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纵横万界:从华母星做圣王开始 > 第37章 颁奖典礼

纵横万界:从华母星做圣王开始 第37章 颁奖典礼

作者:羊飞九霄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5:57:28 来源:小说旗

不愧为有大学问的人,真是高瞻远瞩。后面的话,反倒是说给杨隆国听了,他不停地点头。

吃完饭,杨绚华打算回去,杨震、杨隆国和华仙妮、杨丽华把他送到门口。

华仙妮说道:“绚华,你要常回来。”

杨丽华:“哥哥,我想你哦,你要每天给我打电话。”

“好的,丽华,哥哥每天都要给你打一个。”杨绚华看了一眼杨震,说道:“老祖宗,你有没有什么武功秘籍啊?比如杨家枪法什么的。”

杨震尴尬地一笑:“绚华,老祖我还真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给你的。书法、文学、武功,你都很优秀,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我倒是有一部从政的心得笔记,不知道你喜欢不?其他的,的确对你无用,谁叫你这般优秀呢。”

杨绚华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也不失望,忙说道:“谢谢老祖宗,我现在还是学生,不适合看那些从政的知识,以后再向老祖宗请教。”

杨绚华行了一礼,一步三回首,走出很远,老祖和爹都还在与母亲、妹妹站在门口看着他。他心里对爹的看法又松动了一下,也许他的做法是对的。

杨隆国看着儿子的背影,感叹道:“才两个月,想不到绚华成长得这么快,快得不像是我的儿子。”

“不是你的儿子,是谁的儿子?”华仙妮瞪了他一眼,“我儿子优秀了,你还不高兴,什么意思?”

“我没有不高兴嘛。”杨隆国委屈地说道。

杨绚华走出家人的视线,才施展逍遥功法,回到学校。

第二天,魏青云、华佩佩、董青婉陪杨绚华去孔子学会领奖。

颁奖典礼的现场被精心布置得庄重且典雅。巨大的礼堂中,弧形天穹上布满了犹如星星般闪耀的筒灯,它们洒下的光芒将整个大厅映照得璀璨夺目,显得庄重而圣洁。墙壁上悬挂着的一幅幅经典插画,似乎在轻声诉说着华夏文学浩如繁星的辉煌历史。大厅前方是一个极其华丽的舞台,其上铺设着柔软的红色绒毯,舞台两侧则摆放着娇艳欲滴的鲜花,它们散发着阵阵迷人的芬芳,使得整个现场的气息更加优雅而动人。

整个大厅可容纳四五千人,此刻座无虚席。邀请到场的都是文艺界的精英人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的神情,整个礼堂中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一种即将上演盛事的强烈期待。

杨绚华按照邀请通知,坐在前排最中间的位置。一个年轻人坐在那里,立刻引来大家的目光。那个位置,可是多少年没有人坐了。在他的左右,都是白头皓首的老人啊。

在他左边的吴盛佑老人提醒道:“小伙子,你恐怕坐错了位置,重新找一个吧。”

右边的李凤楠也说道:“对,对,小伙子,别乱坐。要坐这位置,你至少还要奋斗五十年。”

“前辈,我看看。”杨绚华礼貌地说着,拿出自己的金色通知,那上面明显标着第一排1号。

两位老人看到金色通知,眼睛一缩,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当他们看到通知上面的字时,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大华国,这东西没有人敢造假。李凤楠连忙说道:“小伙子,是我误会了。”

“前辈,没关系啊。”杨绚华坐直身子,静静地等待。

不一会儿,主席台上人员到齐。分别是会长杨震,副会长魏征、孔德信、诸葛云浅、王才晴、东方子牛、曹胜祖。颁奖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简短的发言后,开始念获奖名单。三等奖十人,上台领奖后,女主持人方华说道:“下面,请获得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作者一起上台领奖。二等奖有两名,其一是黄存嘉,获奖作品《黄山赋》,他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是一篇难得的骈文。其二是李凤楠,获奖作品《山居》,他的田园风光诗别具一格,宁静而悠远。请两位上台。”

“一等奖一名,获奖人吴盛佑,获奖作品《明月照大江》,他的作品借鉴了乐府诗的神韵,开创了词曲的先河,可称之为‘可以歌唱的诗’。有请吴老上台。”

“特等奖的获得者是杨绚华先生。他的获奖作品《西游记》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多彩多姿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艺术成就,实为一部经典杰作。有请杨上台。”

杨绚华站起身来,向领奖台走去,方华看着他的面貌,张大了嘴巴,这太年轻了吧。刚才还称他“杨老”,小杨还差不多。不过,也许他是年纪一大把,只是长着一张娃娃脸。她自我安慰道。

杨震、魏征、诸葛云浅、王才晴分别给四人颁奖。杨震亲自把特等奖证书放在杨绚华手中。他原本想避嫌,但就凭《西游记》高超的创作水平,就算有人说闲话,也会被广大读者打脸。

颁奖领导退下去后,方华请其他人发表获奖感言后,对杨绚华说道:“下面,有请杨老——杨绚华发表获奖感言。”

杨绚华走向讲话台,她的声音清澈而有力,回荡在会场中:“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站在这个荣耀的领奖台上。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才华横溢的民间艺术家们。正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与绚丽多彩的神话传说,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俗话说得好,公道自在人心。这颗‘心’,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在《西游记》中,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无不暗指这颗至关重要的‘心’。而整部《西游记》潜在的核心线索恰恰在于:取经之路,实质上是一场修行心灵的旅程……”

杨绚华讲了三分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散会后,李凤楠、吴盛佑和杨绚华交流了一阵诗、词的写作技巧和心得。杨绚华看过许多评论,多少能够讲出一些名堂。现在杨绚华是名人,说出一两个经典论断,就会一语点醒梦中人,令两位老人佩服不已。

接着,几个记者围了上来,一名女记者问道:“杨绚华先生,请问你对旧体诗和新体诗的看法。”

杨绚华答道:“不管是旧体诗和新体诗,只要作得好,就是好诗。两者没有高低之分。”

另一名记者问道:“杨绚华先生,你觉得白话文能够完全取文言文吗?”

杨绚华答道:“不会。丢掉文言文,是断了华夏文明的根。发展白话文,是为了华夏文明的能够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所以,两者都不能丢,鱼与熊掌,我们华夏都要紧紧握在怀中。”

又一名记者问道:“杨绚华先生,这次你得了一千六百万奖金,你准备怎么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