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 第915章 理政(二)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 第915章 理政(二)

作者:不吃猪饲料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6 01:32:03 来源:小说旗

政务阁内。

偌大的会议厅内坐满了人。

各大司主副负责人只要在炎黄的,皆是到了场。

“教务司!”诸葛亮看向了下方一名精瘦的中年人。

教务司司长文翁。

“阁主!”文翁站起身。

“各地学府之事督办得如何了?我看其政报之中,各地都是欣欣向荣之景,是否如此?”诸葛亮问道。

政报。

乃是政务口的官员递交到政务阁的汇报文书。

政报换一种称呼名为“邸报”。

不过这是中枢内的称呼。

只有宫廷内皇帝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才能称呼为“邸报”。

政务阁的内部会议只能称为政报。

“回禀阁主!政报所言并无出入,从开办各学府以来,入学孩童数量达七十二万三千人,其中幼学二十二万人,初学十二万三千人,中学者人数最多,达三十万人,高等学府也有八万人。

幼学孩童,平均修为已经达后天初阶。

初学孩童,平均修为先天初阶。

而中学者,均达人阶二品修为。

高等学府最低修为已经是人阶七品,三分之一数已达地阶之数。”文翁如数家珍一般,将教务司的数据报出。

诸葛亮听着不觉的点了点头。

这与政务阁统计司统计的数据是一样的,而且文翁如此熟悉,说明下了功课,可见其能力不错。

之所以要将这些人集合在一起。

其一便是为了考察各司主官的业务能力。

其二便是为了看看数据有没有灌水,有没有阳奉阴违的家伙出现。

如今看来,教务司倒是落到了实处。

不过倒是还有一些瑕疵之处。

“根据统计司调查,各城的适龄孩童数量达六十五万七千余人,但教务司的政报之上,除却高等学府外,只有六十四万三千余人,其中差距一万四千人,文司长可有解释?”诸葛亮缓缓道。

听到诸葛亮如此精确的将教务司的数据报出,众官员不免一惊。

好家伙。

这数据比他们还要记得准确。

到底是卧龙。

文翁脸上闪过一丝无奈:“阁主,这一万四千人非是各级学府不接纳,而是他们根本不愿意来就读。教务司的官员都下村入户了,可有的百姓就是守着那几亩薄田也不愿送孩童入学,还有的孩童死活不愿意入学,有一部分因为是女童的缘故,被限制在了家中,做些手工活计。”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孩子读书的。

至少有的百姓就是如此。

如今炎黄来钱的途径很多。

狩猎、商贾、种田,甚至于成为一名家丁护院也不是不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百姓选择多了。

倒是对这样的学府不在乎了。

比如有些有钱人,他们不入学府,依旧能够享受到比入学孩童还要好的教育,他们又如何会入学呢?

“教书育人乃是国之大策,也是炎黄之基,主公说过,炎黄教育不能落下一人。文司长,这部分人还需要努力一番,切莫任其在外放任自流。”诸葛亮想了想,倒是觉得这样的理由是合理的。

有的人是有钱,有更好的条件,这部分人不用管。

但更多的人是愚,要处理这些愚人,问题还是在教务司身上,这非是政令能够解决。

就拿主公秦天纵跟他讲的事例来说。

在蓝星,有些人早上发的扶贫猪牛羊,下午就成了盘中餐,后面三百六十四天吃洋芋、红薯之物。

这就是部分百姓的局限性,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深谋远虑。

启迪民智,这非是一时半会能够生效的。

“是!阁主放心,卑下定当竭力。”文翁感觉压力山大,不过倒也松了一口气。

幸好没有责怪于他。

教务司这些日子以来算是整个炎黄花钱最多的部门之一。

几十万孩童的修炼,从筑基到功法武技修炼等等,这都是一笔极为昂贵的费用。

光是财政处拨款就达百亿之多。

这可是让一众同僚羡慕不已,有的人甚至天天嚷嚷削减开支。

也幸好下面人争气,倒是交了一份比较优秀的答卷,这从诸葛亮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农务司呢?”诸葛亮看向李湖。

李湖深吸了一口气,忙是站起身。

“回禀阁主,根据农务司统计,近日以来因为屯田令的颁布,百姓开垦热情高涨,共计开垦出三百六十七万亩良田熟地,季度轮产产量七千余万石,各类瓜果蔬菜也有近三千余万斤,其产出已经完全能够供给炎黄百姓所用。”

所谓的季度轮产,乃是炎黄民营田的专有名词。

炎黄以天灵稻为主,辅之以其他作物。

官营田的生长周期不到一月,从开垦到播种收割,总共也就一月左右而已。

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归于灵渠的应用。

磅礴的气运之力,通过灵渠融入水中,从而灌溉天灵稻,这将极大的缩短天灵稻的生长周期,并进一步增加其稻谷产量。

但民营就不同了。

民营之田,不可能应用到灵渠,这是要花费巨量的气运之力的。

而且百姓也不会将炎黄币投入到天灵稻的种植之中。

全靠自然生长。

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季度能够开垦、播种、育苗、收割已然不错了。

所以称其为季度轮产。

诸葛亮听着李湖的汇报,倒是很满意。

七千余万石的粮食和三千余万斤的果蔬,这倒是满足炎黄千万人所需了。

一人七百石左右,维持三个月,这剩余的拿来喂几头猪都够了。

当然,这三百六十七万亩说多其实也不多,若是拿来跟明朝中后期的大地主来比,这都不够看的。

明朝嘉靖年间的温州府张家,其田地数量达到了恐怖的四十五万亩。

这还是一家一姓掌握的田地。

整个江浙地区何其之恐怖?

炎黄民间千万人,田地不过才三百六十七万,这数量可还不够。

“官营呢?”诸葛亮再度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