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 第126章 什么地龙之力?治滩机械罢了

引动地龙之力?清理三块巨礁。这谁能做到?

李恪不由有些念念碎起来,即使是在科学昌明的后世,谁又敢说能用地震的威力来清理礁石。

“什么?这是谁说的?”李恪不由又是纳闷,又是吃惊地问道。

自己都制作了治滩机械啊,只是自己嫌治滩机械速度太慢,而且耗费人力,便是干脆制作了些黑火药出来。

所以所有人看到的便是,清理巨礁用的是治滩机械,但主要还是靠得黑火药之力,但此事不可能有人知道啊。

而制作黑火药的主要材料之一便是前来益州时,当时在杭州向外商都元国人买的一千斤琉磺。

现在还不是黑火药出世的最好时候,李恪便是想着只是自己用一下,决不外露。

现在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李二掌握着这个世界最为顶级的武力,但要是黑火药现世并被各大世家掌握,李恪敢肯定,这些世家都敢挑衅朝廷了。

所以,黑火药制作完成后,除了现场用的,剩余的一点点也是全部销毁,虽说因为现场用的火药数量多了点,引起了地面轻微震动,但怎么会有人会联想到什么地龙之力?

“这个,嘿嘿,三哥啊,玄甲军在当时已经报上去了啊,虽然标明了是传言,但父皇说,没有依据,玄甲军不会形成文字报上去的。”

“哦,原来是玄甲军报上去的啊,大体是以讹传讹罢了,那个消除三块巨石的治滩机械还在衙门口展示着呢,你们要想看,也可以去看看,过几天就要拿去回炉了,想看你们也看不了了。”

李恪一边说着,一边却是留了个警醒,这是谁能让玄甲军在文字汇报上也记录上一笔呢?

“哦,治滩机械还在?为何要拿去回炉了?不可惜吗?”李愔听了有些不明所以。

“这个治滩机械耗费了二千多斤的铁,拿去回炉了正好可以生产我们需要的其他铁器。

况且这东西要是不用,天天风吹日晒的,是会生锈的,保存时间也有限,就干脆不保存了。现在放在衙门口就是让百姓看看,心里有个印象罢了。”

“嗯,这么说倒也没错啊。”李愔感慨说了一句,他经商一年有余了,对大唐的现状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唐现在缺铁啊。

李恪挥挥手,品了品茶水,微笑地看向长乐道:“长乐啊,你来这里,我是真没想到,不知你来这里,想看什么或是了解些什么呢?”

长乐想了想,浅浅地笑道:

“三哥没怪我给你添麻烦就好了。只是三哥让我挂名肥皂产业,我明白我或许什么也不做,在父皇、柴姑父等人的帮助下,也能顺利完成。

但这个产业是为退伍伤残士兵们做的,尤其现在的主要对象还是娘子军,长乐平生对平阳姑姑甚是仰慕。

所以,我想既然做了,就要弄明白它,所以大体会去看看碱和肥皂的生产吧。”

李恪愣了一下,没想到长乐是这个想法,现在的大唐,世家小娘子们有这种想法还是极少的。

大多数小娘子们还是在父兄的溺爱下长大,长大后在父母的要求下嫁个好郎君。

嗯,这种想法需要鼓励,李恪想了想:

“嗯,长乐,想看碱或是肥皂的生产没问题,这两日你先休息,休息好了,我陪着你去看看便是。”

但李恪有些想多了啊,长乐根本不需要休息,自第二日起,长乐便开始游荡蜀王府附近,更是去了衙门,和百姓们一起观看那个治滩机械。

只见府衙门前的机械,是用铁杆搭成的三脚架样式,有些怪模怪样的,杆顶上悬吊一只大铁锤,重达二千斤以上,怪不得李恪要拿去回炉了,这费的铁确实有些多了啊。

这几天不断地有人来观看这个治滩机械,便是有人去看机械上的构件,比如,动滑轮和棘轮机构,李恪也不阻止,他倒是希望能看懂这些机构的人越多越好。

---我是分割线---

一处无名山谷。

还是那个祠堂。

此时正坐着十来位长者,数十位中年人,上百位年轻人,而禽心正在其中。

桌上,放着李恪编撰的六本书、青盐、茶叶、肥皂等物。

六本书,便是《算学》初、中、高阶,和《恪物学》初、中、高阶。

一名长者缓缓开口道:“此六本书,心儿拿回已有多日,还有这些物件,你们怎么看?

心儿说这个蜀王计划在益州成立一个书院,不仅教授经史,还要教授算学和恪物学,我墨门可能参与?”

众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蜀王李恪此人,似乎对于工匠手艺甚是精通,除了轻易解出我们的九连环外,还研究出了毒盐制作出青盐的工艺。此等工艺必能造福于民啊。”

“炒茶法,还有肥皂,你们也试过了,效用甚佳。”

“嗯,盐和茶,我们都试过了,确实可称的是精品,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其具体工艺,但蜀王这人精通这些工艺确是可以肯定。”

“前段时间,岷江清除三块巨礁,那个什么治滩机械,那个族里有人能看明白吗?

“嗯,那个机械确实设计可谓是精巧,尤其上面的那个动滑轮倒也罢了,那个棘轮机构,如此让力量单向驱动,而且是间歇性的,若不是亲眼看到,实是想不出世间有人能研制如此工艺啊。”

“这个蜀王真是深不可测啊,书里面的内容,包括算学和恪物学,我们还有不少没看明白的,估计只有当年的墨家老祖宗能比得上了。”

......

一位中年人便是缓缓说道:

“这么说,蜀王此人可以弘扬我墨门技艺?蜀王提出来要在益州办书院的事情,教授算学和恪物学,我墨家可以参与?”

众人顿时有些哑然,实在是,他们这些墨门中人历经千年打压,已经大不如前的,甚至有人觉得就这样过也不错,不愿意出去了。

盏茶后,众人均是看向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无数年来,正是因为老者的指引,他们安然度过一次次战乱,得以生存发展下来。

老者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说道:

“我墨门历经儒门千年打压,北脉据说已经名存实亡,我们南脉偏居蜀地,远离战火,倒也生存了下来。

而我们生存下来靠的不是什么兼爱非攻,而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承和技艺。

但居安思危,从桌上的这六本书和青盐、肥皂等物件,我再次看到墨门的危机。

而这个危机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承和技艺正有着被超越的风险,不,是已经被超越了,只是还掌握在个别人手里,还没有普及开来。

但一旦这个书院成立,教导出无数超越我等的工匠,那么,北脉的今天便是我们南脉的明天。”

老者说到这里,止不住咳嗽连连,却摆了摆手,拒绝了旁人的帮助,接着说道: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我们墨门的技艺千年来进步有限,相反,外界的技艺却是进步巨大啊。”

众人再次嗡嗡嗡起来,老者说道:“老二老三,你们也说说,如此局势,我等应该如何面对?”

被称为老二的黑脸老者说道:“老大说的有理,这位蜀王可是当今皇子,我们若是参与进去,却是成为随军工匠怎么办?”

另一白脸老者说道:

“老大老二说的都有理,所以我们只能参与书院,成为书院的教习,教导学生,传承技艺。至于随军工匠却是不当的,我墨门再也承当不起损失了。”

此话顿时得到众人纷纷认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