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123章 长安烽火照丹心

楔子?古风?壮志未酬

祁山烽火照残阳,汉帜飘扬血未凉。

九伐中原心似铁,七擒羌狄志如钢。

武侯遗策传千古,伯约孤忠守一方。

莫道蜀疆难复振,英魂长伴锦官墙。

第一折 长安城外风云起

景耀七年四月,长安城郊的麦田泛起金黄。司马炎站在长安城头,望着远处连绵的蜀军营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身后,新任安西将军卫瓘手持奏折,神色凝重:“陛下,姜维在卤城休整三月,如今卷土重来,先锋军已抵达陈仓。”

司马炎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目光扫过城下整装待发的魏军:“传令下去,让邓艾率三万精兵死守陈仓,务必将蜀军挡在秦岭之外。”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另外,派人联络南中叛军,加快进攻速度,让姜维腹背受敌。”

与此同时,蜀军大营内,姜维正盯着舆图沉思。案头摆着马岱从南中送来的密信,孟获旧部在交州士燮的支持下,已占领牂牁郡,切断了蜀汉与南中的联系。阿莱娜见姜维神色忧虑,轻声道:“大将军,南中告急,我们是否要分兵回援?”

姜维摇摇头,手指在舆图上的陈仓处重重一点:“南中虽危,但长安才是关键。只要拿下长安,就能斩断魏军陇右防线。”他转头对副将句扶说:“你带一万人马,绕道散关,骚扰魏军后方。记住,只扰不攻,虚张声势。”

三日后,蜀军前锋抵达陈仓城下。姜维骑在赤兔马上,望着城头飘扬的魏军旗帜,想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情景。那时,陈仓守将郝昭以千余兵力,挡住了蜀军二十余日的进攻。如今,守将换成了邓艾,这场硬仗恐怕更难打。

“报!”一名斥候疾驰而来,“启禀将军,魏军在城外挖掘壕沟,布满鹿角,还架起了投石机!”姜维眉头紧皱,邓艾果然有备而来。他下令安营扎寨,同时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大将军,邓艾老谋深算,陈仓易守难攻,我们不如绕过陈仓,直取长安?”一名将领建议道。姜维摇摇头:“若绕过陈仓,后方粮道必然暴露。邓艾只需切断粮道,我们便不战自溃。”他望向阿莱娜,“你即刻前往西羌,说服大酋长增派骑兵,从侧翼牵制魏军。”

深夜,姜维独自巡视营地。月光洒在士兵们疲惫的脸上,他心中一阵酸楚。这些年,蜀军连年征战,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但为了兴复汉室的理想,他们依然坚守在前线。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传令兵带来了马岱的急报:南中叛军势大,牂牁郡失守,建宁郡告急。

姜维握紧了手中的七星剑,他知道,这是司马炎的阴谋,想用南中的战火牵制他北伐的脚步。但此刻,他已没有退路。“传令下去,全军明日一早攻城!”他对副将说,“告诉将士们,拿下陈仓,长安便指日可待!”

第二折 陈仓鏖战显忠勇

四月初十,陈仓城下。

蜀军的攻城战鼓响彻云霄,云梯如林般架上城墙。姜维手持七星剑,亲自督战。城头上,邓艾指挥魏军拼死抵抗,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蜀军士兵不断倒下。

“放箭!”姜维一声令下,蜀军的连弩齐发,箭雨遮天蔽日。但邓艾早有准备,城头竖起了厚厚的盾牌,将箭矢纷纷挡下。更要命的是,魏军的投石机开始发威,巨大的石弹落入蜀军阵营,砸得人仰马翻。

激战正酣时,一名斥候飞驰而来:“报!魏军援军从后方杀来,领头的是卫瓘!”姜维心中一沉,他没想到魏军援军来得如此之快。此时,攻城受挫,后方又有追兵,蜀军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

“大将军,我们撤吧!”副将焦急地说。姜维却摇头:“此时撤退,必成溃败之势。传令下去,让句扶将军速速回援,同时派人去西羌催促援军!”他握紧七星剑,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今日就算战死,也要在陈仓城下撕开一道口子!”

就在蜀军陷入绝境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羌笛。阿莱娜骑着一匹雪白的战马,率领一万西羌骑兵如旋风般杀来。他们挥舞着弯刀,从魏军侧翼发起猛攻,瞬间打乱了卫瓘的阵脚。

“蜀军听令,反守为攻!”姜维抓住机会,亲自率军冲锋。七星剑上下翻飞,所到之处魏军纷纷倒下。邓艾在城头上望见,心中大惊:“没想到姜维竟能说动西羌出兵!”他连忙下令分兵抵御,但已经来不及了。

混战中,姜维与卫瓘狭路相逢。“卫将军,别来无恙?”姜维的剑抵住卫瓘咽喉。卫瓘却面不改色:“姜伯约,你以为一场胜仗就能改变战局?魏国地大物博,蜀军不过是强弩之末。”

姜维冷笑:“蜀虽弱小,但有万千忠魂!今日便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汉家儿郎的血性!”话音未落,七星剑寒光一闪,卫瓘连忙举剑格挡。两人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就在此时,邓艾派来的援军赶到,姜维不得不暂时撤退。

这一战,蜀军虽未攻下陈仓,但成功击退了魏军的反扑,还杀伤了大量敌军。战后,姜维在营地内清点伤亡,望着满地的尸体,心中悲痛不已。阿莱娜递上西羌大酋长的书信,信中表示愿意继续支援蜀军,但粮草和兵力有限,无法长期作战。

姜维叹了口气,他知道,留给蜀军的时间不多了。司马炎必然会调集更多兵力,陈仓的下一场战斗,将会更加惨烈。“传令下去,加固营寨,收集箭矢和滚木。”他对众将说,“我们要在陈仓城下,与魏军决一死战!”

第三折 奇袭子午破危局

五月初一,蜀军大营。

姜维盯着舆图,目光落在子午谷上。这是一条险峻的古道,当年魏延曾提议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但未被诸葛亮采纳。如今,陈仓久攻不下,魏军援军不断,或许可以一试。

“大将军,子午谷道路艰险,大军难以通行,此计太过冒险。”阿莱娜担忧地说。姜维点点头:“我知道,但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必须出奇制胜。”他转头对句扶说:“你挑选五千精锐,携带三日干粮,明日一早从子午谷出发,直取长安!记住,不可恋战,只需虚张声势,吸引魏军注意力。”

句扶领命而去。当夜,姜维亲自为出征将士饯行。月光下,五千士兵整装待发,他们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坚定。“将士们!”姜维举起酒杯,“此去凶险,但为了兴复汉室,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干!”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司马炎接到陈仓战报,眉头紧皱。邓艾在奏折中写道:“姜维用兵如神,西羌骑兵骁勇,陈仓恐难久守。”正忧虑间,卫瓘匆匆赶来:“陛下,蜀军一支奇兵出现在子午谷,正向长安逼近!”

司马炎大惊失色,立刻下令调集五万大军回防长安。他望着舆图,咬牙道:“好个姜维,竟然敢走子午谷!传令邓艾,立刻出击,切断蜀军后路!”

却说句扶率领的五千蜀军,在子午谷中艰难前行。道路狭窄,两侧是陡峭的悬崖,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但将士们没有丝毫畏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蜀汉,死不足惜!

行至谷中,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魏军早已在此设伏。“杀!”句扶一声令下,蜀军将士们奋勇向前。但敌军人数众多,蜀军渐渐陷入劣势。关键时刻,句扶拔出佩剑,大喊:“汉家儿郎,岂惧生死!随我冲!”

在句扶的带领下,蜀军将士们以一当十,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烧毁魏军营帐,点燃粮草,制造出大军压境的假象。司马炎得知后,果然中计,将大量兵力调回长安防守。

陈仓城下,邓艾接到回援长安的命令,心中犹豫。他深知这可能是姜维的调虎离山之计,但皇命难违。最终,他留下一万兵力守陈仓,亲自率军回援。

姜维得知邓艾离开的消息,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机会来了!传令下去,全军出击,务必在邓艾返回前拿下陈仓!”蜀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涌向陈仓城。这一次,他们能否抓住机会,打破僵局?

第四折 长安近郊决雌雄

五月十五,长安近郊。

司马炎站在高台上,望着远处密密麻麻的蜀军营帐,心中有些忐忑。他没想到,姜维竟然能在陈仓牵制魏军这么久,还派出奇兵威胁长安。“报!”一名斥候飞驰而来,“启禀陛下,邓艾将军已率三万大军回援,距离长安还有三十里!”

司马炎松了口气,转头对身旁的将领说:“传令下去,让邓艾将军从侧翼包抄,与城内守军夹击蜀军。”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次,定要将姜维一举歼灭!”

与此同时,蜀军大营内,姜维正在部署作战计划。阿莱娜递上最新情报:“大将军,邓艾回援,魏军兵力大增。我们是否要暂缓进攻?”姜维摇摇头:“机不可失!邓艾虽强,但长途跋涉,将士疲惫。我们只要抓住机会,定能破敌!”

他展开舆图,指着长安东北的渭水支流:“邓艾若要包抄,必然会经过这里。你带一万西羌骑兵,埋伏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等魏军渡河时,发起突袭。”他又对句扶说:“你率五千飞军,绕道长安西门,虚张声势,吸引城内守军。”

次日清晨,邓艾的大军抵达渭水。他望着对岸的蜀军营地,心中疑惑:“姜维为何如此安静?难道有埋伏?”但皇命在身,他不得不尽快渡河。就在魏军开始渡河时,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阿莱娜率领的西羌骑兵如猛虎下山,从芦苇丛中杀出。

“放箭!”邓艾大喊。魏军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羌军,但西羌骑兵骁勇善战,他们一边躲避箭矢,一边挥舞弯刀砍杀魏军。渭水河畔顿时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河水。

与此同时,句扶率领的飞军抵达长安西门。他们擂响战鼓,大声呐喊,制造出大军攻城的假象。长安城内,守军果然中计,纷纷涌向西门。司马炎得知后,大惊失色:“不好!中了姜维的调虎离山之计!”

姜维抓住机会,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发起总攻。蜀军的连弩、投石机一齐发力,箭雨和石弹如狂风暴雨般砸向魏军阵营。魏军顿时大乱,邓艾虽奋力抵抗,但已回天乏术。

混战中,姜维再次与邓艾相遇。“邓将军,今日便是你的末日!”姜维的七星剑直指邓艾咽喉。邓艾却长叹一声:“姜伯约,我输得心服口服。但魏国势大,蜀汉终究难以抗衡。”

姜维冷笑:“天下事,未可知!只要汉魂不灭,蜀汉便有复兴之日!”话音未落,七星剑寒光一闪,邓艾举剑格挡。两人激战数十回合,邓艾渐渐不支。就在此时,一支冷箭突然射来,姜维眼疾手快,挥剑将箭矢挡下。

原来,是司马炎派来的援军赶到。姜维知道,此时再战下去,蜀军必败。他下令鸣金收兵,率军撤回营地。这一战,蜀军虽未攻下长安,但重创了魏军,还斩杀了邓艾麾下多名将领。

战后,姜维在营地内召开军事会议。众将纷纷建议乘胜追击,但姜维却摇头:“我们虽胜,但伤亡惨重,且粮草不足。如今应先巩固防线,等待时机。”他望向长安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司马炎,我们的较量,还远未结束!”

第五折 祁山回首叹英雄

景耀七年六月,祁山。

姜维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陈仓和长安,心中感慨万千。这几个月来,蜀军与魏军在关中地区反复争夺,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始终未能突破魏军防线。而南中局势日益危急,马岱的军队节节败退,牂牁、越巂等郡相继失守。

“大将军,司马炎派使者前来议和。”阿莱娜递上一封信函,“条件是蜀汉割让南中三郡,向魏国称臣。”姜维接过信函,冷笑一声,将其投入火中:“我生为汉臣,死为汉鬼,岂会向逆贼称臣?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护蜀汉的尊严!”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让他不得不做出妥协。蜀军粮草告急,士兵疲惫不堪,而魏军却不断增兵。经过深思熟虑,姜维决定暂时撤军,回师南中平定叛乱。

撤军途中,姜维路过定军山。这里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他下马拜祭,心中悲痛不已。“丞相,伯约无能,未能实现您兴复汉室的遗愿。”他望着诸葛亮的陵墓,泪水模糊了视线,“但伯约发誓,只要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

回到成都后,姜维立刻整顿兵马,准备南征。他深知,南中若失,蜀汉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临行前,后主刘禅亲自为他送行:“姜将军,南中之事就拜托你了。”姜维跪拜在地:“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平定叛乱,守护蜀汉!”

大军出发那日,成都百姓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捧着干粮和草鞋,眼中满是不舍和期待。姜维骑在马上,望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兴复汉室的重任,更是千万百姓的希望。

祁山的烽火渐渐熄灭,但姜维的传奇仍在继续。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蜀汉的半边天,用忠诚和热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尽管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坚信,只要汉魂不灭,蜀汉就有复兴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