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120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

“他们又不是吓大的,再说,这不是咱想得法子,咱也是被逼得没法了,听说有的地方官员不贪不占,光靠咱给的俸禄,孩子老娘生病都付不起药钱,除了要办差事,还得靠给私塾抄书补贴家用。”

当然了。

这事是朱元璋现编的,眼下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低。

大明建立到今才第八个年头,如今在朝为官的官员,很少有出身寒门,甚至是吃药都吃不起的平头老百姓出身。

不过,如果他不借用乖孙的养廉银法子,来提高清廉官员的待遇,等到清理完朝中的这些蛀虫,换上新的一批出身较差的清官。

还真有不少人,可能面临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

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都会觉得,自己以前的思想确实狭隘了。

光看旧元朝廷贪官污吏横行,只想着如何打压他们,却没有想过,只一味打压贪官污吏,却不给清廉官员扶持,久而久之,只会让清官被迫伸手拿银子,贪官污吏只会在短时间内减少,长期以往下去,被他压制住的贪腐之风,留待后世,只会越来越严重。

收回发散的思维,朱元璋特意对着一脸探究的朱雄英解释。

“咱就想着,这种人忠孝两全的人,得多给他一笔银子,免得哪天他逼急了也要伸手去贪,你说是吧,标儿?”

“啊?是!”

朱标当初和六部尚书以及胡惟庸等重臣,议论这事的时候,可没听父皇提起这一茬。

可看到父皇说得情真意切,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倒也不像是假的。

只是,朱标很好奇,到底哪个官员这么惨?

有机会他一定要好好向对方讨教一下,如何在这种的困境下,依旧能够坚持初心不改,到时候一定提拔对方,来京城给父皇分忧。

这种清廉又能干的臣子多一些,他这个当太子的也能轻松一些。

“好了好了,咱不说那些国事让大家操心了,来,摆饭吧!”

雨在午后停了。

朱元璋吃完午膳,等着御膳房把炖好的肉包骨送来,亲自交到乖孙手里,哄得乖孙心里一个劲儿的表达谢意与爱意。

这才兴高采烈地离开东宫,回到华盖殿,继续批复各地将领送过来的问安奏本。

军情奏疏要经过兵部,但这些私人奏本直接送到他的面前,看完不需要再送六部抄发留档。

朱元璋先查看了北平防务,蓝玉上来先问他“吃了吗”,接着又说他自己吃得不太好,希望下次募捐所得,能够直接送银子到他手里,不要再买粮草的,这样既能在路上减少些损耗,也能让大家吃得舒服一些。

换作以前的话,朱元璋会给蓝玉批复:

“北边的粮草在冬季可比南方贵太多了,路上的损耗能在差价里找补回来,押送银子山高路远损耗更大,有得吃就不错了,你还挑上了?”

但自从知道,户部的郭桓与大半个户部衙门的官吏,用买新粮的价值买陈粮,许多甚至是积压了十来年的,可能是前朝的旧粮后。

他体会到了蓝玉大冬天啃着发霉馒头,喝馊饭的苦衷。

“蓝玉向来心直口快,看来他是感觉到不对劲,但误以为朝廷派去的就是旧粮,谁能想到小小的户部,竟能瞒天过海这么多年,让军粮一直保持一个味道,左手倒右手就把咱的钱袋子掏空了。”

好在。

有乖孙提醒,发现得不算太迟。

哪怕这会儿不能从郭府抄出上千万两银子充入国库,但每年能从这群人身上,节省上百万两银子。

可以动手了。

“毛骧,户部那边有消息了吗?”

“回陛下,侍卫方才来报,郭侍郎召集了官员私下议事,并由各司主事在办公的二堂门前把风,具体聊了什么并不知情,但那些官员散会时,满面春风,笑得很开心。”

朱元璋把之前咬坏的笔杆,拔了狼毛,在指尖转悠着,盯着毛骧,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把毛骧吓得浑身发毛,连忙单膝跪地。

“陛下,属下这就派人接着去打探!”

实在不行让人找机会,灌醉其中一个参与议事的官员,再敲闷棍绑走拷问一番。

事后只要再营造出,这是那个倒霉官员做了一场噩梦就行了。

反正户部里的官员应酬多,喜欢喝大酒的也不少,总能挑一个酒品不好又容易断篇的酒蒙子出来。

“不必,咱不是嫌你这事办得不好。”

毛骧的汗如雨下。

陛下的话,有时候得反着听。

“属下办事不利……”

“咱都说了……罢了罢了,别去打探了,盯好了郭桓,只要他开始动手,马上抓现行押进诏狱里,这事也不用跟户部尚书打招呼,咱事后再亲自告诉他是怎么回事。”

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与赋税大权,这个位置上坐的,当然是朱元璋的心腹里的心腹。

只是徐铎虽为官清廉,但在官场上容易受到排挤。

暂时先不挪徐铎的位置了,等清理完户部的蛀虫以后,给徐铎找个会来事又能办事的副手,熏陶一下清廉的气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咱以前怎么会想着,人人都能成为一张洁净的白纸呢?”

朱元璋反思了几息的工夫,便低头接着看下一封私人奏本。

与其在想不通的事上花费太多精力,不如先动手处理好能解决的问题。

“最近东南沿海倒是消停了不少,是指望着咱好了伤疤忘记疼,大意之后你们再卷土重来是吧?”

倭寇们你们给咱等着吧!

处置完廖永忠,更换海防将领以后,你们再敢来,就把你们现杀现埋!

“寇可往,咱亦可往!”

跟咱老朱比,谁才是海上最厉害的强盗?

比不死你们这群倭寇!

……

赚钱要趁早。

郭桓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兢兢业业地贪污,才在短短的五年内,积累起万贯家财,田产无数,收买了半个户部,为他所用。

入夜后,他立即就用飞鸽传书,借着月色,给近在京郊,位同县官的堂侄送去消息。

“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别人想要第一批清廉官员的好名声,要交一千两银子,自家人只需要五百两即可。”

“扑棱扑棱!”

信鸽刚飞出去城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