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气候边缘 > 第122章 太阳契约

气候边缘 第122章 太阳契约

作者:寒箫冷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22:29:34 来源:小说旗

北京天文台地下数据中心,李墨飞盯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警报,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微微发抖。三台超级计算机刚刚完成了对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最新数据的联合分析,结果比他预想的最坏情况还要糟糕。

“又来了。”他喃喃自语,放大其中一个异常区域的图像。太阳表面本应活跃的冕洞区域像被橡皮擦抹过一样,呈现出不自然的平滑状态。旁边的数值显示,冕洞物质抛射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3%。

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陈曦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报告。“墨飞教授,你看到南极站的观测数据了吗?地磁——”

“——强度又下降了15%,我知道。”李墨飞打断她,转动椅子面对陈曦。他眼下的黑眼圈在荧光屏的冷光下显得更加明显。“不只是地磁问题。看这个。”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屏幕上显示出太阳磁场极性变化的曲线图。一条红线从2015年开始稳步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后本应开始下降,却反常地继续攀升。

“极性反转周期缩短到了8.3年。”李墨飞的声音干涩,“比正常11年周期快了近30%。”

陈曦凑近屏幕,眉头紧锁。“这解释了我们看到的所有异常—极光减弱、地磁偏移……”她突然停住,指向图表上一个几乎被忽略的小波动,“等等,这是什么?1923年的小峰值?”

李墨飞点点头,调出更多数据。“我查了历史记录。1923年确实有一次未达到完全反转的‘迷你极性反转’,持续了约18个月。当时也记录到了极光异常和地磁扰动。”

“就像现在。”陈曦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不,比现在温和得多。”李墨飞打开一个复杂的模型,“如果我的计算正确,按照当前速度,6个月内我们将迎来一次完整的太阳磁场极性反转。而地球磁场已经因为地核异常而削弱……”

他没有说完,但陈曦明白言下之意—双重磁场减弱意味着地球将失去抵御宇宙射线的保护屏障。

“我们需要召集团队。”陈曦已经拿出手机,“如果这是真的,全球电网、卫星系统、甚至dNA层面的生物效应……”

李墨飞按住她的手。“等等,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他深吸一口气,“我设计了一个可能的缓解方案。”

他调出一个三维模拟图:数百个高空氦气球升至平流层,释放出微小的铁粒子云,这些粒子在电离层形成人工增强区,暂时\"修补\"薄弱的地磁场。

“‘电离层补丁’。”李墨飞说,声音里混合着骄傲和不安,“理论上可以在关键区域增强地磁强度30-40%,足够抵挡大部分太阳风冲击。”

陈曦盯着模拟图,一时说不出话。这个方案大胆得近乎疯狂—人为干预地球磁层,这在科学伦理上是绝对的灰色地带。

“你考虑过副作用吗?”她最终问道,“铁粒子沉降、臭氧层破坏、天气模式改变……”

“当然考虑过。”李墨飞调出风险评估报告,“小规模测试显示影响可控。而且比起坐等全球电网崩溃……”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视频会议提示音打断。陈曦接通系统,艾瑞克、汉斯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面孔陆续出现在屏幕上。艾瑞克背后的挪威观测站窗外,极光在夜空中泛着诡异的红光。

“各位,情况紧急。”陈曦直接说道,“李墨飞发现了太阳磁场极性反转加速的证据。”她快速分享了关键数据。

屏幕上的面孔一个个变得苍白。汉斯摘下眼镜用力擦拭,仿佛希望这只是镜片上的污渍造成的错觉。

“这解释了我们从德军气象站找到的数据。”汉斯声音嘶哑,“1943年那次地磁暴就是在上次'迷你反转'期间发生的。”

艾瑞克突然插话:“等等,你们在讨论什么解决方案?”他敏锐地注意到陈曦和李墨飞交换的眼神。

李墨飞犹豫了一下,还是共享了他的“电离层补丁”方案。随着幻灯片一页页翻过,视频窗口中的表情从震惊变为难以置信。

“你疯了吗?”艾瑞克几乎是喊出来的,“这是地球工程!我们根本不知道大规模干预电离层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比全球停电更糟吗?”李墨飞反击道,“比卫星导航系统瘫痪、宇宙射线暴增更糟?”

“黑天鹅理论!”艾瑞克拍着桌子,“我们可能触发完全无法预测的灾难性后果!历史上每次人类试图大规模干预自然系统都——”

“——都推动了科学进步。”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插入。视频画面上多出一个新窗口,显示一位身着俄罗斯军服的中年男子。“抱歉打断,我是谢尔盖·伊万诺夫上校,北极科学协调委员会成员。”

陈曦和李墨飞惊讶地对视一眼。他们没邀请任何军方人员加入会议。

“上校,这是封闭的科学讨论。”汉斯皱眉道。

“考虑到议题的全球影响,我们认为有必要参与。”伊万诺夫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事实上,苏联在1970年代就进行过类似实验。”

他共享了一份解密文件,上面显示苏联曾用高空火箭在北极电离层释放过钡和锶蒸汽,成功在局部增强了地磁响应。

“你们成功了?”李墨飞急切地问。

“短期效果显着。”伊万诺夫承认,“但当时的技术无法维持足够长时间。你们的氦气球方案……更有潜力。”

艾瑞克猛地站起来,摄像头只拍到他胸口以下。“这是彻头彻尾的疯狂!我们甚至不了解当前异常的真正原因,就要往大气层撒铁粉?”

“有时候治疗必须在确诊前开始。”伊万诺夫冷静地说,“1962年美国‘海星 prime’核试验在高空引发的人工地磁暴持续了数月,意外证明了这种干预的可行性。”

陈曦感到一阵寒意。军方对这类实验的了解远比学术界深入得多—而且显然对武器化应用更感兴趣。

“我们需要更多数据。”她试图缓和气氛,“李墨飞的方案只是理论阶段,还需要——”

“我们没有时间了!”李墨飞突然提高音量,调出一组实时数据,“看这个—太阳风速度刚刚又下降了10%,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了17%。这两者看似无关,但实际上……”

他的话被艾瑞克的惊呼打断。“老天……看看特罗姆瑟的实时画面!”

艾瑞克的摄像头转向观测站窗外。夜空中,极光不再是常见的绿色帘幕,而是呈现出深红色的螺旋结构,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天际,中心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圆形黑洞。

“磁层穿孔……”李墨飞低声说,“我的模型预测过这种现象。太阳磁场反转导致地球磁层出现暂时性薄弱点。”

汉斯突然凑近摄像头:“那红色是什么?”

“高能质子直接穿透大气层。”李墨飞的声音紧绷,“正常情况下会被偏转,但现在……”

陈曦的电脑突然弹出一系列警报。全球多个天文台和地磁监测站同时报告异常。她快速浏览数据,脸色越来越难看。

“不只是极光异常。全球电网都监测到了地磁感应电流激增,北美航空管理局已经开始重新规划跨极地航线。”她抬头看向视频窗口,“朋友们,这不是学术讨论了。危机已经开始了。”

会议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设备嗡嗡声和急促的呼吸声。最终伊万诺夫上校打破沉默:“莫斯科批准提供3艘高空气象飞船和50吨特种铁粉粒子,用于紧急测试。48小时内可以部署。”

“我们不能这么仓促决定!”艾瑞克抗议道,“至少应该——”

“——应该什么?等更多城市停电?”李墨飞反问,“上周多伦多地磁风暴已经造成了6小时停电。如果规模扩大十倍、百倍呢?”

陈曦看着争论的双方,感到一阵撕裂。科学家的谨慎告诉她艾瑞克是对的,但眼前的数据又支持李墨飞的紧迫感。她突然想起1923年探险队日志中的一段模糊记载—关于“人工稳定罗盘”的实验。

“等等……”她慢慢说,“如果……如果这不是人类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呢?如果1923年和1943年都有人尝试过类似干预呢?”

所有人都转向她。陈曦调出德军气象站的加密电报破译结果,指向一组特殊代码:\":“这些被标记为‘Sonnenschild’——‘太阳盾’。还有这里,提到‘金属粉尘’和‘磁场稳定’。”

“你是说纳粹也……”艾瑞克难以置信。

“不一定是纳粹主导。”汉斯快速浏览文件,“可能汉斯国科学家独立发现的解决方案,就像我们一样。”

伊万诺夫上校突然站起身,表情严肃:“无论历史如何,现实是我们现在必须行动。莫斯科已经批准在北冰洋无人区进行第一阶段测试。”他看向李墨飞,“李博士,你愿意指挥这次行动吗?”

李墨飞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陈曦。她从他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挣扎—这是科学突破还是潘多拉魔盒?

“小规模测试。”陈曦最终说,“严格监控所有参数,一旦发现任何超出预期的效应立即停止。”

艾瑞克在屏幕那头摇头:“你们正在犯历史性错误。”

“或者试图避免一个更大的错误。”李墨飞轻声回答。他转向伊万诺夫:“我需要完整的平流层风场数据和实时卫星监测支持。”

“已经准备好了。”伊万诺夫说,“飞船从摩尔曼斯克起飞,12小时后到达指定位置。”

会议结束后,只剩下陈曦和李墨飞在空荡的数据中心。屏幕上的红色警报依然闪烁,窗外的北京夜空看似平静,但两人都知道,在肉眼不可见的磁层高处,一场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干预行动正在启动。

“我们是对的吗?”李墨飞突然问,声音里充满不确定。

陈曦望向窗外,想象着此刻北极上空那诡异的红色极光。“我不知道。”她诚实地说,“但我知道不作为也是一种选择—而那个后果我们同样承担不起。”

她拿起外套,决定去屋顶用天文望远镜亲自看看北方的天空。在内心深处,陈曦不禁怀疑—人类是否总是注定要重复历史,在每次危机来临时,都忍不住去摆弄那些我们尚未真正理解的宇宙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