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97章 邓艾新官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第97章 邓艾新官

作者:住在月亮上的嘟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8:22:46 来源:小说旗

陈仓城门飘着雪粒子,邓艾的青袍下摆溅满泥点。城门吏引他穿过瓮城时,隐约听见谯楼飘来丝竹声。城西张氏宅院的朱漆大门突然洞开,两个锦袍汉子抬着整只烤鹿跨出门槛,油脂滴在石阶上凝成琥珀色的冰。

\"县尊远来辛苦。\"张家家主张广立在滴水檐下拱手,腰间玉带压着狐裘大氅,在寒风中纹丝不动。他眼角堆起的笑纹里藏着几分倨傲,\"寒舍备了全鹿宴,特为大人接风。\"

邓艾的目光掠过张广肩头,忽然定在门廊阴影处——几截青竹料整齐地码在墙角,那特有的节距和粗细,正是打造龙骨水车的主梁用料。他粗糙的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缩,想起昨日在官仓前,工匠们对着劣质木料摇头叹息的模样。

宴席间,鎏金错银的羽觞在宾客间流转。当酒觞传到邓艾案前时,张广忽然抬手示意乐师停奏。\"听闻大人要造百架水车?\"他抚掌轻笑,眼尾扫过邓艾粗布官服的袖口,\"长安最好的黄心楠,市价不过每料两百钱。\"说着拍手唤来仆役,两个壮汉吃力地抬上雕花楠木匣。

满座宾客伸长脖颈。木匣掀开的瞬间,却只见空空如也的箱底。满堂哄笑声中,有人呛了酒,喷出的酒沫溅在邓艾衣摆上。张广故作惊讶:\"哎呀,竟忘了装料?\"他转向邓艾,眼中闪烁着猫戏老鼠的快意,\"大人宽限几日?\"

邓艾垂眸看着酒液中晃动的倒影。他想起今晨路过田间,老农跪在龟裂的田垄上,颤抖的手指抠不出一滴湿土。指尖忽然触到袖口银线绣的水波纹——这是曹璟赐袍时特意嘱咐绣上的。

\"渭水春汛不等人。\"邓艾突然起身,将羽觞中的酒液尽数泼进空木匣。琥珀色的酒浆在楠木纹理间蜿蜒,像极了即将干涸的河床。\"明日辰时,两百钱一料的楠木若不到官仓...\"他解下腰间刺史府铜符,\"啪\"地压在案几上,震得羽觞微微颤动,\"张某人的酒器倒是上等青铜。\"手指轻抚过张广案前的貔貅酒樽,\"熔了够铸三架犁铧。\"

满堂死寂。张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看见邓艾眼中闪烁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更可怕的东西——那是真正见过饥荒的人才会有的眼神。乐师手中的笙竽突然滑落,在地上滚出老远。

邓艾转身时,青色官袍下摆扫过地上的酒渍。他听见身后传来张广急促的喘息声,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走出大门时,管家正跌跌撞撞地奔向马厩,腰间的钥匙串叮当作响。月光下,那几截青竹料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极了等待插秧的田亩。

夜半三更,更鼓声沉闷地穿透雪幕。老农陈三蹲在驿馆后院,粗糙的手指捻着稻草,搓成一根根草绳。寒风卷着碎雪钻进他破旧的袄子,冻得他指节发红。他抬头时,看见新任县令邓艾正蹲在雪地里摆弄几根毛竹,冻僵的手指握着短刀,削出一片片细薄的竹篾。

陈三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也是这样的雪夜,县衙的差役踹开他家的柴门,硬生生带走了最后三斗麦种。他婆娘抱着空粮袋哭到天亮,而如今,这个说话结巴的县令,竟在雪地里削竹子削到手指渗血。

\"大人,这毛竹开春要生虫。\"陈三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沙哑如磨砂。

邓艾头也不抬,手上的刀依旧稳稳地削着竹节:\"虫蛀的竹管……正好做虹吸。\"他将三根毛竹首尾榫接,在晨光熹微中竟拼出一架微缩的龙骨水车,竹管交错,精巧如活物。他抬头看向陈三,眼中映着未化的雪光:\"烦请老丈……唤些会木工的流民来。\"

陈三怔了怔,喉头滚动,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翌日未到晌午,渭水河畔已立起一座三丈高的竹制水车。流民们围聚在岸边,仰头望着这个吱呀作响的庞然大物,竹架在寒风中微微摇晃,却稳稳地将混着冰碴的河水舀起,灌入干涸已久的渠沟。

邓艾赤脚踩在踏板上,粗布裤腿卷到膝盖,冻得发青的脚踝青筋凸起。他每踩一步,水车的巨轮便转动一分,河水哗啦啦地涌进龟裂的田垄。一个瘦骨嶙峋的妇人突然跪了下来,怀里的孩子被她按进泥水里,额头重重磕在湿土上。

\"谢大人……谢大人……\"她的声音颤抖,像是怕这水车只是一场梦,醒来仍是寸草不生的荒地。

邓艾从水车上跳下,从怀中掏出一把刻着阴文的竹简,一一分发给流民:\"田契……都在这竹管里。\"他的声音依旧结巴,却比往日沉稳。

同一时刻,张广的宅邸内,家丁们正抡着铁锤砸开地窖的铜锁。折冲府的府兵列队站在院中,冷眼看着张家人将五十方上好的楠木抬出。木料上\"官征\"的火漆印子在雪地里格外刺目,红得像血,又像昨夜邓艾泼进空木匣的那杯酒。

张广站在廊下,袖中的手攥得死紧。他盯着那些被抬走的楠木,忽然想起邓艾那双平静到可怕的眼睛——那不是威胁,而是笃定。笃定他会屈服,笃定这渭水边的田地,终究会绿起来。

而此刻,渭水河畔,流民们的欢呼声隐约传来,混着水车转动的吱呀声,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清晰。

五更天,闷雷在陈仓城头翻滚,黑云压得极低,仿佛要碾碎城墙。邓艾蹲在新垦的坡地上,手中的竹尺划过湿软的泥土,丈量着田垄的宽窄。雨点砸在他的麻布衣上,溅起带着土腥味的水花,衣料早已湿透,紧贴在瘦削的脊背上。

突然,渭水方向传来一阵连绵不断的断裂声,像是巨兽在啃噬骨头,咔嚓咔嚓地碾碎着什么。邓艾猛地抬头,雨水顺着他的眉骨滑下,模糊了视线。

\"大人!竹龙车散架了!\"流民王九顶着斗笠狂奔而来,蓑衣被风掀起,露出半截带血的胳膊,\"上游冲下来的磨盘石……\"

话未说完,邓艾已经冲进了雨幕。陈三老汉踉跄着追了两步,抓起斗笠朝他扔去,却被狂风掀翻,斗笠打着旋儿栽进泥浆里。老汉喘着粗气,眼睁睁看着邓艾的身影消失在灰蒙蒙的雨雾中。

渭水畔,浊浪翻滚,竹制水车的残骸在洪流中沉浮,断裂的竹管像散落的骨架,被冲得七零八落。邓艾涉水走近,弯腰捞起半截毛竹,雨水冲刷下,他的瞳孔骤然紧缩——断裂处不是自然磨损的毛茬,而是整齐的凿痕,分明是被人故意锯断的!

王九突然指向对岸,声音嘶哑:\"半月前,张家的商船在渡口卸过铁器!\"

一道闪电劈开天际,惨白的光照见邓艾攥着竹片发白的指节,他的脸在雷光中冷硬如铁。

二十三个流民举着火把跳进洪流时,邓艾正用麻绳将自己的腰捆在一根桅杆粗的毛竹上。陈三老汉跌跌撞撞地挤过来,往他怀里塞了一包用油纸裹着的艾草团子,声音发颤:\"大人是文官……这水太急……\"

话音未落,一个浪头打来,将老汉的话吞没在轰鸣的水声中。

邓艾咬住草绳的一端,在手腕上缠紧,含糊应道:\"某……某在汝南种地时,洪峰比这高丈余。\"

他抬头望向对岸,雨幕中,隐约可见张家渡口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像一双双猩红的眼睛。

黎明前的渭水河畔,雾气弥漫。最后一批木楔被重重钉入河床,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像是大地的心跳。邓艾直起酸痛的腰背,抹了把脸上的泥水。竹龙车重新转动起来,车轴吱呀作响,未干的血迹被雨水冲刷成淡红色,顺着沟渠蜿蜒流去。

对岸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张广勒马驻足,眯眼望着重新运转的水车,脸色阴沉如铁。他目光扫过车斗,忽然瞳孔一缩——那里嵌着一块带家徽的铁凿,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他猛地一踢马腹,调转马头疾驰而去,马蹄溅起的泥浆甩在官道旁的界碑上,\"张\"字的刻痕被污浊的泥水渐渐模糊。

秋分这日,新麦的焦香漫过整个渭水平原。邓艾蹲在官仓前的磨刀石旁,粗粝的手掌按着镰刀在石面上来回推拉,金属摩擦的\"沙沙\"声里,刀刃渐渐泛起寒光。

远处驿道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

张广带着三百私兵横在晒谷场前,黑压压的马队将金灿灿的谷堆团团围住。他手中的马鞭凌空一甩,鞭梢指着堆积如山的谷堆,冷笑道:\"刺史府的阳契写得明明白白,屯田岁入七成归官!\"

流民们攥着刻有阴文的竹简,慢慢后退,有人不自觉地摸了摸怀里的粮袋,那是他们熬过寒冬的希望。

邓艾缓缓起身,手中的镰刀在阳光下闪过一道弧光。他走到最近的粮囤前,猛地掀开草席。刻着阴文的竹契约\"哗啦啦\"地铺展开来,青黄相间的竹片在秋阳下泛着幽光,宛如一条通往新生的路。

\"呛啷——\"

青铜剑出鞘的声音清脆如裂帛。邓艾抽出曹璟亲赐的宝剑,剑锋寒光一闪,案几上的阳契应声而断。

\"从今日起,纳粮数目以民契为准!\"

张广的脸色瞬间铁青。他身后的私兵\"唰\"地按住弯刀,可刀还未完全出鞘,晒谷场四周的麦浪突然剧烈晃动起来——

千柄钉耙齐刷刷地从麦田中竖起,锋利的齿尖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王九领着屯田客从麦浪中钻出,他们粗布衣衫上还沾着麦芒,手中的农具却如长矛般笔直地指向张广的马队。

一个跛脚汉子高举着竹水车的部件,嘶声大喊:\"邓大人说稻穗沉了腰,咱们的脊梁就不能弯!\"

晒谷场上,新麦的香气与剑拔弩张的肃杀之气交织在一起。邓艾站在竹契约铺就的\"地毯\"上,手中的青铜剑映着秋阳,在地上投下一道笔直的影子,像是一道斩断旧日的界碑。

远处,重新转动的竹龙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渭水被一斗斗舀起,浇灌着这片刚刚苏醒的土地。

曹璟的玄底金纹帅旗出现在地平线时,邓艾正帮妇人拾穗。绯色官袍的将军望着那个赤脚陷在泥里的背影,忽然解下自己的犀角带抛给亲卫:\"去问问邓县令,他这身破麻衣还要穿到几时?\"

夕阳把麦田染成鎏金色,第一辆运粮牛车吱呀呀碾过田埂。陈三老汉偷偷在粮袋下塞了双千层底布鞋,鞋帮密麻麻缝着百户流民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