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斤高纯电解铜,要是能找到合适的买家,按一斤十二块钱算,就能卖到将近二百块!
刨去电费、硫酸、人工,利润至少翻一倍!搞不好能到150%!
要是再把阳极泥里残留的少量贵金属(比如金、银)也提炼出来,那利润就更吓人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光靠倒腾差价的“破烂王”了!
他们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技术!
能把一块钱的废料,变成三块,甚至五块的工业原料!
这利润,简直是碾压式的!
“发了!孟哥!咱这回是真发了!”
马小军和阿飞他们,虽然不太懂技术和价格,但也看明白了其中的暴利,
一个个兴奋的脸都红了,看向孟远的眼神,都快冒出火花了!
几位老师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干了一辈子,头一次亲眼见到,废铜烂铁真能变成“金疙瘩”!
孟远看着眼前的电解铜,看着伙计们兴奋的表情,心里也是一阵狂喜和成就感!
成了!
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不过,高兴劲儿还没过,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
“这批电解铜,质量是好,价钱也高,可卖给谁呢?”
孟远心里门儿清:这可是技术换来的宝贝,纯度至少三个九(99.9%)往上!
卖给收废品的?那是糟蹋东西,也是跟自个儿的辛苦过不去!
必须找工业用户!识货、量大、能给好价钱的主儿!
可这年头,信息闭塞得跟捂着盖子似的。
镇上那些小打小闹的厂子,用不上这么精贵的玩意儿。
目标,只能是县城!
孟远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县里的纳税大户——红旗电线厂!
他上辈子就听过,红旗牌电线质量过硬,卖得火。
但厂子也有老大难,就是好铜难搞,成本压不下来!
国产高品质电解铜就那么多,要么去外地买,要么硬着头皮进进口货,利润薄得像刀片。
“红旗电线厂……就它了!”
说干就干!
孟远挑了几块品相最好的紫铜块,用干净的厚棉布仔细裹好,宝贝似的揣进怀里。
又翻出件补丁最少、最干净的咔叽布外套换上,对着水盆照了照,显得精神利索些。
跟孙师傅他们交代好,便蹬上那辆二八大杠,朝着几十里外的县城,吭哧吭哧地出发了。
土路加石子路,颠得骨头都快散架。
两个多钟头,孟远才顶着一头汗,出现在县城东郊的红旗电线厂大门口。
嚯!国营大厂的气派就是不一样!
红砖厂房一眼望不到头,高耸的烟囱冒着白烟,大门口挂着烫金大字的牌子,
不时有解放牌大卡车,拉着一卷卷油亮的电线驶出,带起一阵尘土。
“同志,麻烦登记一下,我找采购科的领导,谈点原材料的事。”
孟远把自行车停好,走到门卫室窗口,客气地递上介绍信(他自己瞎编的)。
门卫是个穿着蓝色制服、五十来岁的大爷,眼皮耷拉着,瞥了孟远一眼,
又扫了扫他那辆破车,语气里带着国营厂老资格的淡漠:“采购科?找谁?约了吗?”
“想找你们吴科长。没预约,但事儿挺重要。”孟远依旧陪着笑脸。
“没预约就等着!”大爷头也不抬,指了指旁边一条长凳,
“吴科长忙得很,哪有空见谁都见?”
那眼神,明摆着把孟远当成了跑江湖卖狗皮膏药的。
孟远也不恼,点点头就在长凳上坐下了。
他知道,越是这种地方,越急不得。心里默默盘算着说辞,观察着进出厂区的人和车。
日头渐渐毒起来,晒得人发晕。
快一个钟头了,孟远耐心等着,像是入了定的老僧。
也许是看他确实不像来捣乱的,门卫大爷终于拿起桌上那部老式黑色电话,拨了个内线,不耐烦地说了几句。
又过了十几分钟,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穿着笔挺的白色的确良衬衫,
头发用发蜡抹得一丝不苟,夹着个黑色人造革公文包,才从办公楼里慢悠悠地踱了出来。
正是采购科长,吴建设。
吴科长走到铁栅栏门后,隔着栏杆,皱着眉头上下打量孟远,
眼神里带着审视和几分不易察觉的优越感:“你找我?啥事?”
“吴科长您好!”孟远立刻起身,快步上前,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热情和尊敬,
“我是咱们下面镇上搞再生资源的,叫孟远。最近弄了点新工艺,能提炼出高纯度电解铜,想问问厂里有没有兴趣?”
“再生资源?收破烂的?”
吴建设眉头皱得更紧了,嘴角撇了撇,毫不掩饰轻视,
“我说小同志,你没找错门吧?我们用的可是正规大厂的一级电解铜!对纯度要求高得很!你们收破烂收出来的玩意儿……能用?”
他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就差直接撵人了。
孟远心里早有准备,面上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自信:
“吴科长,您先别急着下定论。我知道贵厂要求高,不然我也不敢上门不是?”
说着,他动作麻利地从怀里掏出布包,双手递过去:“您是行家,先瞧瞧货。”
吴建设狐疑地接过布包,掂量了一下,有些漫不经心地解开。
可当那几块泛着纯正紫红色金属光泽、表面细腻均匀的铜块,眼神瞬间就凝固了!呼吸都仿佛停顿了一下!
干了十几年采购,经手的铜没有一千吨也有八百吨,这铜的品相……绝对是顶级的!
甚至比他们仓库里,某些批次的所谓一级电解铜还要纯净、漂亮!
“这……这真是你们搞出来的?”
吴建设猛地抬头,盯着孟远年轻的脸,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一个收破烂的小年轻,捣鼓出这种级别的工业原料?开什么玩笑!
“没错,吴科长。”孟远稳稳地点头,
“我用了点特殊办法,从废铜里提出来的,纯度99.9%以上,您要不信,可以拿去化验。”
吴建设沉默了,拿起一块铜板在手里翻来覆去,指甲掐了掐,感受着那恰到好处的韧性。
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小子难道真有什么独门秘籍?”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恢复了国企干部的矜持,也是职责所在:
“纯度……口说无凭。就算这一批纯度够,稳定性呢?你们能保证批批都达标?”
“电线生产,最怕原料不稳定,一批铜出问题,几百上千米电线都得报废!这损失谁担?”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也是最大的风险!
孟远立刻接口,显然早有腹稿:
“吴科长,您的顾虑太对了!我今天来,不是让您马上进货。我免费提供一百斤样品,您让技术科拿去化验试用!有一项不达标,我把铜拉回去,绝不给您添麻烦!您看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