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33章 贪欲,迷人眼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33章 贪欲,迷人眼

作者:海上浮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6 00:58:50 来源:小说旗

“不卖?”

管家怀疑老爷脑子糊涂了。

囤积药材,不就是为了倒手赚差价吗?

此时不卖,更待何时?

胡惟庸轻蔑要看了一眼愚蠢的管家:“瘟疫才刚爆发,大家有危险但不会重视,药价也没涨太高,先让那些有药的卖完了,等到瘟疫闹大的时候,他们都没药了,咱们涨价十倍,人们也要抢破头来送钱。”

要赚差价,就赚笔大的!

管家这才恍然大悟,佩服道:“还是老爷沉得住气,赚得了大钱。”

那是。

胡惟庸打发走了管家,又给经常孝敬他的扬州城的官员,写了封信。

让他们别因为瘟疫的事,想着抱大腿,派人去保护太子,免得人群里混入感染者再把太子传染了,没有苦劳还惹来杀身之祸。

这封信,看似为官员们着想,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朱标感觉到人身威胁,赶紧回京城来。

“早朝的时候,再给陛下施加一下压力,陛下绝对舍不得太子冒险,此计必见成效!”

绝不能让陛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古往今来,国家大事甚至是后宫诸事,必须大臣们监管说了算。

这天下是老朱家的,却绝不能全由老朱家说了算!

不然,他争丞相之位有何用?掌控淮西集团有何用?

……

胡惟庸能收到的消息。

自然瞒不过朱元璋手下的耳目。

尤其是朱元璋,从收到凤阳府佥事来信,便专门派人去彻查了囤积药材的事,又有戴思恭看出了账目里防疫药材的用途,他昨日在给全宫安排接种牛痘时,已给滁州官员送去了旨意。

让他们发现病患,立即到城外隔离,按照往日消除瘟疫的法子有序防疫,并支取了两万两银子,继续去买牛。

只是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点。

“没想到扬州也闹起了瘟疫!”

朱元璋又惊又怒。

“他们这是为了捞钱丧心病狂,还是冲标儿去的?”

靠猜没有用。

上朝就知道了。

假装无事发生的朱元璋,强忍着愤怒,坐到龙椅上。

站在旁边的王景弘看出陛下不高兴,声音都弱了三分。

“上朝觐见!”

……

“哇哇!”

朱雄英被一股急切的尿意憋死,扯着嗓子喊娘亲给他把尿。

原以为要喊好几声,谁知身体迅速腾空。

【唉?娘这么晚了还没睡?】

【难道是爹回来了?】

放完水,朱雄英歪头朝四周看去。

偌大的内殿里,除了娘亲,只有守夜的两个宫女,正忙活着端水给他擦屁股。

没看到爹的身影,说明娘亲在这个时辰没睡,是宫中有事发生。

“英儿,饿了吗?”

“呀呀!”

朱雄英伸出手,抱住口粮喝饱后,感觉气氛不太对劲,便强撑着一直没睡。

过了片刻,夏荷姑姑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娘娘,你不知道有多吓人,听说昨天被陛下关起来的那些宫女太监,全都发热了。”

夏茶姑姑庆幸她推说,常氏离不开她,才没有被带走。

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想干什么,如今整个宫里,人人自危,生怕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什么关起来?父皇让他们休息,好吃好喝没断过,不要以讹传讹!”

常氏可不会让人当着她的面,抹黑父皇的名声。

朱雄英附和着点了点头。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爷爷那是给你们接种牛痘,是好事!】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爷爷做好事,要瞒着全宫上下的人?

难道是担心被人知道,接种的是牛痘粉,引起酸儒们的反抗?

爷爷可真实诚,他不说不就行了吗?

有时候为了做成一件事,善意的隐瞒还是有必要的。

得知爹没回来,娘是因为太监宫女发热,担心得睡不着觉,朱雄英扯着娘亲的袖子,往床上指了指。

“英儿要娘陪着睡?”

“呀呀!”

朱雄英点了点头。

神情疲惫的常氏将他抱上床,轻轻拍着他,没一会儿,母子俩进入了梦乡。

冷清的殿内,只剩下夏荷姑姑怨愤地瞪着常氏的睡脸,在心底怒骂。

这个冷血的常氏,她说了这么多,居然不为她着想,去探探陛下的口风。

陛下可是说了,三日后,就要让下一批挨刀,她想推脱都推脱不了。

要不,去向皇后娘娘求求情?

对了!

皇后娘娘还没得过天花呢,陛下总不能朝皇后娘娘下刀。

夏荷姑姑想到这里,安排两个宫女伺候着,悄悄地溜出东宫,想利用旧情,躲过一劫。

……

朝堂上的氛围很古怪。

刘基因病不能前来。

身居丞相之职,每天不管事但点卯很积极的李善长,竟也破天荒地请了病假。

朱元璋扫量着低着脑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文官,再看看昂头挺胸消息落后的武将们,冷着脸朝王景弘使了个眼色。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

左御史大夫陈宁,走出队列。

“臣听闻陛下大肆购买京城及附近的耕牛,并请太医院戴院使为其看病,这等耗费国帑与人力的做法,不知陛下有何深意?”

之前胡惟庸派人悄悄地监视牛棚,哪怕获得情报,也不给拿到台面上来说。

否则的话,等于明着告诉皇帝,有人嫌命长在监视你的手下做事。

昨日朱元璋下令,由宫廷采买到民间买牛,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再来议,就有了臣子插手的理由。

“朕没用国库的钱,用的内帑。”

朱元璋不打算说。

但陈宁锲而不舍的追问:“牛乃是耕作之物,数量有限,陛下此举不给百姓一个交代,可能会引起恐慌。”

朱元璋对于这种口口声声为民着想,却不干半点实事的言官,没有半点好感。

但凡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朝堂必须有这些人在,以示他不偏听,他早把这群人撤掉了。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吧?

行!

那咱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朕买牛,先挑得了牛痘的病牛购买,引不起多大的恐慌,而朕买牛的原因,刚才陈爱卿说中了,确实是为了治病。”

买了牛,再给牛治病?

陛下这一手鼓励耕作的招数,实在是又烧钱又没用。

尤其是撞上瘟疫横行,太医院马上要忙着去救人,陛下想借关照耕牛,来体现自己关怀农民耕种,拉拢民心,增加皇权威望的算盘,只能暂时放一放。

胡惟庸弯了弯嘴角,强忍着笑意,又朝一个手下使了个眼色。

抛完砖头,该引玉了!

“陛下,说起给牛治病来,臣来上早朝的路上,发现各个药铺门前人满为患,一打听才知道,据说滁州与扬州城内爆发了天花,人人争抢着买治疗天花的药材。”

此话一出。

缩头缩脑的文官们,拿浸了药汁的袖子掩着口鼻。

昂首挺胸的武将们面面相觑,这才后知后觉地冒了一头冷汗,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整个朝堂上,只有刚才开口的言官,振振有词。

“请陛下马上下令,严禁滁州和扬州两地百姓入京,以防天花在城内蔓延开来,并调拨药材至两地,治病救人。”

没等朱元璋开口,陈宁接了话茬。

“臣记得京城一带,已有数十年不曾爆发过天花,太医院应当没有常备治疗的药物,只能临时采买,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朱元璋扫向一张张贪得无厌的脸庞,暗中冷哼:口口声声救人性命,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这是想让咱从内库掏银子,往你们嘴里喂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