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气候边缘 > 第45章 成本迷局:理想主义的现实重力场

气候边缘 第45章 成本迷局:理想主义的现实重力场

作者:寒箫冷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22:29:34 来源:小说旗

黄娅娅的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对“水上社区”计划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也有人持怀疑态度,担心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而且,市政厅的舆情监控中心要求公众“理性看待气候争议”。

面对公众的质疑,李墨飞、刘宇和黄娅娅决定召开一个专业研讨会,先向业内专家学者详细解释“水上社区”计划的科学依据和设计理念。

研讨会上,李墨飞首先发言。他用详实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向公众展示了堔川洪水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他语气坚定,“‘水上社区’计划不仅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更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接着,刘宇介绍了“水上社区”的设计方案。他展示了设计图纸和模型,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建筑在水面上来应对洪水问题。

在刘宇的解释下,一幅“水上社区”的蓝图展示在专家学者们面前——

“水上社区”并非完全孤立于陆地,而是与现有城市结构有机结合。其总体布局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核心区、缓冲区、连接区。

……

研讨会的全息投影尚未完全消散,刘宇的瞳孔突然收缩。他看见,建材报价单上的数字正在量子屏上扭曲跳动。某种关键复合材料的单价从¥3875\/m3暴涨至¥12,980,价格曲线呈现完美的心电图式波动,峰值竟与市长夫人名下的离岸公司股价变化同步。

“这是第17次参数优化后的成本模型。”李墨飞将神经接口插入太阳穴,让脑电波直接操控全息沙盘。代表造价的蓝色光柱在堔川市模型上疯长,很快突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基金的红线。“除非找到替代材料,否则……”

他的话被破门声打断。五个穿防化服的身影鱼贯而入,胸前的辐射计量器显示他们来自核电站废墟。“我们是西区重建委员会的。”领头者掀开面罩,露出市政厅秘书长特有的鹰钩鼻,“根据《重大工程审查条例》,需要征用你们的新型建材专利。”

此时,黄娅娅的暗访设备自动激活,纳米镜头沿着袖口滑入手心。她在数据库里交叉比对,发现这群人3小时前还在参加石油巨头的慈善晚宴,防化服内衬残留着鱼子酱的dNA信息。

谈判在充满讽刺意味的安全距离下展开。秘书长用戴着钻戒的手指敲击辐射箱:“每压缩1%的成本,重建委员会就增加0.5%的股份。”刘宇注意到他身后的保镖正用激光测绘实验室设备,腕表上的公司徽标属于某家曾泄露680吨苯胺的化工集团。

当不速之客带着专利拷贝扬长而去时,实验室的量子钟刚好走过23:59。李墨飞突然抓起桌上的玄武岩样本砸向全息屏,这块采自马里亚纳海沟的岩石在接触虚拟影像的瞬间化为齑粉,就像他们刚被碾碎的成本优化方案。

事件的转机出现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黄娅娅的匿名信源传来段加密视频:某艘注册在开曼群岛的货轮正在公海转移复合材料,而船长日志显示这批“医疗物资”的最终目的地是市长别墅的地下仓库。更讽刺的是,集装箱的温控系统耗电量相当于整个西区灾民临时安置点的日需求。

“我们需要更肮脏的战争。”刘宇突然启动暗网接口,这个举动让他额角的道德指数监测环瞬间变红。在区块链黑市,他们用三项环保专利换取了竞争对手的供应链数据——交易记录显示,暴涨的建材有43%积压在私人港口,涂层上的防伪二维码被篡改为圣经段落。

李墨飞在材料实验室找到了突破口。当第209次替代实验失败时,某位清洁工无意间碰倒了海藻培养皿。黏稠的藻酸盐在纳米纤维素骨架中蔓延,竟形成类似珊瑚骨骼的仿生结构。他们连夜改进工艺,将污水处理厂打捞的蓝藻与农业废料结合,研发出成本仅¥612\/m3的生物基材料。

他们找到了更廉价的建造“水上社区”的材料。

“自然早就付过专利费了。”赵东浩抚摸着培养箱里的合成珊瑚。他的团队发现,添加0.3%的火山灰能使材料抗压强度提升17%,这灵感源自复活节岛巨像的千年不倒之谜。

然而,资本的反扑比预期更凶猛。当新型材料通过欧盟环保认证时,某家离岸媒体突然发布“致癌物质超标”的检测报告。刘宇调取化验样本,发现污染物数据竟与20年前烟草公司的篡改手法如出一辙——同样的统计学魔术,同样的ppm单位游戏。

大记者黄娅娅策划了绝地反击。她邀请3位诺贝尔奖得主直播验证材料的安全性,却在开播前收到恐吓包裹,里面是用生物基材料打印的婴儿棺椁,内置的播放器循环着合成音:“每个伟大发明都需要活祭品。”

最黑暗的时刻,联合国气候特使苏薇的全息影像穿透电磁封锁降临。她身后是正在下沉的马尔代夫议会大厦,珊瑚混凝土构筑的穹顶在水压下绽放裂纹。“国际气候法庭刚通过特别法案,”她的声音裹挟着电离层的杂音,“任何阻挠漂浮城市计划的行为都将视为反人类罪。”

市政厅的妥协来得猝不及防。当刘宇带着新报价单走进招标会现场时,发现竞争对手的标书散发着深海鱼油的腥气:那些用珊瑚材料打印的文本,每一页都嵌着西区灾民的指纹水印。

胜利的香槟尚未开启,李墨飞就收到量子加密邮件。某颗间谍卫星传回的图像显示,三家石油公司正在北极圈建造巨型浮动平台,其结构竟与他们被盗的专利设计惊人相似。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些平台不是为拯救气候难民,而是为开采最后的海底甲烷冰。

暴雨再次降临的夜晚,刘宇独自站在材料测试场。他面前是两幢1:1建筑模型:左侧的传统混凝土房正在酸雨中溶解,右侧的生物基建筑却因吸收二氧化碳而愈发坚固。当监测AI宣布右侧建筑的碳足迹转为负值时,市政厅的催款单同步抵达。因“违规使用未经批准的新型材料”,他们被处以造价的300%罚款。

黄娅娅的报道在午夜发布。镜头里,生物基材料构筑的临时庇护所中,三个孩子正用海藻墨水在墙上作画。他们笔下的未来之城漂浮在云海之间,每栋建筑都长着珊瑚般的触手,温柔地托起候鸟与潮汐。

“成本从来不是数字游戏。”李墨飞在项目日志里写道。当市政厅的查封封条贴上实验室大门时,他偷偷启动了种子计划:300个装着生物基材料孢子的气象气球正升入平流层,这些比花粉更轻的救赎之种,将在环流作用下飘向所有正在沉没的沿海城市。

当最后一颗气球消失在天际时,刘宇的监测环突然崩裂。这个曾恪守科研伦理的工程师,此刻正将核电站废墟的辐射数据与建材数据库融合。他的瞳孔里倒映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一个在资本淤泥中窒息,另一个从技术的裂缝里野蛮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