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
一筐五颜六色的废塑料片儿,被一个膀大腰圆的工人,倾倒进一个不锈钢大水槽。
水花四溅,冰凉的水汽,混着一股若有若无的塑料味儿,扑面而来。
水槽里,几个大功率水泵搅动着水流,像几条发怒的水龙,塑料片儿在里面翻滚、碰撞,污泥和杂质被强劲的水流剥离。
“小孟,瞅瞅这个!”
苏老戴着老花镜,手里捻着几片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塑料片,递给了孟远。
孟远凑过去,接过塑料片,指甲刮了刮,又闻了闻:
“嗯,干净多了!苏老,我听说有些植物提炼的表面活性剂,环保,去油污效果还好,回头咱们试试?”
苏老嘿嘿一笑:“你小子点子多!行,记下了!”
清洗只是第一步。
旁边的流水线上,洗干净的塑料片儿,经过强力甩干,再被送进一个长长的、热气腾腾的烘干通道。
出来时,已经干燥清爽。
“轰隆隆——”
另一边车间,几台改装过的机器正发出沉闷的咆哮。
几个年轻技术员,脑门上渗着汗,正围着一台挤出机,紧张地盯着屏幕上的参数。
“小李,温度再降三度!”
苏老经验老道,耳朵一听机器的声音,就知道火候。
“好嘞!”
他们正捣鼓着给再生pE(聚乙烯)、pp(聚丙烯)“喂”点便宜又好用的助剂。
一撮白色的粉末,一点黄色的颗粒,小心翼翼按比例调配,
希望能让这些“废柴”的腰杆硬一点,脾气好一点,更容易被塑造成型。
至于那些更“娇气”的AbS(工程塑料),他们则盘算着掺点新料进去,或者试试别的“补品”,指望着能让它更抗揍、更耐晒。
“土是土了点,”孟远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咧嘴一笑,
“但能把这些没人要的破烂变成钱,就值!”
钱,孟远砸下去了。
路,他指明了。
苏老这帮老将小兵,就在这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厂房里,一头扎了进去。
没多久,从南方淘换来,又被苏老他们“妙手回春”改造过的塑料分选设备,吱吱呀呀地调试完毕,正式上岗。
“走起!”
随着一声吆喝,传送带启动。
花花绿绿的塑料瓶、塑料壳子,像赶集似的涌了上去。
虽然还得配着几个,眼疾手快的女工在一旁辅助,把那些“漏网之鱼”给揪出来,
但这效率,比纯靠人手一堆堆扒拉、一个个瞅,简直是坐上了火箭——噌噌往上涨!
分拣出来的pE、pp、AbS,分门别类堆成了小山。
清洗、破碎、熔融、挤出造粒……
苏老他们把这套流程,摸得滚瓜烂熟,几条简单有效的改性“秘方”也揣进了怀里。
终于,在远新公司新厂区,特意辟出来的一间宽敞车间里,
那条承载所有人希望的废塑料再生生产线,在一阵鞭炮声和工人的欢呼声中,正式发出了:
“哐当!哐当!轰隆隆——”
机器的咆哮声,在孟远听来,比任何交响乐都带劲!
一袋袋经过初步分选、清洗干净的废塑料碎片,被工人师傅“哗啦啦”倒进挤出造粒机的料斗里,像喂给一头钢铁巨兽。
高温下,塑料片迅速熔化成粘稠的流体,在螺杆的强力搅拌和挤压下,充分混合,
再从模头一个个小孔中奋力钻出,变成细长的“面条”。
“面条”尚带着滚烫的温度,一离开模头,就被飞速旋转的切刀,“咔嚓咔嚓”斩成一粒粒均匀的小段。
紧接着,这些滚烫的“小豆子”一头栽进冰凉的冷却水槽,“刺啦”一声,白汽蒸腾。
最后,当生产线末端,那些大小匀溜、泛着一层淡淡光泽的再生塑料颗粒,像一条细溪流淌出来,汇聚成堆时——
“好家伙!”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瞪得溜圆!
这些“再生米”,跟那些从石油里直接炼出来的“原生米”比,
卖相上差着点意思,没那么油光锃亮,
凑近了闻,似乎还有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
可谁都知道,它们是从那些曾经被当作垃圾,堆在臭气熏天的角落,甚至差一点被一把火烧成黑烟的废塑料里,“涅盘重生”出来的!
这里面,是远新研发团队熬红的眼睛,和淌下的汗水!
更是孟远,压在这片“无人区”上的全部赌注!
孟远快步上前,也顾不上烫,直接伸手抓起一把刚出炉,还带着明显热乎气的再生pp颗粒。
颗粒在掌心微微硌着,那股子温热直透心底。
他摊开手掌,仔仔细细地瞅着,脸上的肌肉慢慢舒展,最后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眼角都笑出了褶子。
“好!真不赖!”
他狠狠点了点头,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虽然只是个开始,但咱总算是把这些‘垃圾’,正儿八经地捣鼓成了‘有用的玩意儿’!”
他掂了掂手里的颗粒,那股兴奋劲儿慢慢沉下来:
“接下来,就看这些‘有用的玩意儿’,能不能在市场上……卖出个好价钱了!”
没错,米是造出来了。但万里长征,这才刚迈出第一脚。
一个更让人头皮发麻的难题,明晃晃地摆在了眼前——
“这玩意儿,咋卖出去?谁要啊?”
九十年代初的国内,你跟下游那些塑料制品厂的老板提“再生塑料”,十个倒有八个会瞪大眼睛,一脸懵逼地问你:
“啥玩意儿?”
他们用惯了石化厂直供的全新料,质量稳定,用着踏实。
对这种拿“下脚料”、“废品”捣鼓出来的“再生料”,他们心里头直犯嘀咕,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这玩意儿……性能顶得住不?颜色、气味咋样?可别把咱的产品整砸了!”
“用这料做的盆子、桶子,会不会有怪味儿?装吃的东西……那更不敢想!有毒没毒啊?”
“价格是便宜点,可万一用出问题,客户退货,这黑锅谁背?”
尤其是那些做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的厂子,对“再生料”三个字更是像躲瘟神似的,提都不敢提,生怕沾上一点晦气。
再加上那会儿,国内对再生塑料的质量标准、检测体系,那基本就是一张白纸,啥都没有。
远新厂辛辛苦苦“炼”出来的这些“再生米”,市场到底认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