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 第59章 这个定亲不能答应,否则便是对皇爷爷不孝!

李二连忙让人在丹陛上加了一把椅子,放在自己椅子上面。

正在此时,李渊已在一些内侍簇拥下走进了太极殿。

李渊看了看殿内群臣,群臣也看着李渊,这位大唐的开国之主退休这两年看来有些老的厉害啊,以前半白的头发已经快要全白了,脚步有些虚浮,但双目却仍旧凌厉。

李渊大踏步地走上丹陛,也不坐,只是站着,对着李二,也对着殿内群臣说道:

“与诸位爱卿两年未见,看诸位爱卿在为大唐兢兢业业,朕心甚慰。只是为何对皇家定亲后却又迁延不理视而不见,定亲乃是人伦大事,即已下了大雁,为何至今没有后续,这不是让人笑话我皇家吗?”

李二暗暗叫苦,果然,李渊就是冲着这次放飞大雁失误来的,也不知李准或者他背后的势力在李渊面前吹了什么耳旁风,让李渊认定了皇家对李准家定亲。

殿内群臣也是无语,这是皇家内部事务,群臣本来就无从置喙好不好。

再说群臣也都是消息灵通之辈,早已知晓那只大雁是被宫中放飞的,只是这只呆头雁不知是呆了还是傻了,不往野外飞,还飞入他人家中,偏偏这只呆头雁身上还有一个皇室为李恪定亲的标签,这才惹出事来。

大殿中死一般的寂静。

李渊也知会如此,凌厉的眼神转向李二,李二暗叹一声,勉强说道:

“父皇,恪儿曾赴豳州解救上万人瘟疫,孩儿答应过他,答应他一个不过份的要求,因此,恪儿的婚事要由其同意才行。”

其实李二倒是有两次说过答应李恪一个不过份的要求,一个是李恪献出《三字经》《弟子规》时,第二次却是救了太子李承乾性命的时候。

但这两次的不过份要求,貌似李恪已经用了,第一次就相当于长孙答应李恪任何场合都可以叫“母妃”吧。第二次则是用在了薛礼身上,虽然李二没出手,但却指点李恪如何办事。

至于去豳州,却是没有过这个承诺的,但李二此时却是急了,他无法直接顶撞李渊,只能硬生生地把麻烦往李恪身上推。

现在寄希望于李恪了,李二也是无法,谁也不知道两年未出门的李渊为了这么点事直接杀到太极殿。

“是吗,恪儿可在?”

“恪儿已经开府了,孩儿这就宣他进殿。”

李二说完后,殿内又是一片难堪的寂静。

盏茶后,李恪匆匆进入太极殿,以往内侍来宣他入宫时多少都提示一下,但这一次什么也不说,只是说陛下宣他进殿。

李恪一进殿,便感觉殿内氛围极其古怪,群臣都扮泥朔木雕状,不闻声息。

感觉不对的李恪连忙看向丹陛,乖乖,这是什么状况?这是二帝临朝?

两年不见的李渊怎么突然间冒出来了?

正想时,李渊的声音从丹陛上传来:“你是恪儿?”

李恪连忙上前见礼,说道:“孙儿见过皇爷爷,祝皇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窝草,李二和殿内群臣有些瞠目,感觉李恪这拍龙屁的本事不差啊,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张口就来。

哈哈哈,李渊顿时在殿内大笑起来,群臣不知为何要笑,只是静静地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嗯,恪儿,你还不错,有空你可以来大安宫里看望皇爷爷,可好。”

“当然。”李恪连忙扮出一付慕孺的模样,“不知皇爷爷可是有事吩咐孙儿?”

“朕听说,宫里用飞大雁的方式为你求亲,大雁飞入河清县子家后,河清县子表示家中有女可与皇家定亲,这本是大好事,只是为何没了后续,听说皇家都对此不闻不问?

朕听说,你因为豳州疫情有功,你父皇答应你,你的婚姻由你自主,可是如此。 ”

李恪大骂mmb,终于要直面这狗屁倒灶的事情,只是不知河清县子是何人?不由有些疑问:

“河清县子?”

“河清县子便是吏部郎中李准,你不熟悉也正常。”

估计河清县子是李渊封的,他才会记得。只是李渊在位时,对爵位封赏过多,长安城里亲王、郡王、国公就一大堆好吧,谁还会去记得有一个什么河清县子。

“哦,这个啊,孙儿不能答应啊,否则便是对皇爷爷大大的不孝。”

什么?答应李准的定亲,便是对太上皇大在的不孝,殿内群臣也是懵懂,不由窃窃私语起来,着实想不出这话的由来啊。

“什么?你不能答应?你答应便是对皇爷爷大大的不孝?此话何解?”李渊大声说道。

看来李渊此时颇有些生气。

李恪这时不急了,缓缓说道:“皇爷爷,你于乱世中凭借雄才大略,建立大唐,更是为了大唐的发展,殴心励血组织编撰《唐律疏议》,此乃我大唐万年稳定之基,我大唐以孝治国,孙儿自需遵守。”

“遵守,遵守什么?”李渊此时更是有些糊涂了。只是个别大臣却是明悟过来。

“《唐律疏议》中规定:我大唐同姓不婚,违者,婚约无效,杖三十;若是不出五服通婚,以奸论处。

孙儿不明白,那位河清县子为何苦苦相逼,孙儿与河清县子皆是李姓,根本不能通婚的。

还有,若是孙儿没记错,我皇家和河清县子皆出自赵郡李氏,请宗正寺调查河清县子与孙儿间是否出了五服,若是没出,也需按律治罪。”

“这个,可是有的?”李渊疑惑地看向长孙无忌和储遂良,因为《唐律疏议》正是这二人为首编撰的。

“回禀太上皇,确有此条。”长孙无忌和储遂良两人同时出班朗声奏道。

这可是写得《唐律疏议》中的条文,白纸黑字,谁要是不信回去查阅便是,因此二人说得极为肯定。

窝草,同姓不婚自周朝便有规定,只是其后千百年来,礼崩乐坏,被世人忽视。

李渊即位后,重拾此礼,《唐律疏议》乃是武德七年颁发的。

只是两年后李渊便即下台,《唐律疏议》到目前的贞观二年也不过四年,朝政更迭,执行时间又太短了,而千百年来的思维惯性是强大的,殿内群臣还是有不少知道《唐律疏议》有此条文,但都是下意识地忽略了。

即使李渊这个《唐律》最终审定者、长孙无忌、储遂良这样的制定者都忘了,更何况他人。

丹陛上站着的李渊,此刻却是满脸通红,尴尬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