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云的归途是故乡 > 第2章 三尺讲台

云的归途是故乡 第2章 三尺讲台

作者:庄子蝶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7 12:48:31 来源:小说旗

晨光像一层薄纱,轻柔地穿过破旧的窗棂,洒在黄泥湾小学的教室里。王晓东早早来到学校,他将教案在讲台上摆放整齐,又仔细检查了粉笔与黑板擦。这是他来到这所乡村小学任教的第三个月,对这里的一切,从最初的陌生与不适,逐渐变得熟悉且充满感情。

“王老师好!”一群穿着朴素的孩子涌进教室,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王晓东笑着回应,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朝气的脸庞。他注意到,小辉的衣服上又多了一处补丁,鞋子前端甚至露出了脚趾。小辉是班上最勤奋的学生之一,成绩优异,但家庭条件十分艰苦。

上课铃响,王晓东开始了今天的语文课。他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课文,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然而,当他提问时,却发现不少孩子眼神闪躲,不敢举手。课后,王晓东找了几个学生谈心,才知道他们因为害怕回答错误被嘲笑,所以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王晓东在心里默默说道。他决定改变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第二天的课堂上,王晓东特意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孩子们还有些拘谨,但在王晓东的引导下,逐渐活跃起来。小辉也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虽然声音有些小,但回答得十分准确。王晓东立刻表扬了他,小辉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与此同时,在县城的宣传部办公室里,李丽玔正对着电脑屏幕发愁。她负责撰写的一篇宣传文案,被领导反复驳回。“小李,你的文案缺乏深度,没有突出我县的特色。”领导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的热情。李丽玔咬了咬牙,决定重新收集资料,深入了解县城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下班后,李丽玔顾不上吃饭,便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她在书架间穿梭,一本本地翻阅着书籍,记录下重要的信息。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图书馆里的人越来越少。当她终于完成资料收集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李丽玔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图书馆,看着灯火阑珊的街道,心中涌起一丝孤独。她拿出手机,拨通了王晓东的电话。

“晓东,我今天工作又不顺利。”李丽玔委屈地说。“怎么了,丽玔?”王晓东关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李丽玔将白天的遭遇告诉了他。“别灰心,丽玔。”王晓东安慰道,“你一直都很努力,这次只是个小挫折。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让领导满意的文案。对了,我今天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新尝试,效果还不错。”李丽玔听着王晓东分享教学中的点滴,心情渐渐平复。两人聊了很久,直到手机电量告急才挂断电话。

周末,王晓东决定去家访。他首先来到小辉家。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墙壁上布满了裂缝,屋顶还漏着光。小辉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维持生计。看到王晓东来访,他们显得有些紧张,连忙让座。在交谈中,王晓东了解到,小辉每天放学后不仅要帮父母干农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小辉是个好孩子,很有潜力。”王晓东对小辉的父母说,“但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学习。我建议让小辉的妹妹先去村里的幼儿园,这样小辉就能有更多时间学习了。”小辉的父母听后,面露难色:“王老师,我们也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可家里实在没钱送妹妹去幼儿园。”王晓东心中一酸,他决定想办法帮助小辉一家。

回到学校,王晓东向校长反映了小辉家的情况。校长表示,学校可以为小辉的妹妹减免部分学费,但剩下的费用,还需要小辉的父母想办法。王晓东又四处打听,得知县里有一项针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补贴政策。他帮助小辉的父母准备好申请材料,提交到相关部门。经过一番努力,小辉的妹妹终于顺利进入了幼儿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晓东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他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在一次全县的语文竞赛中,小辉获得了一等奖,这让王晓东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王晓东决定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更新教学设备。他撰写了一份详细的申请报告,交给校长。校长看后,连连点头:“王老师,你的想法很好。我这就向上级反映。”

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王晓东并没有闲着。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修理多媒体设备。尽管设备已经十分陈旧,但他凭借着大学时学到的知识,硬是让设备暂时恢复了正常运行。

与此同时,李丽玔在宣传部的工作也有了起色。经过反复修改,她撰写的宣传文案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这让她信心大增,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她主动参与到县里的各项宣传活动中,凭借着出色的表现,逐渐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一天,李丽玔接到通知,要去黄泥湾小学采访,报道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当她看到王晓东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授课,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时,心中充满了自豪。采访结束后,李丽玔找到王晓东:“晓东,你在这里做的一切,真的很了不起。”王晓东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对了,学校申请更新教学设备的报告还在审批中,希望能顺利通过。”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几天后,校长告诉王晓东,申请资金的报告被驳回了,理由是县里的财政紧张,暂时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王晓东听后,感到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发动社会力量,为学校筹集资金。

王晓东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黄泥湾小学教学现状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困难和孩子们的需求。文章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在大家的帮助下,学校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更新了教学设备。

新设备的投入使用,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他们通过多媒体设备,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拓宽了视野。王晓东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在这片土地上,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

而李丽玔在这次采访后,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决定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加大对乡村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黄泥湾小学的情况,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在这个偏远的乡村,王晓东和李丽玔虽然身处不同的岗位,但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他们的爱情,也在这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中,逐渐升温。而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