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五福临门之杨枝栖梦,善影入情长 > 第61章 杨家旧事

五福临门之杨枝栖梦,善影入情长 第61章 杨家旧事

作者:翩翩飞不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6 00:58:54 来源:小说旗

不管杨羡真心或假意的抱怨,在吴三郎看来,都是他在太学过得安稳。趁他此时心情好,吴三郎便与他讲自己已搬到周大人家中。

杨羡闻言大惊,“这是为何?难道是我家中照顾不周?”

吴三郎摇头笑道,“伯母与大姐姐照顾妥帖,即使我娘与…咳,在家中时,也无此处一般无二。

是我听说周大人家里颇住了几个文章华丽、学识过人的举子们,想着与他们多多讨教,才应邀搬了过去。

反正你已住进太学,平日里府上也没有个与我讨论文章的人。一人闭门造车哪有与人切磋进益得快?”

杨羡知他说的有理,也不好强行留人,只说要随他去周大人家里看看,才能安心。

礼部员外郎依律应是从六品,可这位周大人却是五品官。别看在汴京这地界里五品官职不显,但他硬是凭借一手好字而被官家破格提拔。

吴三郎就曾夸过他的字“瘦直挺拔、笔锋如刀、锋芒毕露”。

杨羡初时不以为然,直到今日在周府亲见墨宝,才知三郎所言非虚。

他由衷地钦佩道,“我本以为你是在我家住得不自在才借口搬出,现下看你日进千里,恨不得与你一起住过来,日日受他指点才好。

是我从前狭隘了,只觉得夫子们好,所以教的我们也不错,原来竟是坐井观天、全然忘了人外有人的道理。”

杨羡放心,吴三郎就此在周大人家安稳住下。

一同住在周府外院的还有四五位举子,都是周大人家中亲眷子侄,几人住在一起互相切磋文章,竟得到许多看待事物的新角度。

吴三郎本就天资过人、聪慧异常,举一反三起来真应了杨羡的那句“日进千里”的话来。

日子一晃到了新年,因春闱定在来年二月,吴三郎原本打算与其他举子同在周家过。

但杨羡如何能依?

套了马车亲上周家去接,还特地带了枚青州特产的上品红丝砚要献与周大人,可惜又没见着他的面。

不过好在周大人家的二郎君在家,杨羡再三拜谢后、才领着依依不舍的吴三郎又回了杨家。

今年的春节,杨羡难得在家过,还带了几位好友,罗氏便十分重视。不仅将家中着重布置,还重金请了樊楼的厨子来准备年夜饭。

年年樊楼的厨子都不够请,这次任是罗氏提前一个月下帖也未请到,最后还是借了范良翰的光才勉强分来一位。

说起范良翰,让杨羡难以启齿、让吴三郎搬离杨家的变故也恰与他家有关。

自那次樊楼遇见,范良翰知道杨琬也回汴京常住后,果然归家便告知了骊二娘福慧。

第二日郦二娘就备了礼物前来拜访,谁料杨羡一早带着吴三郎出门访友,只有杨琬亲迎。

柴家富贵,与他家交好的范家自然也是富甲一方,而且他家结识的亲贵也不少。

杨德茂早就不满官家赏他的芝麻小官,恨不得多多活动更进一层才好。

这下知道女儿居然和范家有来往,又见范家唯一的儿媳妇上门,当即也去前厅见面。

他身为长辈,又是男子,任是殷勤周到,倒弄的骊二娘十分尴尬,没聊几句便要起身告辞。

杨琬见父亲如此做派也不好挽留,只说改日再约。

待骊二娘走后,杨琬委婉与他进言,道,“我与郦二妹妹虽关系不错,但与那范家却从无来往、连泛泛之交都谈不上,父亲这样岂不堕了我杨家的颜面?”

杨德茂很不以为然,道,“交情、交情!就得我用用你、你用用我,互相交往的多了,自然就有了情谊。你自与她正常来往,这事不与你相干。”

杨琬深觉此事不妥,可她在杨德茂面前素来说不上话,只得又去找罗氏。

“弟弟现在读书上进,要在文人中间博个好名声,若父亲立不起来,旁人岂不看轻了他?”

罗氏这才知道杨德茂干了什么,骂道,“年轻女眷上门,连我都不去跟前,他去那里做什么?等我去收拾他!”

说着便去杨德茂房中大闹一场。

此事闹得颇大,当时仍住在杨府的吴三郎不可能不知道,杨羡虽得了他搬离的理由,却仍觉得不应只是如此。

归家后便问了杨树生,听到此缘由也是无语。本来想着自己年小,不好立刻收了杨德茂的管家权,谁料他竟如此。

他难得生了大气,冷脸说道,“父亲若富贵日子过得烦了,就丢开手好好歇歇,免得辛苦!”

当即收了杨德茂的管家权,又命杨树生去调查他有没有做下什么错事,若有就早早收尾,免得为将来埋下祸患。

众人便都知道,这杨家的天要变了。

故而此次去樊楼请人,杨羡不放话,即使是罗氏也不敢去惊动范家,柴安自也不会看杨家的面子特意拨人。

说来也凑巧,杨树生又去樊楼想加钱请人未果,出门时恰碰见了范良翰。

范良翰此人最是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子,愣是杨树生想了一万个理由也没蒙过他去,被追问得狠了才无奈说出事由。

范良翰听后笑道,“杨伯母真是客气,这有什么好怕叨扰的。

我与羡哥儿可是亲兄弟,就得有来有往,若无事相托当少了多少亲近的机会?

你等着,明日厨子就去府上听候吩咐。”

待主人休沐归家,忐忑了数日的杨树生急忙回报,杨羡听了这与杨德茂大差不差的“朋友论”,不禁哑然失笑,只能亲自上门约着范良翰夫妻好好吃上一顿以作感谢。

他也是许久不见骊二娘福慧,想看看她过的如何,好与郦娘子写封报平安的书信。

这次他们约的不是樊楼,而是汴京女眷们常去的“清风阁”。

唐朝诗人高骈有首《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待三人进门,见到店中布置柔和婉丽,与外面天寒地冻、万物凋寂截然不同的景象时,杨羡情不自禁就念出了这首诗。

吴三郎也夸道,“怪道是女娘们常来常往的地方,与我们郎君去的地界截然不同,看着便格外清新雅致。”

阁中暖和得仿佛春日,不知店家使用何种方法,愣是在入门的影壁墙上养出一大片盛开的蔷薇,饶是冬日里、仍有翩翩彩蝶在其中飞舞。

清风阁的厅堂中除了几张供歇脚坐的矮榻,余下全是厢房。

迎客的女使正领着他们往订好的厢房走去,听见吴三郎夸赞,便笑道,“这是我们娘子亲自布置的,若郎君喜欢以后请多多照顾生意。”

三人绕过中庭往楼上走,谁料中庭处居然也有株盛开的杜鹃花。

吴三郎怪道,“这里是室外也如此温暖?”

小媛解释道,“这里所有的墙板、地砖之内皆是火道,每日烧碳取暖才能如此。若是到了夏天,便该往里面放冰了。”

杨琬抿唇笑道,“小媛平时只会笑,难得能听你说出这么长一句话来,莫不是见了咱们三郎貌美,故意解释给他听的?”

幸得吴三郎因为备考不常出门交际,故而虽汴京中人都听说从洛阳来了位貌若潘安的吴解元,却大都没见过他的模样,不然非得也是在洛阳时掷果盈车的景象。

杨羡调侃道,“我自觉长得也算玉树临风,可每每与你一处,别人总看不到我。不然你以后出门带着帷帽罢,省得姑娘们见了你就要丢了芳心!”

小媛是个腼腆的姑娘,知道客人们在借着她说笑,虽害羞却仍挂着得体的笑容为他们引路,待到了包厢便轻推房门悄悄退下。

三人踏门而入,里面范家贤伉俪已到了,骊二娘福慧也听见了杨羡的玩笑话,道,“我来汴京时三弟弟年岁尚小,莫不是现在长大又俊了不少?快让我瞧瞧,是何等样貌能轻易就引了女子的芳心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