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婿 > 第519章 决定封禅

帝婿 第519章 决定封禅

作者:蜀中布衣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封禅一词来源已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合起来称呼为“封禅”。乃是帝王拜揭天地的一种礼仪,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早在夏商周之世便已开始流行。

根据传说,先秦之前举行过封禅的帝王共有十二位,分别是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但由于之前史料记载缺失,所以这十二帝封禅也只是流于传说。

其后秦并天下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大唐贞观之世,真正经过封禅的只有两位君主,那就是声明显赫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秦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便在第三年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而西汉中叶汉武帝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外北击匈奴,南灭南越,凭此文治武功也曾前往泰山封禅,而那次封禅也是至今为此的最后一次。

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封禅的条件,一是统一中原国力强盛,二是文治武功四夷臣服,虽然只有单单两点,但这两点却是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的。

如今杨世道在这大殿提出举行封禅仪式,不仅是对大唐盛世的自信,更是对李世民文治武功的歌颂,所以一经提出,立即在群臣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余长宁作为现代人,对这封禅的重要性却是浑然不觉,在他看来,不过是举行祭天仪式而已,何必弄得如此麻烦,不如就在大兴宫摆设祭坛,何必要跑到泰山那么远?

李世民手指紧紧地捏了捏御座扶手,脸上露出了一丝激动的红色,对于杨世道的提议不禁怦然心动了。

秦朝乃是华夏第一个统一九州的朝代,而汉朝却是古代最为强大的盛世,他李世民若能紧随秦皇汉武进行封禅,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肯定了李世民自己作为大唐天子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消散他以前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逊位的恶名。

心念及此,李世民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环顾群臣问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刚落点,长孙无忌出列禀告道:“按照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封禅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方才算得祥瑞之兆,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圣德之君必有上天护佑,微臣听闻上月流星坠于凉州,红色凤凰鸣于九天,乃是大吉之兆,而本月青州渔民出海误入蓬莱仙岛,曾见麒麟圣兽飞翔于云端之上,这些无比表明着上天对我大唐的认可,所以微臣认为封禅正当其所。”

当先便得到了长孙无忌的认可,李世民不由大是振奋,又继续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奏?”

大臣们都是精通察言观色,眼见李世民如此表情,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况且目前大唐贞观盛世的确堪比秦皇汉武所取得的功绩,所以大家也是乐于顺水推舟,都纷纷出言赞同。

余长宁听见殿内全都一片赞同之声,顿时摇头失笑,看来皇帝老丈人还是免不了搞些面子工程,只怕这泰山是去定了。

便在此时,一个低声的嗓音突然响了起来:“殿下,老臣反对泰山封禅。”

此言一出,全殿皆惊,大臣们探头探脑地打量着那出声之人,都想看看是谁如此不识抬举打破了这欢庆喜悦的气氛,但当看清那人,不少大臣又露出了无奈之色。

李世民略一愣怔,望着魏征苦笑道:“魏卿家为何反对?难道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

魏征沉着脸拱手道:“陛下即位以来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

“那难道是朕德行不够?”

“非也,陛下堪称千古明君。”

“莫非魏卿家觉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升平。”

“难道觉得百姓钱谷不够丰厚?”

“非也,大唐百姓还算安居乐业。”

这一问一答话到这里,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你却要反对朕前往泰山封禅?”

魏征虽然个子矮小,脸黑犹如包公,但口气却是犹如沉雷划过,震得大殿嗡嗡作响:“陛下,古之帝王名声的大小,在于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于是否到泰山封禅。从隋代大乱以来,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断,我大唐虽然统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连连用兵烽火不休,如今虽然灭东土厥,平吐谷浑,扫高昌国,在外取得赫赫战功,但就是实而论,国内百姓也只堪堪温饱过了几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禅泰山,必定会劳役百姓,多用粮饷,举国又大起波澜,所以老臣反对。”

余长宁暗暗偷笑道:这魏征当真也算一个老实人,竟连这些话都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纵英明,仁爱之国,遇到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说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头了。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心平气和地开口道:“魏卿家,封禅并非朕喜好沽名钓誉,而是向天下彰显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实,也要有盛世之名,况且即便是车架万骑前去泰山,朕也会体贴万民不会铺排浪费,难道这你也要反对?”

魏征依旧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对。”

话音落点,李世民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虽说魏征不是第一次给他如此难看,但李世民还是觉得在群臣都赞同的情况下,魏征如此反对实在有些太过分了。

此刻,吴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禅不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儿臣经常与齐王书信往来,齐王多次在信中说齐州的百姓仰慕圣天子久矣,曾上万民表请求天子前来泰山,魏大人如此固执己见反对封禅,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齐王名为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领齐、兖两州,而泰山便在兖州境内,听见连齐王都如此说了,不少大臣又是纷纷出言附和李恪之话,使得魏征更显孤立。

面对李恪的指责,魏公却没一丝动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内。

见状,李世民暗暗松了一口气,一拍御案定策道:“诸位爱卿,朕已决定明年开春之时前往泰山封禅,彰显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请尚书省以及齐州都督府做好封禅筹备,届时朕将率领群臣前往兖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允诺之声。

下得早朝,群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宫殿,口中还兴奋地议论这前去封禅的事情。

余长宁眼见魏征一人踽踽独行离开殿门,连廊下食都没吃便准备离开,不由顿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问道:“魏大人,难道宾满楼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吗?怎么现在就走了?”

魏征眼见是余长宁,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闷而已。”

余长宁第一次与这个千古盛名的谏臣单独在一起,心里不由有些激动,笑道:“其实魏大人你也用不着如此多虑,千古帝王有哪个不想留下一笔功绩刻在史书?陛下为之意动从而决定封禅也是常事。”

魏征却是苦笑摇头,突然止住脚步正色道:“余驸马,你乃新晋之臣,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铺张浪费若是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费钱粮啊!”

言罢,他轻轻一叹走了。

望着魏征颇显孤单的背影,余长宁久久回不过神来,半响才叹息道:“这个老头儿的确有些大题小做了。”

来到鸿胪寺衙门,杨贤文立即前来向余长宁禀告要务。

他拱手笑着低声道:“大人,下官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收买了一批出名的风水师,现在他们都在大肆造谣说南山以北乃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不少庶民已是开始议论,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尽皆知。”

余长宁满意地点头道:“三人成虎,看来过不了几天南山风水宝地一事便会得到贵胄们的认可,到时候我们再顺势修建陵园,一定会狠狠地赚一笔。”

听少卿大人将司仪署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杨贤文不由露出了敬佩之色,但还是有些犹豫地开口道:“不过大人,建造陵园可是需要一笔不小的金钱,司仪署目前也只是略有节余而已,根本无法独立建造。”

余长宁微笑开口道:“关于此事我正要找你商议,常言道合作才能双赢,本官觉得不如也将典客署一道拉进陵园的建造,你看如何?”

杨贤文闻言一愣,随即露出了不悦之色,开口道:“大人的主意虽是不错,但典客署那帮家伙以前多对我们轻慢侮辱,若是合作修建,难保不会生出事端,加之两署吏员向来不和,下官觉得还是再做考虑为妥。”-- by:dad856|69315|15942475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