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85:拒当冤种养侄,宠翻四个女儿 > 第81章 周玉兰当年的真正死因

转眼间来到了六月中旬,已经到了夏天,天气炎热。

放眼看去,田野里那边更是金黄一片,稻谷到了收获的时候。

所有人村庄都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抢收稻谷,学校也例行放了七天农忙假,让学生回家帮忙割稻、打谷、晒谷。

整个村子都在动,谁家都不闲着,连狗都跟着跑得满身汗。

田埂上全是汗津津的人,打谷机“突突突”吼得地皮都颤。

割稻子的人跟弯虾米似的弓着腰,镰刀唰唰过处,稻秆子扑棱棱倒成一片,泥里留着的根须能有半掌高,隐约能看见些绿汪汪的茬口在冒着白浆。

打谷机边儿站着的人,抱着稻捆就往滚筒上撞,谷粒跟爆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往木槽里蹦,有着许多碎壳到处飞溅而出。

空地上扔着个豁口铁壶,里头晃荡着水多米少的稀饭,能解渴又能填肚子。

一家人也不讲究,瞅空就跑过来,仰起脖子咕咚咕咚灌上一大口。

用脖子上搭的脏毛巾胡乱抹把嘴,又弯腰钻进稻田里割禾,或是跑到打谷机边踩踏板。

打谷机木槽满了,家里的男人就会光脚踩进谷堆里,抓起簸箕哗啦一铲,倒进放在边上的箩筐。

再把扁担往肩头一撂,顺着田垄把箩筐挑回家去。

村头的大晒谷场是晒稻子的主场地,可地儿就那么大,哪家不想占块敞亮地界?

天不亮就有人扛着竹耙子去占地,拿块破草席往地上一铺,就算圈了地。

来晚的只能在场边犄角旮旯铺稻子,要不就摊在石板路上。

几乎每一年都为场地吵架。

婆娘们能从天亮骂到天黑,吵得脸红脖子粗是常事。

汉子们狠起来,能抄起竹耙子干仗,弄得头破血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周兴辉分到的三亩地全种了萝卜,没资格凑农忙的热闹,可他没让工地上的人接着干活,而是放了好几天的假。

新房子就差封顶,一家六口人先住了进去,挤在一间屋里,好歹比住露天工棚强。

屋里堆着成捆的钢筋,水泥袋子码得跟小山似的,地上还有没铲干净的水泥疙瘩,走路稍不留神就磕得脚趾头疼。

可就算这样,也比原来的瓦房强太多。

老瓦房四面墙透风,一年到头都是阴阴冷冷的,霉味强,特别惹蛇虫鼠蚁。

这红砖房虽说没封顶,连窗户都没有装好,好歹四面墙是实的,日头能晒进来,夜里也不钻凉风,真是太舒服了。

别家忙得脚不沾地,周兴辉一家六口吃饱了就往床上一躺,反正好不舒坦。

他把三个女儿叫到跟前,一一检查她们的功课和学习进度。

周玉兰背书磕磕绊绊,念到一半卡住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都想不起来。

周玉竹在旁边偷摸着用铅笔画鬼脸,一边画还一边偷笑。

最气人的是周玉菊,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像一群爬来爬去的毛毛虫。

周兴辉差点就没被气得心梗。

前一秒还是父慈女孝的,下一秒就是鸡飞狗走。

周兴辉心里一阵发沉,他特别担心周玉兰,因为她都十三岁了,才刚进一年级,按说她这年纪早该小学快毕业了。

可她识字少、写字慢,连个十以内加减法都要掰手指头数半天。

这一整个小学六年,她到底该怎么读?等考上初中都要十八了吧

学业落下太多了。

真是越想越头痛。

周兴辉的指尖蹭过周玉兰脸蛋上的绒毛,眼睛像钉在她脸上似的挪不开,她今年才十三岁,五官美得都没法形容。

上一世,他为了多给周铁柱那三个侄儿攒钱,硬把刚满十三岁的周玉兰塞进了戏班。

哪晓得送过去才十来天,班主就捎信说孩子没了,理由好像是夜里发高烧,没来得及送医就诊。

一想到这些,周兴辉心里就像被刀剜了一样,悔得几乎窒息。

他真是个浑蛋,一个禽兽不如的人!

周玉竹还未来得及长大,好好见识一下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小命就这么没了。

他越想越恨,恨不得一巴掌抽死自己。

把周铁柱三兄弟当儿子来养继香火,这都不算得什么事,可干嘛要祸害四个女儿啊?

周兴辉一把将周玉兰搂进怀里,像是要把她揉进血肉里一样紧紧抱住,她快要喘不过气来。

“爸……你干嘛啊?我都要喘不过气啦!”

周兴辉这才惊觉过来,他赶紧松了手,匆忙想了一个理由应付着。

“我……我就瞅着玉兰越长越俊,跟年画里的娃娃似的,想抱抱都不行啊?”

周玉竹嘻嘻笑着,然后一脸害羞地把头埋在了书本上。

周兴辉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周玉兰当年的真正死因,真的是因为发高烧吗?

农村孩子身体底子普遍好,哪怕烧得再厉害,也不至于熬不过一个晚上。

可班主当时把周玉兰的尸体送回来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夜里突然发烧,同一个炕上的都睡死了没发现,所以来不及送医”的话来打发。

而且班主当时的眼神闪躲,语气慌张,明显是心虚。

周兴辉呢?收下了班主递过来的那二十块钱的所谓“人道主义赔偿”,就草草地接受了这个说法,还装起大度来,说了一句“班主不要太自责了,都是孩子没有福气而已”的话。

现在想来,这事实在是过于蹊跷。

周兴辉重生后,把孙大发和陈传芳那两个老畜生送进局子蹲大牢,给周玉梅报了仇。

既然周玉兰死亡一事里头有猫腻,那么周兴辉铁定也要给二闺女讨个公道。

偏偏那戏班并不是本地的,而是一个四处巡演的流动班子,走南闯北,行踪不定。

周兴辉板着脸扒拉着手指头,终于清楚记起戏班到来的具体日期。

就是1985年的中秋节前三天,这个戏班先在凤凰县城表演了四五天时间,然后就开始下乡了。

行,那就等着中秋节来到!

管他班主是哪路神仙,周兴辉哪怕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把上一世那笔账掰扯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