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算长安 > 第4章 观星台生死局

天算长安 第4章 观星台生死局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4 22:29:39 来源:小说旗

观星台的火光照亮半边夜空,李淳风被玄甲军的长枪抵住后背。长孙无忌踩着满地算筹走来,靴底碾碎竹简发出咔嚓声响:\"逆贼,现在还想狡辩?\"

少年抹去嘴角血迹,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观星台上的李世民。帝王手持虎符立于火海之中,衣袍被热浪掀起,却像尊凝固的石像。本该在掖庭受审的武媚娘此刻竟站在他身侧,金步摇在火光里泛着冷芒。

\"陛下要杀臣灭口?\"李淳风的声音在喧嚣中清晰可闻,\"就因为臣算出了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回答他的是破空而来的箭矢。袁天罡突然从阴影中冲出,桃木杖横扫击落利箭:\"够了!天象示警,此时妄动杀念,必遭天谴!\"老道的道袍已被血染红,显然刚经历过恶战。

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混着火焰爆裂声:\"李淳风,你说朕自导自演,证据何在?\"

\"证据就在虎符。\"李淳风挣扎着起身,\"真正的玄甲军虎符应刻有二十八宿纹,而陛下手中这枚......\"他指向火光中反光的虎符边缘,\"只有北斗七星。这是袁道长道观里常见的纹饰。\"

观星台陷入死寂。袁天罡长叹一声,从怀中掏出半块虎符残片,与李世民手中的合二为一:\"陛下,老臣当初就说过,瞒不过懂星象的人。\"

原来三年前,袁天罡为李世民推演天命,算出\"贞观十年有大劫\"。为保大唐基业,君臣二人策划了这场戏——借\"女主武王\"的谶语挑起朝堂纷争,再以玄武门之变假死脱身,暗中培养新的势力。

\"但你们算漏了两件事。\"李淳风拾起烧焦的《推背图》,\"其一,武才人手中的虎符残片是真;其二,天象从来不是用来操控的工具。\"他展开残卷,被火烧出破洞的画面里,戴冠女子脚下的尸体正在流血。

武媚娘突然轻笑出声,摘下金步摇把玩:\"李大人果然聪明。那虎符是我从先帝遗库里找到的,本想用来保命,没想到成了揭穿好戏的关键。\"她转向李世民,眼神里再无敬畏,\"陛下,您以为杀了所有人就能改写命运?\"

观星台的火势越来越大,房梁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李淳风趁机撞开身边士兵,冲向存放浑天仪的密室。他必须赶在大火吞没一切前,完成最后一次推演。

密室里热浪灼人,浑天仪表面的青铜已被烤得发烫。李淳风将龟甲嵌入仪器凹槽,颤抖着拨动星轨。卦象显示的结果让他瞳孔骤缩——无论如何变化,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片火海。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不是要改变结局,而是要完成预言。\"

当他抱着一摞竹简冲出密室时,正撞见李世民与袁天罡对峙。老道的桃木杖抵住皇帝咽喉:\"陛下,再执迷不悟,真的会万劫不复!\"

\"让开!\"李世民挥剑砍断桃木杖,\"朕为大唐征战半生,岂能被区区天象左右?\"

李淳风突然将竹简抛向空中:\"陛下请看!\"燃烧的竹简便如流星坠落,照亮了他用血写在墙上的卦象——那是比\"荧惑守心\"更凶险的\"万星坠狱\"之兆。

\"此天象百年难遇,预示着只有以帝王之血祭天,方能保住大唐国运。\"李淳风跪在滚烫的地砖上,\"袁道长算出的'大劫',不是陛下的死期,而是大唐的劫数。\"

观星台的房梁轰然倒塌,千钧一发之际,武媚娘拽着李淳风滚向角落。李世民被烟尘吞没前,她看清了帝王脸上的复杂神情——有不甘,有释然,还有一丝解脱。

大火熄灭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李淳风在废墟中找到奄奄一息的袁天罡,老道将半块虎符塞进他手中:\"带着《推背图》离开长安,记住......\"他的声音越来越弱,\"真正的天机,藏在人心。\"

三日后,长安传出消息:李世民在观星台遇刺,临终前传位太子。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却无人注意到,有个背着浑天仪的少年出了城门。他怀中的龟甲裂痕更深了,而《推背图》的最后一页,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天机轮转,唯善不破。\"

武媚娘站在宫墙之上,望着远去的身影轻抚鬓角。她腰间挂着从废墟里找到的金步摇,上面的凤凰栩栩如生。\"李淳风,\"她对着晨风低语,\"我们还会再见的。\"

此后数月,长安流传着各种传说:有人说观星台大火那晚,看见满天星辰都在流泪;也有人说,李淳风带着能预知未来的奇书云游四海。而真正的真相,随着那场大火,永远埋在了观星台的废墟之下。

唯有太史局新来的年轻官员,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奇怪的记载:贞观元年夏,钦天监观测到异常天象,所有星轨都指向同一个坐标——已焚毁的观星台旧址。而在档案的最后,有人用朱砂写了句没头没尾的话:\"天命不可违,却可渡。\"

离开长安的李淳风,沿着渭水一路西行。随身包裹里,除了残破的《推背图》和龟甲,还有袁天罡临终前塞给他的半卷密信。信上字迹潦草,画满了交错的星轨与符号,唯独一行小字清晰可辨:“岐山有秘,勿信传言。”

暮色降临时,他在渡口遇见了那个身披蓑衣的老者。对方独坐船头,竹篙轻点水面,惊起一群白鹭。“小哥要渡河?”老者嗓音沙哑,却在看清李淳风腰间龟甲的瞬间,瞳孔猛地收缩,“龟甲刻北斗,帛书绘天机,你可是从长安来?”

不等李淳风回答,老者突然将竹篙横在船头:“先别急着走,老朽这儿有桩旧事,或许你想听。”船行至江心,老者望着翻滚的浊浪开口:“二十年前,有个叫李播的天文学家,曾在岐山留下半部星图。后来他因言获罪,那星图便下落不明......”

李淳风的手死死攥住船舷。父亲的面容在记忆中浮现,临终前那句“去岐山找......”终于有了回响。可还未等他细问,岸边突然传来马蹄声。十余名黑衣骑士勒马停驻,为首者摘下斗笠——竟是消失许久的长孙无忌。

“李淳风,你以为逃出长安就能躲得过?”长孙无忌冷笑,腰间佩剑出鞘三寸,“交出《推背图》,饶你不死。”话音未落,老者突然将竹篙狠狠刺入水中,激起的水花遮住众人视线。李淳风趁机跃入江水,在沉入水底的刹那,瞥见老者与黑衣骑士厮杀在一起。

三日后,岐山脚下的小村庄。李淳风浑身湿透地敲响一间草屋的门。开门的是个瞎眼老妪,枯瘦的手却准确无误地抓住他的手腕:“星象大乱那日,我就知道你会来。进屋吧,你父亲的东西,我替他守了二十年。”

屋内油灯昏黄,老妪从床底摸出个檀木匣子。打开的瞬间,李淳风屏住了呼吸——里面是半卷泛黄的星图,图上标记的星位,竟与他推演的“万星坠狱”之象隐隐吻合。更惊人的是,星图背面用朱砂写着:“武氏代唐,乃天道轮回,然变数藏于......”字迹戛然而止,像是被人匆忙截断。

正当李淳风仔细研究星图时,屋外突然传来异响。老妪摸索着取出一把锈刀:“他们还是追来了。从后门走,去三清观找玄......”话未说完,一支箭矢破窗而入,正中老妪胸口。李淳风抱着星图夺门而出,身后传来长孙无忌的怒吼:“别让他跑了!”

狂奔中,李淳风竟不知不觉跑到了三清观旧址。断壁残垣间,玄清道长的桃木剑斜插在瓦砾堆里。他握住剑柄的刹那,突然发现剑柄处刻着细小的卦象。顺着卦象指引,他在废墟下挖出个铁盒,里面竟是父亲的完整手记。

“淳风,当你看到这些时,我或许已经不在了。”泛黄的纸页上,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岐山星图藏着能改变国运的秘密,但切记,天机不可尽窥。当年我就是因为算出了不该知道的事......”文字再次中断,墨迹晕染开来,像是滴落的泪水。

此时,追兵的马蹄声已近在咫尺。李淳风将星图、手记和《推背图》塞进贴身衣袋,握紧父亲留下的龟甲。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转身面对围上来的黑衣骑士,他突然举起龟甲高声道:“长孙无忌,你以为得到这些就能掌控天下?告诉你,真正的天机,是民心!”

话音未落,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惊雷劈下,正击中李淳风手中的龟甲。耀眼的光芒中,他仿佛看见父亲站在云端,朝他微微点头。当光芒消散,众人惊愕地发现,李淳风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地焦黑的龟甲碎片,和一句刻在石头上的话:“顺天应人,方得始终。”

长孙无忌捡起碎片,气得浑身发抖。他不知道,此刻的李淳风正躲在岐山的一处山洞里。借着闪电的光亮,他翻开父亲的手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个奇怪的卦象——而这个卦象,与《推背图》的最后一象,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