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长生:我在修仙界搞工业 > 第60章 矛盾

长生:我在修仙界搞工业 第60章 矛盾

作者:齿轮千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22:29:37 来源:小说旗

“目前来看,朝廷动手势在必行。

我们不能想着朝廷主动收手,朝廷顶多对我们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绝不会主动解除禁令,你们也知道当今皇帝的为人。他是绝不会允许这种当面打脸的情况发生。

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将来大概率是朝廷一方面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另一方面也不给我们解除禁令。

我们的存在会变得非常尴尬,地方官府也会或明或暗的进行打压。

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现在绝对比不了。

当然也不全是坏事,过去我们实在太顺,其中必然有很多问题。

现在遇到高压环境,正好方便我们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决定......”

说完‘我决定’后,几位贤者马上坐直身体,他们知道周衍这是要发布指令。

“几件事:

第一,让你们麾下墨者散布全国各地,接下来墨家在外界由暗转明。让他们大力发展认同墨家道理的门徒。

他们要在朝廷控制区以及各起义势力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情报渗透、传播《新墨经》、收集经费、在需要时刺杀当地势力首脑......

过去的势力配合这次行动一并改组。

第二,武装护卫改组,过去他们只是作为商队护卫存在,偶尔做一些剿匪工作。

以后要转为专业军队,职责分明,职级分明,参考历代军队建设......

墨者编入武装势力,力保各级部队都有墨者跟随。

他们负责在各支队伍中宣讲《新墨经》以及部队的生活问题。

第三,明德商会改组,各种业务部门各自成立商行,自己想招牌。按分工、工种、规模等方面评议等级。各商会中同样配备墨者,负责方向与部队相同。

成立‘商会管理办公室’负责沟通势力麾下各商会。

其实明德商会已经这样运行很久了,现在正式定下来,为将来发展提供依据。

第四,学校方面,减少科举培养,增加《新墨经》课程。

成立‘教育管理办公室’统一设计学生教材。

第五,墨家自身成员加强学习《新墨经》,确保遇到问题能按照墨家准则行事。

第六,让人着手编修《律法》,为将来做打算。

《律法》分为《正法》《民法》《刑法》《军法》《官法》等

这些都有解释,稍后会分发给你们。

第七,......

......”

一口气说了大半个时辰,说完观察众人反应,随后接着说道:“具体执行办法我已经做成文件了,稍后发给你们。

这些文件你们各自都有过参与修订,这次只是集中宣布罢了。

实际上其中很多东西过去都试验过了,对你们而言相比很快就能上手。

现在决定正式施行,一方面是条件已经成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应对这次朝廷打压。

新环境需要新办法,现在发行正是时候。

此外,这也是一种预演,为什么而预演,想必你们心中有数。

在事情到来之前,我要趁这个机会剔除我们中间不合格的。

顺境不能验证人心,逆境才能见证谁才是我们的伙伴。”

下面一众贤者一阵骚动。

现在周衍与墨家有一个矛盾,周衍忌惮太虚宗,不肯早日起兵。

而一众贤者,包括底下普通墨者早就期待有朝一日当家作主。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中,朝廷早已不配掌管这个国家。

墨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已经甩了朝廷几百条街。

天下交给墨家,足以让全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去世的景行就是带着这个遗憾离去的。

周衍内心同样认可,要是放在前世古代,周衍早就扯旗造反了。

现在不是有着计划之外的事物吗?

如果太虚宗真的与仙人有所牵连,而且要力保朝廷。自己有几条命都不够交代的。

自己活着可以再建一百个墨家,而没有自己,墨家能发展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

不过也快了,天下已经呈现乱世之象,太虚宗也该有所反应了。

而且最多不过三十年,‘人力引能阵’就能完成。

到时自己就能突破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到时遇到仙人就算打不过也跑的了吧。

周衍心中也不由期待起来,让新时代降临本也是他的理想。

一众贤者离去,周衍走到钜心阁窗前,光滑透亮的玻璃映照着周衍的脸。

周衍一副白发老者的形象,这是为了不引起外人注意。

要是一个活了一百多年的人还是年轻小伙的模样,别人要么把他当作妖怪,要么把他当作仙人。

不论哪种,各界试探都会让周衍无心他顾。

这也是周衍与墨家的一个矛盾,毕竟没有一个手下希望上司真能活万万岁。

这个矛盾周衍心中也有想法,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要解决这个矛盾应该是很久之后了。

只是这副面具戴久了,自己心态也不由变得苍老。

心下羡慕柳莺,可以不用管这些烦心事,只需一心研究武道。

周衍决定,只要一突破,自己就变回年轻时的模样。

谁也没到过那个境界,谁会知道那个境界会有什么表现。

至于柳莺,那是自己的灵魂伴侣,过去百年相处可以证明她完全可以信任。

不过长生秘密太大,周衍也没有向她透露,只解释成了小时候遇见仙人得来的机缘。

---

只要事情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时间过的总是很快。

不出意料,皇帝见事情难以收场只能放任不管。

他想着只要自己不再管制,事情想必会很快恢复原样,他从来没有想过向周衍低头。

他是谁?他是上天之子,是上天派来管理这个天下的,天下都是他的。

周衍只是一个仗着武力高强欺负主人的家奴罢了。

他贵天下之主,一介家奴大肆冒犯已经是大为光火,他怎么会反过来向一介家奴低头。

只是他没想到,现在周衍伸在蜀地之外的触手更加具有攻击力。

明德商行毕竟是商的属性,天然带着妥协的基因。

墨家可不同,古之墨家就有为理想死不旋踵的传统。

现在的墨家比之古人丝毫不差,古人看不到实现理想的希望尚且如此,现在墨者与理想不过一步之遥,更加不在乎性命。

各地都开始有墨家活动的踪迹,《新墨经》中的道理对底层百姓而言极为顺耳。

每天都有大量百姓想加入其中,要不是要加入还有门槛,怕是很快天下就都是墨家门徒了。

学术主流的儒家后知后觉。

反应过来的时候,墨家早已发展壮大。

直到趁着墨家这股风气,各个古老学派纷纷冒头。

其中大部分都是起义势力在背后支持。

他们也看出了新学派的好处,一来可以统一手下思想,二来可以不用一心依赖儒家。

只是这些学派都刚刚起步,稚嫩的很。

在老牌势力儒家与新晋王牌墨家的联手绞杀下很快溃不成军。

只是他们背后毕竟有势力支撑,距离倒下还有很长的距离。

各家都开始完善学说,一时之间还真有几分百家争鸣的气象。

就连儒家也兴起了几种新学说。

周衍麾下的报纸沦为学说辩论的战场。

周衍也乐见其成,墨家只是仗着背后实力雄厚才能快速发展,理论方面与积累几千年的儒家不可同日而语。

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吸收一下各个学派的智慧,同时这也是磨砺理论的最好机会。

周衍从来没有担心过墨家会输,有谁听过手里有裁判权的选手输过的。

一些书生也以个人身份参与进这场讨论,纷纷在报纸上发表对各学派的看法。

这是一个没有zz正确的时代。

与学说思想蓬勃发展不同,各地民生截然相反。

各地墨家商会势力受朝廷打压影响,开始收缩。

商行收缩不要紧,可这商行可关系着当地百姓衣食住行。

说一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都是小的,衣食所系者岂止百万。

商行一收缩就会有人失去收入来源,这些人无所事事,又都是年轻力壮的大小伙。

正经收入没有,只能涉足一些灰色地带。

如此一来,当地治安可想而知。

随着事件发酵,又有不少人受到糟糕治安影响加入灰色地带。

之后就是不断的恶性循环。

直到百姓活不下去,拿起了刀兵。

起义事件开始大规模爆发,这些起义势力与过去不同,各种小型学派与这些势力合流。

这些小型学派都是各学派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冗余人员。

没有正式拜入某家学派麾下,但极其认同这些学说,再与过去所学结合,形成了新的思想。

他们背后本来没有势力支持,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或者被大学派吞并。

可是现在遇上起义新势力,简直就像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

那些新势力本就是流民组成,缺少行动纲领,一些想要一展所学的小学派的加盟,简直是如虎添翼,很多势力就此发展壮大。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受这些势力影响,早已大不如前。

之所以还没有崩溃,是因为发生了一场足以影响天下格局的事情。

有一股起义势力已经控制了三省之地。

这股势力的首领是一位先天宗师。

受战乱影响,武道开始大力发展。

过去要突破先天还要受到功法限制。

现在不同了,各方势力摩擦激烈。

在战场上,生死如此随意,很多一流高手积累已经足够,只欠一本功法。现在虽然没有功法,可生死考验比功法可强多了。

专注的精神、爆发的血气、妙到豪巅的武道技艺、生死一线的压迫,突破顺其自然。

先天到宗师也一样,虽然艰难不少,但是在生死面前又算的了什么。

这股势力的首领就是如此。

之所以只控制了三省之地,是因为附近势力同样有人突破至宗师。

不过他的势力比起其他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的势力与京城很近。

没突破宗师时,这点是最大的不利。

可现在这不是突破宗师了吗?

其麾下有智囊向其进言,“只要攻破京师,主公就足以名震天下。

天下都会对主公另眼相看。

攻破京师的影响力可以超过攻下十个省。”他这是忽略了现在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天下已经不是那个只属于儒家的天下。

他的主公就算攻下京城也不会让天下归心。

不过他的主公信了。

在首领眼里,朝廷已是冢中枯骨,能对自己产生威胁的只剩下了朝廷养着的先天高手。

只是那些先天已经被朝廷的金银养废了。

欺负欺负普通武者还行,遇上自己这种战场拼杀出来的武者,他们也不过是一只小猫咪罢了。

在战场上,自己已经击杀过这种先天了。

不过他也没有大意,提前了好几个月操练部队军阵。

这种军阵是过去朝廷为限制先天高手研究出来的。

普通先天高手陷入阵中也免不了饮恨。

现在会流传出来,是有一个将军长期受到太监压迫,忍无可忍叛出了朝廷。

最后虽然被朝廷击杀,可这阵图也流传了出来。

摇头取笑朝廷不干人事,也感谢朝廷把这种大杀器送到自己手上。

选了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首领点齐兵马,朝着京城进发。

外围拱卫京城的城池完全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

据首领所知,这里在十多年前爆发过暴动。

可惜离京城太近,暴动的人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高手,最终的结果就只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行‘京城附近**城有暴民动乱’。

只是受这事影响,这里的百姓对朝廷没有什么好感。

有人来攻打京城,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只差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京城城门紧闭,附近居民都不知道跑到了哪里。

城墙上隐约可见兵丁匆匆来往,不断往城墙上运送弓箭、金汁等守城器具。

首领摆开阵势,后方士兵推出了攻城用的器具。

云梯、撞车、投石机、攻城塔等东西一应俱全。

首领看着自己麾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不由心中得意。

拼杀了这么久,终于积攒出这么厚的家底。

这次攻打京城,他可是拿出了自己全部家底。

他已经做好了久攻不下的准备,这可是京城,再怎么也是天下有数的雄城。

不过他没有想过攻不下来。

朝廷是个什么实力,他心中再清楚不过。

武备废弛,上下贪墨成风,这样的对手,拿什么抵抗自己。

想着,开始命麾下兵马着手攻城。

站在高台,远远看着手下兵马的攻城进度。

第一天他没想有什么结果,于是看了一会后开始左右张望。

想看看营帐哪里可能有破绽。

忽然,眼神止住,视线聚焦一处,不知看到了什么,口里喃喃自语:“那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