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帝谢樱传 > 第261章 财政会议

女帝谢樱传 第261章 财政会议

作者:宁栗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6 00:19:47 来源:小说旗

九边的边防压力绝无仅有的增多。

……

晚间,谢樱盘完账,看着阴沉沉的天空,放下手中的算盘。

但户部堂官们手中的算盘却依旧噼里啪啦作响,没有一夜的功夫,是停不下的。

户部尚书景渊看着张济承道:“阁老还是回去吧,这年终决算得等一阵子呢……”

他也真是没见过张济承这号人,年纪轻轻做了内阁首辅,精力极其旺盛,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对下属来说也不知是好是坏。

“算吧,我等着你们算出来的结果,”张济承喝了口凉透的茶水,端坐在圈椅上阖上双眼,景渊心中叹息,轻手轻脚拿起一边挂着的斗篷给他盖上。

虽说京城有宵禁,但六部衙门年终忙碌起来时,自然是没那个福分回家歇着,直到天刚破晓,熬了一宿的堂官和书吏们将最终决算呈给景渊,景渊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递到张济承手中。

“阁老瞧瞧,自打这两年新政之后,不仅支付了那么多开销,咱们年年还有盈余,”景渊脸上露出一股如释重负的笑意。

新政之前那么大的窟窿,户部时常都要抓些人去顶缸,或者让都察院抓一两个贪官污吏,不然实在没法子对上面交代,每年的年终决算简直堪比渡劫,如今有了盈余,方能好好松一口气。

张济承看着手中的账册,没有景渊预想中的快活,只是问道:“盈余相比去年如何?”

“增了两成,尤其是您那个纲盐法一出来,国库收入直接猛增,”景渊比出两根手指,笑道,“要不都说您是公忠体国呢,这样的法子,旁人就算长十个脑袋,也比不上阁老一人。”

“也不知道底下百姓,对这新政的感受如何?”张济承慢吞吞道。

“这样好的政策,底下自然只有赞不绝口的份儿,”景渊笑道,“别的不说,您就说那纲盐法,多少商人手持盐引守中多少年,都提不出盐来,如今这纲盐法一出,立马就能提到盐了,朝廷还不管他们的销售价格,可不是感恩戴德吗?”

张济承闻言笑笑:“你是户部尚书,是好是坏你感受的最清楚不过了。”

“可不是吗,”景渊感叹道,“如今户部收税可比以前容易多了,不少地方的税收都是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大同,当年大同破败成什么样子,柳执旭过去才几年啊,交上来的赋税,江南一带都得暂避风头呢,还不是阁老您教导有方。”

张济承自嘲的笑了笑,景渊还以为他是为着增加的两成盈余而高兴,各种奉承之言拼了命的往外倒。

又是一年一度的内阁财政会议。

从前是他们五个阁臣再加上皇帝,前几年陈守拙没了,如今只剩四人,皇帝也没有补人进来的意思,但众人也已经习惯。

由于张济承实在是生财有道,饶是夏石暗地里绞尽脑汁的使绊子,面上也得是一副和乐融融之相。

张济承合上手中的奏本:

“今年我朝的税银是……除去给九边拨去的银两,以及朝廷的正常开支外,还剩下三百七十万两,以臣之见,这三百七十万两当尽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防止再像今年秋季这般,遇上天灾**还得现去筹钱。”

郑简憋不住话,率先发难:“张首辅说拨了那么多银子去九边,但辽东、河套、西北西南一带军户的现状并未得到改善。”

夏石一怔,没想到郑简都这般岁数了,还莽撞至此。

坐在一旁御座上的皇帝目光如炬,扫过郑简,郑简只感觉头皮发麻,心知自己闯了祸,也不敢多言。

“拨给九边,并不是九边军营全部平分这些银两,”张济承不紧不慢道,“都是各个大营按照战事的缓急程度,酌情增减,去年的军费大头都拨给了东南大营那边,造了十五艘战船,各处也都是一片国泰民安之相,不知道郑阁老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说九边不宁呢?”

郑简哑火,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不敢言语。

见郑简不说话,张济承心下冷笑:

“这可真奇了,眼下正值太平盛世,新政实施后更是欣欣向荣,考成法实施下去,从前那些吃干饭的冗官不知道少了多少,郑阁老冷不丁一句处处危及,问及是哪里的消息,却又不言语,难不成是因为九边的人事更替,这才有此番牢骚?”

张济承此话一出,大殿中更是落针可闻。

皇帝厌恶曾琰伦,年前好容易逮到一点空子,便以电石火光的速度处决了曾琰伦,许多朝臣言官对此都颇有微词,上书的折子还没堆起来,便在皇帝不容置喙的铁血镇压之下销声匿迹。

无非是廷杖又打死了六个官员罢了。

张济承言外之意:郑简便是前段时间上书六人的后台。

夏石见状,赶忙移开话题:“这是财政会议,咱们还是得先将去年的财政问题说清楚。”

皇帝隔岸观火,看着几位阁臣争吵不休,山羊胡几不可闻的动了动。

他对自己的制衡之术很是满意,但他不满意张济承的安排。

夏石三人轮番发难,亦不能为难张济承分毫,眼见此路不通,夏石余光扫到了御座上的人,心中瞬间有了主意。

“张大人公忠体国、殚精竭虑,新政实施至今,也有三四年了,国库空虚一类的问题早就一洗无虞,若是还像从前一般节俭,岂不被那些小邦笑话了去?”夏石秉承着以往的老实人形象。

张济承心中一惊,夏石暗地里再怎么使绊子,也不如御座上的人灵机一动,便急忙劝道:

“夏阁老这话说的倒是有些奇怪了,治国持家惧是以勤俭为上,历来明君贤君莫不如此,夏阁老此言实在是有违儒家理学宗旨。”

夏石如今倒是拿了主动权:“虽说要以勤俭为上,但凡事总要有度,从前国事艰难的时候勤俭,如今国库充盈、海清河晏,若是还像从前一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岂不是寒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