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我们?!”张角差点没绷住,这剧情反转得堪比过山车,简直让人猝不及防。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翻涌的情绪,心想:这帮老家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啥药?
第二天,天色微亮,张角便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黄巾军,朝着颍川的方向进发。
一路上,队伍整齐,士气高昂,颇有一番气吞山河之势。
张角骑在高头大马上,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心中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他知道,颍川之行绝不会一帆风顺,那些士族首领们,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果不其然,当黄巾军抵达颍川城外时,便被一群人给拦了下来。
只见前方尘土飞扬,一群身着华丽的士族子弟,正趾高气昂地站在路中央,身后还跟着不少手持刀剑的家丁,一看就来者不善。
“来者何人?!”为首一个身穿锦袍,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男子,斜眼看着张角,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张角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在下张角,太平道主,奉天承运,前来拜会各位。”
“太平道?没听说过。”山羊胡子撇了撇嘴,轻蔑地说道,“我乃颍川陈家的家主陈珪,你们黄巾军未经允许,擅自闯入我颍川地界,是何道理?”
“陈家主此言差矣。”张角依旧保持着笑容,缓缓说道,“我们是应颍川百姓的邀请而来,为了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哼,一派胡言!”陈珪冷哼一声,怒斥道,“你们黄巾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谁会邀请你们来?我看你们是想来趁火打劫吧!”
“陈家主误会了。”张角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我们太平道一向以仁义为本,怎么会做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呢?倒是陈家主,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我们扣上这么大的帽子,未免有些武断了吧?”
“少废话!”陈珪脸色一沉,厉声喝道,“想要进入颍川,也不是不可以,但你们必须答应我几个条件!”
“哦?不知陈家主有何条件?”张角饶有兴趣地问道。
“第一,你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解决颍川的治安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第二,你们要拿出足够的财物,来证明你们有能力在颍川立足。第三……”陈珪伸出三根手指,语气强硬地说道。
“第三什么?”张角挑了挑眉毛,问道。
“第三,你们要……”陈珪故意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这时,郭嘉悄悄地凑到张角耳边,轻声说道:“主公,此事必有蹊跷,不如先答应他们,然后见机行事。”
张角点了点头,心中也有了计较。
他转过头,对着陈珪说道:“好,我答应你。不过,如果我完成了这些条件,你们又该如何呢?”
“哼,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我陈珪自然会承认你们的实力,并尽力协助你们在颍川发展。”陈珪傲慢地说道。
“好,一言为定!”张角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陈珪见张角如此轻易地就答应了自己的条件,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原本以为,张角会讨价还价,或者直接拒绝,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干脆。
“哼,就让你们得意几天,到时候看你们怎么收场!”陈珪心中暗暗想道。
随后,陈珪便带着手下,趾高气昂地离开了。
看着陈珪离去的背影,张宝有些不忿地说道:“大哥,这老家伙明显是在刁难我们,为什么要答应他?不如直接杀进去,把他们全部都给宰了!”
“不可鲁莽。”张角摇了摇头,说道,“颍川的士族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我们贸然行动,只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那我们该怎么办?”张宝有些焦急地问道。
“放心,我已经有了计划。”张角神秘一笑,说道,“奉孝,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郭嘉微微一笑,拱手说道:“主公放心,嘉定不辱使命。”
当天,张宝便率领着黄巾军士兵,在颍川的街道上巡逻起来。
他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很快就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同时,张宝还亲自带人,抓捕了一批在颍川为非作歹的盗贼。
这些盗贼都是一些地痞流氓,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百姓们对他们恨之入骨。
如今,黄巾军将这些盗贼绳之以法,自然是深得民心。
仅仅几天时间,颍川的治安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百姓们纷纷称赞黄巾军是仁义之师。
然而,就在黄巾军努力维护颍川治安的同时,贾诩却悄悄地来到了陈珪的府邸。
“陈家主,在下贾诩,奉我家主公张角之命,前来拜会。”贾诩站在陈珪面前,不卑不亢地说道。
“贾诩?没听说过。”陈珪上下打量了贾诩一番,轻蔑地说道,“你们黄巾军不是在忙着维护治安吗?怎么,现在有空来我这里了?”
“陈家主说笑了。”贾诩微微一笑,说道,“我家主公深知,想要真正地治理好颍川,仅仅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陈家主的支持。”
“哦?是吗?”陈珪挑了挑眉毛,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我家主公说了,他愿意与陈家主分享颍川的利益,共同发展。”贾诩缓缓说道。
“分享利益?”陈珪冷笑一声,说道,“你们黄巾军有什么利益可以分享?难道是你们抢来的那些金银财宝吗?”
“陈家主误会了。”贾诩摇了摇头,说道,“我家主公所说的利益,不仅仅是金银财宝,更是颍川的未来。”
“未来?”陈珪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地问道,“什么意思?”
“我家主公认为,颍川地处中原,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将颍川发展成为一个富饶繁荣的地方。”贾诩侃侃而谈,语气充满了自信。
“哼,说得倒是好听,但我凭什么相信你们?”陈珪依旧心存疑虑。
“陈家主不必着急,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贾诩微微一笑,说道,“我家主公说了,他愿意给陈家主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我们的诚意。”
“是吗?那我就拭目以待了。”陈珪冷冷地说道。
“陈家主,在下还有一事相求。”贾诩话锋一转,说道。
“何事?”陈珪问道。
“我家主公想要与陈家主见上一面,不知陈家主意下如何?”贾诩问道。
陈珪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可以答应你。不过,我要事先声明,我可不会轻易相信你们的鬼话。”
“陈家主放心,我家主公一定会用诚意打动你的。”贾诩微微一笑,说道。
当夜,月明星稀。
陈珪独自一人来到了黄巾军的营地。
营地里灯火通明,士兵们正在巡逻警戒,气氛十分紧张。
陈珪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宽敞的帐篷前。
“陈家主,我家主公已经在里面等候多时了。”士兵恭敬地说道。
陈珪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掀开了帐篷的帘子。
只见帐篷里,张角正端坐在主位之上,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陈家主,别来无恙啊。”张角缓缓地说道。
陈珪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进了帐篷。
“陈家主,请坐。”张角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示意陈珪坐下。
陈珪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坐了下来。
两人相对而坐,气氛有些微妙。
“陈家主,不知你今日前来,有何贵干?”张角率先打破了沉默,笑着问道。
“哼,我来这里,只是想看看你们到底在搞什么鬼!”陈珪冷冷地说道。
“陈家主此言差矣。”张角摇了摇头,说道,“我一直都对陈家主心怀敬意,今日特意邀请陈家主前来,是想与陈家主共商颍川发展大计。”
“发展大计?”陈珪冷笑一声,说道,“你们黄巾军有什么资格谈发展大计?你们只会烧杀抢掠,破坏秩序!”
“陈家主,你对我们黄巾军的偏见太深了。”张角叹了口气,说道,“我们黄巾军的宗旨是‘均贫富,等贵贱’,我们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奋斗。而且……”
张角顿了顿,目光如炬的看向陈珪,意味深长的说道:“我听说,陈家主最近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不知是否需要我太平道帮忙呢?”
陈珪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来,神色惊恐地看着张角,语气颤抖地问道:“你……你怎么知道?!”
张角神秘一笑,并没有回答,只是缓缓地端起了桌上的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
陈珪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死死地盯着张角,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来。
帐篷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陈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突然觉得,眼前的张角,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可怕。
张角放下茶杯,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
“我是什么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角的声音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我知道你心中所想……”
贾诩摇着羽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迈进了颍川士族首领的府邸。
这府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简直闪瞎了贾诩的眼 – 他腹诽着,这得搜刮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堆砌出这幅景象?
“陈家主,”贾诩拱手作揖,姿态谦逊得像个教书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 虽然心里吐槽着“老狐狸”,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陈珪斜睨着贾诩,眼神里写满了“你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才缓缓开口:“黄巾军如今声势浩大,贾先生不在张角身边出谋划策,却来我这小庙,不知有何贵干?”
贾诩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陈家主明鉴,我此番前来,是为解开家主心中对黄巾军的误解。”
“误解?哼!”陈珪冷笑一声,“你们黄巾军烧杀抢掠,鱼肉百姓,这难道也是误解?”
“陈家主,流言止于智者。”贾诩不慌不忙地解释,“乱世之中,总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散布谣言,扰乱民心。我太平道,奉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理念,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解救万民于倒悬之苦,岂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主张角,更是心怀天下,仁义无双。他深知,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才能太平。我们进入颍川,并非为了争夺地盘,而是为了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陈珪捋着胡须,半信半疑地看着贾诩。
贾诩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他毕竟是老江湖,岂会轻易相信?
贾诩察言观色,知道陈珪心中仍有顾虑,于是继续说道:“陈家主,我知道您心中还有疑虑。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今颍川的治安,相比之前,可是好了不少,这都是我黄巾军的功劳。我们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助百姓,还望陈家主能够明察。”
陈珪沉默了片刻,不得不承认,自从黄巾军进入颍川以来,治安确实有所好转。
那些平日里横行霸道的恶霸地痞,如今都销声匿迹了,百姓们也开始敢出门做生意了。
“就算你们真心为了百姓,可你们毕竟是叛军,朝廷岂会容你们?” 陈珪终于说出了心中最大的担忧。
贾诩微微一笑:“陈家主,如今朝廷**,宦官当道,民不聊生。我主张角,顺应天命,替天行道,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最终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推翻腐朽的朝廷,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就连陈珪也不禁为之动容。
与此同时,张宝正带着黄巾军在颍川城内巡逻。
他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一些胆大的百姓,甚至主动上前给他们送水送饭,表达感激之情。
看着百姓们感激的眼神,张宝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他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
几天下来,颍川的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街道上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百姓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陈珪心中仍然对黄巾军抱有戒心。他决定再给张角一个考验。
“贾先生,”陈珪缓缓开口,“我承认,你们黄巾军确实为颍川的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但是,想要让我完全相信你们,还需要一个证明。”
贾诩心中一动,问道:“不知陈家主想要什么样的证明?”
陈珪如果你们赢了,我就承认你们的实力,并全力支持你们。”
贾诩心中暗笑,这老狐狸,果然还是不放心。
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好,我答应你。” 贾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明日午时,城外校场。” 陈珪说完,便起身离开了。
贾诩看着陈珪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知道,这场比试,将会是黄巾军彻底征服颍川的关键。
贾诩回到黄巾军营地,将陈珪的提议告诉了张角。
张角听后,眉头微微皱起:“比试?这老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大哥,”张宝在一旁说道,“这分明是故意刁难我们!不如直接……”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不可鲁莽。” 张角阻止道,“我们现在还不能与颍川的士族彻底撕破脸皮。”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既然他想比试,那我们就陪他玩玩。奉孝,你有什么想法?”
郭嘉摇着羽扇,胸有成竹地笑道:“主公,此事简单……” 他凑到张角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张角听后,眼睛一亮,哈哈大笑起来:“好!就按你说的办!”
当天晚上,张角派人给陈珪送去了一封信。
陈珪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明日午时,城外校场,不见不散。”
陈珪看完信,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哼,张角,我看你明天还有什么花招!”
第二天午时,城外校场上,人山人海。
颍川的百姓们都来看热闹了。
他们都想知道,黄巾军和颍川的护卫队,究竟谁更厉害。
陈珪坐在高台上,看着校场上的两支队伍,心中充满了期待。
突然,他看到黄巾军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贾诩!你……” 陈珪指着贾诩,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会在黄巾军的队伍里?”
贾诩微微一笑,对着陈珪拱了拱手:“陈家主,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