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说得对!”孟远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不大,但斩钉截铁,“这钱,必须花!”
他扫视一圈众人:
“不就是改进工艺吗?有苏老坐镇,有咱们这帮能啃硬骨头的兄弟,我就不信攻不下来!”
“不就是买设备吗?只要能让产品硬气起来,能在市场上横着走,能把红星回收那样的对手压下去,多贵,都得买!”
孟远心里门儿清,要让再生铜、再生铝的杂质和成分拿捏得死死的,没两把刷子可不行。
在苏振华老爷子提过的那一堆“镇宅之宝”里,那台能精确分析金属成分的光谱分析仪,无疑是眼下最迫切、最关键的一环!
“苏老,这……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
生产主任,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像怕惊扰了什么。他的眼神里,三分好奇,七分怀疑。
苏振华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却坚定:
“打个比方。以前咱们验铜,靠经验,是‘望闻问切’,慢不说,准头也看师傅心情。”
他顿了顿,拿起一块铜锭,
“但这光谱仪,你把料往上一放,‘滋啦’一道电火花闪过,也就几十秒的功夫!”
他伸出三根手指:
“铜里有什么,铝里有什么,哪怕是百万分之几的杂质,都给你揪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快不慢,只准不差!”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几个年轻的技术员眼睛都亮了,像是看到了什么新奇的玩具。
“没错!”孟远接过了话头,声音斩钉截铁,
“这玩意儿,能让咱们一眼就看出原料的‘成色’,生产过程中成分有没有跑偏,最后出厂的产品,是不是真金白银!有了它,谁想在咱这儿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然而,这“火眼金睛”,可不是大白菜。
九十年代初,国内根本造不出这精细玩意儿,全得靠进口。
一台看得上眼的,少说也得几十万,要是德国、美国货,上百万人民币都打不住!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刚刚升腾起的一点热乎气,瞬间被浇了个透心凉。
“孟总……”财务部经理,算盘珠子拨得贼精的女人,一听预算,脸都白了,
“我知道质量要紧,可……可这一家伙砸下去几十上百万,咱账上这点钱,哗啦一下就没了大半截啊!万一……万一哪个环节周转不开,咱们可就得抓瞎了!”
她捏着那份设备报价单,手都有点抖,那心疼劲儿,活像自家钱袋子被人抢了。
几个管生产的老伙计也忍不住了,嘀咕起来:
“孟总,咱以前不也用化学法子验货吗?是慢点儿,可也能用啊!花恁多钱买个洋机器,有那必要?”
一个车间主任搓着手,小心翼翼地补充:
“是啊,孟总,咱现在的货,客户不也挺认的?卖得好好的,干嘛非得折腾这个?”
他心里嘀咕,这不瞎花钱嘛,安安稳稳赚钱不好吗?
“必要?太有必要了!”孟远噌地一下站起来,声音陡然拔高。
“都给我听好了!这笔钱,今天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花出去!而且要快!”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眼皮子都给我放长远点!”孟远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
“现在大伙儿都还在草莽阶段,咱们靠着价格低、过得去的质量,是能混口饭吃。可将来呢?国家标准越来越严,咱们还在原地踏步,早晚被人一脚踹出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几个老伙计:
“至于你们说的化学分析?我承认,能用。但那是老牛拉破车!等你们慢吞吞分析出结果,黄花菜都凉了!一批不合格的玩意儿都出厂了!这叫质量控制?这叫马后炮?”
“光谱仪呢?炉子前头取个样,几分钟!成分不对,立刻就能调整!能大大降低次品率!”
一番话,连珠炮似的,又是敲打又是画饼,把会议室里一帮人的小心思全给砸得稀碎。
原先还嘀嘀咕咕的,这会儿都低着头,不吭声了,开始琢磨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
“我同意孟总的意见!”
苏振华教授第一个表态,“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我们谈质量控制,就是空中楼阁!”
最终,孟远力排众议,几个核心成员举手通过了决议:买!
买啥?怎么买?
直接从国外订?猴年马月能到货不说,价格铁定没得商量......
“去香港!”孟远脑子一转,有了主意。
九十年代初的香港,那可是个好地方,啥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能从那儿淘换到。
他立马点了公司里最机灵的马小军,揣上苏教授列的详细技术参数单子,直飞香港。
马小军这小子也是不负众望,在香港一通折腾,还真让他找到一家德国代理商,据说有现货!
“孟哥,那帮鬼佬鼻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马小军在电话里直嚷嚷,“价格咬得死死的,还非要咱们先付全款,谱儿大得很!”
孟远在电话这头冷笑一声:
“你告诉他,我们是内地第一家私营大规模引进这种高级货的,以后他们想进内地市场,我们就是活广告!这第一台是探路石,价格没诚意,付款方式再这么牛气哄哄,咱们就换一家!”
孟远又教了马小军几招“极限拉扯”的谈判技巧。
来回几个电话,马小军那边,时不时还传来孟远遥控指挥的“指示”。
最后,还真让马小军把价格往下磨了老大一截,付款方式也灵活了不少。
虽然依旧掏空了远新账上的大部分活钱,但总算是把合同给签了!
消息传回厂里,财务部经理长长地舒了口气,一半是心疼,一半也是佩服孟远的魄力:
“孟总,您这手笔……真是……绝了!”
光谱仪这块最硬的骨头啃下来了,但孟远的棋盘上,这仅仅是落下的一子。他要的,绝不仅仅是一台先进的机器。他要的,是一个能给远新所有产品质量上“双保险”的现代化、标准化的中心化验室!
新厂区一个僻静的角落,一栋按照国家二级实验室标准设计的小楼,很快就破土动工了。
孟远三天两头往工地跑,从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到通风、水电、排污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盯得比自己家装修还要细致,还要上心。
除了那台从德国远道而来的“宝贝疙瘩”——直读光谱分析仪,被小心翼翼安放在恒温恒湿的专用房间外,苏教授又列出了一长串的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