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126章 刘清明你还有什么不会的?

刘清明将厚厚一沓报告放到吴新蕊办公桌上时,手心微微有些汗湿。

这份报告,他耗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几乎榨干了所有业余时间。

白天在市政府办公厅的本职工作丝毫不能懈怠,只能晚上加班加点,为了保证第二天精神,又不能熬得太晚。

吴新蕊拿起报告,一页页翻阅。

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刘清明站在办公桌前,心里盘算着吴书记会提出什么问题。

高新产业研究,对他而言确实是全新的领域,没有实地调研,仅凭办公厅搜集来的那些资料,要做出彩,难度不小。

吴新蕊的目光停留在报告的汇总数据部分,眉头几不可查地动了动。

她对数字天生敏感,这份报告最后的汇总结果,与她记忆中的关键指标分毫不差。

这绝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能做到,每一个数字背后,必然经过了细致的核算。

她放下报告,抬头看向刘清明:“这份报告,是你独立完成的?”

“是的,吴书记。时间仓促,肯定有不少疏漏,请您批评指正。”刘清明微微躬身。

“疏漏谈不上,有些观点倒是让我很意外。”吴新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你认为云州高新园区目前的企业资质,很多都有问题?”

报告中,刘清明确实大胆否定了园区内一部分企业的“高新”成色,直言其不过是打着高科技旗号骗取国家补贴的电脑组装厂。

“是的,吴书记。我个人认为,云州高新产业的发展,应该严格遵循工、学、研三者结合的路子,集中资源扶持那些真正具有广阔前景、能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甚至有潜力实现弯道超车的先进技术企业。”

刘清明斟酌着词句,“这样一来,短期内可能会牺牲一些账面上的数据,对政绩的体现,可能不是那么直接。”

这话说得相当大胆,几乎是在暗示现行政策的不足。

吴新蕊翻着报告的相关内容:“想法不错。但真正的高新技术研发,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来了,核心问题。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

刘清明清楚,在2000年这个节点,为了完成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指标,某些地方甚至把农药化肥厂都报了上去。

相比之下,电脑组装厂起码还沾点电子的边。

他记得,鹏城今年四月份认定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里,有一家名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企业。

徽省认证的一百九十四家高新技术企业里,也有一家“华为通信有限公司”。

而在京城,某想作为国家首批认证的高新企业,靠着政府采购,早已开始腾飞,正朝着“某塔良心”大步迈进。

这些企业,都是从现在开始,迈入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而其发展的过程,却恰恰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让现阶段的主管部门精准识别出未来能脱颖而出的企业,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再过不到三年,沪市某知名大学的微电子学院,就会爆出一个惊天大雷,那个号称国产先进计算机cpU芯片的项目,骗取了国家十多亿的科研经费。

想到那个狗屁项目,刘清明就一阵无名火起。

但这,就是现阶段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连石头都没得摸,完全是两眼瞎。

“吴书记,我考虑了两个思路。”刘清明稳了稳心神,“第一,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云州有两所985大学,科研人才储备雄厚。可以将一大批实验室里的研究课题推向市场,用真金白银来检验其价值。国家目前也鼓励向市场要成果,很多真正的高新技术,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科研成果中。”

“第二,重点扶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和政策资源,集中投向那些经过市场初步验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还有一条,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市场换技术,但这条路,目前已经证明了,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吴新蕊静静听着,眼神中多了几分探究。

刘清明的回答,不像是预先背下来的,倒像是对这个行业有过深入思考。

她可是临时起意出的题目。

在这个年代,打字员都能被称作It人才,刘清明这种见识,着实难得。

她不过只是想检验一下这位年轻秘书的文字功底,没想到,对方给了她一个不小的惊喜。

连高新技术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似乎还颇有见地。

究竟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吴新蕊再次审视着刘清明,这种目光让刘清明有些不安。

“吴书记,我是不是哪里说得不对?请您多批评。”

吴新蕊摇摇头:“你说得很有见地。不过,云州毕竟是老牌重工业城市,今年市属机械行业销售额过亿的企业就有二十多家,其他工业门类,也都有不错的底子。这些企业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大浪淘沙存活下来的,他们未必有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去投入高风险的科研。”

“吴书记,这才哪到哪啊。”刘清明几乎是脱口而出,说完才觉得有些孟浪。

他硬着头皮继续:“未来二十年,传统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狭窄。他们现在活得相对滋润,很大程度上是吃了九十年代国企大规模亏损倒闭后,市场出现空白期的红利。但这个窗口期非常短暂,很快就会有新兴企业凭借后发优势追赶上来,尤其是那些能抓住智能化浪潮的企业。”

“等着瞧吧,用不了多久,这些传统企业就会体会到九十年代国企经历过的那种困境。从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到生产效率的全面落后,一旦被市场淘汰,连重新再来的机会都不会有。”

吴新蕊第一次被刘清明的话语震动。他口中的“智能化”,国家层面确实已经将其列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如果不是亲眼看过刘清明的履历,她绝不会相信这些话出自一个警官学院毕业生之口。

警校还教这个?

刘清明见吴新蕊表情有异,赶紧解释:“吴书记,我平时喜欢看一些这方面的闲书杂文,其实都是一知半解,班门弄斧了。”

他心里吐槽。

可惜这个时代的互联网还不够发达,不然还能把锅甩给网络,说是从论坛、贴吧看来的。

吴新蕊对他的解释不置可否,她更看重的是能力本身,至于知识从何而来,并非关键。

她换了个话题,指了指自己办公桌上那台崭新的电脑:“你对电脑,了解多少?”

“在警官学院学过微机原理,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也懂一些常用软件的应用,打字没问题。”刘清明如实回答。

2000年,微软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已经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

无论是政府部门随电脑采购的正版,还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盗版光盘,都将其他操作系统挤出了个人电脑领域。

微软的office和国产的金山wpS,则瓜分了办公软件市场。

目前这些,都是电脑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刘清明无需额外学习,也能熟练上手。

“试试。”吴新蕊示意。

刘清明也不推辞,走到电脑前,按下开机键。

这是一台主流配置的奔腾II处理器电脑,国产品牌“方正”。

实际上,除了那个商标和机箱外壳,从cpU、主板、内存到显示器、键盘鼠标,核心部件几乎全是进口货。

里面预装的办公软件,也是微软的office套件。

他熟练地移动鼠标,打开word文档,调出中文输入法,在空白文档上打下一行字:“论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必要性”。

看着眼前厚重的cRt彩色显示器,刘清明心中泛起一阵波澜。

前世被迫离开体制后,他正是看准了国内方兴未艾的电脑市场,从南方贩运配件,做起了组装机生意。

国内早期的三大电脑巨头,某想、方正、清华同方,无一不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

也是因此结识了开It公司的周跃民,但最终,他的小公司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在国民平均收入不高,家用电脑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的年代,政府采购、遍地开花的游戏厅以及后来的网吧,是pc市场最大的客户。

一台组装机的利润之高,也是后世难以想象的。

如果这一世再次脱下警服,或许,自己依然会选择这条驾轻就熟的道路吧。

吴新蕊看着刘清明熟练的操作,以及那行颇具深意的标题,心中再无怀疑。

“鸿飞公司,呆湾的一家电子企业,正在和市政府洽谈一个年产十万台笔记本电脑的投资项目。”吴新蕊吩咐道,“你做一下准备,明天跟我一起去参加谈判。”

刘清明心里微微一动。

鸿飞?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好的,吴书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