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 > 第130章 信风起,长乐归,岭南信

此后的十数日,李恪在府里静下心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书院。

教学楼、教研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澡堂、教师们住的小别墅等书院各个部分,李恪在按后世的记忆画出来,并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

排水、安保等建筑当然也必不可少。

在李恪把书院图纸设计完成后,便给了禽心,便静待墨家的人前来商议了。

原本以为要等待好几天的,没想到只是次日,在禽心的引荐下,墨家来了五个人,包括一位长者、三位中年人和一位青年人。

几人前来府上时,充满了困惑。

因为李恪的设计图上,相关建筑大多是三四层的,甚至五层的也有,室内的建筑还有什么桶,只要手一抬,便能让洗水冲走污秽之物…

而这样的疑问还不少,作为在建筑学极有造诣的墨家顿时不淡定了。

或许学恪物学的人都不太喜欢废话,墨家几人来后很快便是说出自己的困惑。

首个问题便是墨家的一位叫田舍的中年人便是有些困惑地问道:

“殿下这些建筑都建筑这个高度吗?可是要建筑这个高度,需要百年大树啊,但百年大树可未必好找啊。”

“不不不,这些建筑主体用的不是树木,用的两种新材料,一是水泥,二是钢筋,有这二者,建造这些建筑物轻而易举。”李恪急忙解释。

“什么?水泥?钢筋?可否容我等一观?”

“这个简单。”

李恪知道自己以钢筋水泥为基础建起来的书院,要是这一点没有充分沟通,后面的问题便是更难沟通了。

李恪带着他们参观了水泥、钢筋实物,以及用这些实物建造出来的岗哨楼。

墨家众人方始消除了困惑。

接着回到李恪书房继续讨论:

“嗯,这里似乎用的是风力驱动的引水车?

这里,用的是什么?如何把水引往高处?

还有,这个抽水马桶,又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为了如厕用吗?”

李恪感受了这个时代墨家学者的困惑和执着,本来以为只是数个时辰的沟通,在这些学者的孜孜不倦的问题下,足足沟通了五六日后才始沟通明白。

便是连给府里的二十名学生上课的时间也没有了,李恪干脆让他们来到书房参与会议,只能看不能说,却也让他们大长了见识。

当问题都沟通完后,李恪和墨家五人不由哈哈大笑,双方皆是觉得这次沟通非常不错,双方皆有所获,只不过获多获少罢了。

这些墨家学者确实对建筑学造诣极深,只是对李恪用的一些新材料和新的思路困惑住罢了。

在李恪解释后,他们便是迅速理解,并且提出一些更加实用的建议。

所以,李恪在这个沟通过程也不完全是教授和解识,而是有了教学相长的意味。

而这些墨家学者在与李恪这次接触和沟通完后,便是惊为天人,不住地问恪物学上的一些知识。

这与李恪上回完全不一样,须知李恪在长安蜀王府时与那些受李二命前来制造海洋战舰的军方工匠完全不一样啊。

估计这就是学者与工匠的区别吧。

所以,这次沟通的才花费了四五日的时间,但李恪却没有丝毫抵触的意思。

有了这次沟通,李恪相信,只要给这些墨家学者们配上足够的工匠和人手,自己的书院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只是这段时间因为自己需要画图纸,紧接着又与墨家学者们连续沟通数日,倒是没有时间陪长乐。

但等到李恪和墨家学者完后,正待再好好陪陪长乐时,玄甲军叫元初的校尉已经递过来一张纸条:

“长乐考察完肥皂工艺后,携带足够的碱速速回返长安。”

元初说了,这是陛下的旨意,希望长乐公主尽快回返长安。

长乐公主倒也知情识趣,何况自己此来益州时间也不短了,虽然后来李恪没时间陪着自己,但她此来已完全满意。

闻知李二让自己回长安,也是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何况父皇指明自己带回足够的碱,自己自然要走水路,可以游遍长江、运河和黄河啊,这就足够了。

李恪乐呵呵地给长乐一行准备了足够的碱,又安排水运,送走长乐一行时大大吁了口气。

长乐在自己这里,自己始终还是担心她的安全的,何况长乐走时带走了二百玄甲军,让李恪少了些如芒在背的感觉,感觉自己生活恢复了常态。

虽然长乐临走前在船上大喊了一声:“以后还要来找三哥玩。”让他也不由有些惊心。

当海上的信风吹到益州时,李恪也收到岭南的来信。

信中除了表达相思之思,便是说明岭南的战舰如期制造,刘仁轨的水军将士正在训练,然后便是询问李恪在蜀地的情况,重点问询李恪何时可来岭南。

信中除了这些,还说听闻李恪连续遭受刺杀的事情,希望李恪能好好保护自己。

李恪看完后,便是对这位岭南商人问道:“你可是越国公府人?”

“小人只是越国公府管事亲戚,因为有跑岭南到剑南这道商道,便是让我带了这封信。”

嗯,明白了对方的身份,李恪安排对方休息后,想了想,写了一封回信。

信中言明自己益州工作顺利,还有茶叶的生意已经展开,另外,便是自己会短则一月,慢则二月,会前往岭南。

眼下,蜀王府的各项事务逐步上了正轨了,李恪的注意力便转到炼钢,尤其是蜀王府护卫,以及岭南水师的武器装配。

府里护卫出自禁军千牛卫,手头的武器在此时其实已经是顶配,便是边军也是远远不如。

刀、弓箭、盾牌、长矛、马槊等护卫都是有的,但这些武器太过于依靠个人战力。

比如弓箭,无论长弓、角弓,还是稍弓,均需要一手控弓、一手控箭,使用效果完全依赖战士们的臂力,臂力小一些的,便是连弓都拉不开。

大唐此时的弓箭兵普遍能拉开一石弓,一石弓,便意味着双臂需要一百六十斤的拉力,这已是不错的臂力了。

蜀王府中护卫均是能打开二石弓,能打开三石弓的便只有薛礼了。

而弩却是不一样,弩可是有机括的。

使用前便可以提前上好箭矢,而且上箭不仅可以用双臂拉开,更是可以借助脚蹬,射程更是普遍远超弓箭。

李恪现在考虑的便是两种弩:

一种是手弩,可以作为单兵作战武器提升护卫们的战力。

另一种便是神臂弩,这是原本宋代掌握的黑科技,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这便是海战利器了。

神臂弩,史载此弓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超过三百步,制式的神弩只是单发,但加个箭匣制成弩车使用呢?

虽然弩车的弩机部分相当笨重,是个弱点,但相比起他可以同时发射数枝或是三四十支箭矢,这个弱点便可以忽略不计了。

试想双方海战时,瓢泼大雨般的箭矢往对手覆盖过去,这绝对是谁露头谁死的节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