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云的归途是故乡 > 第124集:新的契机

云的归途是故乡 第124集:新的契机

作者:庄子蝶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7 12:48:31 来源:小说旗

窗外,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王晓东的汇报工作,中组部报上去,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兴趣和注意,组织部再次约见王晓东。

中组部长办公室内,布置简洁而庄重,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几排整齐的书架,以及墙上挂着的几幅地图,彰显着这里的重要性。王晓东坐在沙发上,身姿挺拔,神色平静却又带着一丝期待。中组部长从办公桌后起身,微笑着走过来,坐在王晓东对面的沙发上,为两人各自倒了一杯茶。

中组部长:“晓东啊,今天把你叫来,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对今后工作去向的打算。你在副省长这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为地方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现在有一些新的情况和机遇,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晓东双手接过茶杯,轻轻点头:“部长,非常感谢组织对我的认可。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我在地方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比较了解,我还是希望能继续在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群众做更多实事。”

中组部长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欣赏:“嗯,你的想法很好,心系民生是一名优秀干部的基本素养。现在国家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有很多重要工作要推进,以你的能力和经验,若是投身到这些领域,必定能发挥很大作用。”

王晓东思索片刻,说道:“部长,我也关注到了这些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要任务,我愿意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我觉得自己在协调资源、推动政策落地等方面的能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或许能派上用场。”

中组部长喝了口茶,接着说:“没错,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有经验、有魄力的干部去统筹推进。不过,这项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吸引等问题,都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

王晓东表情认真,坚定地说:“部长,我不怕挑战。我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越是困难,越能体现我们工作的价值。我愿意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找出适合各地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中组部长满意地笑了笑:“很好,晓东,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和决心。组织上也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另外,在工作中,要注重团队建设,团结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实际且高效推进。”

王晓东诚恳地回应:“部长,您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一定牢记。我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加强团队协作,努力把工作做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

两人又就一些具体工作细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办公室内时而传来交流的声音,时而陷入短暂的思考沉默。随着谈话的深入,王晓东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愈发清晰,心中的使命感也愈发强烈。

中组部长目光深邃,指尖轻轻叩击着茶杯边缘,似乎在斟酌着接下来的话语:“晓东,你主动请缨投身乡村振兴,这份担当组织看在眼里。但有个情况你需要了解,目前西南边陲有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正面临瓶颈,当地资源整合效率低,产业转型进度滞后,组织考虑让你去担任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你怎么看?”

王晓东身体微微前倾,茶杯里的茶水泛起细小涟漪:“部长,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民族聚居区多,确实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我之前在分管区域推动过生态农业试点,积累过跨部门协作经验,相信能快速梳理示范区的问题症结。不过...”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墙上的地图,“那交通不便,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可能存在短板,我需要组织部在人才调配方面给予支持。”

“这个你放心。” 中组部长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份文件,“我们已拟定专项人才计划,会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抽调技术骨干,还会安排有基层经验的选调生轮岗。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搭建起政企研协同的长效机制。” 他将文件轻轻放在茶几上,“比如当地有一种特色藤编工艺濒临失传,完全可以结合文旅产业开发,形成非遗经济链,这就需要你整合设计团队、电商平台和文旅企业。”

王晓东拿起文件快速浏览,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我明白,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文化传承的政治任务。我建议建立‘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定期组织企业家、学者和基层干部三方座谈,把技术难题和市场需求直接对接。另外...” 他抬头看向部长,“能否争取将示范区纳入东西部协作重点帮扶名单?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源,或许能为当地注入新动能。”

中组部长露出欣慰的笑容,重新落座后身体微微前倾:“这个提议很好,我会协调相关部门跟进。不过晓东,示范区工作是块硬骨头,舆论关注度高,风险点也多。你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守住政策红线,特别是涉及土地流转、生态保护等敏感领域,必须做到程序规范、群众认可。”

王晓东挺直腰杆,语气坚定:“请部长放心!我会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重大决策全程公开透明。之前在处理征地纠纷时,我尝试过‘听证会 法律顾问’模式,群众满意度很高,这次也会借鉴。另外,我计划每月至少用两周时间驻村调研,真正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

办公室的座钟发出轻响,窗外的光影已悄然移动。中组部长抬手看表,又倒了半杯茶:“时间不早了,今天的谈话很有成效。下周部务会将正式讨论人事安排,后续会有专人对接工作交接。记住,组织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王晓东双手捧起茶杯,一饮而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一定以钉钉子精神啃下这块硬骨头,给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中组部长放下茶杯,神情愈发严肃,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标注着 “机密” 字样的文件:“晓东,组织对你的任命不仅是职务调整,更是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示范区毗邻边境,除了经济发展,还要承担文化交融、边境治理等多重任务。我们希望你能建立‘乡村振兴 边境治理’双轮驱动模式,把产业发展和边境安全稳定统筹推进。”

王晓东翻开文件,看到其中详细的边境村落分布图和产业规划表,若有所思道:“部长,我明白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强边民技能培训,比如把藤编工艺培训和边贸商户培育结合起来,既能增加边民收入,又能增强他们守边固边的积极性。”

“正是如此。” 中组部长用钢笔指着文件上的一处,“另外,组织打算把示范区作为干部培养的重要基地,后续会安排中央部委的年轻干部到这里挂职锻炼。你要发挥传帮带作用,既要让他们深入了解基层实际,又要引导他们把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结合起来。”

王晓东认真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我建议建立‘导师 - 学员’结对机制,让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和年轻干部组成工作小组,在项目推进**同成长。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会,帮助年轻干部更好地理解中央精神和地方需求的衔接点。”

中组部长赞许地点头,又补充道:“在舆论宣传方面,组织希望你能打造示范区的特色品牌。现在网络传播力量很大,你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把示范区的建设过程、成果以及边民的幸福生活展示出去,这既是对工作的宣传,也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

“我已经有初步想法了。” 王晓东抬起头,目光坚定,“可以开设‘示范区建设日记’短视频账号,让基层干部、边民、技术专家都参与到内容创作中,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另外,还能和高校新闻院系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引入专业力量提升宣传效果。”

中组部长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晓东,你总能快速抓住关键。最后还有一点,在个人生活上也要多注意。示范区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组织会尽可能改善驻区干部的生活条件,但你自己也要学会劳逸结合。”

王晓东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来,语气充满感激:“感谢部长的关心和指导!我一定牢记组织的期望,把示范区建设成乡村振兴的标杆,同时也会带好队伍,培养出更多优秀干部!”

中组部长也站起身,紧紧握住王晓东的手:“我们相信你!下周部务会通过后,就会下发正式任命文件。这段时间你做好交接工作,有任何困难随时和组织沟通。”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坚毅的面庞上,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担当的画面。

暮色像被揉碎的墨,顺着组织部大楼的玻璃幕墙缓缓流淌。王晓东站在旋转门前,金属把手残留的余温早已消散,掌心却还紧紧攥着那页潦草的会议记录。中组部长 “西南边陲示范区” 的提议,此刻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闪着机遇的锋芒,又带着未知的寒意。

街道上的霓虹次第亮起,车流裹挟着刺耳的鸣笛从身侧呼啸而过。王晓东却像尊雕像般伫立在风口,西装下摆被西北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望着对面商场巨幕上循环播放的乡村振兴宣传片,画面里金灿灿的麦浪与村民的笑脸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刺眼 —— 那些精心剪辑的繁荣,与他记忆里某个边境村落的破败景象不断重叠。

“王省长?” 司机摇下车窗的询问声惊醒了他。王晓东摆摆手,示意不必等候,转身拐进了路边的咖啡馆。深褐色的皮质沙发陷下去时,他终于松了松勒得发紧的领带,蒸腾的咖啡雾气模糊了眼前的笔记本,墨迹晕染成一片混沌。

“西南边境,多民族聚居,产业空白......” 王晓东用钢笔尖反复戳着记录上的关键词,纸张被戳出细密的孔洞。他想起三年前在本省山区考察时,某贫困村因交通闭塞导致农产品滞销,村民们守着漫山的核桃树欲哭无泪的模样。而这次的示范区,不仅要面对更复杂的地形地貌,还要统筹边境治理与民族融合,难度何止翻倍?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妻子发来的消息:“周末回家吗?” 王晓东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迟迟无法打出回复。调任意味着要与家人长期分离,女儿小悠正处在高考关键期,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婚戒,金属圈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窗外忽然下起雨,细密的水珠在玻璃上蜿蜒成河。王晓东起身推开窗,潮湿的风裹挟着尘土气息扑面而来。远处建筑工地的塔吊在雨幕中若隐若现,轰鸣声穿透雨帘,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初入基层时,跟着老支书在暴雨中抢险的夜晚。那时的自己,也曾像此刻这般,在责任与个人生活的天平上艰难摇摆。

“如果拒绝,会怎样?”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中组部长沉稳的声音就在耳畔回响:“组织选择你,是因为相信你既有破局的魄力,也有扎根的耐心。” 王晓东重新坐下,翻开随身携带的《全国边境地区发展报告》,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几张他在各地调研时拍摄的照片 —— 某边境小学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新疆边民在互市点交易时的局促笑容,西藏戍边战士冻裂的双手......

“或许这就是答案。” 他低声自语,抓起钢笔在空白页写下第一行字:“战略定位 —— 打造边境振兴样板,筑牢民族团结纽带”。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成独特的节奏。

在产业规划部分,王晓东画下三个同心圆。最内圈标注 “非遗活化”,他想起部长提及的藤编工艺,在旁边补充:“引入高校设计团队,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系列产品,建立‘农户 合作社 企业’三级生产体系”;中间一圈是 “跨境融合”,他特意用红笔圈出 “边民互市升级” 和 “跨境电商试点”;最外圈则是 “文旅赋能”,草草勾勒出依托边境风光与民族文化的旅游路线图。

人才培养方案让他反复斟酌。“不能让挂职干部走马观花。” 他在纸上重重写下这句话,随后列出 “双向考核机制”:既考核干部在项目推进中的实际贡献,也考核其对基层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他设想建立 “边境振兴学院”,邀请边防战士、民族学者、企业家共同授课,将政策理论与实战经验深度融合。

关于边境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王晓东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想起在某份内参上读到的案例:某边境县通过发展特色种植,让边民主动参与边境巡逻。“要让守护边境成为边民的自觉。” 他写道,计划推行 “兴边积分制”,将参与边境建设、文化传承等行为量化积分,可兑换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当咖啡馆的服务生第三次提醒即将打烊时,王晓东才惊觉时针已指向凌晨两点。他望着铺满桌面的草稿,疲惫的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笔记本最后一页,用加粗字体写着:“接受任命的三个理由 —— 国家战略需要有人破局,边境群众需要有人坚守,而我,还未辜负组织信任。”

走出咖啡馆,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从云层间隙洒落,照亮街边宣传栏里的标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王晓东将西装外套搭在手臂上,迎着夜风大步向前。此刻,他终于明白,所谓抉择,从来不是在个人得失间徘徊,而是在时代使命前,选择成为点燃星火的那个人。

回到招待所,王晓东顾不上旅途的疲惫,径直走向书桌,将散落的文件和写满字迹的便签纸一一整理铺开。台灯暖黄的光晕下,那些关于乡村振兴与边境治理的规划仿佛有了生命,在他眼前勾勒出一幅亟待填充色彩的宏伟画卷。

他首先拨通了农业农村部一位老友的电话:“老张,你对西南边境示范区情况比较熟悉,想请教你关于边贸农业发展的政策......” 电话那头传来翻阅资料的沙沙声,两人围绕边民互市、跨境农业合作等问题展开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放下电话时,王晓东的笔记本上又新增了许多关键信息,“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认证绿色通道” 等条目被重点标注。

接着,他打开电脑,登录国家乡村振兴局内网,仔细查阅与边境地区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典型案例。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当看到某边境县通过发展 “庭院经济” 带动边民增收的案例时,他眼睛一亮,立刻将其整理进自己的资料库里,并在旁边批注:“结合示范区民族特色,开发藤编、刺绣等庭院手工艺产业”。

处理完工作相关事务,已是凌晨三点。王晓东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这才想起还未回复妻子的消息。他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望着北京凌晨的街道,霓虹依旧闪烁,车辆稀疏驶过。他点开家庭群聊,犹豫再三,打下一行字:“组织上可能对我有新的调整,可能我们又要去新的地方去重新熟悉和工作了,家里辛苦你多照顾......” 发送完毕,他又补充了一句,“等新的工作走上正轨,我一定好好补偿你们。”

消息发送后,他本以为要等到天亮才能收到回复,没想到几分钟后,妻子的语音便弹了出来:“我和爸、女儿都支持你,你安心工作。女儿说她会努力学习,等你回来给你看进步的成绩单......” 听着语音里妻子温柔而坚定的声音,王晓东的眼眶微微湿润,心中满是愧疚与感动。

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天刚蒙蒙亮,王晓东便再次投入工作。他联系上了中央美院的一位教授,对方曾主导过多个非遗活化项目。电话中,王晓东详细介绍了示范区的藤编工艺现状和发展设想,两人一拍即合,约定后续共同组建设计团队,为藤编产品注入现代设计元素。

随后,王晓东又前往国家民委,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多民族聚居区的治理与发展进行座谈。会议室里,他认真倾听专家们的建议,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在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 一位专家的话让他深受启发,他决定在示范区推行 “文化共融计划”,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建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方式,增进各民族间的理解与融合。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当夕阳再次染红天际时,王晓东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望着这座承载着无数梦想与使命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接下来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有了家人的支持、各方的协作,以及自己坚定的信念,他一定能在西南边境这片土地上,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整座城市已陷入沉睡。王晓东轻手轻脚打开书房的灯,将女儿的素描本翻开新的一页,用铅笔勾勒出示范区未来的轮廓 —— 错落有致的民居,热闹的边贸市场,还有孩子们在新建的学校里欢笑。晨光透过纱帘漫进来时,他在图纸角落写下一行小字:“这一次,换我为你们描绘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