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气候边缘 > 第93章 气候难民的困境

气候边缘 第93章 气候难民的困境

作者:寒箫冷月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22:29:34 来源:小说旗

张美玲的指甲缝里嵌着矿泉水瓶的塑料碎屑,食指关节处磨出了血丝。她机械地抠着瓶身印着“纯净水源”的标签,直到“纯净”二字完全剥落。瓶底沉淀的红土来自故乡干涸的河床,3个月前她亲手灌装时,河床裂缝还能塞进成年人的手掌。

帐篷帆布在热风中鼓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穿透薄薄的尼龙布。16张行军床挤在30平米的狭小空间,每声咳嗽都激起连锁反应。角落里的老人用铝碗接痰,碗底积着层泛绿的黏液,像沼泽地**的水藻。

阿雅细瘦的脚踝从毛毯边缘滑出,脚背上暴突的血管形成诡异的树状纹路。张美玲掀开毯子时带起一阵皮屑,女儿后背上褥疮渗出的组织液把床单黏在脊骨上。她摸到行军床夹层里的铁皮罐头盒——这是用6个空水瓶和巡逻兵换来的。

煤油炉点燃时喷出黑烟,帐篷里顿时充满燃烧不完全的刺鼻气味。罐头盒里的泥水开始冒泡,水面浮起铁锈色的泡沫。阿雅的眼皮突然颤动,张美玲握紧罐头盒的手一抖,滚烫的水珠溅在腕部烫出红点。

护士掀开帐篷帘子的瞬间,四十度热浪卷着沙粒灌进来。张美玲下意识用身体挡住女儿,却看见医疗车的白色漆面在烈日下反射出刺目光斑。3个穿防弹背心的安保人员正在车旁抽烟,枪管在沙尘中泛着冷光。

“四级营养不良。”枫叶国医生皮埃尔翻开病历本,金丝眼镜滑到鼻尖。他身后跟着的实习生举着摄像机,镜头盖还没取下。张美玲把阿雅往怀里搂了搂,女儿轻飘飘的体重让她想起晒干的玉米杆——去年旱灾时田里倒伏的那些。

医疗车后厢堆着印有各国国旗的纸箱,汉斯国奶粉罐上的铁皮鼓胀变形,米国维生素片的塑料瓶身软化粘连。护士掰开阿雅的眼睑用手电检查时,光束里飞舞的尘埃像微型沙尘暴。

“飞机要下周才到。”护士第三次尝试将针头扎进阿雅萎缩的静脉,胶布粘住孩子脱皮的胳膊发出撕扯声。帐篷外突然爆发的哭嚎穿透热浪,两个男人抬着裹尸袋走向焚烧坑,露在袋外的小脚上还系着褪色的红绳铃铛。

张美玲在午夜溜出难民营。月光下的沙地泛着惨白,焚烧坑边缘散落着未燃尽的碎骨。她跪在余温尚存的灰堆旁,树枝拨开骨灰时挑起片红色塑料发卡——这是玛蒂娜女儿生前别在刘海上的。

巡逻车的探照灯扫过时,她将发卡塞进头巾。滚烫的骨灰贴着肚皮滑入腰带,皮肤立刻灼起水泡。铁丝网上挂着的“禁止取土”警示牌在风中摇晃,英文和法文标语被沙粒打磨得字迹模糊。

回到帐篷时,阿雅正在梦呓中抽搐。张美玲将骨灰装进矿泉水瓶,混着最后几滴泥水摇匀。煤油炉熄灭后的帐篷里弥漫着腐肉般的焦臭,她蜷缩在行军床下,听着女儿断断续续的呼吸声,直到黎明前第一批救护直升机的声音撕裂天际。

飞机舷窗外的云层像发霉的棉絮。张美玲攥着骨灰布袋,安全带勒在锁骨旧伤处隐隐作痛。空姐递来的橙汁在杯壁凝出水珠,她盯着那滴水滑落的轨迹,想起阿雅最后一次流出的眼泪。那滴泪在脸颊结成盐晶,被护士用镊子夹走做样本。

联合国大厦的旋转门卷起人造凉风,张美玲打了个寒颤。她的影子投在大理石地面上,裤脚还沾着难民营的红土。工作人员递来西装外套,她摇头拒绝,粗布衣料的汗馊味在空调风里格外刺鼻。

演讲台高得需要垫木箱。张美玲摸到讲稿时,发现文件袋里被人塞了润喉糖。她看着台下晃动的同传耳机,突然想起难民营分发救济粮时挥舞的手臂。骨灰布袋放在发言台上,细沙从布缝渗出来,在实木桌面铺出小片沙漠。

“这是玛蒂娜的女儿。”她解开布袋,灰白色粉末从指缝漏向话筒,“她母亲用最后半瓶水拌了观音土,孩子死时胃胀得像皮球。”同声传译出现3秒延迟,德语区有个男人摘下耳机。

大屏幕亮起气候模型动画时,张美玲抓起骨灰撒向投影光束。灰烬在激光里翻飞,给虚拟的干旱版图蒙上实体阴影。“你们管这叫四级营养不良?”她举起阿雅的病历,ct片在背光下变成透明,“我女儿现在应该躺在柏林医院,而不是等下周的棺材运输机!”

岛国代表起身离席,皮鞋跟敲打地面的节奏像秒针倒计时。张美玲扯开衣领,锁骨下的灼伤露出来:“这是昨夜偷渡时被铁丝网烫的,警卫说我的血会污染隔离区。”保安的手电光束在此时照向她,骨灰在强光里如同暴雪纷飞。

深夜的东河码头,张美玲把剩余骨灰撒入污水。黑色河水泛起磷光,像极了故乡旱季最后消失的萤火虫。某个瞬间,她错觉看到阿雅的脸在水面浮现,下一秒就被垃圾运输船的探照灯击碎。

穿西装的联合国实习生追来,递上热咖啡。“我们会推动气候移民城市立项……”年轻人的承诺被货轮汽笛淹没。张美玲把空布袋塞给他,布料上还沾着女儿最后的口水渍。对岸的帝国大厦亮着绿色环保标语,霓虹灯管里正流过亚马逊流域的水电。

推土机的锯齿铲刃卡进橡树根系时,发出类似骨折的脆响。张美玲看着百年树龄的树冠在空中摇晃,最后一片枯叶飘落在意大利承包商的咖啡纸杯里。那人正用手机拍摄施工视频,鞋尖踢开挡路的树瘤:“这里会立起南欧最大的淡化厂。”

她蹲下身,指甲抠进翻起的土层。掌心里的红土颗粒粗粝,混着几粒故乡特有的赤铁矿砂。两米外的金发游客在补涂防晒霜,乳液滴落时散出化学香精的甜腻,与土壤的腥气在热浪中绞成令人作呕的混合物。

未完工的板房区传来塑料凉鞋拍打水泥地的脆响。6个孩子追逐着滚动的铁皮罐头,鞋底沾着“人道主义救援”纸箱的碎屑。有个小女孩的凉鞋带突然崩断,她赤脚踩过钢筋废料堆,足弓被锈蚀的螺纹钢划出五厘米长的伤口。

血珠滴在灰色预制板上,蜿蜒出暗红色的溪流。张美玲掏出揉皱的手帕按住伤口时,发现女孩脚踝系着褪色的红绳——和故乡儿童佩戴的驱邪绳结一模一样。消毒喷雾刺痛伤口的气味里,她听见远处母亲用索马里语呼喊孩子的小名。

午餐时分,工人们围坐在钢筋堆旁啃三明治。张美玲摸着新浇筑的墙体,指尖传来未干水泥的湿冷。裂缝里钻出只沙漠甲虫,细足在碱性建材表面打滑,挣扎的轨迹与女孩血迹形成交叉的十字。

意国承包商在临时办公室播放淡化厂宣传片,虚拟海浪声与打桩机的轰鸣形成诡异合奏。张美玲走出彩钢板围墙时,踩碎半块印着欧盟星徽的瓷砖。锋利的瓷片边缘沾着防晒霜和血渍,像把微型的多功能凶器。

暮色降临时,小女孩的伤口已经包扎好。她单脚跳着追逐同伴,纱布边缘渗出褐色的碘酒痕迹。张美玲坐在橡树桩上,看着最后一车红土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夜风卷起沙尘中的防晒霜气味,粘在她干裂的嘴唇上,像层永远洗不掉的工业涂层。

探照灯照亮新铺的沥青路面,那道血迹在强光下变成深褐色的河床。混凝土搅拌车轰隆驶过,将故乡的泥土与异乡的伤口永远封存在路基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