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毫无作用的渣男改造系统 > 第11章 逃跑的知青丈夫(33)

最先到达的是镇医院的医护人员,经过一番检查后,医生赶紧叫过其他人员帮忙将李大嫂抬上车,李秀菊的情况除了脸部的伤外,无甚大碍。而李大哥即便脸部和膝盖伤得比较重,却无人搭理。医生简单的为李大哥和李秀菊进行了包扎治疗。

与此同时警察也匆忙赶来,调查此次恶性伤人案件的情况,见李大嫂病情危重,由着医生抬走,而李秀菊和李大哥则跟着警车一块带回了警局。

在警局里,李秀菊和李大哥两人被单独隔离审讯。在审问的过程中,两人对于自己为何会做出如此行径,均闭口不答。

警察见李大哥的伤口略有发炎,关乎人命的事也不敢马虎,立即将李大哥送到市人民医院,而另一边的李大嫂抢救无效,当晚就离开了人世。

翌日。

李大嫂的父母通过村里人的嘴,得知李大嫂病故的事后,可谓是伤心欲绝。也为了安抚两位老人,警方特意通知了李大嫂的大哥和二哥。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大嫂的一众亲戚非但没做任何的吊唁工作,反而还带着人打上门来了。

在派出所门前,面对前来闹事的一群亲属,办案民警耐心地给这些亲属做思想工作。最终这些亲属答应先回去吊唁一下,然后再过来处理后续的事情。

可就在这些人刚离开没多久,派出所内部又接到一个消息,李秀菊试图自杀未遂。

王富贵和李兰花听到李秀菊试图自杀的信息,皆摇了摇头,谁都不会信如此惜命的李秀菊会选择自杀,两人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回于李大嫂家和派出所,还时刻注意李父和李母的情绪,游离在崩溃的边缘。

而在市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救治,终于保住了李大哥的膝盖,可左眼本就破坏较大,市医院属实无力回天。

一周过后,经过派出所的调解,同李大嫂的亲属也算是达成了意愿,只等李大哥身体恢复好后,进行执行。

李父李母强撑着悲痛的情绪,来到派出所看望李大哥,看着瘦了一圈的李大哥心疼不已。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平日里老实巴交的儿子竟会做出这种事,更没想到一向后怕李大哥的媳妇竟然会如此的歹毒。

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准备离开时,老俩口突然看到门口蹲着的小小身影。老两口诧异的看过去,蹲在门口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两个亲孙子。

很快两个小孩被李大嫂的母亲拽住,头也不抬的朝外走去。

在路上,两孩子一直哭个不停,一边哭一边说:“外婆,我们可以回我们的家吗?”

“回什么,你妈都被你爸打死了,难道你们要回去被你爸打死吗?”李大嫂的母亲前恶狠狠的说道。

李兰花和王富贵带着李父李母恰好看到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都要碎了。她知道这两个孩子的母亲是被自己的亲大哥害死的,可两个侄子虽然蛮狠,可也算懂事。

如今这一切的走向,完全超出了李兰花的认知。

李兰花想上去拉住两个孩子,却被王富贵死死的拉住了。

王富贵按住李兰花的肩膀:“也许他们跟着大嫂的爸妈会更好。”

带着李父李母回家休息,王富贵继续朝派出所的方向走去,他需要了解这一切的作案动机和两个侄子未来的抚养问题。虽然他劝李兰花莫管两个侄子的事,可是有些事了解清楚了,才知道后续的操作。

王富贵的调查,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晚上,村长通知王富贵到村上接电话。电话那头的男人声音沙哑而低沉:“王富贵,你不要调查了,秀菊和狗蛋我明天会接走。”说完便挂断了。

王富贵感觉男人的声音似曾相识,可对方用的公用电话打来,再打过去无人响应。王富贵的心里顿时一惊,难道是......难道李秀菊的儿子并不是李大哥的种。为了确认这个想法,第二天一大早他便蹲在派出所门外。果然,李秀菊举止亲昵的搂着一位中年男人,而狗蛋则是贴在李秀菊身后,紧跟二人的步伐。

看到这一幕,王富贵的内心无比复杂。他不知道李大哥知晓李秀菊被人接出的事,也不清楚他是否知道狗蛋不是他的种,不过,这一些都不是王富贵所考究的。

问清楚派出所相关办案民警,即便这件事已同李大嫂的亲属达成一致,可恶意杀人既定事实,等待李大哥的唯有法律的严惩。

李大嫂的父母之所以将两个侄子接回家,是李大哥承诺将二人夫妻的财产(包括田地房屋)全部给到对方,对方才接受了抚养的任务。

王富贵叹了口气,缓缓朝家走去,仅仅几天的功夫,谁也意料不到,会有如此走向。

李父李母看着王富贵回来,两人也是百感交集。

王富贵深吸一口气说道:“爸妈,大哥这边你们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李母几度哽咽,强撑着身子靠在墙上。李父情况比李母好一点,可也好不到哪里去,带着哭腔说道:“富贵,是不是老大要没了?”

王贵贵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虽然大嫂亲戚愿意和解,可性质太过恶劣。两个侄子那边我也问过了,大哥将所有的东西全部给到岳家去,岳家承诺会抚养两个侄子到18周岁的。”

李父和李母对视一眼后点点头答应下来。

二老实在不放心老大家的两个孩子的情况,当天临近傍晚,由王富贵带着,偷偷的来到岳家,远远的观望着,见两个孩子不至于被苛待,也算是默认了这样的情况。

天色已晚,趁着夜幕降临之际,一行四人悄悄的离开。

李父母回到村上,便将此事告知给了村里的长辈们。村里的人得知此事后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表示理解,有人则是不解。对于那些不理解的人来讲,认为他们不该这样做,毕竟孩子是李家的种啊,可在知道李大哥会被判处死刑后,所有不解的人皆闭了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村民们依旧照常的生活着。只是偶尔会在村口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但大家对此都不以为意,因为谁都知道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叫狗蛋的孩子。

李大哥的判决比想象中快了很多。

一周之后,当宣判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二老已经泣不成声了。看到儿子被判刑的准确信息,瞬间就瘫倒在地。此时此刻,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安无事。可是事与愿违,终究是白发人送别黑发人了。

李母将宣判书撕毁在地,顿时情绪失控了起来。她一边哭泣一边骂道;“你说你学什么不好,偏偏去跟村里的寡妇纠缠,最后啥也没得到,儿子也没了,老婆也没了!”

李兰花强忍着泪意将李母拉扯起来,王富贵呆立一旁,束手无策。

而此时的狗蛋正在另外一个小镇里上着学,对于之前的种种经历,他显得异常平静。

时间的消逝,也在慢慢愈合李父李母失去儿子的痛苦。

月底,伴随着第二批果树全部嫁接完成的同时,农大总算将新引进的蛇果的果树运输而来。

杨教授看着满山的果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高兴的不仅仅只是果树的存活情况,更多的事王富贵这边成熟的嫁接方式,有了这样的样本,至此嫁接这门课程,便能推广起来,能极大的提高国内农作物的产量。

从山坡观察了一遍,满带笑意。

王贵富和李秀菊的心情虽比不上那个杨教授那么兴奋,可看着眼前这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内心?无比激动。两人相拥在一起,彼此擦了擦对方眼角的泪水。虽然现在无法看到后期的成效,可至少嫁接的成功,也证明了王富贵选择的路是可行的。

回程的路上,杨教授看着路边的鱼塘,“上次来还没有,这你们村啥时候开始养鱼了?”

王贵富听到这句话,尴尬的挠了挠头,“没准备养鱼,后续准备养些小龙虾。”

杨教授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如常。

王贵富见此,知道自己没讲明白,自好在有补救的机会,于是赶忙解释道:“我们村之前一直以种粮和黄花为主,如今这十里八乡的,家家都种了点黄花,这价格也上不去。我便想通过种植的方式,去改变这种局面,杨大哥,你也知道,总归得有人先迈出第一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杨教授的脸上露出赞许的表情。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能有如此的选择模式,也算是未你们村谋福利了,你可是有大才的人啊!”说完还用手比划着。“比如你这山上的苹果树,待成熟以后,就可以用来进行苹果套袋栽培,还有那梨树、葡萄等都可以这样去做。不过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才行,别的村我可能还会担心,你们村有你存在,我完全不担心!”说完,他还伸出了大拇指。

王富贵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当初李父的那番话。如果当时没有李父的支持的话,或许自己也不会这么坚定地走下去吧!想到这里,王富贵的嘴角上扬起了一丝笑容。

杨教授特别感兴趣小龙虾养殖的事,不停的追问着小龙虾如何养殖和烹饪,毕竟省内范围内,杨教授从未听说过哪个地方有过这样的养殖。

王贵富有心将这个难题抛给李秀兰,让她在下次其他人来的时候,顺便给别人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然而李兰花的心里只有小山坡新栽种的绿茶,她压根就没有心思去了解其他的事情。因此当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只是敷衍了几句后便不再言语了。

王富贵见李兰花毫无兴致,解释道:“兰花最近一直扑在后面的绿茶树上,这龙虾的事,我还是略说一二吧。这龙虾归属于杂食动物,养殖需要投喂搅碎的谷糠、豆饼、麦麸、泥鳅等,最好做成饲料进行养殖。经过我多方观察,也不算多方观察吧,就是书看的多了点,这6-9月的时候,鱼塘的水温最合适,是龙虾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投喂的是饲料的话,就投喂2次,其他杂物就3次。这小龙虾喜栖居于水草等暗物中、不喜强光照,所以上面目前栽种的莲藕、水草和四周摘了点桑树,都是为了让小龙虾更好的繁殖和生长。鱼塘里面也可以养殖些白鲢等鱼,鱼虾混养能够互惠并存,鱼吃不完的残饵和粪便都可被小龙虾所吸收利用,降低精饲料消耗,而且还能尽可能减少水质的严重污染。”

“原来养殖小龙虾,还有这么多的工序流程!”杨教授听完王富贵的介绍,对小龙虾的养殖不可谓不感兴趣。

“杨大哥,待9月份这批龙虾出市了,我给你打电话,你过来,好好感受下小龙虾的盛宴。”王富贵也是第一次试水,也不知道这批龙虾苗的存活情况。

杨教授和王富贵边走边聊,到村口也算是聊得差不多了,叫来了自己的学生,准备赶回省城。

临走前,杨教授对李兰花说:“这次来主要送蛇果的果树来,还没仔细观察过新茶苗的长势情况,下次来我带些红茶的种子过来,之前去其他国家的时候,要来些红茶的种子,也不知道如何栽种,便一直留在办公室储存起来了。”

李兰花听完,赶紧朝杨教授鞠躬感谢。看着车辆远去的影子,李兰花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从那一刻开始,李兰花便决定一定要把茶叶做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兰花不仅拉着王富贵亲自学习制茶工艺,还连带着李父李母一块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久的学习和四处拜师,第一批绿茶可采摘后,李兰花经过多次失败,总算是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杯绿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