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 第113章 焦尾琴?

回到客栈,刘长宁先把妹妹带回房间,交代了一些事情后,便去隔壁敲门。

等门打开,见公主神色似乎好了点,他也松了口气,连忙上前见礼:“参见公主。”

“起来吧。”李淑摆了摆手,似乎不愿多说话,一指边上放着的四口箱子,“你自己看吧。”

刘长宁不由一喜,知道这四口箱子里装的就是那价值八万缗的金银财宝了,他见四个箱子并不一样大小,最小的只有半尺见方,最大的足有五尺见方,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需要这么大箱子来装。

不过他记得此前公主就说过,因为没有那么多现钱,所以用珠宝古董来抵账,对此他完全接受。

他先从小箱子看起,锁已经去掉了,直接掀开盖子,只见里面放了满满的一箱子金灿灿的砖块,虽然一块块只有婴儿巴掌大小,但这些可全都是金砖啊。

光是一块的价值就几十万了,刘长宁喜不自胜,果然黄金这东西才是最治愈人心的好东西。

接着他掀开第二口箱子,这箱子里的东西让他有些失望,居然只装了两个瓶子,白色的瓶身非常细腻柔和,上面还有彩绘,一个是童子嬉戏图,一个是渔翁垂钓图。

这应该是这个世界的古董了。

刘长宁此时才反应过来,这世界的古董带到现代世界去,怕不是要变成假货,因为大绥不是现代世界已知的任何一个历史朝代,所以就算验出花瓶是真的古董,估计也没人敢要,因为找不到出处啊。

再打开第三口箱子,刘长宁更加失望,里面全是一卷卷的字画,能让公主带来抵账的,不用说肯定是名人手笔,但跟古董同样的道理,带回现代去卖不上价啊,谁知道大绥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总不可能也有叫李白杜甫的吧。

还好,第一口箱子虽小,但里面的金砖总算抚慰了点受伤的心灵。

最后,就只剩下第四口箱子,也是最大的一口,足有五尺见方,刘长宁本来还抱有期望的,见过第二口和第三口箱子里面的东西之后,希望已经破灭了。

这么大的箱子,装的不可能是金砖,否则这价值就不止是八万缗了。他猜测,里面装的和第二口、第三口箱子里的东西差不多,最多只是一件体积更大的古董。

没抱什么期待,刘长宁打开了第四口箱子,和他猜测的有些不同,箱子里装的不是瓶瓶罐罐,而是一张古琴。

古琴通体呈现黑褐色,看上去已经很有些年代了,不过琴身保养得很好,非常光滑,隐隐地能映射出人的影子。

整张古琴如同一柄宝剑的模样,只是没有剑柄,也没有剑尖,在琴的尾端,有一小截偏黑色的部分,像是烧焦了的样子。

刘长宁彻底失望了,他又不懂得弹琴,要一张古琴干什么?

“如何,我这些藏品,值八万缗吧?”李淑见他已经看完了四个箱子,便出声问道,语气里颇有些自得,自己当初收藏这些藏品,可是花费了不少钱财。

“公主,古董字画我虽不懂,但也知其价值不菲,就是这琴……”刘长宁把箱子里的古琴抱了出来,长约一米四、五的样子,琴身虽然光滑,但怎么看也不像能卖上大价钱的样子,而且琴尾还焦了一块,更是让价值大打折扣。

这时他已经开始后悔了,当初就不该答应用古董来交易的,毕竟古董对他没什么用,带回现代去不值钱啊。

当然这可以想办法来解决,因为古董可以在这个世界卖掉,然后换成黄金,可一张古琴,卖相还不佳,卖给谁呢?

“刘长宁,我真怀疑你那两年私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李淑见他在抱怨古琴,眼里满是恨铁不成钢。

刘长宁不明所以,难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你若是认真听讲了,就应该听过焦尾琴的名字。”李淑继续道。

“焦尾琴?”刘长宁一愣,继而大惊失色,这世界也有焦尾琴?焦尾琴的大名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名琴之一,而且来历更是神奇,这也是它最为被人所熟知的原因。

“看来你听过。”李淑见他惊讶的样子,点了点头道,“不错,这便是鼎鼎大名的焦尾琴,你既是听过,那应知晓其来历吧?”

刘长宁摇了摇头,他知道另一个世界的焦尾琴的来历,这个世界的焦尾琴来历却不甚清楚。

“焦尾琴出自古周时期最好的斫琴师燔耳之手,传闻他一次外出游历时,在一户农家停歇,听到灶堂里木柴烧裂的声音极是特别,便急得大呼大叫,让那农家把火灭了,并取出那根还在灼烧的木头,之后燔耳便用这根还未烧完的木料,斫出了一张琴,便是这焦尾琴了。”李淑详细介绍道。

刘长宁听得目露古怪之色,怎么这么耳熟呢?好像他听过的故事,也是如此一般,不过斫琴的人却不是同一个,他听过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蔡邕,也就是辅助蔡文姬的老爹。

“如何,你现在还觉得这琴不珍贵吗?”李淑直直地盯着他,脸上神情颇为不满。

“公主误会了,小人只是一时没料到这竟是传闻中的焦尾琴。”刘长宁连忙解释。

李淑冷哼一声:“哼,本公主拿出的东西,每一件都是难得的珍藏,若你不喜这焦尾琴,我可以代为卖与识货之人。”

“不,是小人孤陋寡闻了,焦尾琴小人不卖。”刘长宁连忙说道,倒不是他突然意识到了焦尾琴的价值,而是他忽然想到,这张焦尾琴,能不能带回现代去冒充一下呢?

他记得现代世界的焦尾琴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如果自己带回一张焦尾琴,不知道能不能鱼目混珠混过去?不对,这张古琴也是真正的焦尾琴,所以不算鱼目混珠,最多就是珠混珠。

而且,历史年代肯定没问题,因为古周时期距大绥也有一千**百年了,就算去验碳14,也更能证明这是真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