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打工岁月:隐藏在城市角落的秘密 > 第172章 焊痕里的名字

行车钢索断裂的巨响在耳膜上碾出锯齿状的裂痕时,陈长林的手指正按在监控截图的放大键上。那个戴口罩的女人转身瞬间,藏青色工装袖口翻卷的0.3秒里,他捕捉到布料纤维间嵌入的银线纹路——不是巧合,是和苏晚后背那道烧伤疤痕完全重合的齿轮变形纹。十年前市第三机械厂的厂徽,在高温熔浆里扭曲成永远结痂的伤口。

后颈的灼痛突然变成实实在在的触感,他摸到衣领下凹凸的旧疤——那是2015年锅炉房爆炸时溅落的第十七滴焊渣,当时他正替迟到的苏晚签收配件单。此刻指尖的颤抖不是因为幻听,而是手机里突然跳出的匿名邮件,附件是段三秒视频:戴口罩的手正在擦拭某面布满铁锈的墙,水流冲开的泥垢里,隐约浮现用焊枪刻的“苏晚”二字。

工业区的夜风卷着铁锈味灌进领口时,陈长林已经站在第三机械厂后墙的破洞口。荒草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远处废弃行车的钢架像具锈蚀的恐龙骨架。他摸出钥匙——那是今早从厂长办公室偷的,钥匙齿痕在掌心压出红印,突然听见右侧灌木丛传来布料摩擦声。

“谁?!”他的低喝惊飞两只栖息的乌鸦。

那个身影闪过锈迹斑斑的四号车间时,工装袖口的银线在月光下晃了一下。陈长林追过去时撞翻堆在墙角的安全帽,塑料碰撞声在空厂房里回荡,惊起几只蝙蝠。等他扶着生锈的门框喘气时,看见女人正站在车间中央的操作台前,背对着他的后颈处,有片和苏晚一模一样的烧伤疤痕。

“你来了。”她的声音像砂纸擦过齿轮,带着机械般的卡顿,却比记忆里苏晚的嗓音低了半个调,“陈师傅,十年没见,你连脚步声都和当年替我姐顶班时一样重。”

陈长林的瞳孔骤缩。她转身时口罩滑落,露出左脸从眉骨到下颌的烧伤,却让他认出这张脸——苏晚的旧相册里,有张双胞胎合影,十九岁的苏晴穿着质检服站在锅炉前,酒窝比姐姐浅半寸。

“苏、苏晴?”他的声音在发抖,“你不是……”

“被烧成焦尸埋在公墓里?”苏晴指尖划过操作台上的焊枪,枪口还沾着新鲜的金属熔渣,“厂长说那样最省事,反正我姐在重症监护室昏迷,没人会掀开盖着烧伤脸的白布验dNA。”她突然抓起张泛黄的纸甩过来,“看看你亲手盖的合格章,安全阀检测报告第17页,‘检测员:陈长林’,多漂亮的仿宋体。”

陈长林接住纸张的手在抖,油墨印着“2015年7月11日,锅炉房安全阀检测合格”,右下角红色印章模糊却刺眼。他记得那天厂长把印泥盒推到他面前时说:“小晴这丫头死脑筋,非要查出来17处不合格,你替她走个流程,她的奖金分你一半。”

“那天你替我姐签收的不是配件单,是封口费。”苏晴从牛皮纸袋里抽出叠照片甩在桌上,监控截图里,穿西装的厂长正把信封塞进陈长林手里,“我姐来找我换班,说你发烧在值班室躺着,她替你做最后一次检测——其实你蹲在仓库数钱,对吗?”

“不是!”陈长林突然吼出来,又立刻压低声音,“我、我是打算替她顶班的,可厂长说……”

“说年轻人要懂得替人着想?”苏晴冷笑,烧伤的皮肤在灯光下扯出可怕的弧度,“锅炉房爆炸前15分钟,我姐发现安全阀螺栓被人动了手脚,打电话让你别进去,你却关机了——因为厂长给的现金还没数清楚?”

记忆突然像焊枪切开钢板般清晰:那天他确实接到苏晚的电话,说“小晴的检测报告有问题,别靠近锅炉”,可厂长的短信同时进来:“钱在值班室衣柜第三层,点清了再出来”。等他数完五叠钞票,锅炉房方向已经腾起浓烟。

“你后颈的焊渣,是我姐推你时溅的。”苏晴举起手机,播放修复后的监控录像,画面里穿工装的苏晚把陈长林推出值班室瞬间,飞溅的熔浆扑向她后背,“而我呢?”她转身掀开衣领,整个后颈的皮肤像融化的金属般粘连,“我在锅炉房里找检测报告,爆炸时正趴在第17处不合格的阀门上。”

陈长林的后背撞上冰冷的钢架,十年前刻意遗忘的细节如钢水般翻涌:事故后第三天,厂长带他去停尸房,说“苏晴没救了,你帮晚晚签了赔偿协议,她醒了也好安心治疗”。当时白布下的尸体烧得辨认不出,他握着苏晚的手替她按了红指印——原来那具尸体,根本不是苏晚的妹妹。

“为什么现在才出现?”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这十年你……”

“在治烧伤?在攒证据?”苏晴踢开脚边的铁盒,里面滚出十几枚不同年份的厂徽,“去年我在废品站捡到这批旧工牌,发现每个盖过‘安全阀合格’的检测员,后颈都有焊渣烫伤——原来你们把事故幸存者的疤痕,当成了封口的印记。”

远处传来铁门被撞开的巨响,几道手电筒光束扫过厂房窗户。苏晴突然把焊枪塞进修罗场,从口袋里掏出个磨旧的工牌甩给陈长林:“报警吧,或者带着这个去自首——”工牌照片上的苏晴笑得灿烂,职位栏盖着“安全质检员”红章,“记得看看背面,那是我用焊枪刻了三年的字。”

陈长林翻过来的瞬间,浑身血液仿佛凝固:“2015年7月12日,检测员陈长林目睹厂长篡改报告,收受现金元整”。字迹深浅不一,显然是用钝器一点点凿进塑料的。

“他们烧了我的脸,烧了锅炉房,却烧不掉钢板上的刻痕。”苏晴退向侧门时,突然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纸,“这是我姐醒来后写的第一份笔录,她明明记得我在锅炉房,可所有人都说我‘提前下班了’——直到去年她偷偷去查公墓,发现墓碑下埋的是个锅炉零件。”

保安的脚步声在走廊回荡,陈长林抓住那张纸,看见苏晚颤抖的字迹:“小晴的工牌编号是017,和检测报告的第17处不合格一样……”

“下周五凌晨三点,第二炼钢厂。”苏晴在浓烟中转身,声音突然轻下来,“我姐说,钢水浇铸时的光,能照见所有被焊死的真相——包括你当年替厂长签的那份‘苏晚自愿放弃追责’的协议,其实是我按的指印。”

火光轰地窜起,陈长林看见她抬手时,手腕内侧纹着极小的齿轮图案——和苏晚后颈的疤痕一模一样。当保安踹开门的瞬间,他突然想起苏晚临终前说的话:“长林,锅炉房的墙……还有字……”

他突然注意到工牌边缘的压膜有一道极细的裂痕,指甲轻轻一挑,泛黄的照片竟从夹层里滑出——底下是张崭新的一寸照,照片上的女人后颈没有烧伤,左眼角有颗苏晚独有的泪痣,正对着他扯出个苦涩的笑。

“苏、苏晚?”陈长林的手指几乎要捏碎塑料卡。照片背面用焊枪刻着更小的字:2018年冬,在废品站捡到小晴的工牌,才知道她没被烧死。

浓烟涌进鼻腔时,记忆突然出现拼图般的错位:去年在医院,苏晚临终前抓着他的手,指甲缝里嵌着铁锈碎屑,当时他以为是幻觉,现在才想起那是第三机械厂后墙的红砖材质。还有她反复念叨的“小晴的工牌编号017”,分明是清醒时的暗示。

“陈师傅!”保安的呼喊近在咫尺,他慌忙将照片塞回工牌,却发现操作台上燃烧的牛皮纸袋里,有张边角未燃的诊疗单——2016年3月15日,市烧伤专科医院,患者姓名“苏晚”,诊断结果:后颈III度烧伤修复手术,供皮区:左大腿外侧。

而“苏晴”刚才露出的后颈烧伤,位置和形状与这张诊疗单上的示意图完全重合。

警笛声刺破夜空时,陈长林被保安架着往外走,路过燃烧的墙角,突然看清那些密密麻麻的刻字里,“苏晴”的名字被划掉,在下方重新刻了行小字:“替妹妹活下去的第1712天”。数字旁边,是用焊渣烫出的两朵重叠的小蔷薇——那是苏晚中学时最爱画的图案。

凌晨两点,陈长林蹲在派出所外的梧桐树下,颤抖着插入从火场顺出的U盘。视频文件里,第一个画面让他浑身血液结冰:2015年7月13日,重症监护室,脸上缠着纱布的苏晚正在打字,屏幕上是给妹妹苏晴的留言:“小晴,他们说你死了,但我摸到你工牌上的刻字,017是你的生日,对吗?”

下一段视频,拍摄于2017年冬,镜头对着镜子,苏晚正在往脸上涂抹烧伤疤痕特效膏,旁白是压抑的哭声:“厂长说你尸体被烧没了,可公墓管理员喝醉了说,埋的是锅炉房的旧零件。小晴,如果你还活着,就来找我……如果没活着,姐替你活着,刻完所有该刻的字。”

最后一个视频是前天录制的,画面里的“苏晴”摘下面罩,露出苏晚完整的脸,她对着镜头举起焊枪:“长林,当你看到这些时,要么已经想起当年替我签收的不是配件单,是厂长让你转交的‘苏晴死亡证明’;要么还在骗自己。但第十七滴焊渣落在你后颈时,我替你挡的不只是熔浆,是你即将被灭口的命。”

视频突然卡顿,雪花屏上跳出串乱码,紧接着是段音频:“陈哥,当你听到这个,说明我姐已经去赴那场必死的约了。” 少女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像从十年前的锅炉房管道里飘出来,“我是小晴,真正的苏晴。2015年爆炸时我被气浪掀进排水渠,他们以为烧焦的是我,其实……”

杂音突然尖锐,陈长林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当画面恢复时,屏幕中央只有行不断闪烁的坐标——第二炼钢厂地下三层,1998年废弃的锅炉检修通道。角落水印显示拍摄时间:2025年5月7日 00:17,正是他收到监控截图的同一时刻。

U盘突然发烫,像块即将融化的焊锡。陈长林慌忙拔出时,发现金属接口处粘着片极小的银色齿轮——和“苏晚”“烧伤”处的纹身完全一致,却比厂徽多了道裂痕。这个细节让他猛然想起,十年前事故报告里的锅炉房设计图,地下三层标注着“备用安全阀存放库”,而图纸右下角的签名,正是厂长的名字。

警笛声在工业区边缘炸开时,他的手机第三次震动,锁屏跳出条没有号码的彩信:监控截图里的“苏晴”正在撕扯脸上的疤痕贴,露出的皮肤下,隐约可见条形码般的激光纹身——那是2010年后才普及的工伤职工身份识别码,而苏晚的事故发生在2015年。

“陈师傅!”保安的脚步声碾碎厂区的寂静。陈长林将U盘塞进排水沟,工牌里的苏晚照片在月光下似乎转了下头,泪痣对准他后颈的方向。当他被按在锈迹斑斑的围墙上时,忽然注意到保安肩章编号“017”——和苏晴工牌、检测报告第17处不合格、甚至锅炉房爆炸日期(7月12日,1 7=8,1 2=3,8-3=5,恰好是今天日期2025的末位)形成诡异的数字闭环。

凌晨三点,派出所审讯室的白炽灯嗡嗡作响。陈长林盯着桌上自己的工牌,突然发现照片下方的条形码能扫出一串乱码,而“苏晴”工牌背面的刻字,在强光下显现出第二层划痕:“他们在钢水里掺了记忆金属,遇热会显形——1998年的事故,死的不是十七个人,是十八个。”

窗外传来消防车的呼啸,方向正是第二炼钢厂。值班民警的对讲机突然嘈杂,断断续续的汇报里,“3号行车控制室发现具焦尸”“手腕有齿轮纹身”“工牌编号017”几个词像焊渣般溅进陈长林的太阳穴。他猛地想起视频里苏晚说的“替妹妹活下去”,而真正的苏晴在音频里说“我姐已经去赴那场必死的约了”——那么焦尸到底是谁?

口袋里的U盘突然传来震动,明明已经被他丢进排水沟。陈长林颤抖着摸出,发现外壳不知何时变成了银色,上面蚀刻着和齿轮纹身相同的裂痕图案。当他按下开关,屏幕亮起的不是视频,而是实时监控画面:第二炼钢厂地下三层,穿白色防护服的人正用焊枪切开墙壁,露出嵌在混凝土里的工牌墙,每块工牌上都印着同一个名字——陈长林。

最新一条未读短信跳出:“第十七滴焊渣是钥匙,地下三层第17号保险柜,存着你替厂长签过的所有‘合格章’。现在钢水已经漫过检修通道,你猜当年被顶替的第十八个人,是我,还是我姐?”

字迹在屏幕上渐渐模糊,化作钢水流动的波纹。陈长林望着自己后颈的倒影映在桌面,突然发现那道旧疤的形状,竟和监控里地下三层的平面图完全吻合——十年前的焊渣,原来早就替他标好了真相的坐标。而当钢水即将淹没一切时,那个在火场中“消失”的“苏晴”,到底是带着妹妹记忆的苏晚,还是真正死里逃生、蛰伏十年的苏晴?

审讯室的门突然被撞开,满身烟尘的民警举着张烧焦的工牌冲进来,陈长林看清照片的瞬间,后颈的旧疤像被焊枪灼烧般剧痛——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十九岁的自己,工牌姓名栏写着“苏晴”,职位栏盖着“厂长助理”的红章,而照片右下角的日期:2015年7月12日,正是锅炉房爆炸当天。

钢水的轰鸣在远处回荡,像十年前那场永远不会冷却的噩梦,终于在第十七滴焊渣的灼痛中,熔开了所有人灵魂上的结痂。而真相,正藏在第二炼钢厂地下三层的阴影里,等着被钢水的光芒,照成最锋利的判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