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11章 父子,引蛇出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11章 父子,引蛇出

作者:海上浮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6 00:58:50 来源:小说旗

谁的儿子谁心疼,他们对这一招敬谢不敏!

“陛下,此去北平有千里之遥,路上万一出现差池,恐国本动摇!”

吴伯宗信以为真,进言劝阻。

其他官员都拿看二傻子的眼神,看着这位吴大人。

这有一个老实人,真信了陛下的鬼话,大家快来笑话他!

“吴爱卿说得对,等到了河北,还得让蓝玉和吕本多费心。”

朱元璋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虽然标儿绝对到不了。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吕本是文官集团选出来的皇室亲家。

朱元璋直接把文武集团全部绑到了太子的战船上。

官员们见他说得一个鼻子两只眼和真的一样,不仅不顺着吴伯宗的话,给他找个台阶下。

胡惟庸甚至给他手下的一个御史使了个眼神,逼着陛下在常氏喂养皇孙一事上做出让步。

别看这只是后宫里的一件小事,实际上是君臣角力,谁输谁赢涨威望的大事。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也打不住!

“陛下,太子殿下不知边防将士辛苦,前去代陛下展示恩德,实属大明将士之福。”

言官虽然不稀罕大冬天,跑去苦寒之地的福气,但乐意见陛下为此忧愁。

反正陛下只是说来试探一下,太子又不可能真去北平,出了事也与他无关。

谁知,朱元璋顺着竿子就爬上去了。

“这位爱卿言之有理!”

他连这个官员是谁都没对上号,但并不妨碍他借机行事。

“太子,去吧!”

“儿臣定不辱使命!”

没有出现在朝堂队伍前方,不知何时出现在大殿门口的朱标,朝着朱元璋跪拜完,领了命令,脚底抹油跑得比兔子还快。

君无戏言!

胡惟庸急得不停给众人使眼色,让他们冒头阻拦。

可是此时想阻拦,除非自己割肉献粮,胡党半点利益没争到,谁也不乐意当这个冤大头。

朝野上下的沉默,震耳欲聋。

大家都在等着朱元璋一拍脑门,朝他们哈哈一笑。

“咱在跟大伙开玩笑呢! ”

可等了老半晌,朱元璋清了清嗓子。

“爱卿们还有何事要议,议完朕还要抓紧去送太子一程。”

陛下,他来真的!

文武百官们顿时肉见地慌了起来,他们这次好像玩脱了!

太子仅生了朱雄英一个儿子,陛下正值春秋鼎盛,这一路上但凡发生什么意外,他们之前投入的一切就要打水漂。

所以他们还得护着太子,静候太子归来。

“陛下,不如再派张太尉一路随行。”

胡惟庸说的张太尉,便是在战斗中差点干掉朱元璋的降将张定边。

尽管张定边曾是陈友谅手下的第一猛将,但归降后忠心耿耿,为大明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官至太尉,掌管军权重任。

被点名的张定边赶紧站出来表态:“末将愿意随太子一同前往北平。”

此去除了能在太子面前露脸,还能顺路去河北边境捞捞军功,何乐而不为?

就是不知道胡党为何会送他这样一个大功劳,总感觉有诈?

但不管了,陛下用他,冲就完了!

胡惟庸看了一脸憨笑的张定边,心下嘲讽:光会打仗干活不懂钻营的大老粗,不知道乳母张氏姓陈的事吧,陛下这个时候要是信得过你,我就得让东宫的手下,这段时间夹紧尾巴做人了。

要是陛下信不过你,那就放出张氏姓陈的消息,让那些降将团伙赶紧卷铺盖给我的下官腾地方,全部回家养老去吧!

不知者无畏。

知情的朱元璋却是小小的纠结了一下。

老胡真是半点儿亏都不肯吃,非要利用东宫的事占些便宜不可。

罢了罢了,那就赏他两耳刮子吧!

“张爱卿,不是咱信不过你,实在是昨晚谋害皇孙的乳母,自称姓陈,被张家眉头的,还想借咱的手灭了养父母的满门,也不知她是怎样避开重重检查入宫来的。”

尽管最后一句,朱元璋说话声音极低,好似自言自语,但张定边站得靠前,自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二话不说,直接跪在地上发誓表忠心。

“末将与此人绝不认识!”

张定边狠狠地瞪了一眼胡惟庸。

别看朝堂派系众多,可如今唯有胡党有这么大的能耐!

他打嘴仗打不过姓胡的,有机会一定敲这老儿的闷棍让他尝尝他的剑锋是否还利!

朱元璋见祸水东引完,哈哈一笑。

“咱信你,此事揭过不提,议政吧。”

标儿的随行侍卫和将领,他早安排好了。

出了昨夜的事,他现在哪个臣子也信不过。

降将派谁也不敢说话。

做贼心虚又被降将派盯上的胡党,同样不敢声张。

活像个背景板似的刘基,冷眼旁观,瞧着早朝这一出热闹的大戏,他一言不发,心里却有一丝丝的疑惑。

陛下向来信奉多子多福,竟外派太子前去北平,这一来一去要一年半载才能回来,东宫仅有一位皇孙,陛下不嫌冷清吗?

而且,陛下的这种处事方法,总透露出一种,比起精心教养多年的太子,更看重那位刚出生皇孙的势头。

文武百官正因为误判了这一点,才被陛下外派太子的任命,打了个措手不及,全盘皆输。

当然了,他也是文武百官的一员。

“有意思,这位皇孙到底凭什么能得到陛下如此偏爱?”

仅靠常遇春的救驾有功?

人走茶凉,恐怕没这么大情面吧。

已经决定不问朝事的刘基,不禁对这位皇孙朱雄英,萌生出好奇心来。

……

朱标将他被外派去筹措粮草的消息告诉常氏,看到常氏目瞪口呆的反应,他故作轻松的打趣道:“荣姐舍不得我走?”

“舍不得,父皇下了令你也要走,前朝后宫都盯着你呢,此时去避避风头也是好的。”

常氏知道。

太子不仅要走,还要快些走。

免得想阻拦太子离京的人,再生事端,打乱了父皇的布局……虽说她也不清楚,父皇为何要这么做。

毕竟打仗的事,向来是父皇统揽大权,外出北伐都是把太子留在京城处理政事。

“荣姐,等你身体好些,我就能回来了。”

两人四目相对,纵有千言万语,此时也只能互道一声珍重。

临走前。

朱标特意抱了抱还在熟睡中的儿子。

尽管只喝了两顿母乳,但儿子的脸没有以前那么皱巴巴泛着红了,终于能够看到一些肉了。

这和他带弟弟妹妹的时候感觉一样。

健康的孩子都是见风长的!

一时离别换母子安康,有舍才有得!

他离京定会打乱对方的计划,让对方在前朝急得跳脚,后宫里的内应按捺不住,做多错多,父皇才有机会引蛇打七寸!

“殿下,要不把英儿叫醒?”

“让他睡吧,刘伴伴,咱们走。”

朱标眷恋地看了一眼妻儿,不等贴身太监刘敏催促,阔步离开。

等出了大殿,他才红着眼回头,隔着层层叠叠的门窗,看向早已看不见的那两道身影。

“河北产精铁,我抽空给英儿造几把上等兵器,带回来给他抓周。”

朱标似在跟刘敏诉说,又似自言自语,在不少人的暗中监视下,一步三回头地上了马车。

然而。

一出城,朱标甩掉了跟踪者后,手指着进城方向。

“刘伴伴,记下几条近路小道,下次出城走小道。”

……

等朱雄英傍晚醒来的时候,他一边喝奶,一边听娘亲念叨,知道爹爹去北平的消息,直接把他惊到打了个饱嗝。

【今年是洪武七年,不是洪武二十七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