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的早自习,是只能听见刷题时笔尖发出的沙沙声。
物理老师抱着一叠资料,脚步匆匆地走进教室,让言梓珩把周末写的卷子收上来。
言梓珩闻言,从座位上站起来,例行公事一样,声音洪亮。
“最后一排的同学先开始,把卷子往前传,抓紧时间收一下。”
苏秋是最先做出回应的。
他迅速向后伸手,林鹿时动作利落地把卷子递了出去。
言梓珩坐回座位后,同样也向后伸出手。
宁为霜趴在桌子上,神情专注地在纸上画什么。
言梓珩眉头皱起,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他回过头,声音却不自觉地放柔了一些:
“宁为霜,卷子。”
宁为霜随手从桌面上抽了一张卷子,递到言梓珩手里。
言梓珩接过一看,是一张空白的语文试卷。
“物理卷子。”
言梓珩耐着性子出声提醒。
宁为霜并不否认自己就是个文盲,压根分不清哪张是物理卷子。
于是索性把桌上那一堆卷子一股脑儿推到言梓珩面前,让他自己挑。
言梓珩瞥了她一眼,最后想说的话也没能开口,只好在那一堆空白卷子里翻找起来。
物理试卷上干干净净,一个字都没写。
言梓珩拿起卷子,又随手放了回去。
“这么干净,留着当画布吧。”
等言梓珩把试卷收齐送到办公室后,物理老师很快就折返了回来。
她双手抱臂,神色严肃,目光在教室里缓缓扫过,沉声道:
“课代表说少一张卷子,没交的自己站起来。”
宁为霜慢悠悠举起手,漫不经心的语调,声音不大不小。
“老师,课代表区别对待,他不肯收我卷子。”
听到宁为霜的话,言梓珩额头上的青筋微微暴起来,嘴角不受控制地抽了抽。
他转过头,用一种又气又无奈的眼神死死地盯着宁为霜,然后从她桌上一把抓起那张白得刺眼的卷子。
纸张在言梓珩手中被攥得有些褶皱,递到物理老师手里时,维持着理智扯出一丝礼貌的笑来。
“收卷子的目的,是想看大家对这次竞赛题有没有创新思路。”
物理老师的视线从空白卷子上抬起来,脸上神色未变,依旧是有点儿严肃。
“宁为霜同学,下次继续努力。”
然后她话锋一转,“除了宁为霜同学,没有人站起来是吗?”
宁为霜转来一班之后,由于教导主任特别交代过,几乎所有科任老师都把她当成是个吉祥物。
关于学习方面,压根没人管她。
所以物理老师才会说只缺一张卷子,因为之前也从来没收上来过宁为霜的卷子。
“既然没人主动承认,课代表跟我去办公室核对一下名单。”
言梓珩又被点到名,刚回到座位上坐下,马上就要站起身来。
这时,一个男生小心翼翼从座位上站起来,举手的动作迟缓又犹豫。
“对不起老师,我把卷子忘家里了。”
物理老师的表情瞬间凝固,原本就很严肃的的面容变得更加冷峻。
接着她转过身,动作缓慢而沉重,像是在压抑内心的怒火。
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受力分析图。
“在一竖直平面内,存在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轨道处于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竖直平面向里,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 q的带电小球套在圆形轨道上。”
口述完已知条件后,物理老师回身身,双手抱臂,眼神挺冰冷地示意男生。
“到黑板前来解题。”
男生战战兢兢地走到黑板前,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的。
他的手紧紧地握着粉笔,指尖因为用力过度而变得煞白。
“第一问,若小球从圆形轨道的最低点A以某一初速度v_0开始沿轨道顺时针运动,经过四分之一圆周到达最高点b时,对轨道恰好无压力,求小球在最低点A的初速度v_0大小。”
物理老师的声音冰冷,比男生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还要凉。
他抬手用衣袖胡乱地擦了一把,可细汗却像是决堤的洪水,怎么也止不住。
他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犹豫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落下第一笔。
写了没几个字,他便又开始踌躇,眼睛里满是着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说谎后的心虚,解不出来题的着急,以及挂在黑板前的羞耻与尴尬,轻而易举突破男生的心理防线。
终于,男生放下粉笔,声音颤抖且带着哭腔。
“老师,这道题我暂时没什么思路。”
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身形笔直,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直地刺向男生,声音不高,却字字都在教室里无比清晰地回荡着。
“你应该能猜到,这是你落在家里那张卷子上的原题。”
说着,她双手抱臂,缓缓走下讲台,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往教室里走着,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人心上。
“我暂且相信你的说辞,但若是你认真做过,有没有思路都应该第一时间反应出来。”
她在男生座位面前站定,眯起眼睛,审视地看向男生,眼神里满是看穿一切的笃定。
“而不是在黑板前站这么久,才告诉我没有思路。”
物理老师目光扫过全班同学,最后又落在男生身上,声音低沉而有力。
“一班容不下不求上进的学生,你自己好好反思,再打算怎么向庄老师交代。”
男生依旧站在讲台上,没有物理老师的准许,他压根不敢动。
他的头深深地低了下去,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脚尖,双手不安地在身前绞在一起。
对于一班这些向来心高气傲的学霸们来说,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旁观,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羞耻心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
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容易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要么彻底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不过,对于一班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存在第二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