枣木梆子,正对着墙根的石狮子喃喃自语。

“师傅,去钟楼小区?”小宇摇下车窗询问。老人缓缓转身,他的脸像被岁月揉皱的宣纸,眼窝深陷,瞳孔浑浊得像蒙着层灰,就在四目相对的瞬间,老人突然举起梆子重重敲响,“当——”的声音震得小宇耳膜生疼,他下意识踩下油门,后视镜里,老人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浓雾中。

到达目的地时,手机显示订单已自动完成,支付方式栏赫然写着“铜钱七文”小宇查看收款记录,账户里分文未到,却在零钱明细里发现条异常交易:1949年11月15日凌晨3:27,收入铜钱七文,他以为是系统故障,准备截图投诉,却发现交易记录突然消失了。

更诡异的事接踵而至,接下来半个月,小宇总能在凌晨接到“李更夫”的订单,每次路线都要经过甜水井街,备注栏的要求越来越古怪:“请备一盏油灯”“莫回头看后座”“见白灯笼即停车”有次他壮着胆子回头,只见后座放着个褪色的藤编提篮,里面躺着枚生锈的铜铃铛,铃铛表面刻着“更”字。

小宇在论坛发帖求助,意外引出大量相似经历。有人说在书院门见过打更老人对着拴马桩行礼,有人在城墙根下拾到刻着“光绪年制”的梆子,还有出租车司机调出监控,画面里自己的车竟载着个穿长衫的虚影在街道上飞驰。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位老住户的回帖:“我爷爷临终前说,解放前夕,甜水井街有个姓李的老更夫,为了保护钟楼的文物,被土匪活活钉死在梆子上。”

小宇决定和几位网友一探究竟。他们在深夜带着高清摄像机来到甜水井街,沿着老人常出现的路线搜寻,当走到城隍庙旧址时,寂静的街道突然传来梆子声,“当——当——天干物燥——”的喊声回荡在巷弄间,众人举起摄像机,镜头里却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唯有青砖地面上,整齐排列着七枚铜钱,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晨露。

就在这时,小宇的手机突然响起陌生来电,接通后,听筒里传来沙哑的低语:“后生,钟楼的梆子该换新了……”背景音里混杂着马蹄声、铃铛响,还有隐约的城墙夯土声,像是穿越了百年时光,等他反应过来,电话已经挂断,手机显示的来电号码,竟是。

如今小宇依旧开夜班出租,但每次经过钟楼附近,都会在仪表盘旁放盏小油灯,有时深夜收车,他仿佛还能听见梆子声从城墙深处传来,一声又一声,数到第七下时,总会有阵穿堂风卷起路边的枯叶,在地上堆成铜钱的形状。

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究竟还有多少未被记载的守护者?当现代科技的监控镜头捕捉不到那些神秘身影,我们是否还能笃定地说,所有未知都能用科学解释?各位读者,如果深夜里有陌生“乘客”带你重走古街,你会选择探寻真相,还是当作一场噩梦遗忘?快来书评下分享你的故事与猜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